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独生子女的普遍化,家长在物质生活上竭尽全力满足幼儿的要求,造成孩子们不知“柴米贵”,片面地追求物质需要,相互攀比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他们不爱惜物品,对玩具喜新厌旧;玩具丢了也不着急,东西坏了更是无所谓。《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教师应促使儿童在与环境之间主动的相互作用中,认识个人以及生活共同体与环境的依存关系,积累与环境作用必要的体验与经验。”
关键词:角色游戏;大班幼儿;理财意识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已经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的教育必须面向社会,面向生活;要走向社会,走进生活。在世界范围内,美国等许多国家从孩子3岁左右就开始进行理财教育,而我们的孩子长期以来在理财方面处于滞后状态。随着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日趋早熟,以及生活教育的需要,从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可接受程度出发,我认为有必要对大班的幼儿进行理财意识的培养,让其尽早熟悉、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识与工具,从短期效果来看,让幼儿知道钱是怎么来的,养成幼儿不乱花钱的习惯,从长远目标是有利于孩子及早形成独立的生活能力,使其在高度发达、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具有可靠的立身之本。
因此,我利用幼儿最感兴趣的独立自主的角色游戏对幼儿理财意识的培养进行了初探。通过一个学期的实施,效果较好。我的具体做法有如下几点。
一、创设一个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
一个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需要一个科学的经济制度、体系。同样,要在角色游戏中建立良好的经济秩序,就需要老师为幼儿创设一个逻辑严密又可以自由发展的市场经济环境。
目前阶段,我国的刷卡消费还是比较普遍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一卡走天下”是早晚的事。陶行知先生推行教学做合一,他鼓励学生自治,提倡让学生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并自负解决问题的责任,反对包办代替,他强调唤起兴趣,认为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是很重要的,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所以,我在经济环境的创设中,为每位幼儿提供了一张“信用卡”,内有10个圆圈。并告诉幼儿你们现在大家都有一样多的钱,等学期结束的时候,我们再来看看,你的钱是比现在多了还是少了。幼儿很感兴趣,还和我一起制订了一些关于钱的常规:买东西要刷卡;在银行等地方工作一次,可在卡上存入5个圆圈;服务性行业,如,理发店、饮食店等没有工资,你能赚多少就得多少;没钱了就必须工作等。
二、注意观察,全面了解幼儿的理财意识
角色游戏是观察孩子的窗口,观察分析孩子的游戏是游戏组织与领导的重要一环。只有不断地观察分析孩子的理财知识经验、能力、态度,不断地寻找孩子在游戏中的反应和需要,才会有周密的计划,灵活而又切合实际的指导方案,使孩子的理财意识在每天的游戏中都有所发展,真正实现游戏的教育作用。
观察游戏首先要尊重孩子的认识特点,根据孩子的感知特点去分析他们在游戏中的表现,这才是公正的。如,在一次游戏“特色小吃街”,一排应是四位小贩,但只有一位站着,其余三位都不在。我上前责问:“怎么只有一位师傅,其他三位呢?”这时,三位“师傅”走了过来,一位说:“我在看别人买油条多少钱一根。”一位说:“我在问理发店要不要吃大饼?”还有一位说:“我在银行存钱,钱太多啦。”经他们这么一说,我才发现其实他们都是在根据自己的角色合理地发展情节,他们想得多好!一个有了同行之间的竞争意识,“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一个在走出去推销自己的产品;另一个知道钱多了存在银行。而我不经观察就责问他们,对他们是多么不公平啊!所以,在以后的游戏中我常提醒自己要有耐心,要善于分析。在一次角色游戏中,我发现李骐名(化名)小朋友总是朝银行去,我就留意起他来:发现他有了5元钱,先存入银行,过一会儿又去拿出来,5元钱加1元钱利息变成6元钱,他拿掉1元,又把5元存回去,再拿出6元钱,五次后,他就多了5元钱,最后他拿着5元钱去买了酸奶,买了薯条,还照了相,而他的存折仍然是以前的数,一分不少。
