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是人们遵循人体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身体的活动规律,通过身体锻炼、技术训练、竞技比赛等方式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社会活动。现根据体育课的基本任务,结合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学现状,谈谈改善农村体育教学的措施。
一、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现状
1.教育观念仍然滞后,亟待更新
当前部分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对新课改在认识上存在误区:有的认为,课程改革无非是换换教材、摆点花架子,评价学校的好坏和教师水平的高低还是要看学习成绩,看升学率;还有对新课程缺乏系统的学习与研究,错误地认为与自己关系不大。
传统的体育教学,教师关注的是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是否完成,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至于学生愿不愿学,是否开心快乐,更不为教师所关心,于是出现了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怪现象。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原来的教学模式受到挑战,必然使一部分人对新课改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影响新课改的实施。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是课程的解释者和实施者,教师从来就不关心课程的开发和管理。新课改的实施,让体育教师成为新课程推行的主体,赋予了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管理的权力,这使执教了十几年或几十年的体育老教师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因此,不少教师有畏难情绪,缺乏实施新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专业师资力量缺乏
目前,体育教学存在教师专业不对口的问题,比如说一个教师兼多门课程,这在农村学校更是一种普遍现象。由于经济不发达,许多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师极其短缺,不少学校几乎没有专职的体育教师,体育课大多数是由其他任课教师代上。学校领导对体育的不重视固然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没有经济能力也确属实情。在一个由多数民办教师组成的学校里,怎么会有多余的钱来支付一个对考学并不重要的体育教师的开销呢?即使很有天赋的孩子,没有一位具备体育知识和技术的老师去培养、去发掘,而靠自己盲目地去练,或在错误的指导下去练,就有可能形成错误的动作定型,而且最重要的是有损学生的身心健康。
3.体育设施缺乏
体育场地、器材不足,直接影响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质量与数量不能达到合格要求,又怎么去为“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提供物质保证。所谓的“田径场”,一般都是没有正规的塑胶和煤渣跑道,这就导致学生失去上体育课的兴趣,不利于体育课的开展。即使学生产生了体育运动兴趣,可是体育器材与拥挤的场地根本无法满足学生锻炼的需求,无法激发与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更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二、改善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现状的措施
1.改善场地、器材条件
农村学校的体育设施比较差,增加对此项建设的经济投入,体育教师积极向学校领导出谋划策,把体育场地、器材的建设纳入学校议事日程,并提高其使用效率,这显得很有必要。对于学生喜欢的、锻炼价值比较高的运动项目要优先发展,以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要将器材场地合理提供给学生使用,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2.合理运用组织形式,缓解因学生人数过多而导致组织教学困难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做一些改变。如在课程改革实验中,有的教师采用分组不轮换的方法上课,教师重点辅导其中一组,另一组在学生骨干的组织下按教师布置的任务自主练习,下一次课这两组再对调位置进行练习;有的教师采用多组练习的形式,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练习统一内容,或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内容进行练习,教师进行巡回辅导。以上形式都有助于缓解班级人数多的问题。总之,在场地、器材允许的情况下,合理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能缓解因学生人数过多引发的难于组织、练习不足等问题。
3.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
改革要取得良好的效果,最终都是通过教师来实现的,所以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以及更新其教学理念是重要的。有关部门把定期培训和不定期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增加参加人员数量,特别是不定期地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到学校去讲课是非常必要的。
4.借助社会力量,缓解学校体育教学器材缺乏的难题
借助社会力量办教育已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有组织地、经常地向社会广泛筹措资金和器材。城市各界特别是较为对口的体工队、体校、大学院校等每年都要淘汰一批器材,这些器材对农村学校学生来说有很重要的使用价值。这不仅是实实在在的支教活动,而且也能达到资源的再分配和再利用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众多农村学校体育器材、物质短缺的难题。
一、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现状
1.教育观念仍然滞后,亟待更新
当前部分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对新课改在认识上存在误区:有的认为,课程改革无非是换换教材、摆点花架子,评价学校的好坏和教师水平的高低还是要看学习成绩,看升学率;还有对新课程缺乏系统的学习与研究,错误地认为与自己关系不大。
传统的体育教学,教师关注的是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是否完成,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至于学生愿不愿学,是否开心快乐,更不为教师所关心,于是出现了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怪现象。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原来的教学模式受到挑战,必然使一部分人对新课改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影响新课改的实施。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是课程的解释者和实施者,教师从来就不关心课程的开发和管理。新课改的实施,让体育教师成为新课程推行的主体,赋予了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管理的权力,这使执教了十几年或几十年的体育老教师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因此,不少教师有畏难情绪,缺乏实施新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专业师资力量缺乏
目前,体育教学存在教师专业不对口的问题,比如说一个教师兼多门课程,这在农村学校更是一种普遍现象。由于经济不发达,许多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师极其短缺,不少学校几乎没有专职的体育教师,体育课大多数是由其他任课教师代上。学校领导对体育的不重视固然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没有经济能力也确属实情。在一个由多数民办教师组成的学校里,怎么会有多余的钱来支付一个对考学并不重要的体育教师的开销呢?即使很有天赋的孩子,没有一位具备体育知识和技术的老师去培养、去发掘,而靠自己盲目地去练,或在错误的指导下去练,就有可能形成错误的动作定型,而且最重要的是有损学生的身心健康。
3.体育设施缺乏
体育场地、器材不足,直接影响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质量与数量不能达到合格要求,又怎么去为“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提供物质保证。所谓的“田径场”,一般都是没有正规的塑胶和煤渣跑道,这就导致学生失去上体育课的兴趣,不利于体育课的开展。即使学生产生了体育运动兴趣,可是体育器材与拥挤的场地根本无法满足学生锻炼的需求,无法激发与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更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二、改善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现状的措施
1.改善场地、器材条件
农村学校的体育设施比较差,增加对此项建设的经济投入,体育教师积极向学校领导出谋划策,把体育场地、器材的建设纳入学校议事日程,并提高其使用效率,这显得很有必要。对于学生喜欢的、锻炼价值比较高的运动项目要优先发展,以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要将器材场地合理提供给学生使用,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2.合理运用组织形式,缓解因学生人数过多而导致组织教学困难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做一些改变。如在课程改革实验中,有的教师采用分组不轮换的方法上课,教师重点辅导其中一组,另一组在学生骨干的组织下按教师布置的任务自主练习,下一次课这两组再对调位置进行练习;有的教师采用多组练习的形式,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练习统一内容,或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内容进行练习,教师进行巡回辅导。以上形式都有助于缓解班级人数多的问题。总之,在场地、器材允许的情况下,合理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能缓解因学生人数过多引发的难于组织、练习不足等问题。
3.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
改革要取得良好的效果,最终都是通过教师来实现的,所以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以及更新其教学理念是重要的。有关部门把定期培训和不定期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增加参加人员数量,特别是不定期地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到学校去讲课是非常必要的。
4.借助社会力量,缓解学校体育教学器材缺乏的难题
借助社会力量办教育已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有组织地、经常地向社会广泛筹措资金和器材。城市各界特别是较为对口的体工队、体校、大学院校等每年都要淘汰一批器材,这些器材对农村学校学生来说有很重要的使用价值。这不仅是实实在在的支教活动,而且也能达到资源的再分配和再利用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众多农村学校体育器材、物质短缺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