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与社会》是一个综合性学科,其知识体系以及实践活动需要有一个为学生提供互动学习、交流互补的“平台”,以使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在合作探究中竞争与发展。我们合理有效地运用网络环境进行实践将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合作式教学它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为目标,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合作学习、讨论交流为主要形式,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往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课改”后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1 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教师把学生当作“接收器”,大搞“注入式”、“满堂灌”,45分钟一讲到底。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从教师主观愿望出发,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教师画框框,学生背条条。这种填鸭式教学把教师当成居高临下的“演员”,而把学生看作无所适从的“观众”。它完全把学生置于被动地位,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抑制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彻底改变这种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法,构建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应定位为“合作和交往”。即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共同合作、共同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而合作式教学正好能够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和团结合作的能力,能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体现了当今思想品德课改革的方向。多年来,本人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采用合作教学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 营造了教学氛围
运用网络把合作式、活动式、主体式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大大地增加了学生的视觉和信息的接受量,达到了优势互补,智慧共享,营造了学生资源交流的氛围。在教学《我们的民风民俗》一课时,“我国的民间传统节日都有哪些?”“它们都有哪些传统习俗以及由来?”等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降低教学的难度?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互联网上运用GOOGLE提供的搜索功能引导学生在搜索栏中输入“传统节日,习俗”,搜索相关的民间传统节日的信息,再通过校内的BBS论坛,粘贴你所搜到的内容,以供大家进行交流、探讨。当让学生自己发挥的时候,他们热情高涨,搜索到了许多内容,如:端午节、泼水节的传说、还有许多节日的习俗等,然后再让他们交流,谈谈你的发现,学习气氛异常活跃,学生更是乐此不疲。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为他们的主动学习提供了发挥的平台,起到了优势互补,交流提高的作用。最后,教师将表现突出的同学的发言在大屏幕上再现出来,让学生共同感知,加深理解,让孩子们深切感受我国悠久的民族文化和具有浓郁民族气息的风俗人情。这样,抽象的教学难点在借助网络平台的互动,探究中得以化解,进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强化了集体主义精神
让学生通过网络平台以及其互联网上的广泛信息资料来搜集、整理、分析、归纳信息,并且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自己的探究发现的“成果”,提高他们在学习上的主人翁地位,培养他们在活动中与人交流、合作共事的能力,以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在教《我们的民风民俗》时,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习俗,我提供网址给学生,把学生分成2个网上“搜索小分队”——“民间传统节日飞由来”、“各个传统节日的习俗如何”,让学生自愿组合学习小组以完成考察任务。这样就将学生从被动的接受信息的地位,转变到了积极主动进行信息加工的认知主体的位置上来,他们的兴趣得到了激发,学习更主动积极了。这也大大丰富了《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信息容量和知识搭载平台,也为《品德与社会》教学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储备。
4 形成了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局面
在“互助合作式”体验学习模式中,学生的活动任务完成、语言交流与沟通的功能得到重视,对学生而言,上课不再是被动地听老师讲书本上的知识、而是主动地参与。学生在完成教师交待的任务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与小组成员的合作中,体会到团队的力量;在互评各小组的成果展示中,互相碰撞出智慧的花火。理论知识不再是老师强迫灌输给他们的,而是在他们完成任务中,自然而然地领悟,在各小组的交流中,水到渠成的。教学要促进师生角色转换,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传统课堂中,教师有“备”(教案、教参)而来吗、,以教师中心是教师占有教学资料的必然结果。但在“互助合作式”体验学习的教学模式中,教学活动是在教师主导、学生参与下共同完成的,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基本上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完成教学活动任务中来;在自评和互评环节,每个小组的代表都争先恐后地言;课堂上再也看不到睡觉、看小说、玩手机的学生。这对于中职生而言,实属不易。“互助合作式”体验学习教學模式中,教师扮演着新的角色: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习活动的指导者等,教学不再是单纯、机械的知识传授,而是成为了一种创造性的智力活动,教师的创造力得到了激发。教学中所体现出的教师智慧、创新能力提升了教师工作的价值,增强了教师对教学意义的认同,教师就更乐于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更新知识、设计教学任务。
