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没教的两件事

来源 :报刊荟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trfan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各位同学: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大学在制度性教育下该教而没有教的两件事。
  第一,它教你如何与别人相处,没有教你如何与自己相处。
  合群,曾经是我们从小到大“德育”的核心。个人在群体中如何进退贯穿整个儒家思想,但是儒家极其讲究的个人修身、慎独的部分,在现代化的社会里,却被忽视。独思的时间,独处的空间,不在我们的课程设置里。
  把这个问题说得最透彻的,我认为是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他在1941年就指出当时的大学课程设置是有问题的,因为课程以“满”为目标,不给学生“独思”的时间:“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物之盛,而自审其一人之生应有之地位,非有闲暇不为也。纵观历史之悠久,文教之累积,横索人我关系之复杂,社会问题之繁变,而思对此悠久与累积者宜如何承袭撷取而有所发明。对复杂繁变者宜如何应对而知所排解,非有闲暇不为也;人生莫非学问也,能自作观察、欣赏、沉思、体会者,斯得之。”
  在你们四年或七年医学院的学习过程中,诸位想必学到了各种技术,但是,“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物之盛,而自审其一人之生应有之地位”,重不重要?大学是否教了你?“纵观历史之悠久,文教之累积,横索人我关系之复杂,社会问题之繁变”,在你的解剖学、病理学、临床课程里,是否有一点点入门?在整整四年或七年的培养中,请问百分之几的时间,是让你用在“观察、欣赏、沉思、体会”之中?一个没有能力“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物之盛”,而对自己的“存在”状态有所思索的人,会是一个几流的医生?
  四年或七年大学生涯,大半在喧哗而流动的群聚中度过,自己对自己的检讨、探索、深思,难有空间。“慎独”,其实就是在孤独、沉淀的内在宇宙里审视自己在环境中的处境,剖析人我之间的关系,判别是非对错的细微分野。“慎独”是修炼,使人在群体的沉溺和喧闹中,保持清醒。这,大学教了你吗?“情绪之制裁,意志之磨砺”,在不在大学的课程里?
  “只知从众而不知从己”的人,不知“人我之间精神与实践上应有之充分之距离”的人,请告诉我,会是一个几流的医生?
  第二,大学教育教了你如何认识“实”,但没教你如何认识“空”。
  我不知道在你们医学的制式教育里,有多少文学的培养?我认为,文学应该是医学院的大一必修课程;文学,应该是所有以“人”为第一对象的学科的必修基础课之一,因为文学的核心作用,就是教你认识“人”。
  读过加缪的小说《瘟疫》的,请举手……七十人中只有四个,比例很低。我因为2003年的非典暴发而重读这本小说。小说从一个医生的角度描写一个城市由于暴发瘟疫而封城的整个过程。加缪透过文学所能够告诉你的,不可能写在公共卫生学的教科书里。医学的教科书可以教你如何辨别鼠疫和淋巴感染,可是加缪的文学教你辨别背叛和牺牲的意义、存在和救赎的本质。
  多少人读过卡夫卡的《蜕变》?对不起,我觉得《蜕变》,也应该是医学院学生的大一必读书。你的医学课本会告诉你如何对一个重度忧郁症患者开药,但是,卡夫卡给你看的,是这个忧郁病患比海还要深、比夜还要黑的内心深处——医学的任何仪器都测不到的地方,他用文学的X光照给你看,心灵的创伤纤毫毕露。
  是的,文学,是心灵的X光。它照得到“空”。将来的医生,请问你具备这些吗?
