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悠久,蕴含着优秀而丰富的文化内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之中,有助于培养高校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提升大学生的核心素养。目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还在存在认同程度低、实践效果差等问题,想要改善这种情况,就必须从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改善思政教育和文化融合模式等方面着手,全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地位和效力。
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政教育;大学生
前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在不断繁衍生活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总和,其中包含着受到民族普遍认同的语言符号、价值体系、思维方式和知识经验。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底蕴深厚,其文化内涵注重对优秀人格的塑造,这与当代高校思政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一致的,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许多亟待改进之处,必须使教育方式更加多样化,教师开展思政教育的模式更具有创新性,才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融入教育活动中,才能让高校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感,进而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提升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1]。
一、加强课程融入,强化师资队伍
要加强高校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就必须将传统文化内容加入到思政教育的日常教学课程中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课程,同高校其他必修课程及选修课程同步修订,保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于大学生的考察课程之中,从而提升传统文化和思政教育的融合程度。另一方面,在加强课程融入的同时,还要强化思政教育的师资队伍。在现有教师配置的基础上,引进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研究,有学术建设的学者,带领现有教师整体提升队伍素养,安排固定的时间、场所,供教师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学习。此外,高校层面可以联系当地的博物馆、相关纪念馆的研究员和讲解员,作为本校思政教育的兼职老师,结合自身专业内容,定期来校为学生和教师们开展讲座,提升学生和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养。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策划并设立传统文化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项目,就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展开高水平的理论研究,争取在本高校产出一批有价值、有深度的研究成果,并以本校为范例,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之中。
二、创新教育载体,强化文化传播
想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之间传播得更加广泛,更加深入,就必须要创新思政教育的教育载体,充分利用现在日渐多样化的网络环境,在高校的支持下,开辟专门的校园网络教育空间,利用自有资源和外部可利用资源,设计制作更适合在互联网环境,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传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品,借助高校方面的组织优势,通过当下流行的QQ、微信、短视频等新兴媒体形式,以图文、音频、视频等多样化的传播手段,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品,多层次、立体化地开展思政教育活动。其次,在学生在校的时段,也要借助共青团、学生会、文化社团等优秀的学生组织,通过举办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演讲、创作、辩论等校园活动,让更多学生都能够零距离地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接触,学会理解和应用传统文化内容[2]。同时以校园内的墙体、宣传栏、广播站为主要载体,定期展示、宣传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名人事迹、传统画作、经文诗稿,营造富有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全面融合。
三、结合社会实践,深化文化影响
为了进一步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影响,高校在开展上述工作的同时,还应当重视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和价值。开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更加深远,让高校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内容的应用更加深入。高校方面在开展正常的思政教育的基础上,应当多组织大学生到博物馆、纪念馆、传统文化研究院、名人故居、历史遗址等场所进行实践学习。将在课程中学习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与社会实践场所展现的内容相结合,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意义。同时调度优势资源,组织专业的文化活动团队,为大学生开展文化实践组建更专业的平台,在观看展览内容之外,通过志愿服务、社会调查、文化公益等形式,参与到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文创活动之中,逐步增强在校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强烈认同,树立起牢固的文化自信[3]。积极同兄弟院校开展合作,通过跨校园的文化交流、文化竞赛活动,增强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并在活动过程中合作创新,鼓励学生共同产出优秀的传统文化文创产品,探索更广泛、更优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方式,形成校园联合、学生组织联合、学生个体联合的协作教育格局,全面促进思政教育的效率提升。
结束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更在我国思想文化建设和政治建设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腾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是我国文化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高校要正视自身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补强思政师资队伍,创新传统文化传播方式,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等几个层面,逐步提高思政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程度,提升思政教育成效。
参考文献:
[1]郑庆秋,周亚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48):84-86.
[2]王文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策研究[J].科学大众,2019,6(5):165-165.
[3]胡文红,兰蔚.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以"二十四节气"为例[J].消费导刊,2020,9(7):83-84.
