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经济由高增长渐进转入稳定增长,这一过程必然涉及国内传统产业转型,行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在促进转型,调整结构过程中,过去的一些潜性的深度矛盾必然会显现出来。金融是现代经济运行的核心因素,促转型调结构的过程必然在金融领域中敏感的反射,對金融业带来机遇,但尤为让人深刻考虑的问题是,由此带来的金融风险,及如何应对。
一、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背景
(一)传统工业发展带来的副作用已明显体现
一是传统工业带给我们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这种粗放式、低效率的发展超出环境的承受能力,国民对这种副作用的反应非常强烈。如在浙江宁波镇海区搞的PX项目投资几百亿,由于民众的激烈反对,这个项目就没能进行开展。
二是固定资产的高投入致使产能过剩,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性。如钢铁、汽车产量的过剩,还有水泥、光伏、玻璃都是产能非常过剩。目前情况是高的投资,效益却是在降低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想要得到高的经济增长,那就再继续高的投入,高投入资金哪来,只有举债。这种情况一直持续,最终的后果就是金融危机
(二)国际经济环境不理想,经济出口受创
国际金融危机使国际市场需求下降,并且短时间很难复苏。目前美国属于一种慢复苏的状态。美国的次债危机已经五年了,现在美国政府采取了较大力度的经济政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连续实施。欧洲经济环境情况依然还是悲观的,欧债危机的解决时间是中长期的。在外需萎缩的情况,而且是在较长时间存在的,那么我们的全球化的增长动力就被抑制了,外向型经济必然会受动重创。
(三)对外开放的空间优势逐渐渐丧
过去三十年,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开放初期,无论是技术上、管理上,我国的经济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是非常大的。在经过三十多年的对外开放,外部资源融入,给我们带来了先进的理念、技术及管理方法,使我国成为了制造业大国。现在,我们经过几十年的学习成长后,和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大大缩小,我们向国外学习的空间已经不大了。由于政治及其他的原因,我们从国外学习管理、经验、技术、方法的空间已是很少了。
综上所述,我们过去粗放式的,低效扩张的经济生产方式已经不适应我们所处的经济形势,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是我国在进入一中等收入的台阶之后,我们经济体制及制度有些已然不适应了,要求进行相应的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
我国的经济转型,结构调整,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从传统工业及项目转向培育和发展有潜力有发展的中小企业;二是从第二产业和第二产业转向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三是从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转向投资、消费、出口三者的协调发展,特别注重消费对经济的拉动能力,提升内需;四是从吸收外国的先进技术转向,发展自主创新的新兴产业。
二、经济转型结构调整中金融风险表现的形式
(一)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存量贷款风险形势更为严峻。
钢材、水泥建材、玻璃等高耗能、高污染、产能过剩等行业,在过去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对经济的推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也得到了金融业的大力支持,获得了银行的大量贷款。并且在4万亿元投资的计划中,其贷款期限较长。现在进入产业结构调整,投资热潮退却,银行对新增加的贷款非常小心谨慎,但是存量贷款是无法抹杀的,其潜在的风险却在持续发酵,风险量在增加。因此,对于金融业来说,对一些信贷存量过高的传统工业项目的增量贷款的结构调整,防范于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存量风险暴露形势更为严峻。
(二)行业产能过剩,金融风险显现。
面对众对节约低碳经济需求,对钢铁、化工、建材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节能减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传统工业肩负任务艰巨。根据财政部发布的《2013年上半年产业经济运行分析及建议》,我国产能过剩矛盾日益突出,产能利用率进一步下降。钢铁产能利用率下降到67%左右;水泥和平板玻璃产能利用率均低于75%。这些产能过剩的传统工业,经历了过去的一个快速发展期,一度是地方政府投资的重点扶持对象,而且这些传统行业的经济效益良好。在当时情况下,银行业将它们纳入为优质客户,释放了海量信贷资金,如今经济增速平稳下滑,并对经济进行结构调整,这些行业产能大量过剩风险已经明显显现,行业的整体利润出现下降,这样就把风险转嫁到银行,带来行业贷款风险系数的加大。
(三)对传统工业转型,结构调整,行业违约风险加大。
过去这些行业产能过剩、库存积压,有政府政策支持,银行贷款的支撑,让这些行业在高速增长的道路上一路直行,存在的风险没能体现。现在让其刹车减速,才发现原来已是重疴在身,后果是资产总量下降,行业负债率上升。据钢铁协会统计,2013年5月底,重点大型钢铁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69.4%。传统工业负债率过高,银行的不良贷款资产也随其增长,违约风险正在加大。事实表明,我国的传统工业,现在成为了银行不良贷款资产的重要风险区域,成为高违约的重灾区。
三、如何应对经济转型结构调整的金融风险
