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笔者以所在学校应用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提出“校企合作、无缝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阐述了其研究背景、目标以及研究成果的创新与特色,以期为其他研究者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无缝对接;高职;应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项目研究背景
如何能够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是高职院校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校企合作、无缝对接”人才培养模式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可行的方案。“校企合作、无缝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随着人才市场的需要与产业及企业同步互动的高职教育模式, 以此模式培养的学生能够从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操作技能层次上达到企业基层工作人员的就业要求, 并具备事业的延展能力。在“校企合作、无缝对接”人才培养模式中, 学校和企业是人才培养供应链上两个不同的节点, 学生作为知识的载体进入学校, 经过教育加工后再输送到企业, 实现两个节点的无缝对接。是以,笔者提出了“校企合作、無缝对接”人才培养模式,以笔者所在学校应用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为培养高职应用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进行了研究与实践。
二、研究目标与思路
本课题研究对象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与旅游系应用英语专业在校生连续三年的在校专业课程学习、课程实训及实践,顶岗实习三方面。本课题研究对该校应用英语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现状及举措进行调研,发现问题,将“校企合作,无缝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解决问题的对策。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为以建构主义理论及多元智能理论为理论依据,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顺应当前就业市场和企业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进行大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其主要研究方法为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
研究思路上,首先聘请专家来校进行指导,将项目组成员进行研究分工。其次,进行初期的数据收集、汇总及整理,形成一定的支撑材料;研究中后期,以论文形式体现研究成果。
三、主要研究成果的创新点与特色
一)研究成果的创新点
本课题成果的创新点在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创新。本课题研究打破传统的“重知识,轻实操“的传统模式,提出“校企合作、无缝对接”培养模式,其中心是注重学生动手实操能力、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以就业为导向,将应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和当地地方经济发展特色相结合,倡导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符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我校为例,本课题提出,桂林当前的经济发展引打造国际旅游胜地为中心,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同时引入IT巨头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着力发展电子商务产业。因此,应用英语专业结合桂林当地地方经济发展,确定了其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养,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商务基础知识及电商操作技能、涉外文秘基础知识与实务操作技能、导游基础知识与实务操作技能,酒店管理基本理论及操作技能,能够熟练运用英语技能和相关业务技能,在旅游服务、跨境电子商务两大领域,从事一线服务和管理工作的技术技能型英语人才。
二)研究成果的特色
1、专业课程设置有特色。结合我系开设的旅游管理专业,在应用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加入旅游英语、酒店实务、导游实务等课程;同时,结合我系开设的商务英语专业,在应用英语专业的课程中加入商务英语、国际贸易及跨境电商实操课。
自2014年至今,随着本课题研究的进程,应用英语专业学生的课程设置形成了“基础英语专业课程模块+职业英语课程模块+实操模块”的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设置模式。在实操模块,推行“引进来、走出去”。即将具有丰富企业工作经历的行业专家引入校园,纳入正常的教学授课安排,利用企业专家的经历优势弥补我系教师缺少实际工作经验的不足,同时,缩短企业与学校的距离;另一方面,利用一年一度的旅博会,各类博览会,积极发动学生做志愿者,参与其中;到五星级酒店参观、实训等。
2、师生以赛促教与学。在课题研究的推动下,应用英语专业学生参加广西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屡获佳绩。其中,自2014年至今,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广西赛区一等奖7人次;导游服务(英语)二等奖1人次,三等奖1人次;导游服务(普通话)二等奖1人次,三等奖2人次;实用口语大赛二等奖3人次,三等奖1人次。项目组成员获得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人次;广西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1人次。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有特色的专业课程设置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头重、手轻”的问题,强化了学生动手能力,在校内培养了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通过职业技能竞赛,使其能力得到锻炼与强化。
此外,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以本课题为平台,项目组成员双师型比例达到100%。
3、校企合作实效显著。在项目研究的推动下,笔者所在学校与桂林电商谷、桂林导游公司、桂林两江四湖有限责任公司、广东新航线跨境电子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并与广东新航线建立了创新创业合作基地,企业方派遣专业人士定期入校进行授课、培训、讲座,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实际工作的第一手案例;另一方面,我们将学生输送到企业实习、实训,例如桂林市导游公司和两江四湖有限责任公司,在旅游旺季,人员短缺,我们应企业需求,不定期派出学生外出兼职、实习、实训,这使得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能力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得到培养与提高。在本项目研究搭建的良好平台,学校与企业、学生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形成良性互动。据统计,2013-2015级三届学生中,从事跨境电商顶岗实习的学生占到三分之一;从事旅游服务类行业顶岗实习的也近三分之一。毕业后,继续从事类似工作的学生超过三分之一。
