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效的预习对于课堂学习而言,有着类似“起跳板”的助力作用。预习学案从各项细致化的学习任务入手,帮助学生独立面对新的学习内容,进行理解和梳理,为新的语言技能的形成做铺垫。本文结合pep英语教材教学实践,探索出从“唤醒学生的学习需求”、“体现教师的学法指导”、“满足学生的感知差异”这三方面入手有效设计小学中高段英语预习学案的路径,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科学的预习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预习学案;设计;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0-0242-03
前言:
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预习环节往往容易被忽视。有的教师从不要求学生预习;有的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流于形式,导致师生都逐渐感受不到预习的意义,丧失了对预习的兴趣。笔者曾就两项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在五年级部分学生中进行调查,结果如下:任务一:“画出单元中的生词,注意思”完成率为71%,未完成主要原因有:我都会了,没意思;每个词都查,太麻烦;我不会读。任务二:“跟读课文五遍,家长签名”完成率为25%,未完成主要原因有:老师可能不会查;跟不上磁带速度;我早会了,没意思。
分析调查结果,该预习任务的设计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不能唤醒学习需求,满足个体差异。预习任务没有体现学习目标,不生动有趣,自然不能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和热情。同时,简单划一地让所有的学生都去找单词、注中文、读课文的预习方式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需求,所以有的学生觉得容易,有的则觉得难和烦;不能细化任务设计,体现学法指导。这两项预习任务太机械和宽泛,没有能根据教材意图进一步细化预习任务。教材学习要求是学会介绍人物特征,如果预习任务设计中能关注到如何指导学生观察插图中的人物特征、朗读并理解语境中的人物特征含义、联系生活去思考人物特征的用法,就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把握教材设计意图,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了。
那么具体如何有效落实预习环节呢?在不断反思琢磨中,笔者发现在小学中高段英语教学中,设计预习学案的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古人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见有效的预习对于课堂学习而言,有着类似“起跳板”的助力作用。
预习学案的有效设计。古语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那么,学案的设计自然应该聚焦在如何帮助学生寻疑、解疑、答疑上。教师首先需要唤醒学生寻疑的需求和兴趣,其次在解疑回惑的过程中还要给予适当的启发和点拨。同时,教师要关注到每个学生在解疑答惑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差异性,找准起点,体现要点,突破难点。
一、设计的起点:唤醒学习需求
维果茨基说:“如果思想是导致下雨的云,那么情感就是在思想后面使之运动的风。”[1]因此,教师要通过直接唤醒学生的学习需求来帮助他们做好学习准备,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1.目标自查——激志。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经验等的差异造成了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差异。所以,学案的学习目标设计不能搞“一刀切”,而应该低起点、小步走、多选择。因此,教师在编写学习目标时要尽量细化要求,帮助学生明确通过什么方式来达到什么能力水平,并鼓励学生自查目标完成情况,从而激发学习斗志。比如pep教材第四册第二单元一课学案的学习目标是这样设计的:
学习目标:
(1)通过听、跟读课文磁带,能听懂、会说、会读单词math,Chinese,English,class。
(2)通过听、跟读课文磁带,能听懂、会说、会读句子What time is it?/It’s two o’clock. /It’s time for math class.并理解文中对话内容。
(3)通过口头拼背和完成预习题目,能拼背以上单词和书写以上句子。
(4)通过观察图片、查字典、跟唱磁带,能理解和演唱歌曲It’s twelve o’clock.
(5)通过询问他人、查书籍、浏览网页等方式,能解释世界各地的时差现象。
当学生完成了某个学习目标时,他就可以在小方框中打勾了。这样的设计是基于对认知内驱力的理解和运用。因为当一个人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与意义,并以它来推动自己的学习时,这种学习的目的就成为一种有力的动机。
实践结果显示由于引导学生把学习动机指向学习任务本身,目标自查帮助各个水平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中等和中下水平的学生则更明确继续努力的目标所在。学习目标自查的设计也有助于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从而充分肯定每个个体的进步,鼓励他们不断提高,助力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
2.趣味习题——激趣。小学阶段的学生多喜欢游戏,即使是中高年级的学生也不例外,因为游戏活动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和愉悦感。学案的设计中也可以借鉴部分游戏形式,如猜谜语、找不同等,设计出“猜一猜”、“找一找”、“变一变”、“添一添”等兼具挑战性和趣味性的习题,举例如下:
(1)照样子,改一个字母,变成另一个单词。
例:me—he,we,be
Wall— / / /
(2)“irt”前面加两个字母能变成本单元内的什么单词?