金融本身是一种服务型的行业,是从实体经济而发展起来的,传统的金融模式是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主要服务对象是传统大客户、大项目。新的经济形势,要求不同传统的金融管理模式。笔者认为处在经济转型期的金融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应对出现的金融风险。
(一)坚持合理的贷款总量,盘活现有存量,平稳发展。
针对目前存在的海量贷款存量,要加大存量贷款的盘活力度,提高存量贷款的使用效益,降低贷款坏账风险。现在的经济情况,靠发放大量信贷资金来拉动经济的增长已是难以为继,在这种情况下,盘活存量将是解决资金配置结构不合理的重要举措。信贷资金要对实体经济给予坚定的支持,金融机构要充分认识信贷资金对实体经济、对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重要性,银行要对信贷结构进行优化、高效、盘活。对传统工业,在结构调整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保有压的原则,对规模大,具有科技含量的传统工业,能扶持给予继续扶持;对部分规模较小无发展实力传统经济实体,对其贷款投入可予以控制收回。
(二)盘活存量服务结构调整及实体经济,提高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
在经济转型期,要合理调整信贷资金的结构,理清相关信贷货币政策,以盘活货币存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金融机构要认识到,要在实体经济和结构调整升级中合理使用现在的存量资金,优先扶持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给予信贷支持。要进一步完善市场调节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积极引导存量资金服务于经济转型升级及实体经济。要通过市场机制,将现有信贷资金引导流入长期面临资金短缺,融资成本过高的大量中小企业,将资金盘活,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使体外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现有的体外资金存量过大,不通过银行信贷流入的形式存在,如何掌握住这块资金,笔者认为在现有的政策上要有改进,要降低体外的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门槛,通过合理合法的方式将这些资金融入现有的金融框架体制中,成立村镇银行,小贷公司及其他形式的金融机构,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通过合理引入体外资金,加大了盘活体外资金的力度,通过合理的引导,提高了体外资金的使用效率。
(四)健全金融业内部控制,完善经营管理体系。
相关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业的内部管理制度改革,完善金融业内公司治理,全面提升信贷风险管控。做真做实信贷资产的五级分类,真实客观反映信贷资产质量,及时足额计提不良信贷资拨备,要有及时识别并化解风险的操作制度流程。相关主管部门要积极引导业内公司对重点领域风险加大管理力度。
一、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背景
(一)传统工业发展带来的副作用已明显体现
一是传统工业带给我们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这种粗放式、低效率的发展超出环境的承受能力,国民对这种副作用的反应非常强烈。如在浙江宁波镇海区搞的PX项目投资几百亿,由于民众的激烈反对,这个项目就没能进行开展。
二是固定资产的高投入致使产能过剩,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性。如钢铁、汽车产量的过剩,还有水泥、光伏、玻璃都是产能非常过剩。目前情况是高的投资,效益却是在降低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想要得到高的经济增长,那就再继续高的投入,高投入资金哪来,只有举债。这种情况一直持续,最终的后果就是金融危机
(二)国际经济环境不理想,经济出口受创
国际金融危机使国际市场需求下降,并且短时间很难复苏。目前美国属于一种慢复苏的状态。美国的次债危机已经五年了,现在美国政府采取了较大力度的经济政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连续实施。欧洲经济环境情况依然还是悲观的,欧债危机的解决时间是中长期的。在外需萎缩的情况,而且是在较长时间存在的,那么我们的全球化的增长动力就被抑制了,外向型经济必然会受动重创。
(三)对外开放的空间优势逐渐渐丧
过去三十年,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开放初期,无论是技术上、管理上,我国的经济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是非常大的。在经过三十多年的对外开放,外部资源融入,给我们带来了先进的理念、技术及管理方法,使我国成为了制造业大国。现在,我们经过几十年的学习成长后,和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大大缩小,我们向国外学习的空间已经不大了。由于政治及其他的原因,我们从国外学习管理、经验、技术、方法的空间已是很少了。
综上所述,我们过去粗放式的,低效扩张的经济生产方式已经不适应我们所处的经济形势,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是我国在进入一中等收入的台阶之后,我们经济体制及制度有些已然不适应了,要求进行相应的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
我国的经济转型,结构调整,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从传统工业及项目转向培育和发展有潜力有发展的中小企业;二是从第二产业和第二产业转向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三是从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转向投资、消费、出口三者的协调发展,特别注重消费对经济的拉动能力,提升内需;四是从吸收外国的先进技术转向,发展自主创新的新兴产业。
