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收治39例晚期胃癌患者,均手术禁忌症患者,用卡培他滨进行化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資料。 结果:本组39例患者中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3例、稳定16例、进展10例。结论: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较好,毒副作用较轻,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卡培他滨;晚期胃癌;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3-0031-01
胃癌是当前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肺癌、肝癌和乳腺癌,为第4位,而其死亡率高居各种恶性肿瘤死亡率首位[1]。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我国作为胃癌的高发区,近年来新发胃癌患者占全球的42%[2]。多数胃癌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预后差,化疗作为姑息性治疗可以延长进展期胃癌患者的生存期,提高其生活质量[3]。卡培他滨是一种新型的口服氟脲嘧啶前体药物,在胃癌的治疗中都有着广泛应用。本次临床研究主要目的在于观察卡培他滨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我院于2013年5月~2015年5月共收治39例为手术禁忌症的晚期胃癌患者,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晚期胃癌患者39例,男性27例,女性12例;年龄46~76岁,平均61.5岁;所有患者均未用过卡培他滨药物治疗,均经病理或组织学证实;病理分型:低分化腺癌14例、中分化腺癌20例、黏液腺癌4例、印戒细胞癌1例;所有病人均有可测量病灶,Karnofsky评分≥60分,白细胞>4×109/L,血小板>80×109/L,肝肾功能、心电图均正常。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卡培他滨治疗,剂量为2500 mg/(m2·d),在每日早饭以及晚饭后服用,14 d为1个疗程,以1周作为1个观察周期,在治疗后进行疗效评定[4]。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CT、胃镜、彩超及尿常规、血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检查。
1.3 疗效评价疗效评价标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即RESIST标准进行评价[5],完全缓解(CR):所有病灶消失,持续消失时间4周以上;部分缓解(PR):病灶最大直径与垂直直径乘积缩小≥30%,持续4周以上无新病灶产生;稳定(SD);病灶最大直径与垂直直径乘积缩小但缩小体积;进展(PD):病灶继续扩大转移。总有效率(RR)%=(CR+PR)/病例数×100%。
2 结果
2.1本组39例患者中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3例、稳定16例、进展10例,总有效率为33.3%。
2.2 毒副作用 恶心、呕吐34例、毛发脱落12例、腹泻11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下降6例、手足综合征2例,肝肾功能无改变。
3 讨论
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胃窦幽门区是最为常见的细胞发生病变的部位,其次是胃底贲门区。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终末期胃癌是患者临床表现的三个阶段。手术是治疗胃癌患者的主要手段,但术后复发率高达50%以上,5年生存率仅20%左右,为此在临床上的使用得到限制,化疗是治疗晚期胃癌的重要手段。卡培他滨是首例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胃癌的药物,其主要适应证还有转移性乳腺癌、转移性结直肠癌等,为临床实践提供了众多理论依据。卡培他滨用于胃癌治疗中,治疗对象必须为胃癌晚期或癌细胞发生转移的患者,其作为一线治疗药物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卡培他滨化学名为5'-脱氧-5-氟-N-[(戊氧基)羰基]胞啶,属胸苷酸合酶抑制药,是用化学方法将氟尿嘧啶做化学结构改造而成的前体药物,是一种具有靶向效应的口服氟尿嘧啶核苷类似物,可在肿瘤组织内选择性被激活而产生高浓度的活性细胞毒物质,从而改善肿瘤患者的耐受力,并使抗癌活性最大化。卡培他滨在体内经三个步骤最终转变为氟尿嘧啶而发挥抗肿瘤作用:经肝内羧基酯酶转变为5’―脱氧―5-氟胞苷;再经肝脏和肿瘤组织内活性高的胞苷脱氨基酶转化为5’―脱氧―5-氟尿嘧啶核苷;最后经肿瘤组织中含量高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磷酸化酶转化为有活性的氟尿嘧啶。由于肿瘤组织内胸苷酸磷酸化酶高表达,使得Cap的药物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因而具有相对靶向性肿瘤分布、高度选择性的特点。卡培他滨口服后以原形被吸收。随着剂量的增加,卡培他滨及其代谢物的血药浓度峰值和药时曲线下面积均呈线性增加。口服生物利用度高,空腹给药Cm。和AUC分别增加 31%~60%,半衰期(ti/z)无变化。血浆蛋白结合率为54%。血浆中tl/2为0.5-0.7h。主要通过肾排出,服药后,药量的84%在12h内以代谢物形式随尿液排出,仅3%以原形随尿液排出,2.6%以原形随粪便排泄。
