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机械手表中发条、柄轴都是易损件,发条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发条外钩与发条脱开以及发条于外钩点焊处折断,而柄轴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进水生锈、轴肩磨损等现象。
手表发条的配换与外钩制作
在机械手表中,发条是一个易损件,尤其手上条的手表,当发条上满后,柄头再向前推一点,就很容易使外钩与发条脱开,也可能发生发条于外钩点焊处折断,出现上条时发条打滑、没有能量输出的现象。
如果有专用发条,选配很方便。但一时无法找到专用发条,可以用其它发条代替。这就需要参照原来的发条,用游标卡尺测量其长度、宽度、厚度,通过比较尽量选配符合要求的发条。
1. 选配发条的原则
① 在宽度和厚度相同的情况下,选择的发条比原来发条短10~20毫米,仍可配用,如果长度长10~20毫米则不可配用。
② 在长度和厚度相同的情况下,选择的发条宽度宽于原来发条不能使用,如果稍窄于原发条0.1毫米左右仍可使用,力矩输出时会稍有波动,但过窄则不能使用。
③ 在长度和宽度相同的情况下,选配的发条比原来的发条过厚或过薄则都不能使用。因为手表发条厚度大多在0.09~0.13毫米之间,用卡尺不易准确测量。钟表维修人员也可配合用手指捏弯发条来作比较,凭感觉和经验来判定原发条与选配发条手感的软硬程度是否相似。如选配发条过硬,即弹性过强,则会引起摆幅过大造成击摆;如发条过软,即弹性过弱,则会使手表延续走时达不到基本要求。所以选配的发条过硬、过软都不能使用。
如无合适的选配发条,原发条仅是外钩脱落或外钩折断,可重新制作外钩铆接在发条上,而重新按要求制作的外钩,使用后一般不会影响手表的延续走时和走进精度。
2. 手表发条外钩的制作和铆接方法
① 制作外钩。可选择一段旧发条,应比原发条稍厚一点,约厚0.01~0.02毫米,手感稍硬,宽度应稍窄一点,约窄0.1~0.2毫米,如无合适的旧发条,也可用原发条前端,但这样会使原发条的长度减少。按以上要求一般取4~5毫米的长度做外钩,将一端倒角为外钩的外端,另一端锉成斜口作为内端,退火后用尖冲或三角钻定铆钉孔位,再用钻头钻一个直径约0.4毫米左右的孔,孔要正中并离前端1毫米左右,再在外侧孔中用较大的钻头钻成退坡形铆钉孔。如果原发条外钩还可以使用,可在原外钩点焊处打孔。
② 发条钻孔。将发条前端退火后倒角整形,并同样在距前端1毫米中间处钻铆钉孔,孔径大小、位置与外钩相同。
③ 做铆钉并铆接。用0.6毫米左右的黄铜丝或退过火的钢丝锉制一个略呈锥形的铆钉坯,先从外侧套入外钩,再把发条套上,使两者重合平贴,截去上下多余段,然后把铆钉竖放在铁砧上,用小榔头敲击,使它们铆合在一起并进行修整。铆钉头略呈圆弧状,但铆钉不可过长,否则发条在条盒内活动空间变小,减少工作圈数;铆钉也不可过短,过短会失去铆接的牢度。
④ 外钩整形。外钩弯度很重要,应紧贴条盒轮内壁。如果外钩成直线,钩住条盒轮壁凹槽后,发条会使条盒轮空间缩小;如果发条外钩弯曲度过大,则外钩钩不住条盒轮壁凹槽,会造成打滑。也应注意:外钩内端斜口角度过小,或者条盒轮内壁凹槽损伤,也会出现上条打滑现象。
⑤ 发条和外钩铆接部位的退火部分可用银砂纸打磨抛光。
手表柄轴的结构与加工锉制
1. 柄轴的结构
手表柄轴各段名称如手表柄轴的外形结构图所示,以SZ1型手表柄轴为例,它与表机其它零件配合如下:
① 柄轴圆榫段即主圆段与夹板口的柄轴孔为动配合,之间约有0.02~0.05 mm的径向间隙,SZ1表柄轴圆榫段φ1.30mm。
② 小圆榫即定位榫的长度与主夹板T形槽底部的定位榫孔深度一致,并且互相配合,榫与孔之间约有0.02~0.05 mm的径向间隙,小圆榫段φ0.50mm。
③ 立轮圆榫段与立轮孔为动配合,之间约有0.01~0.04 mm的径向间隙,其长度约为立轮厚度减去锯齿厚度,立轮圆榫段φ0.90mm。
④ 离合轮方榫段能在离合轮方孔眼中灵活移动,之间约有0.01~0.04 mm的间隙,SZ1表柄轴方榫厚度为0.72~0.75 mm,方榫段与立轮圆榫段的总长应比主夹板T形槽的长度略短一些。
