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
摘要:霍城县旅游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逐步成为霍城县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中哈霍尔果斯国际合作中心的建成,霍城县旅游业将面临巨大的机遇与挑战。霍城县具有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但在新的环境和形势下,必须克服原有的不利因素,突出优势,调整市场,才能确保霍城县旅游业的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边贸优势;民族地区;旅游经济
作者简介:张凤艳(1955-),女,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民族经济。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8)10-0005-03
一、霍城县县情和优势定位
(一)霍城县的基本县情
1.地理概况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边陲,地处乌伊交通要道,北依天山,南濒伊犁河,东距伊宁市45公里,西以霍尔果斯河与哈萨克斯坦为界,是国内外进入伊犁最重要的门户,历史上以“丝绸之路”北道闻名遐迩。霍城县境南北长约120公里,东西宽约85公里,总面积约5460平方公里。下辖7乡5镇6个国营农牧团场和1个良种繁育中心,建有霍尔果斯边民互市市场和清水河经济技术开发区,境内有我国西部最大公路口岸——霍尔果斯口岸。
2.人文特征
霍城县历史悠久,物产丰富,交通便利,人文荟萃,经济社会稳定,素有“塞外明珠城”、“塞外小江南”的美誉。有汉、维吾尔、回、哈萨克等29个民族,截止2007年,霍城县共有人口38.45万人(含兵团10.5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1.15万人,约占总人口的54%,各民族保留着自己特有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共同繁荣发展,经济水平逐年递增,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形成了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二)霍城县的优势定位
首先,霍城县毗邻中亚五国广阔市场,最大的优势就是向西开放,也是全国向西开放的前沿根据地。其境内的霍尔果斯口岸是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的陆路口岸,距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市378公里,雅尔肯特市35公里,与哈方霍尔果斯口岸相距仅1.5公里。2008年精伊霍铁路建成与哈接轨后,霍尔果斯口岸将成为我国西部综合运量最大、基础设施最完备、功能最齐全的国家一类公路口岸,是中国向西辐射中亚、西亚乃至欧洲最便捷、距离最短、地缘优势最突出的口岸。与此同时,县内312、218国道和欧亚通讯光缆贯穿全境,交通电信便捷。县内矿产资源、旅游资源丰富。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优势,使这块宜农、宜工、宜商、宜边贸的宝地成为了整个伊犁地区边贸的排头兵。
其次,霍城县地处中纬度地带,属大陆性气候,全县粮果并重,牛羊兼盛,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厚重,独具特色。坐落在惠远古城的伊犁将军府,是清代伊犁将军统辖天山南北的首府,大西沟的福寿山庙是清代西域汉族多神崇拜的活动中心,可克达拉是世界名曲《草原之夜》的原创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民族艺术古朴自然、充满朝气;景色迷人的赛里木湖、如诗如画的果子沟风光,奇异的自然景观和醉人的田园风光相映成辉。霍城县的自然旅游资源绚丽多彩,民族建筑风格迥异、浑然天成,这些悠久的历史文物遗址和浓郁的民族风情让游人领略新疆的百年沧桑和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大自然的恩赐与人类艺术的结合,是霍城县无与伦比的优势所在,给霍城县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空前机遇。
再次,霍城县有宝贵的人力资源。霍城县是江苏定点援疆试点,江苏援疆的领导干部敢想敢干,带来了苏南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行之有效的发展理念、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这对霍城县旅游经济的发展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霍城县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旅游业在县域经济中的地位
霍城县旅游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从一个以创汇为目的的单一入境旅游渐渐发展到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放宽出国旅游的相应政策的出台,霍城县旅游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旅游业的发展在霍城经济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旅游业的发展速度、游客数量、旅游收益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也带动了餐饮、娱乐、交通、零售等相关服务行业的发展,并已初步形成了综合产业体系和产业链。在旅游业的带动下,霍城县经济的发展更多地倾向于第三产业,缓解了就业压力,对全县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边贸优势下旅游产品的升级与效益分析