由此可见,“校企合作、无缝对接”实实在在得到体现。 四、本研究成果的应用前景
应用英语专业的成立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不同阶段的产物。在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十多年间,其人才培养模式也进行了不断的调整、改革以趋于完善,目前已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广西区内有多所高专的应用英语专业都与我校应用英语专业的发展有相似情况。在向应用型本科升级转型的发展中,高专院校如何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具有良好职业能力的熟练的应用型人才是困扰学校的主要问题之一。本课题研究提出以“校企合作,无缝对接”的高职高专应用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来解决这一问题。此模式强调以地方经济建设为标杆,与企业紧密结合,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合格的职业岗位能力,使其顺利就业。以桂林为例,在桂林打造国际旅游胜地的大前提下,地方经济建设在旅游与服务行业加大力度。作为地方高职院校,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要服务于地方,为地方输送高级应用型人才。学校的应用英语专业也以此为据,进行专业建设。基于此,本课题研究成果可以为本地本省的高职高专提供重要的借鉴及参考,现实意义大,有极高的推广价值。目前本课题成果尚处于初期推广阶段。即通过经验交流会和学术研讨会,交流,现场观摩等途径进行推广。
五、课题完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在课题完成过程中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研究经费不足。外出调研、考察及参加各类会议或举办会议往往由于经费短缺而放弃,所以很多学科前沿的新發展、新趋势无法第一时间了解与掌握,这降低了课题的前瞻性和指导性,推广的价值和意义势必受到较大影响。
二)专业发展前景不乐观。在课题完成过程中,笔者发现,应用英语专业近两年发展开始走下坡路。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开始将该专业转化为商务英语专业,或是应用英语专业(涉外文秘方向)。即走更专业化、更职业化的道路。未来五年,也许该专业将不复存在。目前笔者所在学校已经停止应用英语专业招生,转而扩大商务英语专业招生。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就笔者看来,主要在于传统体制观念和当前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传统体制下,人文社科类的课题研究经费一直都远低于理工类的课题经费。而当前国家经济发展是以“互联网+”和“一带一路”建设为抓手,突出大数据,讲求高速信息化和智能化,人工智能的兴起就是当下经济技术发展的产物。如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将应用英语专业的建设与此有机结合,笔者认为是下一个有待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2]郭琪玖.创新政校企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人才供求无缝对接——项目成果总结报告 [J]. 职业,2009(12)
[3]黄乐览、黄伟萍. 论新时期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及发展定位[J]. 教育与职业. 理论版, 2010(16)
作者简介:周莉,女(1971-),在职研究生班毕业,文学学士,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与旅游系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专业教学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研究。
关键词:无缝对接;高职;应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项目研究背景
如何能够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是高职院校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校企合作、无缝对接”人才培养模式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可行的方案。“校企合作、无缝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随着人才市场的需要与产业及企业同步互动的高职教育模式, 以此模式培养的学生能够从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操作技能层次上达到企业基层工作人员的就业要求, 并具备事业的延展能力。在“校企合作、无缝对接”人才培养模式中, 学校和企业是人才培养供应链上两个不同的节点, 学生作为知识的载体进入学校, 经过教育加工后再输送到企业, 实现两个节点的无缝对接。是以,笔者提出了“校企合作、無缝对接”人才培养模式,以笔者所在学校应用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为培养高职应用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进行了研究与实践。
二、研究目标与思路
本课题研究对象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与旅游系应用英语专业在校生连续三年的在校专业课程学习、课程实训及实践,顶岗实习三方面。本课题研究对该校应用英语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现状及举措进行调研,发现问题,将“校企合作,无缝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解决问题的对策。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为以建构主义理论及多元智能理论为理论依据,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顺应当前就业市场和企业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进行大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其主要研究方法为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
研究思路上,首先聘请专家来校进行指导,将项目组成员进行研究分工。其次,进行初期的数据收集、汇总及整理,形成一定的支撑材料;研究中后期,以论文形式体现研究成果。
三、主要研究成果的创新点与特色
一)研究成果的创新点
本课题成果的创新点在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创新。本课题研究打破传统的“重知识,轻实操“的传统模式,提出“校企合作、无缝对接”培养模式,其中心是注重学生动手实操能力、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以就业为导向,将应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和当地地方经济发展特色相结合,倡导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符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我校为例,本课题提出,桂林当前的经济发展引打造国际旅游胜地为中心,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同时引入IT巨头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着力发展电子商务产业。因此,应用英语专业结合桂林当地地方经济发展,确定了其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养,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商务基础知识及电商操作技能、涉外文秘基础知识与实务操作技能、导游基础知识与实务操作技能,酒店管理基本理论及操作技能,能够熟练运用英语技能和相关业务技能,在旅游服务、跨境电子商务两大领域,从事一线服务和管理工作的技术技能型英语人才。