(3)单词猜谜:It has three hands. It says “Tick tock,tick tock.” What is it?
(4)阅读课本第17页,猜猜guard是图片中的哪一位呢?
(5)在本单元词汇中寻找押韵单词(rhyming words)。
例:ice—nice— ice
(6)你能发现图片中有哪些字母呢?写一写。
分析其使用效果,笔者发现有趣的习题除了能激发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轻松掌握语言知识。如例1、2的设计不光能帮助学生搭建新旧词汇之间的桥梁,还能帮助学生通过读辨单词的发音相同和不同部分,感悟到英语词汇中音形的对应关系,便于记忆单词、掌握拼读。举例中的谜语设计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预知学习主题。 3.文化介绍——激情。中西方国家在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各方面都存有差异。通过补充文化知识的介绍,能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培养国际意识,激发语言学习热情。如结合pep第四册的第一单元Our School中first floor和second floor的词组教学,笔者在学案中补充了英美两国的电梯乘坐文化介绍。“In America,the first floor means the first,and the second means the second. But in the UK,the ground floor means the first,and the first floor means the second. 13 is an unlucky number,so we can not find 13th floor in western countries.事后,有学生兴趣勃勃地跑来和笔者说,自己外出旅游,特意注意了一下电梯按钮,发现找不到第十三层楼,电梯按钮的first floor也真的代表二楼。他还得意地说妈妈都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多亏他指导呢。从中,笔者感悟到介绍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知识的确能加深学生对语言的认识,激发其学习英语的热情。
二、设计的要点:体现学法指导
英语学习不等同于简单的机械读背,也需要利用方法开展心智活动,如利用图片和语境判断词义,利用思维导图给词汇归类,利用构词法和自然拼读法掌握单词的拼写等。
1.指导观察——有心。英语学习中,问题的提出总是基于对语言现象的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解决也有赖于对语言材料的精准观察。因此,学案中的习题设计要能启发学生学会主动观察一切和语言现象有关的材料,特别是观察到细节之处,做学习的有心人。比如人教版pep第四册的句型预习可以这样设计:
读左右两列句子,找相同和不同
It’s time to ■. It’s time for ■.
It’s time to ■. It’s time for ■.
It’s time to ■. It’s time for ■.
It’s time to ■. It’s time for ■.
对四年级学生而言,这两类句型结构的理解、区分和运用往往是他们学习的重难点。但小学英语教学不提倡通过直接讲语法知识来分析句型结构,所以学案中要引导学生去观察感悟。事实证明,有了这样的预热,学生课堂发言中会更关注句型结构的准确性。
2.指导分类——有序。随着年级的上升,学生学过的英语知识点越来越多,如何帮助学生温故知新,让知识的雪球越滚越大,这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学会有序归类,并在头脑中建立知识点间的联系。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给单词归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预习字母Ii的发音[ai]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拼写旧单词bike,time,light,kite,hi,rice,nine和新单词fight,给含有字母i的单词归类。心理学中指出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和回忆。这三者是彼此密切联系的。没有信息的有序加工和储存,回忆和信息的提取就无从实现。因此指导学生学会在预习中给知识点归类,就是在帮助他们做好信息的加工和储存。
3.指导归因——有理。《英语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生能在具体语境中理解一些语法项目的意义和用法,并最终能在实际运用中体会以上语法项目的表意功能。[2]对语法项目的运用基于理解,而通过现象看本质的归因法就是实现理解的途径之一。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案设计如下:
读一读,判断字母o的发音,选择打勾,并总结规律
note dote rope [?藜u](√) [?蘅]( )
总结:以上现象符合开音节规律,既o_e出现时,一般o的发音都为[?藜u],那stoped中的o也发[?藜u]。但是stop中o发[?蘅],为了保持发音一致,所以stop的过去式写成stopped。这样的设计巧妙揭示了语音和语法之间的逻辑关系,即单词中的每个字母都是为了发音而存在的,尤其是双写一个辅音字母这种看起来多次一举的事。其实它控制着前面元音字母的发音或明确这个辅音字母本身的发音。通过归因,学生无须死记硬背动词词末辅音字母双写再加ed这一语法现象,而是真正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语法要点了。
三、设计的难点:满足感知差异
语言输入环节中,每个学习者的语言学习感知风格倾向不一,如视觉型感知学习风格、听觉型感知学习风格、触觉型感知学习风格等。[3]教师很难设计一份学案就能满足所有学习者的各种感知差异。但教师可以通过视觉强化、听觉刺激和制作体验这些手段尽量让设计更多样化。
1.视觉强化——动眼。倾向于视觉型感知风格的学生看到视觉强化物时学得最好,如图表、图片、曲线图等。所以学案中的图片不求多,但求精。教师要特别是根据教材和学生喜好精心挑选图片、设计表格。对小学生而言,幽默夸张的图片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可以多加利用。例如当六年级学生预习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时,学案上呈现了一组组对比夸张的图片,学生看得哈哈大笑,对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关键语法信息马上就心领神会了。
2.听觉刺激——动耳。人们常说学习英语要多听、多读。其实,这不无道理。倾向于听觉型感知风格和动觉型感知风格的学生通过听信息来学习效果较明显。因此在学案设计中也要涉及此类型的习题,特别是在语音自学板块中,听觉材料的刺激是必不可少的。如五上第四单元的听力辨析预习题是这样设计的:
仔细听P53 Pronuciation部分,选择发音不同的一项