总之,要想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品德与社会课的性质,就需要教师在平时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努力改变教育观念,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为他们创设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的教育氛围和空间,促进其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1 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教师把学生当作“接收器”,大搞“注入式”、“满堂灌”,45分钟一讲到底。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从教师主观愿望出发,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教师画框框,学生背条条。这种填鸭式教学把教师当成居高临下的“演员”,而把学生看作无所适从的“观众”。它完全把学生置于被动地位,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抑制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彻底改变这种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法,构建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应定位为“合作和交往”。即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共同合作、共同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而合作式教学正好能够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和团结合作的能力,能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体现了当今思想品德课改革的方向。多年来,本人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采用合作教学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 营造了教学氛围
运用网络把合作式、活动式、主体式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大大地增加了学生的视觉和信息的接受量,达到了优势互补,智慧共享,营造了学生资源交流的氛围。在教学《我们的民风民俗》一课时,“我国的民间传统节日都有哪些?”“它们都有哪些传统习俗以及由来?”等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降低教学的难度?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互联网上运用GOOGLE提供的搜索功能引导学生在搜索栏中输入“传统节日,习俗”,搜索相关的民间传统节日的信息,再通过校内的BBS论坛,粘贴你所搜到的内容,以供大家进行交流、探讨。当让学生自己发挥的时候,他们热情高涨,搜索到了许多内容,如:端午节、泼水节的传说、还有许多节日的习俗等,然后再让他们交流,谈谈你的发现,学习气氛异常活跃,学生更是乐此不疲。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为他们的主动学习提供了发挥的平台,起到了优势互补,交流提高的作用。最后,教师将表现突出的同学的发言在大屏幕上再现出来,让学生共同感知,加深理解,让孩子们深切感受我国悠久的民族文化和具有浓郁民族气息的风俗人情。这样,抽象的教学难点在借助网络平台的互动,探究中得以化解,进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强化了集体主义精神
让学生通过网络平台以及其互联网上的广泛信息资料来搜集、整理、分析、归纳信息,并且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自己的探究发现的“成果”,提高他们在学习上的主人翁地位,培养他们在活动中与人交流、合作共事的能力,以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在教《我们的民风民俗》时,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习俗,我提供网址给学生,把学生分成2个网上“搜索小分队”——“民间传统节日飞由来”、“各个传统节日的习俗如何”,让学生自愿组合学习小组以完成考察任务。这样就将学生从被动的接受信息的地位,转变到了积极主动进行信息加工的认知主体的位置上来,他们的兴趣得到了激发,学习更主动积极了。这也大大丰富了《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信息容量和知识搭载平台,也为《品德与社会》教学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储备。
4 形成了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局面
在“互助合作式”体验学习模式中,学生的活动任务完成、语言交流与沟通的功能得到重视,对学生而言,上课不再是被动地听老师讲书本上的知识、而是主动地参与。学生在完成教师交待的任务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与小组成员的合作中,体会到团队的力量;在互评各小组的成果展示中,互相碰撞出智慧的花火。理论知识不再是老师强迫灌输给他们的,而是在他们完成任务中,自然而然地领悟,在各小组的交流中,水到渠成的。教学要促进师生角色转换,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传统课堂中,教师有“备”(教案、教参)而来吗、,以教师中心是教师占有教学资料的必然结果。但在“互助合作式”体验学习的教学模式中,教学活动是在教师主导、学生参与下共同完成的,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基本上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完成教学活动任务中来;在自评和互评环节,每个小组的代表都争先恐后地言;课堂上再也看不到睡觉、看小说、玩手机的学生。这对于中职生而言,实属不易。“互助合作式”体验学习教學模式中,教师扮演着新的角色: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习活动的指导者等,教学不再是单纯、机械的知识传授,而是成为了一种创造性的智力活动,教师的创造力得到了激发。教学中所体现出的教师智慧、创新能力提升了教师工作的价值,增强了教师对教学意义的认同,教师就更乐于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更新知识、设计教学任务。
总之,要想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品德与社会课的性质,就需要教师在平时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努力改变教育观念,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为他们创设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的教育氛围和空间,促进其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