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华“虎尾马蹄”联

来源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qian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
  释文:虎尾春冰安乐法,马蹄秋水进修方。
  款识:子榖二兄大人正腕,丁卯三月,作英蒲华。
  印鉴:秀水蒲华(朱),作英(白)。
  鉴藏印:金鳌山鉴赏(朱),康德楼(朱)。
  注解:
  “虎尾春冰”,典出《尚书·君牙》:“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马蹄”、“秋水”,是《庄子·外篇》的两个名篇。上联的意思是说:战战兢兢,如踩虎尾,如履薄冰,这才是有真学问的人应该采取的态度。下联的意思则是:去参悟《马蹄》、《秋水》这样的典范之作,是静心修为的好方法。这副对联可谓对仗工整,用典巧妙,立意深远。
  赏析:
  蒲华书法如行云流水,率真自然,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张弛有度,力道千均。其用笔皆有法可依,追求古典,对二王,对篆隶,对唐宋,颜柳旭素苏黄米蔡,各家书法精华无不顺手拈来,却用的巧妙,奇矫怪伟,震撼人心,有大巧若拙之成,极富个人特色,既不雷同于历史上各名家,也异于同时代各家。骨力洞达、流动多姿、变幻无穷,使书法作品产生出强烈的运动力和行挚力,达到了前无古人的用笔流转和字法造势特征。
  此联开篇“虎尾春”三字的左撇,即各具形态,变化万千,显示了极高的造型能力和书法用笔把控能力,瞬间进入一种变换高远的艺术领域。接下来诸字多有撇画,但依然各不相同,变换自然,最后“方”字的撇笔,凝练而又洒脱,如君子闲庭阔步,潇然出尘,又有“千槌打鼓,一锣定音”之美,悄然立定,收放自如。“秋”的稚趣,“水”的轻盈,“蹄”的轻松,“法”的挥洒,还有“修”的写法,让人联想起王右军,可似乎又是李北海。那么多的时空流转和思想变换,瞬间留于笔墨纸间,一般高手,何能为耳?
  简介:
  蒲华(1832-1911),浙江嘉兴人,一度居住浙江台州太平(今温岭)及浙江宁波,最后侨寓上海。原名成,字作英、竹英,号胥山野史、种竹道人、胥山外史,室名九琴十砚楼、芙蓉庵,亦作夫蓉盦、剑胆琴心室。一生致力于绘画,癖好古琴佳砚。为人朴厚,淡于名利,性嗜酒,时酣酒肆,得兴时吟诗作画。与吴昌硕交往甚密,长达四十年,常聚题字作画,切磋技艺。以携笔砚出游四方,鬻书画为生。其能诗善书,擅画山水、花卉,尤爱画竹。宗陈淳、徐渭、郑板桥、李鱓之法,师法造化,独具一格。所作山水构思布局新颖,诗意盎然,笔力雄健奔放;写意花卉,多作梅、兰、竹、菊、荷花等,或作虬枝老梅,或画秋菊凌霜,繁花怒放,笔墨流畅,凝练,着色清丽、生气蓬勃,似阵阵芬芳,迎面扑鼻;或写墨竹,一竿数枝,挺立直上,风韵清隽,潇洒奇逸。吴昌硕题为:“墨沉淋漓,竹叶如掌,萧萧飒飒,如疾风振林,听之有声,思之成咏,其襟怀之洒落逾恒人也!”精草书。所作善用湿笔,水墨淋漓,线条流畅凝练,柔中寓刚,亦参画意,用笔似乱头粗服,奔放如天马行空,气势磅礴,自成一体。
  正史:
  蒲华自小喜读书,能作文章,曾参加过科举考试,但其性格追求自由,与窒息个性的科举八股文格格不入,仅获“复试四等”,最终只得秀才,从此绝念仕途,专心致志于艺术创作。
  他在嘉兴时,家境贫寒,曾租居城隍庙,但为人朴厚,淡于名利,一心致力于绘画。22岁结婚,与妻贫困相守,情感志深。这一时期,在他清苦平静的生活中,激起幸福的欢乐。他与友人结成鸳湖诗社,看花、饮酒、赋诗,意兴甚豪,部分诗篇,后人辑为《芙蓉庵燹馀草》。1863年,与蒲华相依十年的妻子病逝了。這对视功名富贵为身外之物,而注重感情的蒲华来说,打击沉重,悲恸情怀,难以自已。蒲华悼念亡妻诗中道出“十年结知己,贫贱良可哀。”“良缘何其短?!”的心境,表述其内心深深的悲痛。当时他32岁,无子女,但他只企求“魂兮返斗室”,从此不再续娶,至老孑然一身。后来寓居上海,邻里住的是烟花女子,但蒲华也能洁身自重。
  蒲华携笔砚出游四方,以卖画为生。从台州到宁波再到上海,在这些地方留下了不少墨迹。蒲华的知友中友情最深的是吴昌硕,两人交往达40年,常在一起题字作画,艺术主张和意趣追求也相近,皆以气势取胜。蒲华谢世时身旁无亲人,吴昌硕等为他料理丧事。
  蒲华癖好古琴,遇即购藏,视为心爱之物,故居屋名为“九琴十砚”楼。蒲华能诗善书、擅画山水,花卉、尤爱画竹,一生勤操笔墨,画笔奔放,纵横满纸,风韵清隽。师承陈淳、徐渭、郑板桥、李鱓的风格,在传统基础创造出自己的风格。所作山水大轴或册页,虽多作山居、读书等传统题材,但构思,布局新颖,诗意盎然。笔力雄健奔放,如天马行空,善用湿笔,水墨淋漓,线条流畅凝练,柔中寓刚。
  他的写意花卉,多作梅、兰、竹、菊、荷花等,或画秋菊凌霜,或写墨竹,一竿数枝,挺立直上,或作虬枝老梅,繁花怒放;笔墨流畅,凝练着色清丽、生气蓬勃,似阵阵芬芬,迎面扑鼻。他的墨竹画,潇洒奇逸,吴昌硕题为:“墨沈淋漓,竹叶如掌,萧萧飒飒,如疾风振林,听之有声,思之成咏,其襟怀之洒落逾恒人也!”
