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在《周记》中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他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全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这里司马光提出了“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的精辟见解,把德放到统帅的地位,并指出由于德才的不同,造成了对圣人、愚人、君子、小人的区别。在人才的培养问题上,孔子也认为,如果人仅有一定的智慧、才能,但没有仁德,那么,智慧、才能不久就会失去。他告诫人们不能仅注重才智,而忽略仁德的培养。
当代中学生在思想行为上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他们思想活跃,积极向上、热爱科学、勇于探索;另一方面,他们又怕苦怕累,言行不一,追求享受,自私任性。因此加强对中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尤为重要。
加强中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是关系到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合格公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目前初中学生的道德品质、精神面貌总体上是好的,但是在部分学生中也存在着令人十分忧虑的问题,特别是缺乏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做人的基本行为规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极端个人主义、以自我为中心。
2.言行不一,缺乏诚信。
3.劳动观念淡薄,缺乏责任意识。
4.追求眼前享受,缺少远大理想。
5.是非、善恶标准混乱。
6.知与行严重脱节。
造成当代中学生道德现状的因素主要有各种社会因素、家庭方面的因素、学校方面的因素。钟明华教授认为,人格的完善比知识的完善至少是同等价值的,不应有偏颇,成人和成才同等重要,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成人更重要,我们更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道主义的教育。什么是教育,教育除了传播知识之外,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培养健康的人格和情感。
那么,如何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
一、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古代孟母三迁、择优而居,就是因为孟母认识到了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对此,要把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建立以学校为中心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体系。学校如果不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是难于完成教育任务的。学校要加强与家庭、家长的沟通与联系,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打破普遍存在于家长与中学生子女之间难于逾越的“代沟”。学校还要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必须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提高他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必须狠抓校风、班风、学风,使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养成良好的社会责任心、公德心、自尊心,荣誉感,奠定做人的基础。要提高他们对社会事物善恶美丑的分辨能力,从而达到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效果。
二、加强尊敬师长、知书明礼教育
尊敬师长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连封建帝王也不例外,“西伯善养老”指的是周文王在施行“仁政”时带头敬长。朱德元帅亦是孝敬父母的楷模,他把对母亲的爱化为尽忠民族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是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人民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知礼讲礼、真诚待人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是内在优秀品质的外化。今天敬长传统美德不仅不能丢,更应提倡和发扬,这是现代社会公民应有的风范。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三、进行感恩教育
1.在具体学科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例如思想品德、语文、历史、地理、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学中,就有一些比较好的材料,教师可紧扣这些材料,渗透感恩教育,以课堂为主渠道,把教材里所蕴涵的感恩思想,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2.进行感恩系列活动
如以“感恩”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以“感恩”为话题的作文竞赛、以“感恩”为内容的主题班会、“为父母洗一次脚”“为老师敬一杯茶”“为长者让座”等等活动渗透感恩教育。
3.在节日活动中渗透感恩教育
如“三.八”节,让学生感恩劳动妇女的勤劳和任劳任怨的品质;母亲节,让学生感恩母亲的养育之恩和母爱的博大;端午节,让学生感恩爱国诗人屈原的忧国忧民情怀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清明节,让学生感恩先烈的壮举和先人的美德;重阳节,让学生感恩长辈的关怀和家人的亲情;教师节,让学生感恩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之师恩和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敬业精神。
4.爱心祝福活动
如每天送父母或老师一句温馨的祝福;每天上学和放学时向父母或老师问好等。
5.感恩的具体行动
如听父母和老师的话、争做家务活、按时完成作业、热心做好事、乐于助人等。
通过这一系列的感恩教育,使学生形成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真挚情感,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加强爱心教育
爱心是人间最美好的东西。要培养中学生对社会万事万物都具有一片真诚的爱心,教育他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主动为他人、为社会奉献,使他们真正明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当他人需要帮助时就主动去帮助别人,不能袖手旁观,更不能幸灾乐祸;当他人有困难时就应该积极想办法去为他人排忧解难,不要冷眼观看,熟视无睹;当遇着有老人、残疾人、孕妇时应主动给他们让座,为他们提供方便;遇着有人问路,要热情热心给别人指路,不能捉弄别人等等。要讓学生知道,当自己给别人方便时,自己同样得到了快乐,自己有困难时同样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同时还有许多人也在默默为他人奉献着。这样我们的社会将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和谐、互助、团结、向上的大家庭。
