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基础音乐教育中,爱国主义教学以教科书作为媒介,用通俗易懂或是悄无声息的方式开展。在湘教版教初中音乐科书中,爱国主义主题根据时代与教材版本的不同有不同的体现。
【关键词】爱国主义 音乐 湘教版音乐教科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251-02
爱国主义是人类早已存在的最古老的感情,古往今来,教育教学都将爱国主义这一教育主题以不同的教育方式渗透到教学当中。例如,地理将爱国主义投影于祖国的山川湖海;历史将爱国主义具体到抵御外侵、维护统一的伟大功绩;语文将爱国主义叙述成勤劳善良、机智勇敢的人民。而音乐则采取了独特的方式将爱国主义浇筑在音符音响的组合中,采用听觉的方式给人以直观感受。在众多的音乐教材中,笔者选取了湘教版初中音乐教材,对教材中的爱国主义主题的体现与演变进行了分析比对。
一、爱国主义的定义
爱国主义,作为民族和国家永恒的话题,是各国人民民族情感的最深体现。但是爱国主义却一直缺乏规范与权威的表述。有学者认为,“所谓爱国主义,就是人们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和为祖国献身的精神的统一。”也有学者认为,“所谓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生活在共同地域---国家的人民基于全民族国家人民的最高利益而形成的共同的对祖国的亲切、热爱、依恋之情,以及在这种感情支配下的社会伦理道德和社会实践行为。”纵观上述观点,爱国主义就是对于自己的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的思想以及为祖国的独立和富强而奋斗的精神。
二、音乐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关系
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运用不同的方式、通过不同的载体开展,如文学、历史等。但是以音乐作为传播载体则具有独特的意义及别具一格的表达方式。音乐作为感性的艺术,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表达情感。音乐强调情与美的结合,重视审美功能的培养,而这些正是爱国主义教育传播所需要的。通过音乐的美来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真正意义上的实现音乐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也并非是空洞的说教,关键是要将音乐课的思想教育与音乐艺术的美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来启迪学生的内心世界,在音乐走进学生心灵的每一个时刻,都使学生能够受到各种各样潜移默化的教育。
三、湘教版初中音乐教材中爱国主义的体现
1.在歌唱教学中贯穿爱国主义
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内容,通过歌曲教唱来传播爱国主义思想无疑是最有效的方法。
在1984年版的音乐教科书中,歌唱教学部分的歌曲大都是来自于国外,多采用依曲填词的方法进行歌曲学习。例如第一册中有两首体现出了爱国主义主题,分别是《欢乐的家乡》与《祖国在欢笑》。其中,《欢乐的家乡》是一首民族歌曲,描绘的是西藏地区独特的异地风情、善良可爱的藏族牧民、丰富的藏族物产以及传统的文化信仰。通过歌曲,让人仿佛在危耸的皑皑雪峰、辽阔的高原牧地肆意驰骋,呼吸着稀薄而纯净的空气,享受着这个充满神秘的异域风情之地。由此,引发出学习者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祖国的自豪感。
另外一首歌曲《祖国在欢笑》则是描绘了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推倒封建势力、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后,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国,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各种繁荣的景象以及美好的前景。在八十年代,这样的歌曲能够给人希望,对祖国充满期待,激发爱国热情。
在1984年版的音乐教科书中还有很多具有爱国主义特征的歌曲的典型代表,如:《国歌》、《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苏武牧羊》等。
在2001年版的音乐教科书中歌唱教学部分由原来的章节课时改为以小标题为单元的课时安排。这时候的歌曲创作一改往日的依曲填词的方法,普遍是由我国作曲家们创作完成,其中穿插有少量外国著名歌曲。爱国主义题材的歌曲代表有《祖国慈祥的母亲》,这首歌曲以浓郁的感情抒发了中华儿女对祖国母亲的感激之情和对祖国的无限忠诚,歌颂了祖国的伟大。
另外,歌曲《黄河颂》是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二乐章,作品诞生于1939年。在当时,中华大地正遭遇日本的侵略,整个民族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所以,当时的时代主题就是保家卫国。而今看来,《黄河颂》不仅是时代的颂歌,还是中华民族的颂歌,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忍不拔、永往直前的颂歌。
除此之外还有《青藏高原》、《共和国之恋》、《东方之珠》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爱国主义歌曲。
2.通过欣赏教学体现爱国主义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音乐欣赏的方式来体现爱国主义,让学生在领会作品艺术内涵的同时,挖掘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使爱国主义的主题透过欣赏的载体,直达灵魂。