例:A.play B.plane C.pretty (C)
(1)A.short B.storm C.hot ( )
(2)A.horse B.box C.small ( )
(3)A.plate B.place C.pray ( )
除了听语音方面的音频,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多听课文磁带。因为不同于汉语,英语是一种表音的语言系统,所以教师要多利用地道的音频材料帮助学生提升听觉敏感度,学会在大脑中建立字母音形对应关系,感受标准的语音语调。
3.制作体验——动手。倾向于触觉型感知风格和动觉型感知风格的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更有效。虽然,一般学案中较少有此类型的习题,但如果教学需要,效果明显,教师也可以一试。比如在教学四年级My Home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设计了一个手工预习题:
你能用手工图做一个立体的客厅吗?请做一做,涂颜色,并看看这个客厅里都有些什么,完成下面的填空:
This is my living room. You can see a , a ,a ,and a .
实践证明,学生很欢迎这样新奇、有趣的手工预习题,在制作过程中,学生既享受到了动手的乐趣,又学习了相关的单词。有的学生还补画了其他的物品单词如toys,coffee table等,让自己的客厅制作显得更于众不同。可见一个有创意的习题设计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
四、结束语
有效设计的预习学案能让学生更好地开展思考分析,学会听、读、划、查、摘、思、问。为此,教师更要精心设计学案,以其为载体,指导学生明确预习的目标和要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科学的预习方法。但本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有许多有待完善之处,例如如何进一步让预习学案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等,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需进一步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雷玲.课堂深处的精彩——中外教育对比赏析[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林立,David Nunan.英语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
[4]王小香,薛慧“自主互助学习型”教学模式中预习案的设计、运用与改进[J].江苏教育研究,2011,(9).
关键词:预习学案;设计;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0-0242-03
前言:
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预习环节往往容易被忽视。有的教师从不要求学生预习;有的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流于形式,导致师生都逐渐感受不到预习的意义,丧失了对预习的兴趣。笔者曾就两项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在五年级部分学生中进行调查,结果如下:任务一:“画出单元中的生词,注意思”完成率为71%,未完成主要原因有:我都会了,没意思;每个词都查,太麻烦;我不会读。任务二:“跟读课文五遍,家长签名”完成率为25%,未完成主要原因有:老师可能不会查;跟不上磁带速度;我早会了,没意思。
分析调查结果,该预习任务的设计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不能唤醒学习需求,满足个体差异。预习任务没有体现学习目标,不生动有趣,自然不能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和热情。同时,简单划一地让所有的学生都去找单词、注中文、读课文的预习方式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需求,所以有的学生觉得容易,有的则觉得难和烦;不能细化任务设计,体现学法指导。这两项预习任务太机械和宽泛,没有能根据教材意图进一步细化预习任务。教材学习要求是学会介绍人物特征,如果预习任务设计中能关注到如何指导学生观察插图中的人物特征、朗读并理解语境中的人物特征含义、联系生活去思考人物特征的用法,就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把握教材设计意图,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了。
那么具体如何有效落实预习环节呢?在不断反思琢磨中,笔者发现在小学中高段英语教学中,设计预习学案的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古人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见有效的预习对于课堂学习而言,有着类似“起跳板”的助力作用。
预习学案的有效设计。古语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那么,学案的设计自然应该聚焦在如何帮助学生寻疑、解疑、答疑上。教师首先需要唤醒学生寻疑的需求和兴趣,其次在解疑回惑的过程中还要给予适当的启发和点拨。同时,教师要关注到每个学生在解疑答惑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差异性,找准起点,体现要点,突破难点。
一、设计的起点:唤醒学习需求
维果茨基说:“如果思想是导致下雨的云,那么情感就是在思想后面使之运动的风。”[1]因此,教师要通过直接唤醒学生的学习需求来帮助他们做好学习准备,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1.目标自查——激志。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经验等的差异造成了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差异。所以,学案的学习目标设计不能搞“一刀切”,而应该低起点、小步走、多选择。因此,教师在编写学习目标时要尽量细化要求,帮助学生明确通过什么方式来达到什么能力水平,并鼓励学生自查目标完成情况,从而激发学习斗志。比如pep教材第四册第二单元一课学案的学习目标是这样设计的:
学习目标:
(1)通过听、跟读课文磁带,能听懂、会说、会读单词math,Chinese,English,class。
(2)通过听、跟读课文磁带,能听懂、会说、会读句子What time is it?/It’s two o’clock. /It’s time for math class.并理解文中对话内容。
(3)通过口头拼背和完成预习题目,能拼背以上单词和书写以上句子。
(4)通过观察图片、查字典、跟唱磁带,能理解和演唱歌曲It’s twelve o’clock.