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是端正当前办学指导思想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要求。要处理好读书与做人的关系,使学生真正做到“立定脚跟处世,放开眼孔读书”。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要充分运用各种教育资源,巧妙运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对中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道德品质,真正使下一代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当代中学生在思想行为上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他们思想活跃,积极向上、热爱科学、勇于探索;另一方面,他们又怕苦怕累,言行不一,追求享受,自私任性。因此加强对中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尤为重要。
加强中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是关系到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合格公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目前初中学生的道德品质、精神面貌总体上是好的,但是在部分学生中也存在着令人十分忧虑的问题,特别是缺乏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做人的基本行为规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极端个人主义、以自我为中心。
2.言行不一,缺乏诚信。
3.劳动观念淡薄,缺乏责任意识。
4.追求眼前享受,缺少远大理想。
5.是非、善恶标准混乱。
6.知与行严重脱节。
造成当代中学生道德现状的因素主要有各种社会因素、家庭方面的因素、学校方面的因素。钟明华教授认为,人格的完善比知识的完善至少是同等价值的,不应有偏颇,成人和成才同等重要,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成人更重要,我们更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道主义的教育。什么是教育,教育除了传播知识之外,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培养健康的人格和情感。
那么,如何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
一、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古代孟母三迁、择优而居,就是因为孟母认识到了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对此,要把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建立以学校为中心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体系。学校如果不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是难于完成教育任务的。学校要加强与家庭、家长的沟通与联系,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打破普遍存在于家长与中学生子女之间难于逾越的“代沟”。学校还要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必须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提高他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必须狠抓校风、班风、学风,使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养成良好的社会责任心、公德心、自尊心,荣誉感,奠定做人的基础。要提高他们对社会事物善恶美丑的分辨能力,从而达到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效果。
二、加强尊敬师长、知书明礼教育
尊敬师长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连封建帝王也不例外,“西伯善养老”指的是周文王在施行“仁政”时带头敬长。朱德元帅亦是孝敬父母的楷模,他把对母亲的爱化为尽忠民族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是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人民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知礼讲礼、真诚待人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是内在优秀品质的外化。今天敬长传统美德不仅不能丢,更应提倡和发扬,这是现代社会公民应有的风范。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三、进行感恩教育
1.在具体学科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例如思想品德、语文、历史、地理、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学中,就有一些比较好的材料,教师可紧扣这些材料,渗透感恩教育,以课堂为主渠道,把教材里所蕴涵的感恩思想,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2.进行感恩系列活动
如以“感恩”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以“感恩”为话题的作文竞赛、以“感恩”为内容的主题班会、“为父母洗一次脚”“为老师敬一杯茶”“为长者让座”等等活动渗透感恩教育。
3.在节日活动中渗透感恩教育
如“三.八”节,让学生感恩劳动妇女的勤劳和任劳任怨的品质;母亲节,让学生感恩母亲的养育之恩和母爱的博大;端午节,让学生感恩爱国诗人屈原的忧国忧民情怀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清明节,让学生感恩先烈的壮举和先人的美德;重阳节,让学生感恩长辈的关怀和家人的亲情;教师节,让学生感恩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之师恩和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敬业精神。
4.爱心祝福活动
如每天送父母或老师一句温馨的祝福;每天上学和放学时向父母或老师问好等。
5.感恩的具体行动
如听父母和老师的话、争做家务活、按时完成作业、热心做好事、乐于助人等。
通过这一系列的感恩教育,使学生形成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真挚情感,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加强爱心教育
爱心是人间最美好的东西。要培养中学生对社会万事万物都具有一片真诚的爱心,教育他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主动为他人、为社会奉献,使他们真正明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当他人需要帮助时就主动去帮助别人,不能袖手旁观,更不能幸灾乐祸;当他人有困难时就应该积极想办法去为他人排忧解难,不要冷眼观看,熟视无睹;当遇着有老人、残疾人、孕妇时应主动给他们让座,为他们提供方便;遇着有人问路,要热情热心给别人指路,不能捉弄别人等等。要讓学生知道,当自己给别人方便时,自己同样得到了快乐,自己有困难时同样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同时还有许多人也在默默为他人奉献着。这样我们的社会将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和谐、互助、团结、向上的大家庭。
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是端正当前办学指导思想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要求。要处理好读书与做人的关系,使学生真正做到“立定脚跟处世,放开眼孔读书”。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要充分运用各种教育资源,巧妙运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对中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道德品质,真正使下一代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