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渐渐在中小学语文课堂中引用了语用观概念,那么在语用观下语文教学活动应如何开展,特别是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语用观;主题阅读教学策略
一、背景
阅读能力是公民的基本素质,也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鉴于国内外母语教育的实践证明:阅读是母语教育的核心环节。要学好语文,必须经过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新课改后,语文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满堂灌”的弊端,但又有些陷入了“满堂问”的怪圈,重人文轻语用,语文味不足,出现了“泛语文”“伪语文”“非语文”等现象,皆因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新课标语文课程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要从汉语特性的语用观出发,让语文课回归文本,回归语用,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使语文课程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二、认识语文核心素养、语用观、主题阅读教学策略的关系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语文素养的限定,我们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而语用的内涵范畴包括:通过语言获取信息、理解文意、体会感情、分析概括表达方法、利用文本创设语境训练表达、评价鉴赏。由此可见,语用的内涵范畴与语文素养是一致的,在以语用观为思想的指导下,我们才能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在语用观下怎么才能更好地实施语文课堂?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即语文不仅要教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语法规则,更要培养学生真实有效地运用语言的能力(即语用能力)。笔者认为,在训练学生语用能力上,主题阅读教学策略可以做到,因为它倡导三大原则:少提问,多读书;少讲解,多分享;少做题,多记读书笔记。这与新课改、与推崇语用观是一致的。主题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是一种能够优化阅读教学效果的教学策略,它统领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所以,笔者认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是以语用观为思想指导,以主题阅读教学策略为方法,以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学科。
三、从主题阅读教学的课型、教学策略探究语用观、核心素养
主题阅读一共有七种课型:单元导读课、整体识字课、以文带文课、读写联动课、自主阅读课、基础训练课、总结分享课。因笔者接触主题阅读教学模式时间不长,现就已观摩过和自己展开过的课型来探究语用观、核心素养。
(一)单元导读课
单元导读课的特征是“一个单元的总述和概述”,起到总揽作用。从整体入手,强调阅读的连续性和递进性,有利于学生把握整单元的主题、课文的基本概况、课文与课文之间的联系等,加上“两翼”教材的补充,丰富了学生的阅读素材,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从而引导学生阅读相关主题的文本,阅读整本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利于学生树立大语文观。以我校陈结仪老师执教的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人与动物”导读课型为例。
首先是导入环节,陈老师和学生合作朗读背诵单元导读小诗和相关的名人名言。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记忆积累,加深学生对该单元主题和主题基调的把握,更好理解文本,理解是语用的基础,利于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接着,陈老师出示了本单元学习表格,让学生自选喜欢的一组“一主两翼”文本进行自主学习,填写表格。表格上需要学生提取的信息是主人公、描写方法、情感,这符合语用的内涵范畴“通过语言获取信息、理解文意、体会感情、分析概括表达方法”。最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台展示,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鼓励学生思考和表达,最后建议使用名人名言也是让学生从导入环节的积累进行加工运用,加深记忆的同时学会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以上的汇报内容符合了语用的内涵范畴“利用文本创设语境训练表达、评价鉴赏”,也符合核心素养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 。小组展示完后,全班学生与老师合作改编导读小诗,是学生知识的再创造,依然是语言文字的运用,核心素养的训练。
(二)整体识字课
