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课堂的导入是重要的一环。借助多元化的导入吸引学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可以最大限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将从课程标准关于语文学习兴趣的建立谈起,结合本地学生学习实际,尝试摸索出多种课堂导入方式,用以课堂教学实践,为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思路。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建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良好的兴趣习惯。”长久以来,语文教学已然形成一定的模式化。课程改革的推进让这种模式正在逐步变得更为灵活化。有道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教师要明确课堂基调的奠定,要注重在课堂导入阶段尝试不同的方法,以出新、出奇、出巧制胜,提升教学的艺术性,提升教学艺术魅力感染力。基于笔者经验来看,课堂导入的艺术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诗歌导入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某些现代诗歌的理解很难深入到位[1]。当教师选择授课诗歌时,必须用相对符合诗歌情境的语言予以导入,或者将已学过的诗歌作为导入,既能让学生对已学诗歌进行回忆温习,又能引导学生在本课学习中尽快入境。
如在四年级上第五单元《小草之歌》一课学习时,笔者就借用了二年级下第一单元《春天在哪里》作为课堂导入。在开始时,笔者首先鼓励学生对所学过或积累的关于春天的诗句给写到黑板上,又让学生回忆《春天在哪里》诗歌的内容进行吟诵。之后导入:“同学们,我们看到有春天的地方就有小草,嫩嫩的小草是春天的象征,那么小草还有没有其他的色彩,是否能代表其他的季节呢?”学生们通过对现有诗歌资源的积淀与选择,对已学诗歌的回忆,理解了春天与春草之间的联系,也在所营造情境中培植起学习的欲望,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升。
二、故事导入激发浓厚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依然处于感性认识中,其对于新鲜的事物总保持好奇心,且爱听音乐听故事。教师在导入阶段进行设计时,须抓住学生特点,以故事导入帮助学生建立起浓厚的学习兴趣[2]。
如在六年级上第一单元第3课《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导入设计上,笔者就将课文内容进行梳理与总结,并将此落实为一段文字,放在上课开始时让学生预先朗读——“冬天的夜晚寒风刺骨,雪花飘飘地下着,街上行人寥寥无几。这时,一个身形单薄、光头赤脚的女孩走在大街上。一整天了,没有一个人向她买过火柴,她身上单薄的没有一分钱。她又饿又冷,雪花散落在金黄的长发上,她无心理会……”当学生绘声绘色地讲完这些故事时,学生们都为之一动,且都要询问其结局如何。这时,笔者提示道,“同学们,我们可以从今天所要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获得答案”。学生们都饶有兴趣地投入到课文的整体感知中,且课堂效果十分不错。可以看到,学生们对于形象生动、富于想象力的情节都保持着极大的兴趣。当然,我们也可以将类似的故事作为导入部分内容,引导学生迅速走进故事品味文本。
三、图画导入建立优美学习情境
小学生十分喜好形象直观的事物。如素描或简笔画之类,都极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尝试让学生参与到对固定内容的学习摹画中,或者教师亲身示范画出教学所需要的图案。
如在六年级下第五单元第20课《故宫》教学之前,笔者就尝试帮助学生勾勒出北京故宫的模样。有的学生主动查找故宫的各种图片,或请教美术老师去帮助画出故宫,有的用素描,有的用水彩,有的则只用简笔画进行勾勒,从不同的角度勾绘出故宫外貌与内饰。而在四年级上第二单元《望洞庭》一诗的导入中,学生们又在一幅幅洞庭美景中进入内容学习。图画的直观与形象,让学生学习兴趣盎然,且又能丰富学生想象力,是教学导入中可选一法。
四、媒体导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在全媒体时代,电视机、录音机等传统媒介设备已经被普遍应用,且还加入了像电脑flash演示及ppt课件等传媒形式。语文教学是语言的教学,更是集学生多种感官于一身的交流过程[3]。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喜好及年龄阶段下的理解能力,可选用观看电视、录像、电影等方式,激活学生的艺术细胞,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样也可邀请学生参与到相关音乐、视频的搜集上来,让学生体会到亲身参与的乐趣。
如在讲五年级上第四单元《月下桨声》一文时,笔者就尝试引进《月光曲》作为引子导入教学,让学生们能够真切感受到月光下恬静与淡雅,在优美意境中走入文本。而在五年级上第五单元《唐玄奘西行取经》一课导入部分,又着眼于动画片《孙悟空》《西游记》1984版的主题曲,并在多媒体上播放孙悟空从石头崩裂中现身的情景,学生们顿时被深深吸引住。此后,笔者顺势导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大家一定都非常熟悉,也知道这些徒弟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但是跋涉千难万险到西方取经的唐玄奘在历史上确有其人,那么这个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是怎样的精神让他最终取得真经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唐玄奘西行取经》”。可以说,新式媒介的应用,让语文课更为生动有趣。语文教师也拥有了更多的教法选择,但需注意运用要适宜,要有度。
五、结语
课堂导入的设计是在对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及课堂内容辅助理解的考量上提出的。宽松的学习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巧妙的事例借用,都是课堂导入模式设计的原则与要求体现。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学生依赖性虽大,但是教师也可尝试通过设计让学生以朗读、表演或其他创新的方式参与到课堂导入中,从而将课堂变成学生人人想参与的舞台。