(5)通过询问他人、查书籍、浏览网页等方式,能解释世界各地的时差现象。
当学生完成了某个学习目标时,他就可以在小方框中打勾了。这样的设计是基于对认知内驱力的理解和运用。因为当一个人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与意义,并以它来推动自己的学习时,这种学习的目的就成为一种有力的动机。
实践结果显示由于引导学生把学习动机指向学习任务本身,目标自查帮助各个水平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中等和中下水平的学生则更明确继续努力的目标所在。学习目标自查的设计也有助于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从而充分肯定每个个体的进步,鼓励他们不断提高,助力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
2.趣味习题——激趣。小学阶段的学生多喜欢游戏,即使是中高年级的学生也不例外,因为游戏活动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和愉悦感。学案的设计中也可以借鉴部分游戏形式,如猜谜语、找不同等,设计出“猜一猜”、“找一找”、“变一变”、“添一添”等兼具挑战性和趣味性的习题,举例如下:
(1)照样子,改一个字母,变成另一个单词。
例:me—he,we,be
Wall— / / /
(2)“irt”前面加两个字母能变成本单元内的什么单词?
(3)单词猜谜:It has three hands. It says “Tick tock,tick tock.” What is it?
(4)阅读课本第17页,猜猜guard是图片中的哪一位呢?
(5)在本单元词汇中寻找押韵单词(rhyming words)。
例:ice—nice— ice
(6)你能发现图片中有哪些字母呢?写一写。
分析其使用效果,笔者发现有趣的习题除了能激发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轻松掌握语言知识。如例1、2的设计不光能帮助学生搭建新旧词汇之间的桥梁,还能帮助学生通过读辨单词的发音相同和不同部分,感悟到英语词汇中音形的对应关系,便于记忆单词、掌握拼读。举例中的谜语设计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预知学习主题。 3.文化介绍——激情。中西方国家在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各方面都存有差异。通过补充文化知识的介绍,能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培养国际意识,激发语言学习热情。如结合pep第四册的第一单元Our School中first floor和second floor的词组教学,笔者在学案中补充了英美两国的电梯乘坐文化介绍。“In America,the first floor means the first,and the second means the second. But in the UK,the ground floor means the first,and the first floor means the second. 13 is an unlucky number,so we can not find 13th floor in western countries.事后,有学生兴趣勃勃地跑来和笔者说,自己外出旅游,特意注意了一下电梯按钮,发现找不到第十三层楼,电梯按钮的first floor也真的代表二楼。他还得意地说妈妈都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多亏他指导呢。从中,笔者感悟到介绍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知识的确能加深学生对语言的认识,激发其学习英语的热情。
二、设计的要点:体现学法指导
英语学习不等同于简单的机械读背,也需要利用方法开展心智活动,如利用图片和语境判断词义,利用思维导图给词汇归类,利用构词法和自然拼读法掌握单词的拼写等。
1.指导观察——有心。英语学习中,问题的提出总是基于对语言现象的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解决也有赖于对语言材料的精准观察。因此,学案中的习题设计要能启发学生学会主动观察一切和语言现象有关的材料,特别是观察到细节之处,做学习的有心人。比如人教版pep第四册的句型预习可以这样设计:
读左右两列句子,找相同和不同
It’s time to ■. It’s time for ■.
It’s time to ■. It’s time for ■.
It’s time to ■. It’s time for ■.
It’s time to ■. It’s time for ■.
