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振兴战略下零陵花鼓戏的影视化传承与保护

来源 :科学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uhai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优秀精髓蕴含在各地方文化之中。同时多姿多彩的地方文化也以其独具特色的表达丰富与完善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加。满足人民需求,树立文化自信,挖掘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必不可少。以零陵花鼓戏为代表的湖南花鼓戏,以其特色的表达在地方优秀文化中独树一帜。做好对零陵花鼓戏的传承与弘扬,挖掘呈现这一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不仅对当地文化建设发展大有裨益,也是树立文化自信,实现文化振兴战略的题中之义。
  关键字:文化振兴;零陵花鼓戏;影视化;传承与保护
  随着中国经济的良好发展,不仅国内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在国际上中国的大国形象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影响力和关注度与日俱增。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们走入了全方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新的时代赋予了我们新的任务,一方面要不断满足国内人民对精神文化日益增长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大力弘扬中国优秀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之魂,文化兴则国家兴。重视文化发展,尤其是重视对各地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和弘扬十分重要。中国几千年的文明源远流长,地方传统文化有着坚实的民众基础,以其独特的文化特质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其中以零陵花鼓戏为代表的湖南花鼓戏文化独树一帜。做好对零陵花鼓戏的传承与弘扬,挖掘呈现这一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不仅对当地文化建设发展大有裨益,也是实现文化振兴战略的题中之义。
  一、文化振兴战略下地方戏曲发展的重要意义
  1、文化振兴战略内涵剖析
  文化是一个国家振兴的重要标志,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体现。自古以来,文化的兴盛与经济的繁荣密不可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同时上层建筑也会反作用与经济基础,对其发展起到促进或阻碍作用。文化作为民族意识的凝结,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中国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文化的繁荣,而优秀的民族文化则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文化振兴是党和国家十九大以来的重要战略部署,是标志着中国实现小康社会,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指标之一。文化振兴应以百花齐放为目标,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既包含全民共有文化也应包含地方特色文化。国家的振兴离不开乡村的振兴,实现乡村的振兴可以将地方特色文化振兴作为重要抓手。地方特色文化有着深厚的当地群众基础,地方认同度和接受度较高。推动地方文化事业发展,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将特色文化与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探索文化事业发展道路,可以在有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同时提高当地人民幸福感和自豪感。因此發展地方特色文化是实现文化振兴战略的重要方面。
  2.文化振兴战略下地方戏曲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方面,发展地方戏曲是文化振兴战略的重要方面。共同的地域形成了共同的历史记忆,乡土化的表达使得地方戏曲民众接受度高、情感基础好。保护地方戏曲传承、发展地方戏曲创新是捍卫地方记忆,传承文化基因的有效方式。文化振兴离不开地方特色文化的发展,尤其是地方戏曲的发展。倡导地方戏曲工作者将焕发传统活力与创新艺术内容相结合,将地方精神价值、道德规范、美学体现与时代需求相结合,创作人民喜闻乐见讴歌新时代的作品,既具有传承性又具有发展性,对实现文化振兴大有裨益。
  另一方面,文化振兴战略是地方戏曲重焕生机的重要契机。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历史文化载体,承载了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地方戏曲因独具地方文化特质而成为地方文化代表,极大地丰富了戏曲种类与内涵。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流行和新的传播方式的兴起,地方戏曲逐渐没落。随着观众的减少、市场的萎靡,传承与发展后续无人,逐渐落后于时代,面临失传的困境。文化振兴战略的提出,体现了国家对于发展文化工作的重视,以政府带动市场倡导群众聚焦传统文化发展,兴起了一股股地方戏曲热潮,极大地鼓励了地方戏曲工作者的创作热情,为地方戏曲重新焕发生机提供了土壤。