从上述的观察中,我看到这位小朋友的数字概念能力很强,而且非常有经济意识,他利用利息这一衍生物为自己赢得了消费的钱。在观察中也看到我在制订规则中的不足:高额的利息可以让幼儿有机可乘,从而不劳而获。通过分析和研究,我们在下面的游戏中取消了利息,为幼儿引向正确的金钱意识——“劳动才有钱”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提供材料,为幼儿创造“劳动条件”
玩具和游戏材料是游戏的物质支柱,幼儿往往是在玩具物品或材料的启发下产生联想引起游戏的愿望。丰富的玩具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游戏的内容。大班幼儿是充分想象创造性地使用玩具,并运用玩具开展活动的。因此,我除了给他们准备了各个主题活动应具备的现成玩具外,还为幼儿准备了一只“百宝箱”:里面有各种废旧材料,如,碎布、可乐罐、积木、纸、笔、剪刀、橡皮泥等,让孩子根据游戏的需要随时制作玩具,更丰富地展现社会的一角。
刚开始时,小朋友不知道怎么去用它们,我就带头做起,根据游戏的需要寻找替代品,如,娃娃家的电视机、理发店的烫发机等。几次之后,幼儿熟悉了,有的孩子钱用完了,可游戏时间还很多,怎么办呢?没关系,他从“百宝箱”中拿出几只可乐罐,就地开了保龄球馆,生意着实红火了一阵;娃娃爸爸要买剃须刀,可商店里没有,有办法!商店人员在长方形积木上画个圆圈,剃须刀就完成了!有了“百宝箱”,孩子的思维更活跃了,乐趣更大了。他们可以因地制宜地为自己创造工作,劳动的条件解决购物中的问题。在一个小小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学会了生存的技能。
四、重视间接指导,提高幼儿对“经济世界”的认识
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活动,是指导游戏的最好方法,这种方法也容易为他们所接受。在一次游戏中,我发现在“特色小吃街”,有的幼儿卖的是自己独创的娃娃饼、小熊雪糕,价格公道,而且还可以根据顾客的需要定做,大家都排着队在买;有的孩子看见他的生意这么好,心里着急了,就抬高价钱卖油条:3元一根,想多赚一点,可就是没人来买。看到这样的情况,我就装作顾客,到他摊位上看了一下说:“这里油条价钱太贵了,那边油条才1元一根,咦,那里还有我从来没吃过的东西,我到那边去看看!”孩子当时愣了一下,当我走后,他去看了看旁边的小朋友,自己琢磨开了,最后他到“百宝箱”里拿了一块花型积木,把花印在橡皮泥上,卖起“花饼”,生意一下子好了。通过这件事,我想他虽然不能说出“牟取暴利,产品陈旧的生产终会被市场所淘汰”这样的市场规律。但是,他却在游戏中着实感受了这一点:价格公道,出奇出新的东西大家才会买。
关键词:角色游戏;大班幼儿;理财意识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已经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的教育必须面向社会,面向生活;要走向社会,走进生活。在世界范围内,美国等许多国家从孩子3岁左右就开始进行理财教育,而我们的孩子长期以来在理财方面处于滞后状态。随着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日趋早熟,以及生活教育的需要,从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可接受程度出发,我认为有必要对大班的幼儿进行理财意识的培养,让其尽早熟悉、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识与工具,从短期效果来看,让幼儿知道钱是怎么来的,养成幼儿不乱花钱的习惯,从长远目标是有利于孩子及早形成独立的生活能力,使其在高度发达、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具有可靠的立身之本。
因此,我利用幼儿最感兴趣的独立自主的角色游戏对幼儿理财意识的培养进行了初探。通过一个学期的实施,效果较好。我的具体做法有如下几点。
一、创设一个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
一个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需要一个科学的经济制度、体系。同样,要在角色游戏中建立良好的经济秩序,就需要老师为幼儿创设一个逻辑严密又可以自由发展的市场经济环境。