  (摘自《广州日报》2010.4.12)B⑨
其他文献
纪广洋,作品散见于海内外千余家报刊,获各类奖项50余次。散文《根雕》《家园》《香橡皮》等入选大中小学教科书以及高考和中考试卷。出版有《没有钥匙的锁》《禅知道答案》《人生的加减乘除》《眼光是金行动是银》《没有彼岸的河》《人生的基本公式》等文集。     对你影响最大的一段生活经历?  童年、青少年时期,在乡下跟着婶婶和哥哥习武打拳,身体的多个部位多次瘀肿多次出血之后,终于有了一种脱胎换骨之感。  
期刊
她是中学特级教师,在我们这里属于凤毛麟角的人才。她受人敬仰,多次获得表彰,她受之无愧。她工作兢兢业业,甚至有些个人的重大牺牲。在教研上,她颇多创新,领跑全县中学语文教学几十年。四十岁时,她从开关机开始学起电脑,很快成为网上办公备课的行家里手;她设计的课件,屡屡在省市得奖。她深爱自己的学生,凡是班级里的贫困孩子,她都资助过来,没有一个中途停学。每次逢年过,她的不少学生竟领着自己的孩子来拜望她;她接到
期刊
我去参观一个在本地颇有名气的工艺师的根雕展览,在琳琅满目、惟妙惟肖的各式各样的根雕展台前,我留连忘返、惊叹不已,并决定去拜见这位技艺精湛的工艺师。  当我问他是如何不辞辛苦寻找到这么多的奇特树根,然后又如何慧眼独具地将它们一一赋予动感的形象和艺术灵魂时,他哈哈地笑了一阵,非常爽快地对我说:“什么辛苦?什么慧眼?这纯粹是一种巧合,最多也只能算是一种特别幸运的妙手偶得。”  经悉心交谈了解到,他原是一
期刊
1  那一年也就16岁吧,没来由地就喜欢上大学里的一个男生。每天背着书包经过他们教室门前长长的樱花路,总是忍不住在飘飞的花瓣里,侧头看他是否在靠窗的位置上坐着。如果在,我的心,即刻就会像那飞扬的樱花,轻盈、温柔,而且无限喜悦。若是空着,心,也会跟着空洞茫然下去,好像有什么人,将我的身体掏空了,连那仅存的一点思念,也不给我留下。  这样地爱着他,但他,从来不知道。因为有一天,我们突然地在樱花路上相遇
期刊
爱是一种缘,生命也是一种缘。  生命就像一粒种子,只有春天撒进泥土里才能长出一片绿色。如果在冬天里撒落,也许只能变成一粒鸟食。  叶子在树上还是叶子,叶子离开树木就化作一撮泥土。还有那些水珠,滴在夏天就蒸腾为雾,滴在冬天就凝固成冰。雾也是水,冰也是水,滴在冬天或夏天都是一种缘。还有那金黄色的橘子,生在江北即为枳,生在江南则为桔。这更是一种缘。  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就像种子撒在春天,就像叶子长在树上
期刊
我到北京主持节目,第一次到现场时,赫然发现歌神张学友就在摄影棚里笑盈盈地看着我,不由得大吃大惊,心想,电视台真是看重我呀,第一集的特别来宾,就不惜巨资请来歌神!  他一开口,我才知道不对,怎么他讲的普通话一点广东味也没有?  工作人员见我上了当,都笑得很开心,原来这位“张学友”,是这个节目的执行制作之一。他身高约有一米八二,脸型、发型、五官和笑起来的样子都跟张学友有九分相像,偏偏他也姓张。  “像
期刊
现在我宣布,本届奥斯卡最佳男(女)主角奖的得主是……你!对,就是你,这不是做梦。不要想和所有的人拥抱,你在台上的时间也只有45秒,当心,别被绊倒了。  OK,你已经顺利走到了台上,和大家分享你的喜悦吧,只有45秒。什么?时间太短?你激动得不想说话?那就来点儿有个性的,比如像导演斯皮尔伯格在2000年获奖时那样,来一段诗朗诵。  好吧,我知道这对你有些为难,那我们来看一下往届奥斯卡获奖者的那些有趣的
期刊
很多处于反叛期的男孩子和女孩子,喜欢把自己打扮得肮脏不堪。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找不到答案,心想为什么在人的成长篇章中,有几页如此不可思议?以丑恶为荣?  走向成熟与强大,是我们一生的主题。看看从少年到青年途中的那些孩子们,穿着丁零当啷的衣服,其实无一不在声嘶力竭地叫嚣着:看,我还能长大!我的腿还会继续变粗,所以我的裤管肥大;我的个子还会不停长高,所以我的裤管会挽起三道。  反叛是需要想像力的。  
期刊
几乎是一夜之间,湖南卫视的快乐男声再一次占据了各大网站的显著位置。只不过这一次没有了辛苦在深圳打拼的陈楚生,也没有了大气向上的张杰,甚至也没有了阳光帅气的苏醒、俞灏明们,没人会想到,2010年湖南卫视快乐男声的第一次在媒体上位,是依靠许多的“伪娘”。  什么是“伪娘”?本是男儿身,但是容貌、神态、穿着、动作、声音等等各方面都像极了一个小女孩儿,甚至比小女孩儿还小女孩儿。而且还不只是一个,2010年
期刊
还记得北京奥运会前夕,中外媒体有过一段非常紧张的时刻。许多人第一次看到外国媒体对中国的“负面报道”。熟悉外媒的朋友都晓得,那些“负面报道”其实一向都有,尽管这段期间确实也多了一点;但是你绝不可把它理解为有与无的区别,而该视之为由少渐多的过程。所以大家当时该问的问题,不是“为什么老外突然有了一百八十度的态度变化”,而是“为什么他们会增加了‘负面报道’的篇幅”。问题不同,答案和反应也就不一样,而这两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