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消逝的大提琴声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l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姆斯基斯拉夫·罗斯特洛波维奇,俄罗斯著名的大提琴演奏家、指挥家,于2007年4月27日在莫斯科病逝,享年80岁。罗斯特洛波维奇是当今最著名的大提琴家,他演奏过几乎所有著名的大提琴乐曲,许多著名作曲家都曾为他作曲。近年来,他作为指挥家活跃在世界音乐舞台上,先后为美国和欧洲许多著名的交响乐团担任指挥,受到世界各国听众的热烈欢迎。
  这位传奇音乐大师被誉为俄罗斯最受人们喜爱的和全球最伟大的大提琴演奏家。普京总统将罗斯特洛波维奇的故去描述为“俄罗斯文化的一大损失”。
  罗斯特洛波维奇4岁开始跟母亲学习弹钢琴,他母亲是一位天才的钢琴家。7岁又开始跟随父亲学拉大提琴,他的父亲是大提琴大师卡萨尔斯的学生。
  罗斯特洛波维奇16岁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他不仅学习大提琴和钢琴,而且跟随普罗科菲耶夫和肖斯塔科维奇学习作曲。
  1945年,他以大提琴家的身份赢得了苏联青年音乐家大赛金牌。1947年获布拉格世界青年联欢节一等奖,1950年在布拉格举行的国际大提琴比赛中再次获得第一名,1964年被授予苏联“人民艺术家”称号。并在1956年成为莫斯科音乐学院的一位大提琴教授。他的演奏音色浓郁、雄浑,极富于戏剧性的表现力,技术炉火纯青,几乎为所有大提琴保留曲目都录了音。由于他对艺术的杰出贡献,苏联政府授予罗斯特洛波维奇斯大林奖章、列宁奖章、苏联人民演员称号和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级别。
  由于对苏联政府不满,罗斯特洛波维奇与妻子和两个女儿1974年前往法国巴黎,后定居美国。随后他和妻子的苏联国籍被剥夺。罗斯特洛波维奇以指挥家和大提琴家的双重身份活跃在欧美音乐舞台上,并且和西方的音乐家展开了广泛的合作。罗斯特洛波维奇与指挥家卡拉扬合作录制柴可夫斯基的洛可可主题变奏曲和德沃夏克的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罗斯特洛波维奇受誉无数。他是大英帝国的荣誉骑士勋章、法国文化与艺术十字勋章、希腊凤凰勋章和联邦德国优异服务大十字勋章的获得者。1987年他从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手里接过象征美国民间最高级别的总统自由勋章,1992年获得美国对艺术界人士最高级别奖励的肯尼迪勋章。此外,他还在全球各地超过30所大学拥有荣誉学位和职称,包括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牛津、剑桥、乔治城、特拉维夫大学等。2000年后,罗斯特洛波维奇与指挥家小泽征尔和祖宾·梅塔曾数次来到中国开办大师班。
  罗斯特洛波维奇对年轻一代的大提琴家有着广泛的影响,大提琴家朱利安·劳埃德·威伯于罗斯特洛波维奇去世的第二天,在《每日电讯》上发表文章说:“他是巨人,他是最伟大的大提琴家,很难有哪一位大师像他一样为大提琴创造出那么多全新的保留曲目。他演绎的大提琴语言无人能敌,其秘密不仅在于表演而且在于那独特的音色,罗斯特洛波维奇通过他的大提琴,带着他的听众去感受那美妙的天籁之音。”
  2007年3月27号,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为罗斯特洛波维奇举办了一个规模盛大的80岁生日宴会,并授予他总统奖,作为对罗斯特洛波维奇“效力祖国”的表彰。俄罗斯总统普京盛赞这位音乐大师:“无论他碰触到的是一把琴弓还是指挥棒,他都能点石成金。” 也就是在这次宴会整整一个月后,4月27日,这位传奇音乐大师因肠癌在莫斯科病逝。
  罗斯特罗波维奇永远地去了,但他的琴声永远不会消失。
其他文献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凭借简约有力的艺术风格和丰富出色的现代派手法,塑造了一系列深入人心的硬汉形象,也确立了自己独特的文坛地位。研究海明威的性格,人们总是在他的
在二战后涌现的一批英国著名作家中,威廉·戈尔丁可以说是非常独特的一位,他的揭示人性之恶的名著《蝇王》在西方可谓家喻户晓。除此之外,他的其他作品,如《继承人》、《品彻·马丁》、《教堂塔尖》等也都在英国甚至世界文坛得到普遍赞扬。但奇怪的是,他的长篇小说《金字塔》却无人关注。1993年9月,在法国圣埃提尼大学举行的第一届国际威廉·戈尔丁研讨会上,连从前不被看重的带有自传性质的《纸人》都得到了专家一定的重
1997年8月31日的早晨,如果你在听BBC电台的话,节目的突然中断会使你感到突然,随之,一个新闻播音员给你送来一个震撼心灵的消息:威尔士王妃黛安娜在法国遭遇一次严重的汽车交通事故。没有关于这次事故的详细报道。几分钟后又播出了有新闻价值的事件,但是没有王妃是否受伤的细节。正当全世界千百万人停下手头上的工作,准备聆听进一步的消息时,又一个有新闻价值的消息传来了。不过这一次是没有人声的新闻。只有悲伤的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成为我国新一轮高等教育课程改革中有待研究的一个理论与实践课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
举世瞩目的“南海一号”沉船打捞工作刚刚启动,而目前出水的瓷器数量之多、器物之精、风格之广足以令人惊叹。遥想当年繁盛日,千帆万桅运瓷忙,海上“丝绸之路”让中华瓷器文
《河流》是莫奈早期印象派的一幅作品,表现一种主观体验,色彩简洁明快,捕捉瞬间所见的景物。除了坐在岸边的人物(可能是卡米耶),画面的前半部分是片片的树荫,后面是晴朗的天空、河岸以及似乎悬浮的河流。树干更像栅栏,毫无立体感,左边的那棵树干被透过树叶的阳光照得斑斑点点。茂盛的树叶宛如一幅黄绿色的织锦,小小的叶子并未精心刻画,只是随意一抹。岸边不知名的野花使画面涂上了一层黄白的色彩。莫奈所要强调的事物如小
我们生活在文化之中,就像鱼生活在水里。我们在文化中成长,文化塑造了我们的品格。我们属于文化,文化又由我们体现和创造,我们是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几乎无时无刻不在谈论文化。然而,文化究竟是什么?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文化研究热影响了全部的社会科学研究,文学研究当然也不例外。文化研究大致兴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英国,随后流传并影响到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1963年理查德·霍加特创建了伯明翰大
今年8月11日,适奉著名俄罗斯文学研究家、翻译家,鲁迅先生挚友曹靖华教授110周年诞辰。北大、对外友协等相关部门,将于10月底举行纪念与学术研讨会。本刊特选载彭龄、章谊正
1922年,艾略特发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长诗《荒原》,震惊了整个英美诗坛。这首诗把一战以后,失去爱与信仰的西方社会比喻为一片寸草不生的荒原,被认为表达了一代人的精神幻灭。然而,艾略特本人对评论界的这种说法却不赞同。他极力表明他所要表达的不过是个人生活中的满腹牢骚而已,这首诗并不具备人们所理解的社会历史意义。《荒原》的影响超过了作者的主观意图,但是,如果联系作者的个人经历,《荒原》的确是艾略特痛苦的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物流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变化,逐渐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配送中心在整个物流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要促进物流的合理化发展,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