  二、零陵花鼓戏的文化溯源、历史演变及传承现状
  1.零陵花鼓戏文化溯源与历史演变
  花鼓戏作为地方小戏曲目,种类繁多,流传范围较广,在南北各地都有出现。在湖南地区,花鼓戏来源也十分多样,各地民间叫法不一。根据当地叫法可以推断其来源,主要源自湘中地区“地花鼓”,同时融合了其他地区“采茶戏”、“花灯戏”、“马灯戏”等多种形式。虽然各地叫法各异,但其目的大都是底层民众为表达情绪、庆祝节日而创作的,唱腔以山歌小调为主,早期表演者多为农民或者小市民,因节目内容类似、表现手法相近最终融合统称为“花鼓戏”。在湖南地区,明代花鼓戏就以广泛出现,清代极为流行,成为反映当地人民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的地方代表戏曲。
  随着花鼓戏在湖南地区的兴盛,湖南各地也出现了地区流派,比如常德花鼓戏、长沙花鼓戏、衡阳花鼓戏、零陵花鼓戏等。零陵花鼓戏以零陵地名为名称,流行于零陵、祁东、祁阳、桂阳等地。由“采茶戏”、“车马灯戏”融合祁阳小调而成。因其来源于小曲小调,其表现风趣幽默,创作内容丰富多样,艺术表现质朴优美,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其《打草鞋》、《卖油郎》等曲目广为流传,新中国成立后也多有改编。
  2.零陵花鼓戏的传承现状
  零陵花鼓戏虽然有着繁盛的历史和深厚的群众情感基础,但是随着时代的推移,也同其他曲种一样面临着传承与发展问题。随着时代发展,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得年轻人远离家乡,逐渐淡薄了乡土文化。同时新兴文化形式融入,也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新颖的表现形式所吸引。这对于零陵花鼓戏的发展和传承提出了严峻考验。如何跟上时代的节奏,吸引年轻人关注零陵花鼓戏,重新爱上这一传统文化,为零陵花鼓戏培养后续人才,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零陵花鼓戏在零陵戏曲工作者的顽强保护下,坚持继承花鼓戏优秀基因,探索特色创新之路,以贴近人民生活的场景讲述新时代农村情感故事,通过改良唱腔将花鼓戏的欢快、诙谐进行保留,创作符合大众审美、体现新时代情感诉求的剧目,终于在经历了低沉后,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如今零陵花鼓戏丰富的剧目、创新的曲调和专业的角色演绎已经成为永州市的文化名片,入选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家文化振兴的战略引导下,在各级政府的扶持下,零陵花鼓戏开始走进中小学,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正在重新了解零陵花鼓戏。   三、零陵花鼓戏的影视化传承与保护
  随着文化振兴战略的推进,关注传统文化的氛围日益浓厚,在政府的引导与市场的聚焦,零陵花鼓戏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发展必须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零陵花鼓戏面对文娱产业的不断兴盛,新兴技术的不断进步,需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模式、更新传播手段,寻找到更加吸引年轻人和社会关注的方式。探索将零陵花鼓戏进行影视化传承与保护,是有效的手段之一。
  首先,以产业影视化促进零陵花鼓戏的传播。文娱产业化、产业影视化是当今文化行业的发展趋势。零陵花鼓戏经历了“地花鼓”到舞台花鼓戏,经历了农民群众自发传唱到专业团队创作,如今产业发展已经逐步具备条件。以产业化的思路组建运营公司,可以全面系统的对零陵花鼓戏进行现代化推广、传播。通过开发影视化的表现形式、组织专业演出及影视拍摄、运营影视市场宣传等一系列现代产业化影视手段,可以有效地扩大零陵花鼓戏的传播途径,增加观众数量,从而扩大影响力,促进保护与传承。
  其次,以内容影视化促进零陵花鼓戏的创新。零陵花鼓戏作为传统文化,在过去一直以舞台表演为主要表现形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固化了内容的创作,不利于适应影视化呈现。影视化要求节目内容根据连贯性与细腻性,对于戏剧冲突要求更加丰富,整体娱乐性更加突出。即需要通过内容和演员表现不断吸引观众进行联想激发观看渴望。这就对剧情设计、内容创新、趣味体现、演员表演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创作出更加高质量的作品才能吸引观众更多的去关注、去体会零陵花鼓戏的艺术魅力,催化喜爱,促进传承与保护。
  最后,以手段影视化促进零陵花鼓戏的传承。当今社会网络技术、VR技术已经为实现快速交流的提供了技术保障。各种影视化作品已经能够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快速传播。零陵花鼓戏在影视化方面也可以尝试借助互联网、VR等新技术,打通渠道壁垒,在微信、抖音、微博、视频平台等渠道进行推广传播,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社交媒体了解戏曲等传统文化,继而成为传播者、传承者,这为零陵花鼓戏手段影视化提供了很好地借鑒先例。
  参考文献
  [1]蒋娟全,王君.湘南地区零陵花鼓戏的源流与沿革[J].音乐时空,2014 (07).
  [2]郭银华.论湖南花鼓戏艺术的传承与保护——以华容花鼓戏为例[J].戏剧之家,2017(1).
  [3]范正明.湖南花鼓戏的发展历程、当今现状及未来展望[J].创作与评论,2012(11).
  [4]陆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媒体传播研究[J].中国传媒科技,2016(08).
  [5]张淅妍.电视剧形式在传统戏曲当代传播中的重要作用[J].戏剧之家,2016(09).
  [6]石富文.民族传统戏剧中表演方式的运用分析[J].中国民族博览,2018 (5):129-130.