对四年级学生而言,这两类句型结构的理解、区分和运用往往是他们学习的重难点。但小学英语教学不提倡通过直接讲语法知识来分析句型结构,所以学案中要引导学生去观察感悟。事实证明,有了这样的预热,学生课堂发言中会更关注句型结构的准确性。
2.指导分类——有序。随着年级的上升,学生学过的英语知识点越来越多,如何帮助学生温故知新,让知识的雪球越滚越大,这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学会有序归类,并在头脑中建立知识点间的联系。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给单词归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预习字母Ii的发音[ai]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拼写旧单词bike,time,light,kite,hi,rice,nine和新单词fight,给含有字母i的单词归类。心理学中指出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和回忆。这三者是彼此密切联系的。没有信息的有序加工和储存,回忆和信息的提取就无从实现。因此指导学生学会在预习中给知识点归类,就是在帮助他们做好信息的加工和储存。
3.指导归因——有理。《英语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生能在具体语境中理解一些语法项目的意义和用法,并最终能在实际运用中体会以上语法项目的表意功能。[2]对语法项目的运用基于理解,而通过现象看本质的归因法就是实现理解的途径之一。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案设计如下:
读一读,判断字母o的发音,选择打勾,并总结规律
note dote rope [?藜u](√) [?蘅]( )
总结:以上现象符合开音节规律,既o_e出现时,一般o的发音都为[?藜u],那stoped中的o也发[?藜u]。但是stop中o发[?蘅],为了保持发音一致,所以stop的过去式写成stopped。这样的设计巧妙揭示了语音和语法之间的逻辑关系,即单词中的每个字母都是为了发音而存在的,尤其是双写一个辅音字母这种看起来多次一举的事。其实它控制着前面元音字母的发音或明确这个辅音字母本身的发音。通过归因,学生无须死记硬背动词词末辅音字母双写再加ed这一语法现象,而是真正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语法要点了。
三、设计的难点:满足感知差异
语言输入环节中,每个学习者的语言学习感知风格倾向不一,如视觉型感知学习风格、听觉型感知学习风格、触觉型感知学习风格等。[3]教师很难设计一份学案就能满足所有学习者的各种感知差异。但教师可以通过视觉强化、听觉刺激和制作体验这些手段尽量让设计更多样化。
1.视觉强化——动眼。倾向于视觉型感知风格的学生看到视觉强化物时学得最好,如图表、图片、曲线图等。所以学案中的图片不求多,但求精。教师要特别是根据教材和学生喜好精心挑选图片、设计表格。对小学生而言,幽默夸张的图片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可以多加利用。例如当六年级学生预习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时,学案上呈现了一组组对比夸张的图片,学生看得哈哈大笑,对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关键语法信息马上就心领神会了。
2.听觉刺激——动耳。人们常说学习英语要多听、多读。其实,这不无道理。倾向于听觉型感知风格和动觉型感知风格的学生通过听信息来学习效果较明显。因此在学案设计中也要涉及此类型的习题,特别是在语音自学板块中,听觉材料的刺激是必不可少的。如五上第四单元的听力辨析预习题是这样设计的:
仔细听P53 Pronuciation部分,选择发音不同的一项
例:A.play B.plane C.pretty (C)
(1)A.short B.storm C.hot ( )
(2)A.horse B.box C.small ( )
(3)A.plate B.place C.pray ( )
除了听语音方面的音频,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多听课文磁带。因为不同于汉语,英语是一种表音的语言系统,所以教师要多利用地道的音频材料帮助学生提升听觉敏感度,学会在大脑中建立字母音形对应关系,感受标准的语音语调。
3.制作体验——动手。倾向于触觉型感知风格和动觉型感知风格的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更有效。虽然,一般学案中较少有此类型的习题,但如果教学需要,效果明显,教师也可以一试。比如在教学四年级My Home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设计了一个手工预习题:
你能用手工图做一个立体的客厅吗?请做一做,涂颜色,并看看这个客厅里都有些什么,完成下面的填空:
This is my living room. You can see a , a ,a ,and a .
实践证明,学生很欢迎这样新奇、有趣的手工预习题,在制作过程中,学生既享受到了动手的乐趣,又学习了相关的单词。有的学生还补画了其他的物品单词如toys,coffee table等,让自己的客厅制作显得更于众不同。可见一个有创意的习题设计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
四、结束语
有效设计的预习学案能让学生更好地开展思考分析,学会听、读、划、查、摘、思、问。为此,教师更要精心设计学案,以其为载体,指导学生明确预习的目标和要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科学的预习方法。但本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有许多有待完善之处,例如如何进一步让预习学案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等,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需进一步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雷玲.课堂深处的精彩——中外教育对比赏析[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林立,David Nunan.英语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
[4]王小香,薛慧“自主互助学习型”教学模式中预习案的设计、运用与改进[J].江苏教育研究,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