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治理现代化就是对现有的教育体制做出一定的调整和整改,使得教育体制更加公平、更加合理,能够符合现当代的人文发展理念,教育的根本要义在以教书育人为基本准则促进教育水平更高质量地发展。“现代化”这一词语不仅仅适用于工业和农业以及商业领域,对于教育而言是更贴近当下时风,并且符合党中央与时俱进的精神内涵。实现教育现代化是与各领域间治理环境相契合的统一路径,也是教育领域所培养人才更加全面和更加具有创新力的更高要求。本文将结合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理论依据来谈谈其内涵特点和体系构建。
【关键词】教育治理;理论依据;内涵特点;体系构建
引言
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从开端时期延续到我国当下社会,一直在致力于教育的现代化问题探索,使得研究领域更加深入更加适合当代人类的发展。教育现代化是一个螺旋上升不间断的过程。教育现代化不是一个固定内涵的名词,它是结合时代的进步和各个领域机制的改革应运而生的,能够促进国家教育事业朝着更有活力和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为国家培养专业性人才和创新性人才提供了基础保障,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和社会价值。
1.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理论依据
构建合理的教育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育事业的治理能力,是当前能够保证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教育治理现代化不是空穴来风的先进理念而是根据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以及协同学理论,群体动力学理论和先进的教育生态理论相结合而诞生的符合现阶段教育治理的重要理论依据。其以上理论都把“人”放在主体地位,这也对应了教书育人和以德服人的中华民族传统教育理念,所以两者的结合会更加具有契合性。
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更加强调人在社会中的主体意识和社会价值,除此以外,协同学理论和群体动力学理论在人的价值上对群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某项活动的完成大多是依靠群体的,协同学理论要求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有序性和合作性,教育也是一样,教育事业的发展首先是立足于社会的,只有社会的进步才能提高教育水平的发展,而作为构成社会最基本单位的“人”就应该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和主导作用,通过活动的方式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个体联系进而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与此同时,人的能动性特征和主动性特征是在某些动机因素下促成的,而且对于人类来说群体目标比起个体目标更加具有吸引力,所以个体为了完成某个目标往往会借助群体的综合性力量来协作共融,从个体到群体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这就促成了群体动力理论,教育也是一样。只有社会、个体、家庭等各个活动场所都相应地做出改变才会促进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
2.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内涵特点
从字面意思来看,在社会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工业治理现代化”和“农业治理现代化”此类词汇,但是关于“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相关问题接触甚少。在社会中会经常接触到“教育管理”,但是教育管理与教育治理有些许不同,治理要比管理所涉及的范围更广。若社会进程向后反观,教育的管理部门往往单指教育行政部门,但是教育治理所涉及的综合管理部门会更广,不仅包括教育行政部门还包括对教育做出贡献的学校、家庭、个人,这些都是教育治理的管辖范畴,而且管理模式也更加人文化,主要是通过人治的方式来加强教育事业的管理。使得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加公平公正,更加合理,教育治理也给传统的教育理念增加了现代化的契约精神和民主管理意识。
从教育本质上来说,教育理念越来越关注人的变化和需求,把人放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来综合全面考虑,使得教育事业的运行和发展更加规范化和系统化。教育治理现代化要求社会中每一项参与教育活动的领域更加具有制度化,要真正为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进步着想,通过层层管理和变革也将会使得教育事业更加科学和系统。
3.教育治理现代化的体系构建
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条件首先要实现教育治理的科学化和正统化,教育的发展不应该单单依靠学校来完成,教育应该是整个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人是灵活的也是有意识的,教育治理现代化为了人的学习和进步就要根据人的需求来做出具体目标。要保证人才参与教育活动的基本权利,就要实现教育事业走向的民主化。其次,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根本点还是在教育,同时教育是与人的发展结合在一起的,没有人的教育教育理念只是一个空壳,所以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发展以及个性发展为准则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想使得教育事业更加正规地发展,法律是必不可少的保护手段,教育治理法治化为教育的发展和理念的革新扫清了障碍,让教育实现了自由发展。
教育治理现代化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是根据时代的要求和社會的需要而制定的更加适合当代社会文化的教育体制机制。教育事业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是与时俱进或是超前发展的。在现代社会,教育应该朝着科学、合理、规范和系统化的方向发展。教育的发展也应该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意识,使得教育与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谋求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应该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和自身发展为目标,为国家创造更具有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继明.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要素及其优化[J].现代教育管理,2020,(6):7-13.
[2]舒永久,李林玲.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逻辑、困境及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20,(6):1-6.
[3]刘铁芳.教育治理现代化:何种教育,如何现代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1):11-15.
[4]苏聪聪.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治理的主体性分析与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29):19-21.
