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劳动教育作为“五育”之一,以培养学生劳动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教学目标。高中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途径有很多,将劳动教育融入到学科教学之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因物理与人们生活、生产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将劳动教育渗透于物理教学中有着先天的优势。基于此,文章简述了劳动教育在物理教学渗透的必要性,并结合物理实际案例探究了劳动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学渗透的策略,期望在有效策略的引导下强化学生的劳动意识、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为他们作用于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物理;劳动教育;实际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早在2015年,教育部颁发了《劳动教育的若干意见》,文件明确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劳动教育的教学目标。同时文件也指出劳动教育是学校开展实践教育的重要一环,要让学生参与进来,在劳动实践中体会它的教育价值。科技的发展与進步弱化了人的能力,现如今人们享受着科技的成果,凡事不用自己动手也能完成。在这样的大的背景下,高中生劳动意识淡薄、动手能力下降,同时因学校的忽视降低了劳动教育效率。所以探索一条劳动教育之路刻不容缓。基于此,文章立足高中物理,从劳动教育渗透视角出发,对文章主题进行深入阐述。
一、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一)物理学科起源与发展的目的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阿基米德等物理学家对劳动现象进行了思考。到了16-17世纪,伽利略、牛顿等对物理现象开展了深入的探索,建立了力学与实验理论的探究方式。历经发展,如今的物理学已经形成了包含力学、电磁学、量子物理等基础学科。从物理学科起源与发展来看,物理是对生活现象的思考,物理学的发展加快了工业革命的产生,也促进了人们生活、生产模式的改变,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是落实国家教育方针与高中物理大纲的要求
高中物理大纲明确指出:物理教学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目标,在做好物理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与劳动教育的结合,唯有如此才能为国家与社会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才能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压制,长期以来学校和家长只关注学生的智力教育,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甚至有家长告诉学生: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学习,生活中的洗衣、收拾家务等都不用做。但家长忽视的部分正是学生日后生活必备的技能。基于这一现状,做好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十分有必要。另外,物理学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改革。学习学习物理不单单是了解基础知识、学会做题,更为重要的是将自身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践问题中去,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劳动教育研究
(一)明确物理学科的劳动教育功能
为了达到劳动教育在物理学科渗透效果的最大化,教师首先要改变自己的理念,从思想上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结合物理学科内容与特征,可以明确三个方面的劳动教育功能:第一,塑造学生的劳动观念,助力学生形成爱劳动的态度。第二,引导学生在实际劳动中反思自己的错误,积累经验形成良好的习惯。第三,鼓舞学生参与到劳动实践中来,通过实践的开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
(二)深挖物理教材的劳动教育因素
教材是开展教学的基础,因为物理学科与劳动教育的密切关联,所以物理教材蕴含着大量的劳动教育因素。因此,教师要深入教材,明确好物理知识与劳动教育的关联,并通过有效措施的采取强化学生的认知。比如在教学《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收》这节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在帮助学生认识电磁波有效发射条件、无线电波接收原理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要将研究者、工作人员的付出融入到教学中去,进而帮助学生重塑劳动观,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科学研究的观念。
(三)基于物理内容传授学生劳动技能
文章通过对劳动教育内容的分析,提出了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开展劳动教育:第一,与物理知识或某个模块有关的劳动过程开展全面分析,让学生了解其原理、性质,然后传递学生相关的技能。第二,有意识、有计划的向学生介绍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并利用生活实例引发学生的联想与思考,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提升技能。第三,向学生介绍物理实验仪器操作的方法,以引发学生的正迁移。比如在教学《交变电流》这节物理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在引导学生对交变电流变化规律进行了全面分析之后,要向学生介绍只有通过一遍遍的实践验证才能发现规律变化,以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采用这些方法开展劳动实践,以为学生劳动实践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采取合作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实践
组织实践活动是落实劳动教育最佳的途径。教师必须认识到一个事实:学生劳动意识的形成、优秀劳动品质的培养单靠纯理论的教学无法真正的落实到位,必须与实践结合起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验则是一项劳动,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验探究,并有效的渗透劳动教育。比如在教学《电磁振动》这节物理知识的时候,教师便可以带领学生走出书本走进实验室,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这一过程的开展,让同学们对出现的误差开展分析,以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习惯,进而提升学生的劳动品质。与此同时,对于学生在实验中表现出来的新观点,教师要持肯定和赞扬的态度,以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实现学生在劳动中的创新与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将“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落实到位,为了促进高中生的全面提升与发展,教师要把握物理与劳动的关联,并有计划、有目的将劳动教育渗透于物理教学之中,以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为学生日后的创新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艳飞.砺行敦省:融入劳动教育的“学科+”行动[J].江苏教育. 2020(34):49-50.