随着旅游贸易的不断升级,霍城县的旅游产品由 “丝绸之路观光旅游”和“独联体购物旅游”等单一的入境旅游产品逐步发展到现在的出境旅游产品(中亚五国探亲游、俄罗斯观光游、港澳台游等)和国内旅游产品(自然风景观光游、丝绸之路文化游、民族风情游等)并重的局面。
新兴旅游产品以其较好的成长性,较快的发展速度,较优的经济效益和较大的发展潜力已经日益成为地方旅游的核心。国内外旅游发展的实践表明,旅游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要依赖新兴旅游产品的开发来完善旅游产品结构,振兴地方旅游业,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霍城县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地区,其旅游经济的发展也不例外。
(三)霍城县旅游业的特点和制约因素
来霍城旅游的客源以国内市场为主,国际客源市场为辅。旅游业的特点是以观光旅游为主,旅游人数与收入呈现倍数增长,旅游发展态势良好,已经成为三产中的龙头。然而,霍城县要想成为国内知名的旅游强县还必须克服以下制约因素:①客源结构不合理,且在县内停留时间短;②旅游业缺乏专业的人才队伍,旅行社力量不足,盲目竞争;③景点观赏性不强,缺乏整体性;④旅游资源开发投入少,设施简陋,甚至有重复建设的现象,满足不了游客的消费需求。这些制约因素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霍城县旅游业乃至整个三产中急待解决的难题。
三、边贸优势对霍城县旅游经济大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促进了相对完整的旅游市场开发体系的建立
完整的旅游市场开发体系是旅游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出奇制胜的法宝,如何建立一套相对完整的旅游市场开发体系是旅游战略研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①良好的旅游环境是基础。除此之外,开发绿色旅游产品,重视软环境建设,提高居民文化素质,提升经营者服务水平,创造安全、富有魅力的旅游环境;②重塑旅游形象。突破游客心目中的静态要素(如沙漠、西域、民族、丝绸之路等),加入富有活力的动态形象要素。③挖掘文化内涵。加深游客对霍城县旅游项目“文化内涵、底蕴”的印象,注重对霍城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挖掘,充实旅游项目的文化内容,丰富旅游文化的表现形式,提升自身的文化艺术素养;④适当的政策调控。制定全县旅游资源总的发展规划和整体定位,明确指导思想,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以宏观调控指导旅游业的区域合作,真正为旅游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利保障。
(二)旅游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
霍城县境内的霍尔果斯口岸以国门、界碑以及边民互市、旅游购物吸引着中外游客,丝绸古道的历史文化内涵对发展旅游业有着极大的潜力。中哈国际合作中心的成立对霍城县旅游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对旅游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3年来,随着霍城县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霍城县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其中,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就达16280万元,主要用于景点和景区道路建设。与此同时,县委、县政府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力度。自2003年开始,通过招商引资,建设了克拉达景区、兰干乡维吾尔农家乐、果子沟——赛里木湖等景点,还包括相应的广场、接待区、宾馆、购物中心、度假村等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并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升了各景点的服务水平,旅游综合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三)旅游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
霍城县的旅游业致力于发挥优势,积极开发新的旅游景点和旅游产品,不断取得突破性成果。尤其进入“十一五”以来,旅游总体规划水平明显上升,精心打造出包括自然景观、人文历史、生态休闲、民族风情、民众边境游等多条旅游路线,景区建设的档次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基本形成了一体化的旅游产业链。2006年,霍城县先后推出20多种旅游产品,分别在惠远古城和清水河开发区建起了旅游购物一条街,游客达5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600万元;2007年,接待游客6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750万元,并拉动相关产业收入6.6亿元,旅游人数和收入比2002年分别增长225%和1293%。2008年,霍城县顺利通过了自治区级旅游强县验收。霍城县的旅游业正在红红火火地崛起。
四、推进霍城县旅游业大发展的对策建议
霍城县的旅游业从无到有,再到不断壮大,繁荣和振兴了地方经济,对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多年的实践证明,霍城县旅游业要想跨越式发展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和问题,必须加以解决。
(一)树立区域合作的“大旅游”理念