在1984年版的音乐教科书中音乐欣赏的歌曲和乐曲包含了大量的爱国主义情愫。具有代表意义的歌曲有《保卫黄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唱祖国》,《黄河大合唱》。这些歌曲直到今天都是爱国歌曲的经典之作。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它激昂慷慨的旋律、催人奋进的曲调,把东北义勇军将士前赴后继,势将侵华日寇赶出去的磅礴气势展现得淋漓尽致。又如《黄河大合唱》,这诞生在抗日战争最为惨烈时期的音乐作品,以汹涌澎湃的黄河之水赞颂了中华民族的伟大,以悲苦凝重的曲调控诉了侵略者的暴行以及人民的苦难。这些作品都最大程度的歌颂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传达出了爱国主义的主题。
而在2001年版的音乐教科书中,直接表达爱国主义的歌曲或是器乐曲较少,常见的是把爱国主义的思想融入到对祖国民族的繁荣昌盛描绘和赞美之中。例如《渔舟唱晚》,《美丽的国土》,《帕米尔的春天》等。这些歌曲或乐曲把爱国主义蕴含在对祖国山川湖海的素描之中,把爱国主义演变成灵活的、抽象的存在,用音乐强烈的感染力去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3.以介绍爱国主义音乐家来传播爱国主义
1984年版的音乐教科书中介绍了众多的爱国主义音乐家,如:冼星海、聂耳。 冼星海作为一名优秀的留洋音乐家,在祖国处于水生火热之时毅然放弃国外安逸舒适的生活,毅然投入抗日音乐创作之中,把自己和才华奉献给祖国,谱写出了大量深受人民欢迎的作品。聂耳则是用音乐的方式唱出了劳动人的疾苦与愤怒,用笔尖唤起中华人民自立脊梁的信心。虽然当时创作环境艰苦,食不果腹,但是他却不曾停下创作的笔杆,用音乐支持着人民去抗争去呐喊。至今,听到他们的作品都会让人热血沸腾,仿佛还能看见他们慷慨谱曲的雄姿。
而在2001年版的教科书中,介绍音乐家的这一版块被取消。
四、结语
音乐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在传播着爱国主义,教科书中的爱国主义传播由早期时具体的、刻板的,“唱一首歌就等于上好一堂政治课”的形式演变为今日抽象的、灵活的,不再受具体词语的限制,而是把爱国主义的情感融入到祖国山川湖海中,从而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胡志英.《论爱国主义的内涵与现代价值》.[J].新疆社科论坛.2002.第三期
[2]徐良伯,闾小波.《中华近代爱国主义精神通览》.[M].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P2
[3]张瑜.《如何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音乐教学中》.[J].才智.2009.第十二期
作者简介:
张妍(1992-),女,湖南怀化人,湖南师范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研究生。
【关键词】爱国主义 音乐 湘教版音乐教科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251-02
爱国主义是人类早已存在的最古老的感情,古往今来,教育教学都将爱国主义这一教育主题以不同的教育方式渗透到教学当中。例如,地理将爱国主义投影于祖国的山川湖海;历史将爱国主义具体到抵御外侵、维护统一的伟大功绩;语文将爱国主义叙述成勤劳善良、机智勇敢的人民。而音乐则采取了独特的方式将爱国主义浇筑在音符音响的组合中,采用听觉的方式给人以直观感受。在众多的音乐教材中,笔者选取了湘教版初中音乐教材,对教材中的爱国主义主题的体现与演变进行了分析比对。
一、爱国主义的定义
爱国主义,作为民族和国家永恒的话题,是各国人民民族情感的最深体现。但是爱国主义却一直缺乏规范与权威的表述。有学者认为,“所谓爱国主义,就是人们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和为祖国献身的精神的统一。”也有学者认为,“所谓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生活在共同地域---国家的人民基于全民族国家人民的最高利益而形成的共同的对祖国的亲切、热爱、依恋之情,以及在这种感情支配下的社会伦理道德和社会实践行为。”纵观上述观点,爱国主义就是对于自己的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的思想以及为祖国的独立和富强而奋斗的精神。
二、音乐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关系
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运用不同的方式、通过不同的载体开展,如文学、历史等。但是以音乐作为传播载体则具有独特的意义及别具一格的表达方式。音乐作为感性的艺术,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表达情感。音乐强调情与美的结合,重视审美功能的培养,而这些正是爱国主义教育传播所需要的。通过音乐的美来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真正意义上的实现音乐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也并非是空洞的说教,关键是要将音乐课的思想教育与音乐艺术的美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来启迪学生的内心世界,在音乐走进学生心灵的每一个时刻,都使学生能够受到各种各样潜移默化的教育。
三、湘教版初中音乐教材中爱国主义的体现
1.在歌唱教学中贯穿爱国主义
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内容,通过歌曲教唱来传播爱国主义思想无疑是最有效的方法。
