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丰富自身见闻,积累妙词佳句。充分开发课堂内外的各种资源,为学生开辟一片广阔的天地。
【关键词】 作文训练 能力 培养
目前的小学作文教学现状,教师给学生的思维时间和创新空间都很有限,为了改变这个现状,教师必须创造条件,拓宽作文的时空,为学生创造并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
1 良好氛围,培养自主作文的能力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在作文课堂教学中开展游戏活动,让小学生在游戏中享受快乐,让游戏贯穿作文训练的全过程,在活动中不断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创设情景,让学生做游戏,使孩子们在玩玩,想想、说说的过程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想像,老师做到“风筝不断线”,这样的教学既顺应了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引发童真童趣,又有利于小学生内在自主潜能的发挥。整个游戏活动过程体现创造性的作文训练过程,学生在玩得有滋有味的同时,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我们的作文教学只有跳出传统的习作框架,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开发和利用一切有利于培养新型人才的教学资源,不定题不定场景,把其变成一个激发、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过程,这样才能使之成为一个开放式的作文训练,从而让学生真正能达到妙语连篇,享受作文的快乐。
2 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2.1 从训练时间上,教师要引导小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克服为文而文的倾向。小学生的习作是他们对日常生活感悟后的产物,这样的习作往往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并体现着表现自我的创造性,它没有时间的限制。教师应引导学生把作文的时间放在平时,让学生有了感触就及时记录下来,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2.2 充分挖掘课文的习作资源,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学生写作的范例。”课文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新习作的资源,这是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重要阵地。结合课文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精心选择仿写之“点”,给学生提供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让学生进行创造性模仿。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课文,这样一幅幅熟悉的画面浮现在学生脑海,一段段生动的语言文字展现在眼前,它们为学生打开了思维的闸门,熟悉的语句引导学生学会表达。我们可以是情节扩展,文尾续写,多向缩写,图文转换和相关迁移等。
2.3 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开辟“自由谈”、“小评论家”、“心里话”、“新发现”等,引导小学生将班级、学校以及社会上出现的好人好事或一些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发表议论,为学生提供一块说理的园地。
2.4 班队活动是小学生动笔的机会。班队活动内容丰富,为学生提供写作的机会越多。教师应抓住这些机会让学生进行习作训练。
2.5 运用编童话培养作文训练。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借助想像把平凡的事物、现象,编成了一个个不寻常的故事,从而在学生面前展现了一个五彩斑斓的童话世界。学生们一旦进入充满幻想的童话世界中,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动物,如小蝌蚪、小壁虎、小蝴蝶、小蜜蜂、小蜻蜓等动物的特征,来改编童话,创作童话,来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像力与创新能力。
3 口语+写作,说写不分家
3.1 广泛交流中,培养合作能力,丰富个性化体验,比如看到被污染了的湖泊,学生回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学生在交流中有的把自己当作一条小鱼,诉说悲惨的命运;有的把自己当作湖边的柳树,倾诉自己的遭遇;有的则认为应该写倡议书,让所有的人都行动起来,保护我们自己的生存环境,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在广泛的交流中,学生有思想碰撞、情感的激荡、个性化的表达。
3.2 开展有趣的活动,形成个性化习作。《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口语交际”的要求有:“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给了我们有意识的启示:不妨结合口语交际的话题练习写作,说、写不分家。我们把美术、诗歌等有关艺术引入作文教学中,就能激发学生创意表达的欲望。
总之,对学生来说,写作是他们精神的一部分,他们在作文中创造并表达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他们在作文中不断审视自己,寻求精神的航向,使自己健康发展。作为教师,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
参考文献
1周广强等.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新华出版社
2晋桂双等.上好一堂课的22个关键要素,光明日报出版社
3常娟.小学教学典型课示例.光明日报出版社
【关键词】 作文训练 能力 培养
目前的小学作文教学现状,教师给学生的思维时间和创新空间都很有限,为了改变这个现状,教师必须创造条件,拓宽作文的时空,为学生创造并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
1 良好氛围,培养自主作文的能力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在作文课堂教学中开展游戏活动,让小学生在游戏中享受快乐,让游戏贯穿作文训练的全过程,在活动中不断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创设情景,让学生做游戏,使孩子们在玩玩,想想、说说的过程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想像,老师做到“风筝不断线”,这样的教学既顺应了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引发童真童趣,又有利于小学生内在自主潜能的发挥。整个游戏活动过程体现创造性的作文训练过程,学生在玩得有滋有味的同时,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我们的作文教学只有跳出传统的习作框架,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开发和利用一切有利于培养新型人才的教学资源,不定题不定场景,把其变成一个激发、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过程,这样才能使之成为一个开放式的作文训练,从而让学生真正能达到妙语连篇,享受作文的快乐。
2 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2.1 从训练时间上,教师要引导小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克服为文而文的倾向。小学生的习作是他们对日常生活感悟后的产物,这样的习作往往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并体现着表现自我的创造性,它没有时间的限制。教师应引导学生把作文的时间放在平时,让学生有了感触就及时记录下来,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2.2 充分挖掘课文的习作资源,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学生写作的范例。”课文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新习作的资源,这是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重要阵地。结合课文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精心选择仿写之“点”,给学生提供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让学生进行创造性模仿。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课文,这样一幅幅熟悉的画面浮现在学生脑海,一段段生动的语言文字展现在眼前,它们为学生打开了思维的闸门,熟悉的语句引导学生学会表达。我们可以是情节扩展,文尾续写,多向缩写,图文转换和相关迁移等。
2.3 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开辟“自由谈”、“小评论家”、“心里话”、“新发现”等,引导小学生将班级、学校以及社会上出现的好人好事或一些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发表议论,为学生提供一块说理的园地。
2.4 班队活动是小学生动笔的机会。班队活动内容丰富,为学生提供写作的机会越多。教师应抓住这些机会让学生进行习作训练。
2.5 运用编童话培养作文训练。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借助想像把平凡的事物、现象,编成了一个个不寻常的故事,从而在学生面前展现了一个五彩斑斓的童话世界。学生们一旦进入充满幻想的童话世界中,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动物,如小蝌蚪、小壁虎、小蝴蝶、小蜜蜂、小蜻蜓等动物的特征,来改编童话,创作童话,来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像力与创新能力。
3 口语+写作,说写不分家
3.1 广泛交流中,培养合作能力,丰富个性化体验,比如看到被污染了的湖泊,学生回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学生在交流中有的把自己当作一条小鱼,诉说悲惨的命运;有的把自己当作湖边的柳树,倾诉自己的遭遇;有的则认为应该写倡议书,让所有的人都行动起来,保护我们自己的生存环境,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在广泛的交流中,学生有思想碰撞、情感的激荡、个性化的表达。
3.2 开展有趣的活动,形成个性化习作。《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口语交际”的要求有:“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给了我们有意识的启示:不妨结合口语交际的话题练习写作,说、写不分家。我们把美术、诗歌等有关艺术引入作文教学中,就能激发学生创意表达的欲望。
总之,对学生来说,写作是他们精神的一部分,他们在作文中创造并表达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他们在作文中不断审视自己,寻求精神的航向,使自己健康发展。作为教师,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
参考文献
1周广强等.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新华出版社
2晋桂双等.上好一堂课的22个关键要素,光明日报出版社
3常娟.小学教学典型课示例.光明日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