整体识字课型的特点是先读书,后识字,读中识字,整体识字,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核心理念是“语言环境是水,生字新词是鱼”,在“一主”教材中采取集中识字,在“两翼”教材中采取随文识字。二年级下册整体识字课《大象的耳朵》为例。可以设计了以下环节:自主识字环节、集中学习《大象的耳朵》识字、检测识字、“两翼”教材《魔语瓶》随文识字、部首拓展识字、写字。
在这节课中,老师带学生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时是采取了多种方式朗读,师问生答读、师生重复强调读、带拼音齐读、去掉拼音读、男生拍手对对读等,使用的是主题阅读中的以读代讲策略,老师不用反复讲解强调生字词怎么读怎么记,什么意思,學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自然而然记住了生字,积累了词语,还训练了语感,积累和理解是为以后的学文做铺垫,也激发学生乐学汉字、爱学汉字的兴趣。这符合了语用内涵范畴的“通过语言获取信息、理解文意”,也符合核心素养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
(三)以文带文课
以文带文课型是主题阅读教学最常见的课型,也是最核心重点的课型。这里的“以文”指以“一主”教材为基础,“带文”指带学生阅读“两翼”教材,一篇文章带一篇或多篇文章,阅读量大,效率高,解决了学生阅读时间短,阅读量少,阅读方法单一,阅读文本泛化,缺乏精神内核无效阅读的问题。以文带文课型强调“一课一得”“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即“得法”于“一主”文本,应用于“两翼”文本。以番禺区东乡小学郭妍珣老师执教的五年级上册以文带文课型《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为例。 郭老师分了四个教学环节:课前齐诵,回顾往昔;重温历史,感受毁灭;反思自身,以史明鉴;体悟写法,迁移运用。
在第一个环节,郭老师给学生展示了圆明园图片,随着图片,一起合作朗读,回顾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读完后郭老师询问学生最喜欢其中哪一处景物,再带着喜欢的心情读一读。阅读本身就是一个领悟情感的过程,利用教学情境进行阅读教学,不仅符合阅读教学特点,还能加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接着郭老师小结,引出作者对圆明园的评价,这是由学生找出来的,郭老师再追问:“此刻,你想说什么?”学生交流完后出示雨果的评价,从外国文人的评价激发学生的自豪骄傲之情,带着此心情齐诵《经典诵读》的《圆明园》,很自然地带了文。郭老师运用的以读代讲策略拉近了学生与圆明园的情感距离,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自豪感,为后面的环节作铺垫。
承接上面的环节,郭老师话锋一转:“然而,这一切还在吗?”引导学生重温历史,感受毁灭。郭老师做了两个预设,一个是英法联军的掠夺和破坏,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和激发学生(下转第40版)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语用观;主题阅读教学策略
一、背景
阅读能力是公民的基本素质,也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鉴于国内外母语教育的实践证明:阅读是母语教育的核心环节。要学好语文,必须经过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新课改后,语文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满堂灌”的弊端,但又有些陷入了“满堂问”的怪圈,重人文轻语用,语文味不足,出现了“泛语文”“伪语文”“非语文”等现象,皆因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新课标语文课程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要从汉语特性的语用观出发,让语文课回归文本,回归语用,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使语文课程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二、认识语文核心素养、语用观、主题阅读教学策略的关系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语文素养的限定,我们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而语用的内涵范畴包括:通过语言获取信息、理解文意、体会感情、分析概括表达方法、利用文本创设语境训练表达、评价鉴赏。由此可见,语用的内涵范畴与语文素养是一致的,在以语用观为思想的指导下,我们才能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在语用观下怎么才能更好地实施语文课堂?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即语文不仅要教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语法规则,更要培养学生真实有效地运用语言的能力(即语用能力)。笔者认为,在训练学生语用能力上,主题阅读教学策略可以做到,因为它倡导三大原则:少提问,多读书;少讲解,多分享;少做题,多记读书笔记。这与新课改、与推崇语用观是一致的。主题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是一种能够优化阅读教学效果的教学策略,它统领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所以,笔者认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是以语用观为思想指导,以主题阅读教学策略为方法,以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学科。
