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社会信息传递十分快捷,互联网拉近了人与人、人与各种信息之间的距离,建立网络环境下的语文学习新模式,成为信息社会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那怎样利用网络来为阅读教学服务呢?
一、借助网络平台,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网络上大量的高中课文音频、视频、文字素材都为师生阅读教学提供了方便。教师运用来自网络、平时收集的图片、声音素材,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语文教学,直观、生动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听觉和动态的形象,把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直观的画面,不但能激发学生兴趣,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而且可以给学生以清晰的感性认识,为理解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我在教《再别康桥》时,布置学生课前上网查阅徐志摩和剑桥大学的有关资料;课堂上,给学生展示从网络上搜集到的剑桥大学的美丽风景图片,播放名家朗读、邓丽君演唱的音频。通过声音与图像的渲染,学生仿佛身临其境,陶醉于清凉、伤感的离别情境中。这种教学手段成功地营造一种乐学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自主有效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利用网络平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学生参与面窄,气氛沉闷,极少部分学生获得比较多的表现机会,但多数学生语文实践机会被剥夺了,语文学习的兴趣也消失了。在信息时代,学生接触网络的愿望十分强烈,应该尝试让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使单一的师生主从结构变为师媒生的三元反馈结构,让全体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自主地表现和创造,从而更有效地理解课文重点。在教学《窦娥冤》时,我要求学生初读文本后,或上网观看各种地方戏曲《窦娥冤》视频,或网上阅读有关评论;然后再读原著,在班里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发表各自的观(读)后感;最后学生创作《窦娥冤》剧本并演示文稿,进行评比。学生根据剧本自导自演,结果在学校举行的戏剧晚会上一举夺魁。整个阅读过程是初读原著——网络阅读(观摩)——再读原著——改写成剧本。这样的阅读,学生就会自觉地展开对原著的内容、网络信息进行独特的解读,并创造出新的意义。在教《阿Q正传》这一课时,我设计如下方案:
1.学生集体观看同名电影视频,了解情节,尤其要认真观察艺术家是如何塑造阿Q这一人物形象的。
2.学生分组合作学习,讨论阿Q的性格特点及其意义。
3.学生上网查资料,完善自己的研究成果。
4.设立校园QQ群,让学生在上面交流看法。
5.课堂上,教师展示QQ群一些学生的观点,让全体学生进行讨论。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就掌握了深层阅读的技巧。借助网络学习的好处是学生始终兴趣盎然,主动参与。学生的想象力、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作文能力、鉴赏能力得到提高,真正做到活学活用、读学写结合,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三、借助网络阅读,养成健康的上网习惯
生活在网络时代的学生上网玩游戏、聊天、阅读网络文学几乎成为一种时尚。但现在的一部分中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大,承受挫折的心理脆弱,怀着消磨时间、逃避现实的目的,他们对中外名著、当代优秀作品和健康的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报刊提不起兴趣,却十分青睐那些玄幻类、奇幻类、网游类、惊悚类的网络文学。而这些网络文学所包含的大量未经处理的信息,良莠不齐,对正处于身心发育期、好奇心强但是非辨别能力、自控能力很低的中学生来说,是有负面影响的。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在日后的精神发展,就要看在少年期和青年早期所获得的知识如何了。”针对学生阅读多元选择的特点,我要求学生多读一些经典的中外名著、审美层次较高的通俗小说,情文并茂的古典诗词,以及当代优秀的散文。我还经常从网上下载一些跟课文有关的名篇、名段,让学生阅读,并在校园论坛上写出心得体会。如,学习《道士塔》、《守财奴》,让学生去阅读余秋雨的散文、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把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力求达到阅读认知的深化与迁移。在班里建立语文资源库,收藏精美散文、唐宋诗词、名言警句、典型试题、高考佳作、本校优秀习作等资料,或者让学生收集到自己的mp4里。所有这些,都是利用网络进行阅读。
开放的时代,需要有开放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教师的职责是引导被网络环境包围的新生代,通过正确的网络阅读方式和经典名著的不断诱导,拓宽阅读视野,提高鉴赏水平,提升阅读品位,构建并丰富健康的个人精神世界。