二)研究成果的特色
1、专业课程设置有特色。结合我系开设的旅游管理专业,在应用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加入旅游英语、酒店实务、导游实务等课程;同时,结合我系开设的商务英语专业,在应用英语专业的课程中加入商务英语、国际贸易及跨境电商实操课。
自2014年至今,随着本课题研究的进程,应用英语专业学生的课程设置形成了“基础英语专业课程模块+职业英语课程模块+实操模块”的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设置模式。在实操模块,推行“引进来、走出去”。即将具有丰富企业工作经历的行业专家引入校园,纳入正常的教学授课安排,利用企业专家的经历优势弥补我系教师缺少实际工作经验的不足,同时,缩短企业与学校的距离;另一方面,利用一年一度的旅博会,各类博览会,积极发动学生做志愿者,参与其中;到五星级酒店参观、实训等。
2、师生以赛促教与学。在课题研究的推动下,应用英语专业学生参加广西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屡获佳绩。其中,自2014年至今,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广西赛区一等奖7人次;导游服务(英语)二等奖1人次,三等奖1人次;导游服务(普通话)二等奖1人次,三等奖2人次;实用口语大赛二等奖3人次,三等奖1人次。项目组成员获得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人次;广西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1人次。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有特色的专业课程设置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头重、手轻”的问题,强化了学生动手能力,在校内培养了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通过职业技能竞赛,使其能力得到锻炼与强化。
此外,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以本课题为平台,项目组成员双师型比例达到100%。
3、校企合作实效显著。在项目研究的推动下,笔者所在学校与桂林电商谷、桂林导游公司、桂林两江四湖有限责任公司、广东新航线跨境电子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并与广东新航线建立了创新创业合作基地,企业方派遣专业人士定期入校进行授课、培训、讲座,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实际工作的第一手案例;另一方面,我们将学生输送到企业实习、实训,例如桂林市导游公司和两江四湖有限责任公司,在旅游旺季,人员短缺,我们应企业需求,不定期派出学生外出兼职、实习、实训,这使得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能力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得到培养与提高。在本项目研究搭建的良好平台,学校与企业、学生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形成良性互动。据统计,2013-2015级三届学生中,从事跨境电商顶岗实习的学生占到三分之一;从事旅游服务类行业顶岗实习的也近三分之一。毕业后,继续从事类似工作的学生超过三分之一。
由此可见,“校企合作、无缝对接”实实在在得到体现。 四、本研究成果的应用前景
应用英语专业的成立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不同阶段的产物。在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十多年间,其人才培养模式也进行了不断的调整、改革以趋于完善,目前已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广西区内有多所高专的应用英语专业都与我校应用英语专业的发展有相似情况。在向应用型本科升级转型的发展中,高专院校如何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具有良好职业能力的熟练的应用型人才是困扰学校的主要问题之一。本课题研究提出以“校企合作,无缝对接”的高职高专应用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来解决这一问题。此模式强调以地方经济建设为标杆,与企业紧密结合,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合格的职业岗位能力,使其顺利就业。以桂林为例,在桂林打造国际旅游胜地的大前提下,地方经济建设在旅游与服务行业加大力度。作为地方高职院校,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要服务于地方,为地方输送高级应用型人才。学校的应用英语专业也以此为据,进行专业建设。基于此,本课题研究成果可以为本地本省的高职高专提供重要的借鉴及参考,现实意义大,有极高的推广价值。目前本课题成果尚处于初期推广阶段。即通过经验交流会和学术研讨会,交流,现场观摩等途径进行推广。
五、课题完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在课题完成过程中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研究经费不足。外出调研、考察及参加各类会议或举办会议往往由于经费短缺而放弃,所以很多学科前沿的新發展、新趋势无法第一时间了解与掌握,这降低了课题的前瞻性和指导性,推广的价值和意义势必受到较大影响。
二)专业发展前景不乐观。在课题完成过程中,笔者发现,应用英语专业近两年发展开始走下坡路。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开始将该专业转化为商务英语专业,或是应用英语专业(涉外文秘方向)。即走更专业化、更职业化的道路。未来五年,也许该专业将不复存在。目前笔者所在学校已经停止应用英语专业招生,转而扩大商务英语专业招生。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就笔者看来,主要在于传统体制观念和当前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传统体制下,人文社科类的课题研究经费一直都远低于理工类的课题经费。而当前国家经济发展是以“互联网+”和“一带一路”建设为抓手,突出大数据,讲求高速信息化和智能化,人工智能的兴起就是当下经济技术发展的产物。如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将应用英语专业的建设与此有机结合,笔者认为是下一个有待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2]郭琪玖.创新政校企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人才供求无缝对接——项目成果总结报告 [J]. 职业,2009(12)
[3]黄乐览、黄伟萍. 论新时期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及发展定位[J]. 教育与职业. 理论版, 2010(16)
作者简介:周莉,女(1971-),在职研究生班毕业,文学学士,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与旅游系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专业教学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