作者简介:蔡燕芳,女,1987年生,本科,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建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良好的兴趣习惯。”长久以来,语文教学已然形成一定的模式化。课程改革的推进让这种模式正在逐步变得更为灵活化。有道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教师要明确课堂基调的奠定,要注重在课堂导入阶段尝试不同的方法,以出新、出奇、出巧制胜,提升教学的艺术性,提升教学艺术魅力感染力。基于笔者经验来看,课堂导入的艺术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诗歌导入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某些现代诗歌的理解很难深入到位[1]。当教师选择授课诗歌时,必须用相对符合诗歌情境的语言予以导入,或者将已学过的诗歌作为导入,既能让学生对已学诗歌进行回忆温习,又能引导学生在本课学习中尽快入境。
如在四年级上第五单元《小草之歌》一课学习时,笔者就借用了二年级下第一单元《春天在哪里》作为课堂导入。在开始时,笔者首先鼓励学生对所学过或积累的关于春天的诗句给写到黑板上,又让学生回忆《春天在哪里》诗歌的内容进行吟诵。之后导入:“同学们,我们看到有春天的地方就有小草,嫩嫩的小草是春天的象征,那么小草还有没有其他的色彩,是否能代表其他的季节呢?”学生们通过对现有诗歌资源的积淀与选择,对已学诗歌的回忆,理解了春天与春草之间的联系,也在所营造情境中培植起学习的欲望,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升。
二、故事导入激发浓厚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依然处于感性认识中,其对于新鲜的事物总保持好奇心,且爱听音乐听故事。教师在导入阶段进行设计时,须抓住学生特点,以故事导入帮助学生建立起浓厚的学习兴趣[2]。
如在六年级上第一单元第3课《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导入设计上,笔者就将课文内容进行梳理与总结,并将此落实为一段文字,放在上课开始时让学生预先朗读——“冬天的夜晚寒风刺骨,雪花飘飘地下着,街上行人寥寥无几。这时,一个身形单薄、光头赤脚的女孩走在大街上。一整天了,没有一个人向她买过火柴,她身上单薄的没有一分钱。她又饿又冷,雪花散落在金黄的长发上,她无心理会……”当学生绘声绘色地讲完这些故事时,学生们都为之一动,且都要询问其结局如何。这时,笔者提示道,“同学们,我们可以从今天所要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获得答案”。学生们都饶有兴趣地投入到课文的整体感知中,且课堂效果十分不错。可以看到,学生们对于形象生动、富于想象力的情节都保持着极大的兴趣。当然,我们也可以将类似的故事作为导入部分内容,引导学生迅速走进故事品味文本。
三、图画导入建立优美学习情境
小学生十分喜好形象直观的事物。如素描或简笔画之类,都极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尝试让学生参与到对固定内容的学习摹画中,或者教师亲身示范画出教学所需要的图案。
如在六年级下第五单元第20课《故宫》教学之前,笔者就尝试帮助学生勾勒出北京故宫的模样。有的学生主动查找故宫的各种图片,或请教美术老师去帮助画出故宫,有的用素描,有的用水彩,有的则只用简笔画进行勾勒,从不同的角度勾绘出故宫外貌与内饰。而在四年级上第二单元《望洞庭》一诗的导入中,学生们又在一幅幅洞庭美景中进入内容学习。图画的直观与形象,让学生学习兴趣盎然,且又能丰富学生想象力,是教学导入中可选一法。
四、媒体导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在全媒体时代,电视机、录音机等传统媒介设备已经被普遍应用,且还加入了像电脑flash演示及ppt课件等传媒形式。语文教学是语言的教学,更是集学生多种感官于一身的交流过程[3]。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喜好及年龄阶段下的理解能力,可选用观看电视、录像、电影等方式,激活学生的艺术细胞,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样也可邀请学生参与到相关音乐、视频的搜集上来,让学生体会到亲身参与的乐趣。
如在讲五年级上第四单元《月下桨声》一文时,笔者就尝试引进《月光曲》作为引子导入教学,让学生们能够真切感受到月光下恬静与淡雅,在优美意境中走入文本。而在五年级上第五单元《唐玄奘西行取经》一课导入部分,又着眼于动画片《孙悟空》《西游记》1984版的主题曲,并在多媒体上播放孙悟空从石头崩裂中现身的情景,学生们顿时被深深吸引住。此后,笔者顺势导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大家一定都非常熟悉,也知道这些徒弟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但是跋涉千难万险到西方取经的唐玄奘在历史上确有其人,那么这个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是怎样的精神让他最终取得真经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唐玄奘西行取经》”。可以说,新式媒介的应用,让语文课更为生动有趣。语文教师也拥有了更多的教法选择,但需注意运用要适宜,要有度。
五、结语
课堂导入的设计是在对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及课堂内容辅助理解的考量上提出的。宽松的学习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巧妙的事例借用,都是课堂导入模式设计的原则与要求体现。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学生依赖性虽大,但是教师也可尝试通过设计让学生以朗读、表演或其他创新的方式参与到课堂导入中,从而将课堂变成学生人人想参与的舞台。
作者简介:蔡燕芳,女,1987年生,本科,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