在1984年版的音乐教科书中,歌唱教学部分的歌曲大都是来自于国外,多采用依曲填词的方法进行歌曲学习。例如第一册中有两首体现出了爱国主义主题,分别是《欢乐的家乡》与《祖国在欢笑》。其中,《欢乐的家乡》是一首民族歌曲,描绘的是西藏地区独特的异地风情、善良可爱的藏族牧民、丰富的藏族物产以及传统的文化信仰。通过歌曲,让人仿佛在危耸的皑皑雪峰、辽阔的高原牧地肆意驰骋,呼吸着稀薄而纯净的空气,享受着这个充满神秘的异域风情之地。由此,引发出学习者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祖国的自豪感。
另外一首歌曲《祖国在欢笑》则是描绘了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推倒封建势力、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后,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国,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各种繁荣的景象以及美好的前景。在八十年代,这样的歌曲能够给人希望,对祖国充满期待,激发爱国热情。
在1984年版的音乐教科书中还有很多具有爱国主义特征的歌曲的典型代表,如:《国歌》、《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苏武牧羊》等。
在2001年版的音乐教科书中歌唱教学部分由原来的章节课时改为以小标题为单元的课时安排。这时候的歌曲创作一改往日的依曲填词的方法,普遍是由我国作曲家们创作完成,其中穿插有少量外国著名歌曲。爱国主义题材的歌曲代表有《祖国慈祥的母亲》,这首歌曲以浓郁的感情抒发了中华儿女对祖国母亲的感激之情和对祖国的无限忠诚,歌颂了祖国的伟大。
另外,歌曲《黄河颂》是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二乐章,作品诞生于1939年。在当时,中华大地正遭遇日本的侵略,整个民族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所以,当时的时代主题就是保家卫国。而今看来,《黄河颂》不仅是时代的颂歌,还是中华民族的颂歌,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忍不拔、永往直前的颂歌。
除此之外还有《青藏高原》、《共和国之恋》、《东方之珠》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爱国主义歌曲。
2.通过欣赏教学体现爱国主义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音乐欣赏的方式来体现爱国主义,让学生在领会作品艺术内涵的同时,挖掘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使爱国主义的主题透过欣赏的载体,直达灵魂。
在1984年版的音乐教科书中音乐欣赏的歌曲和乐曲包含了大量的爱国主义情愫。具有代表意义的歌曲有《保卫黄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唱祖国》,《黄河大合唱》。这些歌曲直到今天都是爱国歌曲的经典之作。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它激昂慷慨的旋律、催人奋进的曲调,把东北义勇军将士前赴后继,势将侵华日寇赶出去的磅礴气势展现得淋漓尽致。又如《黄河大合唱》,这诞生在抗日战争最为惨烈时期的音乐作品,以汹涌澎湃的黄河之水赞颂了中华民族的伟大,以悲苦凝重的曲调控诉了侵略者的暴行以及人民的苦难。这些作品都最大程度的歌颂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传达出了爱国主义的主题。
而在2001年版的音乐教科书中,直接表达爱国主义的歌曲或是器乐曲较少,常见的是把爱国主义的思想融入到对祖国民族的繁荣昌盛描绘和赞美之中。例如《渔舟唱晚》,《美丽的国土》,《帕米尔的春天》等。这些歌曲或乐曲把爱国主义蕴含在对祖国山川湖海的素描之中,把爱国主义演变成灵活的、抽象的存在,用音乐强烈的感染力去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3.以介绍爱国主义音乐家来传播爱国主义
1984年版的音乐教科书中介绍了众多的爱国主义音乐家,如:冼星海、聂耳。 冼星海作为一名优秀的留洋音乐家,在祖国处于水生火热之时毅然放弃国外安逸舒适的生活,毅然投入抗日音乐创作之中,把自己和才华奉献给祖国,谱写出了大量深受人民欢迎的作品。聂耳则是用音乐的方式唱出了劳动人的疾苦与愤怒,用笔尖唤起中华人民自立脊梁的信心。虽然当时创作环境艰苦,食不果腹,但是他却不曾停下创作的笔杆,用音乐支持着人民去抗争去呐喊。至今,听到他们的作品都会让人热血沸腾,仿佛还能看见他们慷慨谱曲的雄姿。
而在2001年版的教科书中,介绍音乐家的这一版块被取消。
四、结语
音乐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在传播着爱国主义,教科书中的爱国主义传播由早期时具体的、刻板的,“唱一首歌就等于上好一堂政治课”的形式演变为今日抽象的、灵活的,不再受具体词语的限制,而是把爱国主义的情感融入到祖国山川湖海中,从而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胡志英.《论爱国主义的内涵与现代价值》.[J].新疆社科论坛.2002.第三期
[2]徐良伯,闾小波.《中华近代爱国主义精神通览》.[M].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P2
[3]张瑜.《如何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音乐教学中》.[J].才智.2009.第十二期
作者简介:
张妍(1992-),女,湖南怀化人,湖南师范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