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治疗单纯顽固性呃逆的效果。
方法:选择我卫生所顽固性呃逆36例,对患者进行中西医的治疗,分析治疗效果。
结果:中西医治疗单纯顽固性呃逆各有效果,应该更加重视如何来合理治疗。
结论:单纯顽固性呃逆的治疗必须要更加科学,针对单纯顽固性呃逆的病理,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关键词:单纯顽固性呃逆 中西医治疗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529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327-01
呃逆是以气道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主为特征的病症,顽固性呃逆是指呃逆持续发作超过48h或对某些治疗无效者,多发生于有器质性疾病的患者,严重者可影响正常生活(呼吸、进食、讲话和睡眠)和工作,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目前尚无理想治疗方法,所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控制顽固性呃逆方法具有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观察治疗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齡20~84岁;其中患脑梗死10例,脑出血8例。治疗前经X线、B超检查未发现肺、胃其它病变。西医诊断为胃膈肌痉挛,用单纯解痉药物穴位注射及服中药效佳,即中西医结合治疗。
1.2 治疗方法。中西医同时进行,穴位以5d1个疗程,一般1~3个疗程,穴位注射1次/d。中医药方:柿蒂25,丁香20,枳壳15,白芍20,甘草15,炒刀豆子10,炒水红子15;用法:水煎服,日三次,饭后服用,七天一疗程。
西药:阿托品针、盐酸甲氧氯普胺针、维生素B1针、维生素B6针、盐酸异丙嗪针;穴位:主穴内关(双)、足三里(双)、膻中、胃俞、中脘。
2 结果
1个疗程治愈25例;2个疗程治愈6例;3个疗程治愈2例;2例经治疗有好转但未愈;总有效率94.4%。
3 典型病例
男84岁,务农,2009年8月25日曾因患脑梗死在某院住院治疗,住院第3天突然出现胸闷胁胀,呃逆连声,气粗,食欲不振。曾在院给予中药及西药解痉治疗,胸闷胁胀好转,但仍呃逆不断,胃脘部不适,出院后曾到其它医院治疗,具体用药不详,仍不见好转,故于2009年9月27日来本院就治诊其呃逆连声,声响加重,甚者饮食难下,食入欲吐,心烦不安,苔白微黄,脉象沉弦。此病为肝郁气滞,气郁化火伤阴所致;中药用旋覆花30g、枳壳20g、赭石30g、半夏30g、沙参20g、台乌15g、沉香10g、竹茹15g、柿蒂20g、乌梅20g、生姜15g、茯苓20g、用法:日一付,水煎服。穴位用药盐酸异丙嗪针25mg、安定针50mg混匀后取双侧内关穴;阿托品针0.5mg,盐酸甲氧氯普胺针10mg,取双侧足三里。次日以维生素B1针100mg、维生素B6针50mg、以上穴位交替使用,常规消毒用5ml注射器612#针头抽出西药垂直刺入穴位,局部出现酸、胀感后,回抽无血液溢出再注入药物。经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个疗程痊愈。随诊一年未发。
4 讨论
呃逆一症多以气逆上冲,喉间呃逆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主为重症。现代医学单纯性膈肌痉挛,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炎,胃扩张,胃癌,脑血管疾病及胃、食道术后等引起膈肌痉挛均可致呃逆。临床上治疗多是呃逆持续数日不止或短时间内屡屡发生,轻者可持续几小时,几天,几十天,经治疗难以治愈的呃逆为顽固性呃逆;其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饮食、睡眠讲话、生活致使患者痛苦不堪,对患者的精神造成极大影响。呃逆故称“哕”,俗称“打嗝”呃逆多由饮食不节、情志不和、正气亏虚等病因所致;其病因虽然繁多但病机关键总在于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动膈而成。
临床医学中的胃、食道术后、单纯性膈肌痉挛、胃炎、胃扩张、胃癌、脑血管疾病等引发的膈肌痉挛都有可能导致呃逆。该病严重影响患者的饮食、睡眠等正常生活,对患者的精神状况造成极大的影响。中医认为该病病因虽杂,但总不失于胃部失和,胃气逆冲动膈。治治疗当以降逆和胃,调理气机,以和胃利膈为主要治疗机制。足三里乃“足阳明胃经”主要穴位之一,针刺足三里具有补中益气、调理脾胃、扶正祛邪、疏风化湿之功能;内关,内在之关要,配中脘穴、足三里穴治胃脘痛、呕吐、呃逆;以上三穴配合针刺可起到降逆、和胃之功效,对于呃逆的治疗效果明显。呃逆的中医辨证论治观点有以下几点:①胃寒停滞所致,呃逆常因胃部受寒或饮食生冷事物所致,声音沉缓而有力,遇寒加重,受热则减轻,舌苔薄而白,脉象沉缓;②胃火所致,声音洪亮而有力,冲逆而出,口臭加重,烦闷口渴,好冷饮,尿赤,便秘,舌苔发黄,脉象滑数;③气机阻滞,呃逆连续不断,遇神智不畅而加重,胸闷,脘腹胀满,嗳气纳减,舌苔薄而白,脉呈弦;④脾胃阳虚所致,声音呃声冗长乏力,气短,清水泛吐,脘腹胀满,面色苍白,手脚冰凉,厌食乏力乏力,大便溏稀,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⑤胃阴不足所致,声音短促不连贯,口干舌燥,厌食,腹胀,大便干结,舌苔少而红,脉象细数。呃逆可大可小,发生此症状应及时就诊。