三、从主题阅读教学的课型、教学策略探究语用观、核心素养
主题阅读一共有七种课型:单元导读课、整体识字课、以文带文课、读写联动课、自主阅读课、基础训练课、总结分享课。因笔者接触主题阅读教学模式时间不长,现就已观摩过和自己展开过的课型来探究语用观、核心素养。
(一)单元导读课
单元导读课的特征是“一个单元的总述和概述”,起到总揽作用。从整体入手,强调阅读的连续性和递进性,有利于学生把握整单元的主题、课文的基本概况、课文与课文之间的联系等,加上“两翼”教材的补充,丰富了学生的阅读素材,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从而引导学生阅读相关主题的文本,阅读整本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利于学生树立大语文观。以我校陈结仪老师执教的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人与动物”导读课型为例。
首先是导入环节,陈老师和学生合作朗读背诵单元导读小诗和相关的名人名言。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记忆积累,加深学生对该单元主题和主题基调的把握,更好理解文本,理解是语用的基础,利于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接着,陈老师出示了本单元学习表格,让学生自选喜欢的一组“一主两翼”文本进行自主学习,填写表格。表格上需要学生提取的信息是主人公、描写方法、情感,这符合语用的内涵范畴“通过语言获取信息、理解文意、体会感情、分析概括表达方法”。最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台展示,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鼓励学生思考和表达,最后建议使用名人名言也是让学生从导入环节的积累进行加工运用,加深记忆的同时学会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以上的汇报内容符合了语用的内涵范畴“利用文本创设语境训练表达、评价鉴赏”,也符合核心素养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 。小组展示完后,全班学生与老师合作改编导读小诗,是学生知识的再创造,依然是语言文字的运用,核心素养的训练。
(二)整体识字课
整体识字课型的特点是先读书,后识字,读中识字,整体识字,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核心理念是“语言环境是水,生字新词是鱼”,在“一主”教材中采取集中识字,在“两翼”教材中采取随文识字。二年级下册整体识字课《大象的耳朵》为例。可以设计了以下环节:自主识字环节、集中学习《大象的耳朵》识字、检测识字、“两翼”教材《魔语瓶》随文识字、部首拓展识字、写字。
在这节课中,老师带学生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时是采取了多种方式朗读,师问生答读、师生重复强调读、带拼音齐读、去掉拼音读、男生拍手对对读等,使用的是主题阅读中的以读代讲策略,老师不用反复讲解强调生字词怎么读怎么记,什么意思,學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自然而然记住了生字,积累了词语,还训练了语感,积累和理解是为以后的学文做铺垫,也激发学生乐学汉字、爱学汉字的兴趣。这符合了语用内涵范畴的“通过语言获取信息、理解文意”,也符合核心素养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
(三)以文带文课
以文带文课型是主题阅读教学最常见的课型,也是最核心重点的课型。这里的“以文”指以“一主”教材为基础,“带文”指带学生阅读“两翼”教材,一篇文章带一篇或多篇文章,阅读量大,效率高,解决了学生阅读时间短,阅读量少,阅读方法单一,阅读文本泛化,缺乏精神内核无效阅读的问题。以文带文课型强调“一课一得”“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即“得法”于“一主”文本,应用于“两翼”文本。以番禺区东乡小学郭妍珣老师执教的五年级上册以文带文课型《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为例。 郭老师分了四个教学环节:课前齐诵,回顾往昔;重温历史,感受毁灭;反思自身,以史明鉴;体悟写法,迁移运用。
在第一个环节,郭老师给学生展示了圆明园图片,随着图片,一起合作朗读,回顾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读完后郭老师询问学生最喜欢其中哪一处景物,再带着喜欢的心情读一读。阅读本身就是一个领悟情感的过程,利用教学情境进行阅读教学,不仅符合阅读教学特点,还能加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接着郭老师小结,引出作者对圆明园的评价,这是由学生找出来的,郭老师再追问:“此刻,你想说什么?”学生交流完后出示雨果的评价,从外国文人的评价激发学生的自豪骄傲之情,带着此心情齐诵《经典诵读》的《圆明园》,很自然地带了文。郭老师运用的以读代讲策略拉近了学生与圆明园的情感距离,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自豪感,为后面的环节作铺垫。
承接上面的环节,郭老师话锋一转:“然而,这一切还在吗?”引导学生重温历史,感受毁灭。郭老师做了两个预设,一个是英法联军的掠夺和破坏,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和激发学生(下转第4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