中哈国际合作中心的建立,无疑为新疆尤其是霍城县的外贸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要紧紧围绕边境贸易这一优势做文章,打造国际旅游新干线。充分发挥霍城县边境地区文化、生态、民风等多方面优势,把整个霍城县的旅游业提高到新的水平。同时,树立“大旅游”的经营理念,开展区域合作,与内地、国外的旅游相结合,共同采取积极、实际的措施,使旅游线路不仅仅局限在疆内各地区,而是要伸向内地其他省份,伸向国外,真正实现多元效益。
(二)加大宣传力度,打造名牌旅游
任何一项经营都不能忽视宣传的力度,旅游也不例外。因此,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尤为重要,应鼓励和支持旅游企业构建多语种的旅游网站,推进国际网络预定系统,开展旅游电子商务,加强旅游网络市场营销。借助网络、报刊杂志、宣传海报等不同渠道,加强对旅游信息的宣传。同时,立足于扩大影响,树立品牌意识。以资源优势建设精品景区,以文化内涵建设人文景区,以民族风情建设特色景区,真正使霍城这块自然风光与人工雕饰的风水宝地不愧于“西域明珠”的称号。
(三)立足民族风情,做好特色服务
霍城县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旅游区域,应该张扬特色,积极发展民俗风情游。推出农家乐、牧家乐等民族特色服务,展示维吾尔、哈萨克、回族、锡伯族等民族风情,让游客充分感受到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和独特的少数民族习惯以及少数民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同时,要把民族手工艺品作为特色旅游纪念品推向市场,制作一些能够反映少数民族风情的歌曲、舞蹈、专题片等影像资料,让游客了解更多的少数民族的渊源文化,丰富游客的生活,延长旅游时间,做到服务热情与收益的最大化。
(四)加强政策引导,搞好生态布局
旅游业的开发,既要充分利用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民俗风情、边境优势,又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守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为使霍城县旅游业的软硬环境和谐发展,不断提高景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应搞好生态布局,强化执法监督,遏制人为破坏生态文明、有损景区形象的事件发生。还应该有针对性地制定一些优惠政策、鼓励政策、激励机制,激活景区的经营机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责任编辑:王福生)
参考文献:
[1] 霍城县“十一五”规划.
[2]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统计年鉴2006、2007.
[3] 霍城县发展研究期刊汇编2007.11.5-2008.5.20.
摘要:霍城县旅游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逐步成为霍城县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中哈霍尔果斯国际合作中心的建成,霍城县旅游业将面临巨大的机遇与挑战。霍城县具有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但在新的环境和形势下,必须克服原有的不利因素,突出优势,调整市场,才能确保霍城县旅游业的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边贸优势;民族地区;旅游经济
作者简介:张凤艳(1955-),女,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民族经济。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8)10-0005-03
一、霍城县县情和优势定位
(一)霍城县的基本县情
1.地理概况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边陲,地处乌伊交通要道,北依天山,南濒伊犁河,东距伊宁市45公里,西以霍尔果斯河与哈萨克斯坦为界,是国内外进入伊犁最重要的门户,历史上以“丝绸之路”北道闻名遐迩。霍城县境南北长约120公里,东西宽约85公里,总面积约5460平方公里。下辖7乡5镇6个国营农牧团场和1个良种繁育中心,建有霍尔果斯边民互市市场和清水河经济技术开发区,境内有我国西部最大公路口岸——霍尔果斯口岸。
2.人文特征
霍城县历史悠久,物产丰富,交通便利,人文荟萃,经济社会稳定,素有“塞外明珠城”、“塞外小江南”的美誉。有汉、维吾尔、回、哈萨克等29个民族,截止2007年,霍城县共有人口38.45万人(含兵团10.5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1.15万人,约占总人口的54%,各民族保留着自己特有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共同繁荣发展,经济水平逐年递增,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形成了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二)霍城县的优势定位
首先,霍城县毗邻中亚五国广阔市场,最大的优势就是向西开放,也是全国向西开放的前沿根据地。其境内的霍尔果斯口岸是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的陆路口岸,距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市378公里,雅尔肯特市35公里,与哈方霍尔果斯口岸相距仅1.5公里。2008年精伊霍铁路建成与哈接轨后,霍尔果斯口岸将成为我国西部综合运量最大、基础设施最完备、功能最齐全的国家一类公路口岸,是中国向西辐射中亚、西亚乃至欧洲最便捷、距离最短、地缘优势最突出的口岸。与此同时,县内312、218国道和欧亚通讯光缆贯穿全境,交通电信便捷。县内矿产资源、旅游资源丰富。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优势,使这块宜农、宜工、宜商、宜边贸的宝地成为了整个伊犁地区边贸的排头兵。