⑤ 拉档槽口的宽度应比拉档锁钉直径大一些,之间约有0.04~0.08 mm的间隙,深度略比拉档锁钉的高度多0.02 mm左右。
⑥ 尾部螺丝段的直径由柄头螺纹孔确定,SZ1表柄轴螺丝段φ0.9 mm。其长度由表壳尺寸来确定,机心装入表壳后,柄头距表壳应有0.2 mm左右的间隙。
柄轴是手表里的易损件,常因生锈、折断、脱落而影响手表的上条拨针工作,在没有原装柄轴的情况下,可改制或手工加工锉制,锉制时有原样参照最好,若脱落遗失无样,可根据柄轴与表内其它零件的相互关系来加工锉制。
2. 无样柄轴的锉制程序
① 取一根直径与夹板柄轴孔动配合相适宜的钢丝,如果稍粗可适当锉细。将这段钢丝夹紧在四方头拿子上,使露出部分的长度比主夹板边缘到夹板定位小圆榫前端的距离稍长1~2 mm。
② 露出部分的钢丝套上小垫圈,以防止锉刀碰伤拿子头,用小板锉锉细钢丝,使其与立轮孔眼相配合。
③ 再加套上小垫圈,垫圈厚度为立轮厚度减去立轮斜齿高度,露出部分锉方,以四方拿子头的四方为准。为了使方榫同心度好,在锉每边时默数各锉相同的次数,并倒去棱角,使离合轮能灵活的套在方榫段上。
④ 套上立轮和离合轮,检查它们的斜齿能否正常啮合,再套上垫圈,使它与两个轮子总的长度比夹板的T形槽长度稍短少许,在露出部分上锉小圆榫。锉小圆榫时先将露出的四方四边锉成八方,再将八方八边锉成十六方,再旋转锉圆。小圆榫要能灵活地插进夹板的小圆榫孔内,并截去多余段,使其有适当的长度。
⑤ 将钢丝反装,拿子内留适当的夹板孔圆榫段长度,套上垫圈,根据柄头螺纹孔径锉细尾部螺纹段,并用合适的丝板套螺纹。
⑥ 将柄轴插入夹板,根据拉档锁钉所在的位置作出记号。在锁钉位置锉制槽口,槽口的宽度应比拉档锁钉直径稍宽0.05mm左右,深度应比锁钉厚度略深0.02 mm左右,使拉档锁钉在柄轴槽口内能稍微活动为宜。要求锉的槽口底平壁直。
锉制的柄轴尾部螺纹段要预留稍长一些,然后根据表壳大小来定长。正常的情况是机心装入表壳后,柄头柄轴插入机心,柄头与表壳之间应有0.2mm间隙,多余的柄轴尾部螺纹段长度可切割;如果用退火的钢丝锉制柄轴,完成后还需淬火、回火,并用银砂纸抛光;若用钟表小车床车来车制柄轴的效果会更好。
手表发条的配换与外钩制作
在机械手表中,发条是一个易损件,尤其手上条的手表,当发条上满后,柄头再向前推一点,就很容易使外钩与发条脱开,也可能发生发条于外钩点焊处折断,出现上条时发条打滑、没有能量输出的现象。
如果有专用发条,选配很方便。但一时无法找到专用发条,可以用其它发条代替。这就需要参照原来的发条,用游标卡尺测量其长度、宽度、厚度,通过比较尽量选配符合要求的发条。
1. 选配发条的原则
① 在宽度和厚度相同的情况下,选择的发条比原来发条短10~20毫米,仍可配用,如果长度长10~20毫米则不可配用。
② 在长度和厚度相同的情况下,选择的发条宽度宽于原来发条不能使用,如果稍窄于原发条0.1毫米左右仍可使用,力矩输出时会稍有波动,但过窄则不能使用。
③ 在长度和宽度相同的情况下,选配的发条比原来的发条过厚或过薄则都不能使用。因为手表发条厚度大多在0.09~0.13毫米之间,用卡尺不易准确测量。钟表维修人员也可配合用手指捏弯发条来作比较,凭感觉和经验来判定原发条与选配发条手感的软硬程度是否相似。如选配发条过硬,即弹性过强,则会引起摆幅过大造成击摆;如发条过软,即弹性过弱,则会使手表延续走时达不到基本要求。所以选配的发条过硬、过软都不能使用。
如无合适的选配发条,原发条仅是外钩脱落或外钩折断,可重新制作外钩铆接在发条上,而重新按要求制作的外钩,使用后一般不会影响手表的延续走时和走进精度。
2. 手表发条外钩的制作和铆接方法
① 制作外钩。可选择一段旧发条,应比原发条稍厚一点,约厚0.01~0.02毫米,手感稍硬,宽度应稍窄一点,约窄0.1~0.2毫米,如无合适的旧发条,也可用原发条前端,但这样会使原发条的长度减少。按以上要求一般取4~5毫米的长度做外钩,将一端倒角为外钩的外端,另一端锉成斜口作为内端,退火后用尖冲或三角钻定铆钉孔位,再用钻头钻一个直径约0.4毫米左右的孔,孔要正中并离前端1毫米左右,再在外侧孔中用较大的钻头钻成退坡形铆钉孔。如果原发条外钩还可以使用,可在原外钩点焊处打孔。