卡培他滨不良反应:⑴消化系统: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可逆性胃肠道反应,如腹泻、恶心、呕吐、腹痛、口炎、厌食等;⑵血液:少见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⑶中枢神经系统 常见头痛、感觉异常、味觉障碍、眩晕、失眠、嗜睡等;⑷皮肤:约50%患者发生手足综合征,但多为1-2级,3级者不多见。表现为麻木、感觉迟钝、针刺感、无痛感或疼痛感,皮肤肿胀或红斑、脱屑、水疱。常见皮炎和脱发;⑸其他:常见脱水、黏膜炎、发热、虚弱、疲乏、便秘、胆红素升高、周围感觉神经病变等。
通过本组患者用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患者得出,不良反应较轻,经保守治疗可缓解,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消化道肿瘤,特别是老年进展期胃癌,不能耐受强烈化疗的患者,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化疗药物[6]。
参考文献:
[1]孙秀娣,牧人,周有尚,等.中国胃癌死亡率20年变化情况分析及其发展趋势预测[J].中华肿瘤杂志,2010,26(1):4-9.
[2]查勇,寸英丽,马春笋,等.胃癌根治术后淋巴结转移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J].肿瘤防治研究,2011,38(7):788-790.
[3]Wagner AD,Grothe W,Haerting J. Chemotherapy in advanced gastric cancer: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based on aggregate data[J].Clinical Oncology,2006,(18):2903-2909.
[4]潘东风,蔡晓军,喻雄杰,等.奥沙利铂联合希罗达治疗晚期及复发性胃癌[J].肿瘤防治研究,2008,35(2):149-150.
[5]周际昌,谢惠民.抗肿瘤药物临床治疗手册[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70.
[6]Kang HJ,Chang HM,Kim TW,et al.A phase Ⅱ study of paclitaxel and capecitabine as a first line combination chemotherapy for advanced gastric cancer[J].Br J Cancer,2008,98(2):316-322.
【关键词】卡培他滨;晚期胃癌;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3-0031-01
胃癌是当前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肺癌、肝癌和乳腺癌,为第4位,而其死亡率高居各种恶性肿瘤死亡率首位[1]。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我国作为胃癌的高发区,近年来新发胃癌患者占全球的42%[2]。多数胃癌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预后差,化疗作为姑息性治疗可以延长进展期胃癌患者的生存期,提高其生活质量[3]。卡培他滨是一种新型的口服氟脲嘧啶前体药物,在胃癌的治疗中都有着广泛应用。本次临床研究主要目的在于观察卡培他滨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我院于2013年5月~2015年5月共收治39例为手术禁忌症的晚期胃癌患者,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晚期胃癌患者39例,男性27例,女性12例;年龄46~76岁,平均61.5岁;所有患者均未用过卡培他滨药物治疗,均经病理或组织学证实;病理分型:低分化腺癌14例、中分化腺癌20例、黏液腺癌4例、印戒细胞癌1例;所有病人均有可测量病灶,Karnofsky评分≥60分,白细胞>4×109/L,血小板>80×109/L,肝肾功能、心电图均正常。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卡培他滨治疗,剂量为2500 mg/(m2·d),在每日早饭以及晚饭后服用,14 d为1个疗程,以1周作为1个观察周期,在治疗后进行疗效评定[4]。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CT、胃镜、彩超及尿常规、血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检查。
1.3 疗效评价疗效评价标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即RESIST标准进行评价[5],完全缓解(CR):所有病灶消失,持续消失时间4周以上;部分缓解(PR):病灶最大直径与垂直直径乘积缩小≥30%,持续4周以上无新病灶产生;稳定(SD);病灶最大直径与垂直直径乘积缩小但缩小体积;进展(PD):病灶继续扩大转移。总有效率(RR)%=(CR+PR)/病例数×100%。