一、借助网络平台,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网络上大量的高中课文音频、视频、文字素材都为师生阅读教学提供了方便。教师运用来自网络、平时收集的图片、声音素材,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语文教学,直观、生动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听觉和动态的形象,把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直观的画面,不但能激发学生兴趣,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而且可以给学生以清晰的感性认识,为理解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我在教《再别康桥》时,布置学生课前上网查阅徐志摩和剑桥大学的有关资料;课堂上,给学生展示从网络上搜集到的剑桥大学的美丽风景图片,播放名家朗读、邓丽君演唱的音频。通过声音与图像的渲染,学生仿佛身临其境,陶醉于清凉、伤感的离别情境中。这种教学手段成功地营造一种乐学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自主有效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利用网络平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学生参与面窄,气氛沉闷,极少部分学生获得比较多的表现机会,但多数学生语文实践机会被剥夺了,语文学习的兴趣也消失了。在信息时代,学生接触网络的愿望十分强烈,应该尝试让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使单一的师生主从结构变为师媒生的三元反馈结构,让全体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自主地表现和创造,从而更有效地理解课文重点。在教学《窦娥冤》时,我要求学生初读文本后,或上网观看各种地方戏曲《窦娥冤》视频,或网上阅读有关评论;然后再读原著,在班里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发表各自的观(读)后感;最后学生创作《窦娥冤》剧本并演示文稿,进行评比。学生根据剧本自导自演,结果在学校举行的戏剧晚会上一举夺魁。整个阅读过程是初读原著——网络阅读(观摩)——再读原著——改写成剧本。这样的阅读,学生就会自觉地展开对原著的内容、网络信息进行独特的解读,并创造出新的意义。在教《阿Q正传》这一课时,我设计如下方案:
1.学生集体观看同名电影视频,了解情节,尤其要认真观察艺术家是如何塑造阿Q这一人物形象的。
2.学生分组合作学习,讨论阿Q的性格特点及其意义。
3.学生上网查资料,完善自己的研究成果。
4.设立校园QQ群,让学生在上面交流看法。
5.课堂上,教师展示QQ群一些学生的观点,让全体学生进行讨论。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就掌握了深层阅读的技巧。借助网络学习的好处是学生始终兴趣盎然,主动参与。学生的想象力、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作文能力、鉴赏能力得到提高,真正做到活学活用、读学写结合,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三、借助网络阅读,养成健康的上网习惯
生活在网络时代的学生上网玩游戏、聊天、阅读网络文学几乎成为一种时尚。但现在的一部分中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大,承受挫折的心理脆弱,怀着消磨时间、逃避现实的目的,他们对中外名著、当代优秀作品和健康的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报刊提不起兴趣,却十分青睐那些玄幻类、奇幻类、网游类、惊悚类的网络文学。而这些网络文学所包含的大量未经处理的信息,良莠不齐,对正处于身心发育期、好奇心强但是非辨别能力、自控能力很低的中学生来说,是有负面影响的。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在日后的精神发展,就要看在少年期和青年早期所获得的知识如何了。”针对学生阅读多元选择的特点,我要求学生多读一些经典的中外名著、审美层次较高的通俗小说,情文并茂的古典诗词,以及当代优秀的散文。我还经常从网上下载一些跟课文有关的名篇、名段,让学生阅读,并在校园论坛上写出心得体会。如,学习《道士塔》、《守财奴》,让学生去阅读余秋雨的散文、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把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力求达到阅读认知的深化与迁移。在班里建立语文资源库,收藏精美散文、唐宋诗词、名言警句、典型试题、高考佳作、本校优秀习作等资料,或者让学生收集到自己的mp4里。所有这些,都是利用网络进行阅读。
开放的时代,需要有开放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教师的职责是引导被网络环境包围的新生代,通过正确的网络阅读方式和经典名著的不断诱导,拓宽阅读视野,提高鉴赏水平,提升阅读品位,构建并丰富健康的个人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