作者简介:马玉桩,1971年10月,男,蒙古族,内蒙古通辽市,硕士研,中级(实验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
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 内蒙古自治区 通辽市 028000
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政教育;大学生
前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在不断繁衍生活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总和,其中包含着受到民族普遍认同的语言符号、价值体系、思维方式和知识经验。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底蕴深厚,其文化内涵注重对优秀人格的塑造,这与当代高校思政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一致的,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许多亟待改进之处,必须使教育方式更加多样化,教师开展思政教育的模式更具有创新性,才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融入教育活动中,才能让高校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感,进而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提升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1]。
一、加强课程融入,强化师资队伍
要加强高校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就必须将传统文化内容加入到思政教育的日常教学课程中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课程,同高校其他必修课程及选修课程同步修订,保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于大学生的考察课程之中,从而提升传统文化和思政教育的融合程度。另一方面,在加强课程融入的同时,还要强化思政教育的师资队伍。在现有教师配置的基础上,引进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研究,有学术建设的学者,带领现有教师整体提升队伍素养,安排固定的时间、场所,供教师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学习。此外,高校层面可以联系当地的博物馆、相关纪念馆的研究员和讲解员,作为本校思政教育的兼职老师,结合自身专业内容,定期来校为学生和教师们开展讲座,提升学生和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养。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策划并设立传统文化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项目,就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展开高水平的理论研究,争取在本高校产出一批有价值、有深度的研究成果,并以本校为范例,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之中。
二、创新教育载体,强化文化传播
想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之间传播得更加广泛,更加深入,就必须要创新思政教育的教育载体,充分利用现在日渐多样化的网络环境,在高校的支持下,开辟专门的校园网络教育空间,利用自有资源和外部可利用资源,设计制作更适合在互联网环境,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传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品,借助高校方面的组织优势,通过当下流行的QQ、微信、短视频等新兴媒体形式,以图文、音频、视频等多样化的传播手段,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品,多层次、立体化地开展思政教育活动。其次,在学生在校的时段,也要借助共青团、学生会、文化社团等优秀的学生组织,通过举办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演讲、创作、辩论等校园活动,让更多学生都能够零距离地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接触,学会理解和应用传统文化内容[2]。同时以校园内的墙体、宣传栏、广播站为主要载体,定期展示、宣传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名人事迹、传统画作、经文诗稿,营造富有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全面融合。
三、结合社会实践,深化文化影响
为了进一步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影响,高校在开展上述工作的同时,还应当重视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和价值。开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更加深远,让高校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内容的应用更加深入。高校方面在开展正常的思政教育的基础上,应当多组织大学生到博物馆、纪念馆、传统文化研究院、名人故居、历史遗址等场所进行实践学习。将在课程中学习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与社会实践场所展现的内容相结合,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意义。同时调度优势资源,组织专业的文化活动团队,为大学生开展文化实践组建更专业的平台,在观看展览内容之外,通过志愿服务、社会调查、文化公益等形式,参与到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文创活动之中,逐步增强在校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强烈认同,树立起牢固的文化自信[3]。积极同兄弟院校开展合作,通过跨校园的文化交流、文化竞赛活动,增强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并在活动过程中合作创新,鼓励学生共同产出优秀的传统文化文创产品,探索更广泛、更优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方式,形成校园联合、学生组织联合、学生个体联合的协作教育格局,全面促进思政教育的效率提升。
结束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更在我国思想文化建设和政治建设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腾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是我国文化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高校要正视自身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补强思政师资队伍,创新传统文化传播方式,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等几个层面,逐步提高思政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程度,提升思政教育成效。
参考文献:
[1]郑庆秋,周亚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48):84-86.
[2]王文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策研究[J].科学大众,2019,6(5):165-165.
[3]胡文红,兰蔚.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以"二十四节气"为例[J].消费导刊,2020,9(7):83-84.
作者简介:马玉桩,1971年10月,男,蒙古族,内蒙古通辽市,硕士研,中级(实验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
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 内蒙古自治区 通辽市 02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