目前阶段,我国的刷卡消费还是比较普遍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一卡走天下”是早晚的事。陶行知先生推行教学做合一,他鼓励学生自治,提倡让学生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并自负解决问题的责任,反对包办代替,他强调唤起兴趣,认为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是很重要的,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所以,我在经济环境的创设中,为每位幼儿提供了一张“信用卡”,内有10个圆圈。并告诉幼儿你们现在大家都有一样多的钱,等学期结束的时候,我们再来看看,你的钱是比现在多了还是少了。幼儿很感兴趣,还和我一起制订了一些关于钱的常规:买东西要刷卡;在银行等地方工作一次,可在卡上存入5个圆圈;服务性行业,如,理发店、饮食店等没有工资,你能赚多少就得多少;没钱了就必须工作等。
二、注意观察,全面了解幼儿的理财意识
角色游戏是观察孩子的窗口,观察分析孩子的游戏是游戏组织与领导的重要一环。只有不断地观察分析孩子的理财知识经验、能力、态度,不断地寻找孩子在游戏中的反应和需要,才会有周密的计划,灵活而又切合实际的指导方案,使孩子的理财意识在每天的游戏中都有所发展,真正实现游戏的教育作用。
观察游戏首先要尊重孩子的认识特点,根据孩子的感知特点去分析他们在游戏中的表现,这才是公正的。如,在一次游戏“特色小吃街”,一排应是四位小贩,但只有一位站着,其余三位都不在。我上前责问:“怎么只有一位师傅,其他三位呢?”这时,三位“师傅”走了过来,一位说:“我在看别人买油条多少钱一根。”一位说:“我在问理发店要不要吃大饼?”还有一位说:“我在银行存钱,钱太多啦。”经他们这么一说,我才发现其实他们都是在根据自己的角色合理地发展情节,他们想得多好!一个有了同行之间的竞争意识,“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一个在走出去推销自己的产品;另一个知道钱多了存在银行。而我不经观察就责问他们,对他们是多么不公平啊!所以,在以后的游戏中我常提醒自己要有耐心,要善于分析。在一次角色游戏中,我发现李骐名(化名)小朋友总是朝银行去,我就留意起他来:发现他有了5元钱,先存入银行,过一会儿又去拿出来,5元钱加1元钱利息变成6元钱,他拿掉1元,又把5元存回去,再拿出6元钱,五次后,他就多了5元钱,最后他拿着5元钱去买了酸奶,买了薯条,还照了相,而他的存折仍然是以前的数,一分不少。
从上述的观察中,我看到这位小朋友的数字概念能力很强,而且非常有经济意识,他利用利息这一衍生物为自己赢得了消费的钱。在观察中也看到我在制订规则中的不足:高额的利息可以让幼儿有机可乘,从而不劳而获。通过分析和研究,我们在下面的游戏中取消了利息,为幼儿引向正确的金钱意识——“劳动才有钱”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提供材料,为幼儿创造“劳动条件”
玩具和游戏材料是游戏的物质支柱,幼儿往往是在玩具物品或材料的启发下产生联想引起游戏的愿望。丰富的玩具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游戏的内容。大班幼儿是充分想象创造性地使用玩具,并运用玩具开展活动的。因此,我除了给他们准备了各个主题活动应具备的现成玩具外,还为幼儿准备了一只“百宝箱”:里面有各种废旧材料,如,碎布、可乐罐、积木、纸、笔、剪刀、橡皮泥等,让孩子根据游戏的需要随时制作玩具,更丰富地展现社会的一角。
刚开始时,小朋友不知道怎么去用它们,我就带头做起,根据游戏的需要寻找替代品,如,娃娃家的电视机、理发店的烫发机等。几次之后,幼儿熟悉了,有的孩子钱用完了,可游戏时间还很多,怎么办呢?没关系,他从“百宝箱”中拿出几只可乐罐,就地开了保龄球馆,生意着实红火了一阵;娃娃爸爸要买剃须刀,可商店里没有,有办法!商店人员在长方形积木上画个圆圈,剃须刀就完成了!有了“百宝箱”,孩子的思维更活跃了,乐趣更大了。他们可以因地制宜地为自己创造工作,劳动的条件解决购物中的问题。在一个小小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学会了生存的技能。
四、重视间接指导,提高幼儿对“经济世界”的认识
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活动,是指导游戏的最好方法,这种方法也容易为他们所接受。在一次游戏中,我发现在“特色小吃街”,有的幼儿卖的是自己独创的娃娃饼、小熊雪糕,价格公道,而且还可以根据顾客的需要定做,大家都排着队在买;有的孩子看见他的生意这么好,心里着急了,就抬高价钱卖油条:3元一根,想多赚一点,可就是没人来买。看到这样的情况,我就装作顾客,到他摊位上看了一下说:“这里油条价钱太贵了,那边油条才1元一根,咦,那里还有我从来没吃过的东西,我到那边去看看!”孩子当时愣了一下,当我走后,他去看了看旁边的小朋友,自己琢磨开了,最后他到“百宝箱”里拿了一块花型积木,把花印在橡皮泥上,卖起“花饼”,生意一下子好了。通过这件事,我想他虽然不能说出“牟取暴利,产品陈旧的生产终会被市场所淘汰”这样的市场规律。但是,他却在游戏中着实感受了这一点:价格公道,出奇出新的东西大家才会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