其次,霍城县地处中纬度地带,属大陆性气候,全县粮果并重,牛羊兼盛,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厚重,独具特色。坐落在惠远古城的伊犁将军府,是清代伊犁将军统辖天山南北的首府,大西沟的福寿山庙是清代西域汉族多神崇拜的活动中心,可克达拉是世界名曲《草原之夜》的原创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民族艺术古朴自然、充满朝气;景色迷人的赛里木湖、如诗如画的果子沟风光,奇异的自然景观和醉人的田园风光相映成辉。霍城县的自然旅游资源绚丽多彩,民族建筑风格迥异、浑然天成,这些悠久的历史文物遗址和浓郁的民族风情让游人领略新疆的百年沧桑和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大自然的恩赐与人类艺术的结合,是霍城县无与伦比的优势所在,给霍城县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空前机遇。
再次,霍城县有宝贵的人力资源。霍城县是江苏定点援疆试点,江苏援疆的领导干部敢想敢干,带来了苏南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行之有效的发展理念、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这对霍城县旅游经济的发展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霍城县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旅游业在县域经济中的地位
霍城县旅游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从一个以创汇为目的的单一入境旅游渐渐发展到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放宽出国旅游的相应政策的出台,霍城县旅游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旅游业的发展在霍城经济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旅游业的发展速度、游客数量、旅游收益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也带动了餐饮、娱乐、交通、零售等相关服务行业的发展,并已初步形成了综合产业体系和产业链。在旅游业的带动下,霍城县经济的发展更多地倾向于第三产业,缓解了就业压力,对全县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边贸优势下旅游产品的升级与效益分析
随着旅游贸易的不断升级,霍城县的旅游产品由 “丝绸之路观光旅游”和“独联体购物旅游”等单一的入境旅游产品逐步发展到现在的出境旅游产品(中亚五国探亲游、俄罗斯观光游、港澳台游等)和国内旅游产品(自然风景观光游、丝绸之路文化游、民族风情游等)并重的局面。
新兴旅游产品以其较好的成长性,较快的发展速度,较优的经济效益和较大的发展潜力已经日益成为地方旅游的核心。国内外旅游发展的实践表明,旅游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要依赖新兴旅游产品的开发来完善旅游产品结构,振兴地方旅游业,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霍城县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地区,其旅游经济的发展也不例外。
(三)霍城县旅游业的特点和制约因素
来霍城旅游的客源以国内市场为主,国际客源市场为辅。旅游业的特点是以观光旅游为主,旅游人数与收入呈现倍数增长,旅游发展态势良好,已经成为三产中的龙头。然而,霍城县要想成为国内知名的旅游强县还必须克服以下制约因素:①客源结构不合理,且在县内停留时间短;②旅游业缺乏专业的人才队伍,旅行社力量不足,盲目竞争;③景点观赏性不强,缺乏整体性;④旅游资源开发投入少,设施简陋,甚至有重复建设的现象,满足不了游客的消费需求。这些制约因素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霍城县旅游业乃至整个三产中急待解决的难题。
三、边贸优势对霍城县旅游经济大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促进了相对完整的旅游市场开发体系的建立
完整的旅游市场开发体系是旅游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出奇制胜的法宝,如何建立一套相对完整的旅游市场开发体系是旅游战略研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①良好的旅游环境是基础。除此之外,开发绿色旅游产品,重视软环境建设,提高居民文化素质,提升经营者服务水平,创造安全、富有魅力的旅游环境;②重塑旅游形象。突破游客心目中的静态要素(如沙漠、西域、民族、丝绸之路等),加入富有活力的动态形象要素。③挖掘文化内涵。加深游客对霍城县旅游项目“文化内涵、底蕴”的印象,注重对霍城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挖掘,充实旅游项目的文化内容,丰富旅游文化的表现形式,提升自身的文化艺术素养;④适当的政策调控。制定全县旅游资源总的发展规划和整体定位,明确指导思想,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以宏观调控指导旅游业的区域合作,真正为旅游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利保障。
(二)旅游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
