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入园环节的实践策略报告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zhe_1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贯彻《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我们在工作岗位上,以幼儿为本,以理解和尊重幼儿的生活为基点,实施有效的保育和教育,让教育立足幼儿、回归生活,帮助幼儿成为一日生活的主人,并能健康、 有序、文明、美好地生活。
  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包括入园、晨间游戏、晨间谈话、喝水、盥洗、如厕、教学活动、游戏、进餐、午睡、午点、离园等环节。在整个一日活动中,我们所谓的生活环节——入园、喝水、盥洗、如厕、进餐、午睡、离园,占据了幼儿在园一日活动50%以上的时间,撇开其他不谈,光从时间上来说,我们也能看到它的重要性。在学前教育中,幼儿的一日生活皆课程,幼儿的在园一日生活从入园开始。一日之计在于晨,严谨、科学、愉快地入园,能有效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
  一、实践研究的背景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入园环节表现出的情绪和状态各不相同,教师对他们的常规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为幼儿营造温馨舒适、丰富有趣的入园环境,不断吸引幼儿投入活动;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一环节,让幼儿以一种愉悦的情绪开始,以充满自信的自我服务开始,以不断增强的多种能力开始,投入到一天丰富多彩的生活中。
  二、入园各环节的实施环境准备
  (一)营造充满支持、温馨的心理环境
  晨间入园是每日幼儿从家庭到幼儿园的过渡,虽然大部分大班幼儿能情绪愉快地来园,但个别幼儿仍在晨间入园时具有分离焦虑。因此,创设一个平等、宽松、温馨、充满支持的心理环境十分重要。這是因为在平等、宽松的氛围中,幼儿会有一种安全感和被接纳感,能较快地过渡到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开始,在这种环境中幼儿没有任何压力,愿意打开心扉与教师、小伙伴有礼貌地打招呼、自由表达和参加活动。
  (二)在环境中渗透常规要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儿童理解和体验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对健康的意义,鼓励其进行自理、自立的尝试,为其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引导儿童学习生活自理的技能,逐步形成良好的习惯,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所以这就需要教师要做有心人,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培养幼儿的生活常规。
  三、大班幼儿入园各环节的实施策略
  (一)晨检
  教师鼓励幼儿积极配合晨检,晨检时要清理好口腔,并将口袋里的异物清理干净或放置于教师处。
  对部分身体不适的幼儿,应及时给予家长一些简单的建议,情况严重的建议家长带幼儿就医。
  (二)晨间接待
  幼儿和教师之间亲切地打招呼,大班幼儿对教师没有太多的依赖,打招呼可以简单一些,不需要像小班那样抱一抱;同时鼓励幼儿之间相互友好地问早,不必太刻意,重在引导幼儿之间主动交流。
  (三)签到
  签到活动让儿童产生做事的秩序感和责任感,最终内化成儿童的内在思维逻辑,并从不同的签到要求中学习到各种知识与技能。同时也为前书写做好了准备。
  签到时,要给幼儿一个安静的记录环境,引导幼儿坐姿、书写姿势正确,有序地排队签到。
  (四)整理仪容仪表
  幼儿入园给人的第一印象要干净、整洁。我们给幼儿在角色区提供了试衣镜,幼儿入园后先照一照镜子,整理自己的衣物,干净的自己才能获得其他幼儿的亲近。
  (五)张贴心情牌
  大班幼儿已经能够明辨自己的情绪,高兴与不高兴可能就是因为一个动作、一句语言。老师会根据孩子的心情牌去观察、交流、倾诉和倾听,帮助孩子学会释怀。
  (六)值日生
  值日生轮流工作是幼儿为他人服务意识的体现。幼儿挂上值日生牌,这就是一个使命。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幼儿无论是乖巧听话的还是调皮活泼的,只要是在他的值日范围内,他都能尽力做到更好并以此为荣。
  四、大班幼儿入园环节的教育价值
  入园环节对于每一个幼儿来讲,只有三五分钟的时间,但在这短短的时间中,也蕴含着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幼儿入园时,需要和迎接他们的老师和同伴问好(文明礼貌),晨检的时候需要排队等候(遵守规则),放书包时需将书包正面朝上放在指定的位置(自我服务),向老师表达自己的需求(语言交流),通过看指示牌知道去哪个场地活动(认知理解),在晨练的时候动作得到发展等等(身体发展),以及分享一些开心事,对某些问题进行讨论,师幼的这种互动有效融合了幼儿发展的各个领域。
  【作者单位:镇江新区大港中心幼儿园
其他文献
如何将语文教学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这是当代社会对长期陷入“应试怪圈”中的语文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考什么教什么”使得本应是鲜活的語文教学变得压抑和沉闷,造成学生素质的严重缺陷。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落实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学生产生了学习语文的动机便是休会到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会时时处处地吸取语文知识,
近年来,发生在幼儿、教师、家长、社会人员之间的突发事件与欺负行为变得非常频繁,甚至发生了“教师虐童”“闲杂人员杀害儿童”以及幼儿自杀等恶劣事件,这一热点问题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教育界的深刻反思。欺负行为和事件是幼儿在“个体人”向“社会人”转变过程中遇到的一种社会化问题,这一行为的发生对当事双方的孩子和家庭,甚至社会,都会产生巨大的后果。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体验和教育现状,对欺负行为的内涵特征等多方
目的分析10例急性超大面积大脑半球梗死患者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7年9月徐州市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超大面积大脑半球梗死患者10
班主任工作纷繁杂乱,错综复杂,让多少班主任焦头烂额,谈“班”色变,也让一些其他有志成为优秀班主任的老师望而却步,不敢尝试。如何应对问题学生,有条不紊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做一个快乐的班主任呢?我结合自己的20年的班主任经历和实践,愿为大家提供几则“锦囊”。  锦囊一:以弱制强——巧妙应对学生的不良习惯  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决定了孩子的行为习惯,“坏习惯一箩筐”是许多老师对现在学生的一种评价。好习惯的
期刊
一、幼儿教师与保育员角色转换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必要性  总的来说,促进幼儿教师与保育员角色转换有利于满足家长对幼儿园保育的要求,还有利于促进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因为当前大多数入园的幼儿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因此家长对孩子在园的吃、住、人身安全等问题十分关注,这就要求保育员对0—6岁的儿童提供生存与发展必要的环境与物质条件。保育工作主要涵盖清洁与消毒、对幼儿的心理能力培养与身体照顾等多方面,往往其质
陶行知先生说过:“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高水平的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需要在知识、技能、文化素养等许多方面对教师进行全面培养。我们在教育教学不断改革的过程中,越来越感觉到教师在自身信息技术专业发展上的迫切性。而信息技术与现代幼儿教育发展的新指向、新标杆,也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如何建设一个相对完善的、在新课程教育理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