② 发条钻孔。将发条前端退火后倒角整形,并同样在距前端1毫米中间处钻铆钉孔,孔径大小、位置与外钩相同。
③ 做铆钉并铆接。用0.6毫米左右的黄铜丝或退过火的钢丝锉制一个略呈锥形的铆钉坯,先从外侧套入外钩,再把发条套上,使两者重合平贴,截去上下多余段,然后把铆钉竖放在铁砧上,用小榔头敲击,使它们铆合在一起并进行修整。铆钉头略呈圆弧状,但铆钉不可过长,否则发条在条盒内活动空间变小,减少工作圈数;铆钉也不可过短,过短会失去铆接的牢度。
④ 外钩整形。外钩弯度很重要,应紧贴条盒轮内壁。如果外钩成直线,钩住条盒轮壁凹槽后,发条会使条盒轮空间缩小;如果发条外钩弯曲度过大,则外钩钩不住条盒轮壁凹槽,会造成打滑。也应注意:外钩内端斜口角度过小,或者条盒轮内壁凹槽损伤,也会出现上条打滑现象。
⑤ 发条和外钩铆接部位的退火部分可用银砂纸打磨抛光。
手表柄轴的结构与加工锉制
1. 柄轴的结构
手表柄轴各段名称如手表柄轴的外形结构图所示,以SZ1型手表柄轴为例,它与表机其它零件配合如下:
① 柄轴圆榫段即主圆段与夹板口的柄轴孔为动配合,之间约有0.02~0.05 mm的径向间隙,SZ1表柄轴圆榫段φ1.30mm。
② 小圆榫即定位榫的长度与主夹板T形槽底部的定位榫孔深度一致,并且互相配合,榫与孔之间约有0.02~0.05 mm的径向间隙,小圆榫段φ0.50mm。
③ 立轮圆榫段与立轮孔为动配合,之间约有0.01~0.04 mm的径向间隙,其长度约为立轮厚度减去锯齿厚度,立轮圆榫段φ0.90mm。
④ 离合轮方榫段能在离合轮方孔眼中灵活移动,之间约有0.01~0.04 mm的间隙,SZ1表柄轴方榫厚度为0.72~0.75 mm,方榫段与立轮圆榫段的总长应比主夹板T形槽的长度略短一些。
⑤ 拉档槽口的宽度应比拉档锁钉直径大一些,之间约有0.04~0.08 mm的间隙,深度略比拉档锁钉的高度多0.02 mm左右。
⑥ 尾部螺丝段的直径由柄头螺纹孔确定,SZ1表柄轴螺丝段φ0.9 mm。其长度由表壳尺寸来确定,机心装入表壳后,柄头距表壳应有0.2 mm左右的间隙。
柄轴是手表里的易损件,常因生锈、折断、脱落而影响手表的上条拨针工作,在没有原装柄轴的情况下,可改制或手工加工锉制,锉制时有原样参照最好,若脱落遗失无样,可根据柄轴与表内其它零件的相互关系来加工锉制。
2. 无样柄轴的锉制程序
① 取一根直径与夹板柄轴孔动配合相适宜的钢丝,如果稍粗可适当锉细。将这段钢丝夹紧在四方头拿子上,使露出部分的长度比主夹板边缘到夹板定位小圆榫前端的距离稍长1~2 mm。
② 露出部分的钢丝套上小垫圈,以防止锉刀碰伤拿子头,用小板锉锉细钢丝,使其与立轮孔眼相配合。
③ 再加套上小垫圈,垫圈厚度为立轮厚度减去立轮斜齿高度,露出部分锉方,以四方拿子头的四方为准。为了使方榫同心度好,在锉每边时默数各锉相同的次数,并倒去棱角,使离合轮能灵活的套在方榫段上。
④ 套上立轮和离合轮,检查它们的斜齿能否正常啮合,再套上垫圈,使它与两个轮子总的长度比夹板的T形槽长度稍短少许,在露出部分上锉小圆榫。锉小圆榫时先将露出的四方四边锉成八方,再将八方八边锉成十六方,再旋转锉圆。小圆榫要能灵活地插进夹板的小圆榫孔内,并截去多余段,使其有适当的长度。
⑤ 将钢丝反装,拿子内留适当的夹板孔圆榫段长度,套上垫圈,根据柄头螺纹孔径锉细尾部螺纹段,并用合适的丝板套螺纹。
⑥ 将柄轴插入夹板,根据拉档锁钉所在的位置作出记号。在锁钉位置锉制槽口,槽口的宽度应比拉档锁钉直径稍宽0.05mm左右,深度应比锁钉厚度略深0.02 mm左右,使拉档锁钉在柄轴槽口内能稍微活动为宜。要求锉的槽口底平壁直。
锉制的柄轴尾部螺纹段要预留稍长一些,然后根据表壳大小来定长。正常的情况是机心装入表壳后,柄头柄轴插入机心,柄头与表壳之间应有0.2mm间隙,多余的柄轴尾部螺纹段长度可切割;如果用退火的钢丝锉制柄轴,完成后还需淬火、回火,并用银砂纸抛光;若用钟表小车床车来车制柄轴的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