霍城县境内的霍尔果斯口岸以国门、界碑以及边民互市、旅游购物吸引着中外游客,丝绸古道的历史文化内涵对发展旅游业有着极大的潜力。中哈国际合作中心的成立对霍城县旅游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对旅游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3年来,随着霍城县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霍城县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其中,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就达16280万元,主要用于景点和景区道路建设。与此同时,县委、县政府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力度。自2003年开始,通过招商引资,建设了克拉达景区、兰干乡维吾尔农家乐、果子沟——赛里木湖等景点,还包括相应的广场、接待区、宾馆、购物中心、度假村等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并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升了各景点的服务水平,旅游综合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三)旅游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
霍城县的旅游业致力于发挥优势,积极开发新的旅游景点和旅游产品,不断取得突破性成果。尤其进入“十一五”以来,旅游总体规划水平明显上升,精心打造出包括自然景观、人文历史、生态休闲、民族风情、民众边境游等多条旅游路线,景区建设的档次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基本形成了一体化的旅游产业链。2006年,霍城县先后推出20多种旅游产品,分别在惠远古城和清水河开发区建起了旅游购物一条街,游客达5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600万元;2007年,接待游客6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750万元,并拉动相关产业收入6.6亿元,旅游人数和收入比2002年分别增长225%和1293%。2008年,霍城县顺利通过了自治区级旅游强县验收。霍城县的旅游业正在红红火火地崛起。
四、推进霍城县旅游业大发展的对策建议
霍城县的旅游业从无到有,再到不断壮大,繁荣和振兴了地方经济,对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多年的实践证明,霍城县旅游业要想跨越式发展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和问题,必须加以解决。
(一)树立区域合作的“大旅游”理念
中哈国际合作中心的建立,无疑为新疆尤其是霍城县的外贸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要紧紧围绕边境贸易这一优势做文章,打造国际旅游新干线。充分发挥霍城县边境地区文化、生态、民风等多方面优势,把整个霍城县的旅游业提高到新的水平。同时,树立“大旅游”的经营理念,开展区域合作,与内地、国外的旅游相结合,共同采取积极、实际的措施,使旅游线路不仅仅局限在疆内各地区,而是要伸向内地其他省份,伸向国外,真正实现多元效益。
(二)加大宣传力度,打造名牌旅游
任何一项经营都不能忽视宣传的力度,旅游也不例外。因此,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尤为重要,应鼓励和支持旅游企业构建多语种的旅游网站,推进国际网络预定系统,开展旅游电子商务,加强旅游网络市场营销。借助网络、报刊杂志、宣传海报等不同渠道,加强对旅游信息的宣传。同时,立足于扩大影响,树立品牌意识。以资源优势建设精品景区,以文化内涵建设人文景区,以民族风情建设特色景区,真正使霍城这块自然风光与人工雕饰的风水宝地不愧于“西域明珠”的称号。
(三)立足民族风情,做好特色服务
霍城县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旅游区域,应该张扬特色,积极发展民俗风情游。推出农家乐、牧家乐等民族特色服务,展示维吾尔、哈萨克、回族、锡伯族等民族风情,让游客充分感受到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和独特的少数民族习惯以及少数民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同时,要把民族手工艺品作为特色旅游纪念品推向市场,制作一些能够反映少数民族风情的歌曲、舞蹈、专题片等影像资料,让游客了解更多的少数民族的渊源文化,丰富游客的生活,延长旅游时间,做到服务热情与收益的最大化。
(四)加强政策引导,搞好生态布局
旅游业的开发,既要充分利用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民俗风情、边境优势,又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守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为使霍城县旅游业的软硬环境和谐发展,不断提高景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应搞好生态布局,强化执法监督,遏制人为破坏生态文明、有损景区形象的事件发生。还应该有针对性地制定一些优惠政策、鼓励政策、激励机制,激活景区的经营机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责任编辑:王福生)
参考文献:
[1] 霍城县“十一五”规划.
[2]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统计年鉴2006、2007.
[3] 霍城县发展研究期刊汇编2007.11.5-2008.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