呃逆在辨证上首先必须辨别虚实,分辨寒热。在治疗方面,则以和胃降气平呃为主。实证中,属于胃家寒冷者治宜温中祛寒;属于胃火上逆的治以清降泄热。虚症中,属于脾胃阳虚者,治宜补中益气,降逆和胃;属于胃阴不足者,治以生津养胃。本病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比较满意;如果用单纯性治疗效果较差,特别是顽固性呃逆效果更差,所以利用中医的辨证施治,采用中医药方:柿蒂25,丁香20,枳壳15,白芍20,甘草15,炒刀豆子10,炒水红子15,再配合穴位疗法,二者合用达到清热降逆,化痰和胃止呃为目的;因内关穴是手厥阴经二络,穴八脉交会之一,通于阴维脉而主治胃心胸之症,起宽胸利膈作用。足三里为胃之下合穴,阳明经所入为二合穴,具有治疗一切脾胃疾患的特殊作用。两穴均用穴位注射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本病极易反复,因而在症状消失后应该再继续治疗一个疗程以巩固疗效;同时注意饮食,禁食冷饮、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及情志变化。此方亦可以用来治疗各种呕吐病证。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来治疗单纯顽固性呃逆具有显著的效果,因此,在今后治疗单纯顽固性呃逆的过程中,一定要更加注重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海峰,崔庆杰.针刺治疗顽固性呃逆32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9(01)
[2] 章秀明,肖石,倪晗.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验案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0(13)
[3] 高明.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49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2(20)
[4] 周波,王伊莞.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6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0,45(8):603
[5] 林子玲,周小军,王莉丽.针刺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17):186
方法:选择我卫生所顽固性呃逆36例,对患者进行中西医的治疗,分析治疗效果。
结果:中西医治疗单纯顽固性呃逆各有效果,应该更加重视如何来合理治疗。
结论:单纯顽固性呃逆的治疗必须要更加科学,针对单纯顽固性呃逆的病理,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关键词:单纯顽固性呃逆 中西医治疗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529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327-01
呃逆是以气道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主为特征的病症,顽固性呃逆是指呃逆持续发作超过48h或对某些治疗无效者,多发生于有器质性疾病的患者,严重者可影响正常生活(呼吸、进食、讲话和睡眠)和工作,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目前尚无理想治疗方法,所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控制顽固性呃逆方法具有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观察治疗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齡20~84岁;其中患脑梗死10例,脑出血8例。治疗前经X线、B超检查未发现肺、胃其它病变。西医诊断为胃膈肌痉挛,用单纯解痉药物穴位注射及服中药效佳,即中西医结合治疗。
1.2 治疗方法。中西医同时进行,穴位以5d1个疗程,一般1~3个疗程,穴位注射1次/d。中医药方:柿蒂25,丁香20,枳壳15,白芍20,甘草15,炒刀豆子10,炒水红子15;用法:水煎服,日三次,饭后服用,七天一疗程。
西药:阿托品针、盐酸甲氧氯普胺针、维生素B1针、维生素B6针、盐酸异丙嗪针;穴位:主穴内关(双)、足三里(双)、膻中、胃俞、中脘。
2 结果
1个疗程治愈25例;2个疗程治愈6例;3个疗程治愈2例;2例经治疗有好转但未愈;总有效率94.4%。
3 典型病例
男84岁,务农,2009年8月25日曾因患脑梗死在某院住院治疗,住院第3天突然出现胸闷胁胀,呃逆连声,气粗,食欲不振。曾在院给予中药及西药解痉治疗,胸闷胁胀好转,但仍呃逆不断,胃脘部不适,出院后曾到其它医院治疗,具体用药不详,仍不见好转,故于2009年9月27日来本院就治诊其呃逆连声,声响加重,甚者饮食难下,食入欲吐,心烦不安,苔白微黄,脉象沉弦。此病为肝郁气滞,气郁化火伤阴所致;中药用旋覆花30g、枳壳20g、赭石30g、半夏30g、沙参20g、台乌15g、沉香10g、竹茹15g、柿蒂20g、乌梅20g、生姜15g、茯苓20g、用法:日一付,水煎服。穴位用药盐酸异丙嗪针25mg、安定针50mg混匀后取双侧内关穴;阿托品针0.5mg,盐酸甲氧氯普胺针10mg,取双侧足三里。次日以维生素B1针100mg、维生素B6针50mg、以上穴位交替使用,常规消毒用5ml注射器612#针头抽出西药垂直刺入穴位,局部出现酸、胀感后,回抽无血液溢出再注入药物。经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个疗程痊愈。随诊一年未发。
