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009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形成地理课堂教学艺术特色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且容易观察、训练的是教学活动方式的变化,即变化技能。变化技能是教学过程中信息传递。师生相互作用和各种教学媒体、教学方法,学生训练的转换方式。多媒体应用地理教学是一个前景十分广阔的领域。地理学科极其丰富的时空变化,五彩缤纷的自然风光和层出不穷的地理事件用多媒体电脑进行描述是最能发挥其功效的。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初中地理;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已经走入了中小学各科的课堂,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广大教师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优化了课堂结构,拓宽了师生视野,使课堂更具生机与活力。地理课堂如何实现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在应用过程中我们走向了哪些误区?这是我要探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使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充分的服务课堂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地理课的学习兴趣
  兴趣味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注意力集中,思维主动活跃,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并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地理教学往往借助图像设置情境,提出逐层深入的问题达到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从而获取新知的目的。遥感影像图较普通地图具有形象、直观、真实的特点,可以极大地增强教学信息的表现力,进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上课前,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世界有哪些陆地自然带,知道了每个自然带的代表景观是植被,且以植被的名称作为自然带的名称的知识,但没有看过每个自然带真实的植被景观影像。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相关的图片画面,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更多的地理知识。并且不时的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问题:你觉得非洲大陆的这种景观变化有规律吗?规律是什么?影响因素可能是什么?如果从非洲大陆继续向南北方向走,这种规律还存在吗?这种问题用于引导学生发现从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的存在,认识到景观变化的递变性而非突变性,初步推测影响因素。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验证的欲望,引领着学生将视角扩展到亚欧大陆西岸更广阔的空间去验证规律,从而形成对该规律全面的认识和提升,感受地域分异规律大尺度性的特点。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更加形象直观
  之前的教学都是根据课本进行教学,由于不能看到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学生便难于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在课堂上较为被动,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现在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师上课能用利用多媒体CAI课件进行动态模拟,使静止图像成为动态图像,让学生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操作、边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能动作用,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
  例如,在《板块构造》、《地壳运动》课件里,制作了多个动画(二维动画、三维动画),把“大陆漂移”、“海底扩张”、“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褶皱”、“断层”、“火山的形成”等等,都变成了动画显示,学生看后一目了然,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向斜成山,背斜成谷”这一动画,先把画面作成水平岩层,在力的作用下,岩层慢慢发生变形弯曲,形成相应的向斜、背斜,这时显示的图像是“各斜成谷,背斜成山”,然后再显示背斜轴部在张力作用下容易发生张裂,遭受外力侵蚀的速度较慢,差异性的侵蚀继续发展,使背斜部位渐渐成为谷地,向斜部位反倒转为山峰,即“向斜成山,背斜成谷”。这一动画的模拟显示,使学生难以理解的地形倒置现象变得形象、直观、使学生印象深刻经久不忘。
  此外,很多自制的CAI课件里,在动画显示过程中适当配上声音或音乐,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地形雨形成的过程”、“冷暖锋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气旋反气旋形成的天气”等动画显示过程中,相应配上雷声、雨声;在《中车降水》课件里,一边通过动画模拟“锋面雨带移动”的全过程,同时配乐朗读:“夏季风,雨祖宗,五月在南岭,六月在江淮,七八向北去,入黄进辽松,九月回江南,十月去无踪”。这样,就能把雨带移动的时间、路线深深地刻在学生的脑子里。
  所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之中,只能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它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象其它教具一样,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使用的。
  三、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些课外小制作
  学生动手制作的过程既是一个手脑并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过程,也是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过程。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努力创造让学生进行动手实验的机会。
  例如,可以结合“地球的自转”的教学,让学生用地球仪(可自制)和太阳光(或灯光)进行地球自转的实验,研究地球表面不同地点昼夜变化情况,并选择若干具体城市研究其昼夜差异。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将会真正理解由地球自转所导致的昼夜交替现象,同时,也初步了解地球上纬度不同的地方在时间上的差异,这也为进一步学习时区概念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实际上,地理教学中很多原本由教师“一手操办”的实验,包括天体运动、气候成因及地质地貌等方面,只要我们稍作改变,都可以由学生动手实验。
  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进行一些常规的地理测试仪器的使用训练。像气温表、气压表、湿度表、雨量器、流速仪等,而通过这种基本动手能力的培养,也为学生进行进一步的观测和研究等实践活动奠定了基础。如进行气象、地质、水文等观测研究,以及对土壤剖面的状态进行观测与描述,对植物群落进行样地调查及对住宅小区的光照情况进行调查等。
  综上所述,地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为了让学生能从地理教学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促进学生对地理概念和规律的深刻理解,必须努力通过“动手做”给广大同学提供较为充分的实践机会。而借助于这种“动手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所获得的丰富情感体验,对学生形成探索能力和研究能力,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張焕凤、王军。初中地理教学论文[J]《中学地理教学》2013年第11期
  【2】王敏敏、张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育创新.2013年4期
其他文献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所至,金石为开。”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唤,孩子的情感已接近成熟,具有区分善恶是非的能力。 学校进行教学的最主要阵地是班级,一个班级好比一只船,而班主任就是船长,船儿是乘风破浪前进,还是随波逐流甚至沉没,船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班级又象一个小社会,这就使“班主任”成为一项极具诱惑力和挑战性的职业。我越来越体会到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要做好这项工作既要有热情更
期刊
摘 要:良好的班级文化有着一定的立德树人作用,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更是一所学校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下的班级文化建设,就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方向之一。对此,为建设更加阳光、健康、和谐的班级文化,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分析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下的班级文化建设,以确保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班级文化;校园文化   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需要教师与学生共
所谓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是指小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地把自己作为求知者,依据已有的认知结构,确立自己的发展目标,发挥自己的身心潜能,自主选择外界影响,实现自身认知结构的重建与改造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丰富与发展的学习方式。  一、建构“四环节”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1、定向  定向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分析学习者现有学业状况,明确现实学习目标、步骤等,对学习行为进行规划与启动的过程。心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基础课程进行了改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以及多发面的基本能力。可见课程标准的理念包含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包含着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以及积极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和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的提出市社会的需求、社会进步的表现。所以语文课程标准无论
期刊
摘 要:面对大班额的班级,教师如果能将班级“化整为块”,以多种形式组合成小团队,运用多元合作,让教师、学生、家长等自主地、积极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往往能构建团结向上、富有活力的班集体,同时达到对学生个体、教师及家长等多维教育、多向成长的效果。   关键词:多元合作;完美教室;大班额   “完美教室”的提法来自于新教育,它是班级创建的理想状态与卓越追求。这里所说的“完美教室”包括和美的班级文化与优
摘要:初中语文新课标提出,作文教学必须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要求说真话、说实话、说心理话,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鼓励想象与幻想,鼓励自主写作和有创意地表达以及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写作创新训练。  关键词:初中语文 写作 兴趣  学生素质能力的提高越来越受社会的关注,尤其是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因此写作深受广大教师、学生、家长的重视,自然也成为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然
信访工作是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体察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是公民参政议政和申诉维权的特殊渠道,是反映社会矛盾问题多少的晴雨表,也是促进改革发展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