  [7]胡和平,肖丽君.影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梁蒋宇,男,1998年11月出生,汉族,湖南科技学院传媒学院编导1901班学生。
  蒋玮玮,女,1985年3月出生,汉族,硕士,讲师,湖南科技学院传媒学院,研究方向:高教管理、地方文化传播。
  基金项目
  本文系湖南科技学院2021年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文化振兴战略下零陵花鼓戏的影视化传承与保护》阶段性成果。
其他文献
摘要:影响刑事判决书的社会认知主要体现为司法理念和司法政策。本文从范代克的社会认知分析法,分析当代刑事判决书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其反映的司法思想及司法政策,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当前刑事判决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刑事判决书;社会认知分析  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强调对话语的分析不能脱离话语所存在的社会环境,研究刑事判决书的时,也必然要研究刑事判决书的社会认知。本文拟从范代克的社会认知分
期刊
摘要: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录像观察法和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全国空手道锦标系列赛(第三站)的48场比赛录像,对组手比赛中高分腿法技术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在高分腿法技术上,女子运动员上段弧形腿的运用次数、得分次数及得分率高于男子,从最终结果来看女子组勾踢技术要比男子组更好,男子组技术更全面。(2)小级别女子组(-50、-55)和男子组(-60、-67)
期刊
摘要:滇桂两省均位于我国西部地区,晚清时期,两省尚有商道进行常规的贸易。至20世纪30年代,两省政局较为稳定,政府注重内部经济发展,并与其他省份进行较为大宗的贸易往来,然而滇桂贸易却仍呈现落后的态势。本文主要通过梳理滇桂与邻省的贸易、两省的商道以及军阀政治等相关史实,浅谈阻碍滇桂贸易的各方因素。  关键词: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滇桂贸易;商道;鸦片贸易  20世纪30年代,白崇禧、李宗仁、黄绍竑等人主
期刊
摘要:罗马法的继承制度经历了从概括继承到限定继承的变迁,这种变迁反映出在不同时期的罗马法发展状况。在早期的罗马家庭影响下,家父权在继承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早期的继承也是对家庭最高权力的继承,财产继承只是次要目的。《十二表法》以前的罗马法,认为继承人所继承的是被继承人的法律地位,这是在宗亲社会中,概括继承制度的理论基础。随着奴隶制家庭经济的解体,概括继承的做法显现出极大的不公平,在突破了身份继承和法
期刊
摘要:叶绿素a的含量是判定湖泊营养程度的重要指标,通过对比荧光法和分光光度法对叶绿素a的测定值,表明两种方法对水质较好的湖泊水体中叶绿素a含量的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叶绿素a;荧光法;分光光度法;测定  叶绿素是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重要光合色素,其中叶绿素a存在于浮游植物中,大约占有机干重的1%~2%,是表征浮游植物生物量和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重要指标[1]。但叶绿素在自然界中不能稳定存在,遇
期刊
摘要: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旅游业、酒店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旅游、酒店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也稳步提高,但与之不协调的是,酒店行业人才流失现象却日益严重,酒店毕业生发展遭遇瓶颈,酒店企业无人可用,酒店行业发展受制约。  关键词:酒店管理、人才流失  一、酒店人才流失情况严重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国内旅游业发展日益迅速,中国统计局《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
期刊
摘要:插入语属于语用成分,语法学界对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前贤对于插入语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对插入语进行语义的分类,这也是最为庞杂的部分。但由于对插入语的性质认识不同,导致对插入语的语义分类与功能也各不相同,所以,本文将从插入语的语义类别与功能两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  关键词:插入语;语义类别;功能  一、插入语的语义类别  (一)王力的分类①  1、呼名法;  2、撇开法;  3、推进法; 
期刊
摘要:在当代的语境下,从符号学概念出发,运用符号学理论,阐释羌舞中的符号元素及其意义。以羌族羊皮鼓舞为例,从一种新的视角解读羌舞律动中所体现的价值内涵,凸显出符号、舞蹈、传承与发展三者的关系,赋予舞蹈以意义感知,通过羌舞中的文化符号认知,从而可以感受羌民质朴的审美心理与精神信仰。  关键词:符号学;羊皮鼓舞;传承与发展  羊皮鼓舞是古老羌族“释比”在做法事活动的过程中表演的一种带有浓郁宗教色彩的祭
期刊
摘要:敦煌壁画是留存于中国敦煌石窟内壁的系列绘画艺术作品。其中描绘了很多以神的形象为主、人的形象为主的故事,因此具有很强的故事性。敦煌壁画能在各个方面系统地反映各个时期的艺术风格及绘画方式和内容的传承演变。其中《鹿王本生图》在现代流传较广,并且在经过现代的提取和设计之后,《鹿王本生图》被应用到多个设计领域。随着动画技术的逐渐进步,越来越多的动画作品开始从中国的传统艺术上吸取创作灵感,以《鹿王本生图
期刊
摘要:基于福建省各地市的社会经济数据、气象数据,构建城市低碳发展水平评价的分析模型DPSIR模型,通过模型评价福建省9个地市的低碳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各地市低碳发展水平差距大,空间分布上南高北地,不同地区特点鲜明,厦门、福州、泉州经济发展水平优势突出,闽北城市三明、南平资源环境优势明显,进步空间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低碳等级结构的城市结合地方特性,选择因地制宜的低碳发展路径。  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