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研究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与途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及人格修养,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教材、分析教材,挖掘蕴含于数学教材中的德育教育素材,选择恰当的教学时机,在无形中融德育教育于数学教学,从而让学生接受思想的熏陶,感受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这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数学;德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5-187
德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良好渗透,可以为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增添更多有价值的内容,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来看待数学知识,还可以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让数学课程教学的深层次目标很好地实现。在数学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有很多,教师要善于结合不同的教学知识点,组织与创建有针对性的教学。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锻炼,要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放、活跃,并从不同的角度感受所学知识点。这能够为德育提供更大的渗透空间,学生不仅可以快速吸收掌握数学知识原理,其核心素养和学科能力也会得到明显的锻炼与提升。
一、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深入挖掘德育教材
学科内容往往具有科学性和思想性。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把对数学知识的教学和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合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更好地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数学知识,为学生介绍我国古代在数学领域取得的成就,如《九章算术》《周髀算经》中记载了许多数学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圆周率的知识,使学生了解在古代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就有周长是直径的3倍的说法;刘徽又从内接圆的正六边形出发,取半径为1尺,一直计算到192边形,直到得出圆周率的值。继刘徽之后,祖冲之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6位小数的人,他的成就早于国外数学家一千多年。同时,教师也可通过数学教学,为学生介绍我国现代数学家华罗庚、陈景润的故事,还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中学生在国际数学比赛中屡次获奖的事迹,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及民族自豪感,使学生热爱祖国悠久的文化,进而更加努力地学习,勇于创新,为祖国争光。
二、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教育,使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在生产建设和科技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及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帮助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通过自己在课堂上的言行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用自己严谨的教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前做好教学准备,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深入构思德育内容,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在进行公式推理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和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同时帮助学生养成自律的好习惯。教师在数学中不能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同时注意使用严谨的教学语言,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懂得“没有規矩,不成方圆”的道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使其形成独立思考问题、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应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按一定的顺序认真地进行分析、思考,同时注意培养学生书写工整及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细致观察学生的表现,随时随地对其进行德育教育,同时,教师应通过自己的行为举止和待人处世的态度为学生做出表率。此外,教师应要求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及文明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德育教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仅依赖单纯的模仿与记忆,要亲自动手实践、学会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五、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团队精神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学生处于叛逆期,缺少完善、健全的价值观念,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观念。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时机,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加强学生间的互动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使学生树立集体观念,进而实现德育教育目标。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结合三角形的稳定性性质开展课堂探究活动,有效渗透德育内容。教师可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分配若干木棍,让学生用木棍组合成各种图形,开展对三角形稳定性的探究。在探究活动中,学生深入分析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原因。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入相应的德育内容。三角形各边相互配合,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才能抵抗各种外力的破坏。这样一来,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了解了做人的道理,加强对学生集体意识的培养。结合小组合作学习情况,教师可向学生提出问题:“在小组活动中,你觉得你肩负着什么样的职责?在整个班级中,你认为自己承担什么样的职责?”这样,学生从小组合作学习到班级生活出发,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可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由此可见,教师可以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在活动中有效渗透团队精神,加强对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从而实现德育目标。
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数学教师长期耐心地坚持下去,不断探究数学教材中的道德因素,结合教材中的教育内容,适时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进行合理的评价,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金忠.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9(03):226.
[2]郭雪玲.初中数学教学与德育的有机融合探讨[J].中华少年,2019(08):122.
关键词:初中数学;德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5-187
德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良好渗透,可以为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增添更多有价值的内容,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来看待数学知识,还可以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让数学课程教学的深层次目标很好地实现。在数学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有很多,教师要善于结合不同的教学知识点,组织与创建有针对性的教学。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锻炼,要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放、活跃,并从不同的角度感受所学知识点。这能够为德育提供更大的渗透空间,学生不仅可以快速吸收掌握数学知识原理,其核心素养和学科能力也会得到明显的锻炼与提升。
一、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深入挖掘德育教材
学科内容往往具有科学性和思想性。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把对数学知识的教学和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合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更好地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数学知识,为学生介绍我国古代在数学领域取得的成就,如《九章算术》《周髀算经》中记载了许多数学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圆周率的知识,使学生了解在古代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就有周长是直径的3倍的说法;刘徽又从内接圆的正六边形出发,取半径为1尺,一直计算到192边形,直到得出圆周率的值。继刘徽之后,祖冲之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6位小数的人,他的成就早于国外数学家一千多年。同时,教师也可通过数学教学,为学生介绍我国现代数学家华罗庚、陈景润的故事,还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中学生在国际数学比赛中屡次获奖的事迹,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及民族自豪感,使学生热爱祖国悠久的文化,进而更加努力地学习,勇于创新,为祖国争光。
二、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教育,使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在生产建设和科技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及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帮助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通过自己在课堂上的言行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用自己严谨的教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前做好教学准备,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深入构思德育内容,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在进行公式推理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和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同时帮助学生养成自律的好习惯。教师在数学中不能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同时注意使用严谨的教学语言,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懂得“没有規矩,不成方圆”的道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使其形成独立思考问题、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应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按一定的顺序认真地进行分析、思考,同时注意培养学生书写工整及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细致观察学生的表现,随时随地对其进行德育教育,同时,教师应通过自己的行为举止和待人处世的态度为学生做出表率。此外,教师应要求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及文明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德育教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仅依赖单纯的模仿与记忆,要亲自动手实践、学会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五、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团队精神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学生处于叛逆期,缺少完善、健全的价值观念,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观念。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时机,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加强学生间的互动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使学生树立集体观念,进而实现德育教育目标。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结合三角形的稳定性性质开展课堂探究活动,有效渗透德育内容。教师可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分配若干木棍,让学生用木棍组合成各种图形,开展对三角形稳定性的探究。在探究活动中,学生深入分析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原因。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入相应的德育内容。三角形各边相互配合,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才能抵抗各种外力的破坏。这样一来,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了解了做人的道理,加强对学生集体意识的培养。结合小组合作学习情况,教师可向学生提出问题:“在小组活动中,你觉得你肩负着什么样的职责?在整个班级中,你认为自己承担什么样的职责?”这样,学生从小组合作学习到班级生活出发,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可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由此可见,教师可以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在活动中有效渗透团队精神,加强对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从而实现德育目标。
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数学教师长期耐心地坚持下去,不断探究数学教材中的道德因素,结合教材中的教育内容,适时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进行合理的评价,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金忠.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9(03):226.
[2]郭雪玲.初中数学教学与德育的有机融合探讨[J].中华少年,2019(0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