  蒲华性格放荡不羁,有豪壮的一面,也有落拓的一面。一生贫困潦倒,极不得志,吴昌硕在他的墓志铬上题“富于笔墨穷于命”,道出其一生经历。蒲华逝前画价仅仅能维持自身生存,略有结余即收藏古琴。他一生勤操笔墨,在晚清上海画坛中留下很多作品。蒲华爱喝酒,时酣酒肆,得兴时吟诗作画,加之性格平易,当时有前来求他写字作画者,也不计酬金多寡,时常是若为其代付酒资即可得字画。又有些前来求画者趁其畅饮,备笔墨纸砚,酒酣落笔,顷刻成幅,山水花卉,有求必应,因而有许多作品流传下来。
其他文献
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小小的汉字,是千万年智慧的结晶,学好汉字、写好汉字不仅是每个中华儿女的义务,更是一种自豪与骄傲!  在小学阶段,写字教学是语文课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也对写字做了明确要求。如今,“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更是将写字教学推到了教育的前沿阵地,它强调书法艺术早已超出了写字的本身,它更延伸到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意志品格的锻炼,高尚情操的陶冶。  可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要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美术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观念和人文素养的重要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与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把情境教学用于高中美术课的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与思考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与创作能力。  一、情境教学对高中美术教学的意义  (一)实现美术教学目标  情境教学用于高中美术教学,是美术课程教学特点的需要,通过创
期刊
颜小建  1998年7月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美术教育专业,大学本科学历、高级教师。现为浙江省美术教育研究会会员、衢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衢州市摄影家协会会员、衢江区美协副主席、“颜小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作品、论文多次在《美术报》《中国篆刻》《浙江教育月刊》等杂志上发表。  个人荣誉:  “全国百佳校园文学”指导老师;  浙江省首届优秀平安志愿者;  衢州市衢江区美术学科带头人;  衢州市衢江区第三届
期刊
绘画本是孩子们的天性与生俱来,在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实践中我发现,学生之所以不想画、不敢画、不会画,主要是对绘画的兴趣不高和对自己的绘画能力缺少自信。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我觉得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培养兴趣,二是建立自信。  一、培养兴趣让学生从“知之者”成为“乐之者”  兴趣是什么?最早给“兴趣”下定义的赫尔巴特,他认为“兴趣一词一般是表明教育应该引起的某种活动的特点”,“牢固掌握知识并企图扩充它
期刊
摘 要:写字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一个难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写字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越来越薄弱。而小学阶段是孩子写好字的重要时期,如何在写字教学中更好地提高写字的有效性是我们需要探究和实践的。提高写字教学的有效性是写字课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写字 教学 有效性  写字教学一直都是小学语文课在研讨和探究的问题,近日,一些领导和老師来我校开展教研活动,对校园及班级里张贴的我校师生所写的字褒奖有
期刊
莊禹琛 我是浙江省舟山市沈家门第四小学五4班的庄禹琛,兴趣爱好广泛,看书、下棋、魔方,尤其书法是我的最爱。幼儿园大班开始学习写字,多次荣获学校书法现场赛一等奖的好成绩;二年级时代表学校参加普陀区五小星现场书法赛,荣获低段二等奖,三年级时荣获低段一等奖;2017年七月在第四届书画艺术评优大会暨全国中小学生书画作品大赛现场赛中,荣获软笔书法类明星奖;获舟山市第三届少儿书法大赛,优秀奖;作品多次刊登在《
期刊
摘 要:对于美术学科拓展课程而言,关注课程的生成背景,了解课程的存在价值,科学、合理的制定课程计划,寻找符合学情、校情的特色内容,扎实、有序的课程实践是课程存在的保障;制定合理的评价方案是课程推进的有效驱动力,是课程实施的关键;及时的小结与反思是课程品质得以提升的内驱力,是决定课程高度的决定因素;而学习则是贯穿与课程始终的必备元素,也是教师自我素养提升的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美术 拓展课程 思考
期刊
杨月萍  高级教师  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浙江省剪纸协会会员  “浙派名师”培养人  嘉兴市第五批名师  嘉兴市双高课一等奖获得者  秀洲区剪纸协会秘书长  秀洲区“杨月萍画室”  热爱教学——彰显教学风格  工作18年来,一直担任小学美术专职教师。教学中,她敢于突破繁复、刻板的旧有美术教学框架,拓展美术课堂新内容、妙设计、巧手段。建立了以“发展审美视觉”为要义的“简约灵动”的美术课堂新体系,
期刊
释文:  “妙在执笔,令得圆转,勿使拘挛;其次在识笔法,谓口传授之诀,勿使无度,所谓笔法在也;其次在于布置,不慢不越,巧便合宜;其次紙笔精佳;其次变通适怀,纵舍掣夺,咸有规矩。”  ——张旭《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期刊
2017年适逢潘天寿诞辰120周年,当走进“民族翰骨——潘天寿诞辰120周年大展”回望潘天寿的作品,可否选择几件作品引领学生去认识这位20世纪中国画大家。根据全息理论观点,透过潘天寿作品,探究大师的艺术世界,在品读中增进对大师、对现代中国画发展的了解、欣赏,增强文化认同,提升文化自信,这是完全可行的。基于这样的现实考量,笔者以画家潘天寿的作品欣赏,论述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美术全息欣赏的设计与实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