2 结果
2.1本组39例患者中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3例、稳定16例、进展10例,总有效率为33.3%。
2.2 毒副作用 恶心、呕吐34例、毛发脱落12例、腹泻11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下降6例、手足综合征2例,肝肾功能无改变。
3 讨论
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胃窦幽门区是最为常见的细胞发生病变的部位,其次是胃底贲门区。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终末期胃癌是患者临床表现的三个阶段。手术是治疗胃癌患者的主要手段,但术后复发率高达50%以上,5年生存率仅20%左右,为此在临床上的使用得到限制,化疗是治疗晚期胃癌的重要手段。卡培他滨是首例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胃癌的药物,其主要适应证还有转移性乳腺癌、转移性结直肠癌等,为临床实践提供了众多理论依据。卡培他滨用于胃癌治疗中,治疗对象必须为胃癌晚期或癌细胞发生转移的患者,其作为一线治疗药物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卡培他滨化学名为5'-脱氧-5-氟-N-[(戊氧基)羰基]胞啶,属胸苷酸合酶抑制药,是用化学方法将氟尿嘧啶做化学结构改造而成的前体药物,是一种具有靶向效应的口服氟尿嘧啶核苷类似物,可在肿瘤组织内选择性被激活而产生高浓度的活性细胞毒物质,从而改善肿瘤患者的耐受力,并使抗癌活性最大化。卡培他滨在体内经三个步骤最终转变为氟尿嘧啶而发挥抗肿瘤作用:经肝内羧基酯酶转变为5’―脱氧―5-氟胞苷;再经肝脏和肿瘤组织内活性高的胞苷脱氨基酶转化为5’―脱氧―5-氟尿嘧啶核苷;最后经肿瘤组织中含量高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磷酸化酶转化为有活性的氟尿嘧啶。由于肿瘤组织内胸苷酸磷酸化酶高表达,使得Cap的药物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因而具有相对靶向性肿瘤分布、高度选择性的特点。卡培他滨口服后以原形被吸收。随着剂量的增加,卡培他滨及其代谢物的血药浓度峰值和药时曲线下面积均呈线性增加。口服生物利用度高,空腹给药Cm。和AUC分别增加 31%~60%,半衰期(ti/z)无变化。血浆蛋白结合率为54%。血浆中tl/2为0.5-0.7h。主要通过肾排出,服药后,药量的84%在12h内以代谢物形式随尿液排出,仅3%以原形随尿液排出,2.6%以原形随粪便排泄。
卡培他滨不良反应:⑴消化系统: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可逆性胃肠道反应,如腹泻、恶心、呕吐、腹痛、口炎、厌食等;⑵血液:少见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⑶中枢神经系统 常见头痛、感觉异常、味觉障碍、眩晕、失眠、嗜睡等;⑷皮肤:约50%患者发生手足综合征,但多为1-2级,3级者不多见。表现为麻木、感觉迟钝、针刺感、无痛感或疼痛感,皮肤肿胀或红斑、脱屑、水疱。常见皮炎和脱发;⑸其他:常见脱水、黏膜炎、发热、虚弱、疲乏、便秘、胆红素升高、周围感觉神经病变等。
通过本组患者用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患者得出,不良反应较轻,经保守治疗可缓解,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消化道肿瘤,特别是老年进展期胃癌,不能耐受强烈化疗的患者,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化疗药物[6]。
参考文献:
[1]孙秀娣,牧人,周有尚,等.中国胃癌死亡率20年变化情况分析及其发展趋势预测[J].中华肿瘤杂志,2010,26(1):4-9.
[2]查勇,寸英丽,马春笋,等.胃癌根治术后淋巴结转移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J].肿瘤防治研究,2011,38(7):788-790.
[3]Wagner AD,Grothe W,Haerting J. Chemotherapy in advanced gastric cancer: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based on aggregate data[J].Clinical Oncology,2006,(18):2903-2909.
[4]潘东风,蔡晓军,喻雄杰,等.奥沙利铂联合希罗达治疗晚期及复发性胃癌[J].肿瘤防治研究,2008,35(2):149-150.
[5]周际昌,谢惠民.抗肿瘤药物临床治疗手册[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70.
[6]Kang HJ,Chang HM,Kim TW,et al.A phase Ⅱ study of paclitaxel and capecitabine as a first line combination chemotherapy for advanced gastric cancer[J].Br J Cancer,2008,98(2):316-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