4 讨论
呃逆一症多以气逆上冲,喉间呃逆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主为重症。现代医学单纯性膈肌痉挛,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炎,胃扩张,胃癌,脑血管疾病及胃、食道术后等引起膈肌痉挛均可致呃逆。临床上治疗多是呃逆持续数日不止或短时间内屡屡发生,轻者可持续几小时,几天,几十天,经治疗难以治愈的呃逆为顽固性呃逆;其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饮食、睡眠讲话、生活致使患者痛苦不堪,对患者的精神造成极大影响。呃逆故称“哕”,俗称“打嗝”呃逆多由饮食不节、情志不和、正气亏虚等病因所致;其病因虽然繁多但病机关键总在于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动膈而成。
临床医学中的胃、食道术后、单纯性膈肌痉挛、胃炎、胃扩张、胃癌、脑血管疾病等引发的膈肌痉挛都有可能导致呃逆。该病严重影响患者的饮食、睡眠等正常生活,对患者的精神状况造成极大的影响。中医认为该病病因虽杂,但总不失于胃部失和,胃气逆冲动膈。治治疗当以降逆和胃,调理气机,以和胃利膈为主要治疗机制。足三里乃“足阳明胃经”主要穴位之一,针刺足三里具有补中益气、调理脾胃、扶正祛邪、疏风化湿之功能;内关,内在之关要,配中脘穴、足三里穴治胃脘痛、呕吐、呃逆;以上三穴配合针刺可起到降逆、和胃之功效,对于呃逆的治疗效果明显。呃逆的中医辨证论治观点有以下几点:①胃寒停滞所致,呃逆常因胃部受寒或饮食生冷事物所致,声音沉缓而有力,遇寒加重,受热则减轻,舌苔薄而白,脉象沉缓;②胃火所致,声音洪亮而有力,冲逆而出,口臭加重,烦闷口渴,好冷饮,尿赤,便秘,舌苔发黄,脉象滑数;③气机阻滞,呃逆连续不断,遇神智不畅而加重,胸闷,脘腹胀满,嗳气纳减,舌苔薄而白,脉呈弦;④脾胃阳虚所致,声音呃声冗长乏力,气短,清水泛吐,脘腹胀满,面色苍白,手脚冰凉,厌食乏力乏力,大便溏稀,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⑤胃阴不足所致,声音短促不连贯,口干舌燥,厌食,腹胀,大便干结,舌苔少而红,脉象细数。呃逆可大可小,发生此症状应及时就诊。
呃逆在辨证上首先必须辨别虚实,分辨寒热。在治疗方面,则以和胃降气平呃为主。实证中,属于胃家寒冷者治宜温中祛寒;属于胃火上逆的治以清降泄热。虚症中,属于脾胃阳虚者,治宜补中益气,降逆和胃;属于胃阴不足者,治以生津养胃。本病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比较满意;如果用单纯性治疗效果较差,特别是顽固性呃逆效果更差,所以利用中医的辨证施治,采用中医药方:柿蒂25,丁香20,枳壳15,白芍20,甘草15,炒刀豆子10,炒水红子15,再配合穴位疗法,二者合用达到清热降逆,化痰和胃止呃为目的;因内关穴是手厥阴经二络,穴八脉交会之一,通于阴维脉而主治胃心胸之症,起宽胸利膈作用。足三里为胃之下合穴,阳明经所入为二合穴,具有治疗一切脾胃疾患的特殊作用。两穴均用穴位注射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本病极易反复,因而在症状消失后应该再继续治疗一个疗程以巩固疗效;同时注意饮食,禁食冷饮、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及情志变化。此方亦可以用来治疗各种呕吐病证。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来治疗单纯顽固性呃逆具有显著的效果,因此,在今后治疗单纯顽固性呃逆的过程中,一定要更加注重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海峰,崔庆杰.针刺治疗顽固性呃逆32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9(01)
[2] 章秀明,肖石,倪晗.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验案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0(13)
[3] 高明.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49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2(20)
[4] 周波,王伊莞.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6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0,45(8):603
[5] 林子玲,周小军,王莉丽.针刺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17):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