[5]高杭.以整体性治理助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9,40(05):112-118.
[6]刘玉萍,吴南中.职业教育生态化治理:价值内蕴与路径选择[J].教育探究,2019,14(05):55.
[7]李刚,吴卓玲.从现代教育治理看德治与法治的融合发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28):37-40.
【关键词】教育治理;理论依据;内涵特点;体系构建
引言
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从开端时期延续到我国当下社会,一直在致力于教育的现代化问题探索,使得研究领域更加深入更加适合当代人类的发展。教育现代化是一个螺旋上升不间断的过程。教育现代化不是一个固定内涵的名词,它是结合时代的进步和各个领域机制的改革应运而生的,能够促进国家教育事业朝着更有活力和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为国家培养专业性人才和创新性人才提供了基础保障,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和社会价值。
1.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理论依据
构建合理的教育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育事业的治理能力,是当前能够保证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教育治理现代化不是空穴来风的先进理念而是根据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以及协同学理论,群体动力学理论和先进的教育生态理论相结合而诞生的符合现阶段教育治理的重要理论依据。其以上理论都把“人”放在主体地位,这也对应了教书育人和以德服人的中华民族传统教育理念,所以两者的结合会更加具有契合性。
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更加强调人在社会中的主体意识和社会价值,除此以外,协同学理论和群体动力学理论在人的价值上对群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某项活动的完成大多是依靠群体的,协同学理论要求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有序性和合作性,教育也是一样,教育事业的发展首先是立足于社会的,只有社会的进步才能提高教育水平的发展,而作为构成社会最基本单位的“人”就应该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和主导作用,通过活动的方式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个体联系进而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与此同时,人的能动性特征和主动性特征是在某些动机因素下促成的,而且对于人类来说群体目标比起个体目标更加具有吸引力,所以个体为了完成某个目标往往会借助群体的综合性力量来协作共融,从个体到群体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这就促成了群体动力理论,教育也是一样。只有社会、个体、家庭等各个活动场所都相应地做出改变才会促进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
2.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内涵特点
从字面意思来看,在社会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工业治理现代化”和“农业治理现代化”此类词汇,但是关于“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相关问题接触甚少。在社会中会经常接触到“教育管理”,但是教育管理与教育治理有些许不同,治理要比管理所涉及的范围更广。若社会进程向后反观,教育的管理部门往往单指教育行政部门,但是教育治理所涉及的综合管理部门会更广,不仅包括教育行政部门还包括对教育做出贡献的学校、家庭、个人,这些都是教育治理的管辖范畴,而且管理模式也更加人文化,主要是通过人治的方式来加强教育事业的管理。使得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加公平公正,更加合理,教育治理也给传统的教育理念增加了现代化的契约精神和民主管理意识。
从教育本质上来说,教育理念越来越关注人的变化和需求,把人放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来综合全面考虑,使得教育事业的运行和发展更加规范化和系统化。教育治理现代化要求社会中每一项参与教育活动的领域更加具有制度化,要真正为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进步着想,通过层层管理和变革也将会使得教育事业更加科学和系统。
3.教育治理现代化的体系构建
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条件首先要实现教育治理的科学化和正统化,教育的发展不应该单单依靠学校来完成,教育应该是整个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人是灵活的也是有意识的,教育治理现代化为了人的学习和进步就要根据人的需求来做出具体目标。要保证人才参与教育活动的基本权利,就要实现教育事业走向的民主化。其次,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根本点还是在教育,同时教育是与人的发展结合在一起的,没有人的教育教育理念只是一个空壳,所以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发展以及个性发展为准则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想使得教育事业更加正规地发展,法律是必不可少的保护手段,教育治理法治化为教育的发展和理念的革新扫清了障碍,让教育实现了自由发展。
教育治理现代化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是根据时代的要求和社會的需要而制定的更加适合当代社会文化的教育体制机制。教育事业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是与时俱进或是超前发展的。在现代社会,教育应该朝着科学、合理、规范和系统化的方向发展。教育的发展也应该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意识,使得教育与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谋求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应该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和自身发展为目标,为国家创造更具有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继明.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要素及其优化[J].现代教育管理,2020,(6):7-13.
[2]舒永久,李林玲.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逻辑、困境及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20,(6):1-6.
[3]刘铁芳.教育治理现代化:何种教育,如何现代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1):11-15.
[4]苏聪聪.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治理的主体性分析与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29):19-21.
[5]高杭.以整体性治理助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9,40(05):112-118.
[6]刘玉萍,吴南中.职业教育生态化治理:价值内蕴与路径选择[J].教育探究,2019,14(05):55.
[7]李刚,吴卓玲.从现代教育治理看德治与法治的融合发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28):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