二、经济转型结构调整中金融风险表现的形式
(一)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存量贷款风险形势更为严峻。
钢材、水泥建材、玻璃等高耗能、高污染、产能过剩等行业,在过去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对经济的推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也得到了金融业的大力支持,获得了银行的大量贷款。并且在4万亿元投资的计划中,其贷款期限较长。现在进入产业结构调整,投资热潮退却,银行对新增加的贷款非常小心谨慎,但是存量贷款是无法抹杀的,其潜在的风险却在持续发酵,风险量在增加。因此,对于金融业来说,对一些信贷存量过高的传统工业项目的增量贷款的结构调整,防范于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存量风险暴露形势更为严峻。
(二)行业产能过剩,金融风险显现。
面对众对节约低碳经济需求,对钢铁、化工、建材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节能减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传统工业肩负任务艰巨。根据财政部发布的《2013年上半年产业经济运行分析及建议》,我国产能过剩矛盾日益突出,产能利用率进一步下降。钢铁产能利用率下降到67%左右;水泥和平板玻璃产能利用率均低于75%。这些产能过剩的传统工业,经历了过去的一个快速发展期,一度是地方政府投资的重点扶持对象,而且这些传统行业的经济效益良好。在当时情况下,银行业将它们纳入为优质客户,释放了海量信贷资金,如今经济增速平稳下滑,并对经济进行结构调整,这些行业产能大量过剩风险已经明显显现,行业的整体利润出现下降,这样就把风险转嫁到银行,带来行业贷款风险系数的加大。
(三)对传统工业转型,结构调整,行业违约风险加大。
过去这些行业产能过剩、库存积压,有政府政策支持,银行贷款的支撑,让这些行业在高速增长的道路上一路直行,存在的风险没能体现。现在让其刹车减速,才发现原来已是重疴在身,后果是资产总量下降,行业负债率上升。据钢铁协会统计,2013年5月底,重点大型钢铁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69.4%。传统工业负债率过高,银行的不良贷款资产也随其增长,违约风险正在加大。事实表明,我国的传统工业,现在成为了银行不良贷款资产的重要风险区域,成为高违约的重灾区。
三、如何应对经济转型结构调整的金融风险
金融本身是一种服务型的行业,是从实体经济而发展起来的,传统的金融模式是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主要服务对象是传统大客户、大项目。新的经济形势,要求不同传统的金融管理模式。笔者认为处在经济转型期的金融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应对出现的金融风险。
(一)坚持合理的贷款总量,盘活现有存量,平稳发展。
针对目前存在的海量贷款存量,要加大存量贷款的盘活力度,提高存量贷款的使用效益,降低贷款坏账风险。现在的经济情况,靠发放大量信贷资金来拉动经济的增长已是难以为继,在这种情况下,盘活存量将是解决资金配置结构不合理的重要举措。信贷资金要对实体经济给予坚定的支持,金融机构要充分认识信贷资金对实体经济、对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重要性,银行要对信贷结构进行优化、高效、盘活。对传统工业,在结构调整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保有压的原则,对规模大,具有科技含量的传统工业,能扶持给予继续扶持;对部分规模较小无发展实力传统经济实体,对其贷款投入可予以控制收回。
(二)盘活存量服务结构调整及实体经济,提高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
在经济转型期,要合理调整信贷资金的结构,理清相关信贷货币政策,以盘活货币存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金融机构要认识到,要在实体经济和结构调整升级中合理使用现在的存量资金,优先扶持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给予信贷支持。要进一步完善市场调节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积极引导存量资金服务于经济转型升级及实体经济。要通过市场机制,将现有信贷资金引导流入长期面临资金短缺,融资成本过高的大量中小企业,将资金盘活,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使体外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现有的体外资金存量过大,不通过银行信贷流入的形式存在,如何掌握住这块资金,笔者认为在现有的政策上要有改进,要降低体外的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门槛,通过合理合法的方式将这些资金融入现有的金融框架体制中,成立村镇银行,小贷公司及其他形式的金融机构,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通过合理引入体外资金,加大了盘活体外资金的力度,通过合理的引导,提高了体外资金的使用效率。
(四)健全金融业内部控制,完善经营管理体系。
相关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业的内部管理制度改革,完善金融业内公司治理,全面提升信贷风险管控。做真做实信贷资产的五级分类,真实客观反映信贷资产质量,及时足额计提不良信贷资拨备,要有及时识别并化解风险的操作制度流程。相关主管部门要积极引导业内公司对重点领域风险加大管理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