[2]许月仙,袁海泉.渗透劳动教育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探讨[J].物理通报. 2020(04):53-56.
关键词:高中物理;劳动教育;实际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早在2015年,教育部颁发了《劳动教育的若干意见》,文件明确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劳动教育的教学目标。同时文件也指出劳动教育是学校开展实践教育的重要一环,要让学生参与进来,在劳动实践中体会它的教育价值。科技的发展与進步弱化了人的能力,现如今人们享受着科技的成果,凡事不用自己动手也能完成。在这样的大的背景下,高中生劳动意识淡薄、动手能力下降,同时因学校的忽视降低了劳动教育效率。所以探索一条劳动教育之路刻不容缓。基于此,文章立足高中物理,从劳动教育渗透视角出发,对文章主题进行深入阐述。
一、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一)物理学科起源与发展的目的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阿基米德等物理学家对劳动现象进行了思考。到了16-17世纪,伽利略、牛顿等对物理现象开展了深入的探索,建立了力学与实验理论的探究方式。历经发展,如今的物理学已经形成了包含力学、电磁学、量子物理等基础学科。从物理学科起源与发展来看,物理是对生活现象的思考,物理学的发展加快了工业革命的产生,也促进了人们生活、生产模式的改变,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是落实国家教育方针与高中物理大纲的要求
高中物理大纲明确指出:物理教学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目标,在做好物理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与劳动教育的结合,唯有如此才能为国家与社会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才能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压制,长期以来学校和家长只关注学生的智力教育,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甚至有家长告诉学生: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学习,生活中的洗衣、收拾家务等都不用做。但家长忽视的部分正是学生日后生活必备的技能。基于这一现状,做好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十分有必要。另外,物理学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改革。学习学习物理不单单是了解基础知识、学会做题,更为重要的是将自身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践问题中去,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劳动教育研究
(一)明确物理学科的劳动教育功能
为了达到劳动教育在物理学科渗透效果的最大化,教师首先要改变自己的理念,从思想上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结合物理学科内容与特征,可以明确三个方面的劳动教育功能:第一,塑造学生的劳动观念,助力学生形成爱劳动的态度。第二,引导学生在实际劳动中反思自己的错误,积累经验形成良好的习惯。第三,鼓舞学生参与到劳动实践中来,通过实践的开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
(二)深挖物理教材的劳动教育因素
教材是开展教学的基础,因为物理学科与劳动教育的密切关联,所以物理教材蕴含着大量的劳动教育因素。因此,教师要深入教材,明确好物理知识与劳动教育的关联,并通过有效措施的采取强化学生的认知。比如在教学《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收》这节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在帮助学生认识电磁波有效发射条件、无线电波接收原理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要将研究者、工作人员的付出融入到教学中去,进而帮助学生重塑劳动观,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科学研究的观念。
(三)基于物理内容传授学生劳动技能
文章通过对劳动教育内容的分析,提出了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开展劳动教育:第一,与物理知识或某个模块有关的劳动过程开展全面分析,让学生了解其原理、性质,然后传递学生相关的技能。第二,有意识、有计划的向学生介绍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并利用生活实例引发学生的联想与思考,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提升技能。第三,向学生介绍物理实验仪器操作的方法,以引发学生的正迁移。比如在教学《交变电流》这节物理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在引导学生对交变电流变化规律进行了全面分析之后,要向学生介绍只有通过一遍遍的实践验证才能发现规律变化,以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采用这些方法开展劳动实践,以为学生劳动实践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采取合作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实践
组织实践活动是落实劳动教育最佳的途径。教师必须认识到一个事实:学生劳动意识的形成、优秀劳动品质的培养单靠纯理论的教学无法真正的落实到位,必须与实践结合起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验则是一项劳动,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验探究,并有效的渗透劳动教育。比如在教学《电磁振动》这节物理知识的时候,教师便可以带领学生走出书本走进实验室,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这一过程的开展,让同学们对出现的误差开展分析,以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习惯,进而提升学生的劳动品质。与此同时,对于学生在实验中表现出来的新观点,教师要持肯定和赞扬的态度,以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实现学生在劳动中的创新与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将“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落实到位,为了促进高中生的全面提升与发展,教师要把握物理与劳动的关联,并有计划、有目的将劳动教育渗透于物理教学之中,以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为学生日后的创新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艳飞.砺行敦省:融入劳动教育的“学科+”行动[J].江苏教育. 2020(34):49-50.
[2]许月仙,袁海泉.渗透劳动教育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探讨[J].物理通报. 2020(04):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