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情境、再现情境,把抽象的、枯燥的知识信息变得直观具体和生动形象,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对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情境教学模式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具体教学实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语文教学;情境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推动着教育改革的步伐,同时又对现代教育技术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找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使之既能传承传统教学的优点,又能摒弃其缺点,真正意义提高课堂效率,成为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大势下,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所在。尤其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现代教育技术由于其信息量大,直观形象、便于演示和情境再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器官,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然而,在实践教学中由于认知的偏差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欠缺,使得课堂教学模式出现了“怪胎”,走进了误区。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语文情境教学模式存在的误区
1.过分强调现代化技术手段,忽视语文学科特点。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了课堂效率,一定程度上把学生从抽象、枯燥的语文传统教学中拉了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一些教师把课件当成了展示才华的标本,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当成“万能胶”做法,是不可取的。满堂课都在展示课件,只能算是由教师的“口述”变成了“机述”,由教师的“言传”变成了“电脑录音”,整堂课也只能算是把学生从“人灌”的传统教学误区推向了另一误区“机灌”。这就要求教师要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对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不能一棍子打死,永世不得翻身,应该“拿来主义”,取其精华。正所谓“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如果光凭听广播都能当播音员的话,学生的朗读课就可以不要了。学校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后,那些敲打键盘的声音就成了另一种更刺耳的噪音。再如,对多音节的讲解,对句读的讲解,单凭影像资料是难以达到效果的,因此,我们摒弃那些传统教学中的弊端,但同时也不能忽视滥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不良后果。
2.有境无情,缺乏师生交流。
情境教学强调情感,特别是学生情感的激发。过多的依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强调学习任务的重要性,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信息量大的特点,过多拓展教学内容,学生只能象一只蚂蚁一样,在老师设计的学习任务和质疑中,忙碌的被牵着鼻子,上完40分钟。如果与课堂教学无关的插图、动画、音响充斥整个课件,刺激了学生的无意注意,严重地影响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注意力,学生表面看似兴趣盎然,课堂看似活跃,但实际上教学的效果可能并不好。语文老师应尊重学科特点,制作课件时,切忌滥用画面来代替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深入细致的体验和理解,在此情形下,不仅会失去教师对学生的关怀与鼓励,不利于学生成长,还会阻碍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的情感交流,原本在“人灌”状态下的枯燥与抵触情绪就会在学生的心里慢慢滋生,这种情绪的滋生不仅会对教学模式产生怀疑甚至否定,还会使整堂课甚至语文教学变得事倍功半,同时还会影响到学生的个性形成。无论我们用什么样的先进手段来辅助教学,其目的就是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因此适度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注重师生间的语言沟通和交流是十分必要的,一句语重心长的表扬和鼓励,一句醍醐灌顶的提示等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拉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利于学生的成长。
3.有情无境,脱离了教学航线。
我们一直在强调教师是语文情境教学模式的构建者,是整个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和指导者。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为展示自己的计算机能力,煞费苦心地设计情感,课文中主人翁的心情入细入微的刻画出来,该哭的时候,用阴雨连绵加之低调婉伤的解读,该笑的时候,用阳春三月开怀畅饮加之师生共鸣的提问,看上去做的辛苦而无可挑剔,实不知,语文课堂教学不同于其化学科,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完美统一体,通过对课件的粉饰,大大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而忘记了该学什么、该做什么。学生的学习动机被不自觉地拉到好奇、好玩、好看上来了,偏离了教学航线。比如在学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穷人》时,教师通过播放影片,使情境再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结束后学生对文章以桑娜这个角色活动为故事链条有了深刻的印象,学生一个个沉浸在生动逼真地故事里,为桑娜的善良肃然起敬,而忽视了托尔斯泰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桑娜的命运是谁造成了这些主题。在情境再现时,展示和吸引了情感,却没有关注“灰色的猫、灰色的篱笆、灰色的心情”的描写,让学生感觉造成桑娜的命运是穷而起,而忽略了沙皇专治制度统治下的社会制度制造桑娜命运的原因。
4.课件的过于直观化,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语文是一门博古通今、博大精深、重视思考和体验的学科,一定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感知和体验的时间和空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验到语文学科的魅力和思考本身的魅力,有助于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构建语文情境教学模式目的就是,用先进的手段和理论来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得。如果过分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一味去把事物直观化,是盲目不可取的。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又不影响教学任务完成的课文,就应积极的引导学生去思考,毕竟一些描写和刻画是文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艺术特点,“一千个人心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道理是显而易见的。有些不能再现的意境生搬到课件中,只会误导学生,歪曲语文学科的特点。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部作品,如果一定把作者想象出来的“青虬”、“白差”硬搬过来不仅耗时费力,也起不到好的效果,只会限制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既忘记了文学中所固有的比喻、夸张修饰手法,又不能让学生去更好地理解李白浪漫主义风格。
二、构建情境教学模式遵循原则和改进措施
1.遵循启迪性原则,紧紧围绕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创设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启迪性原则,做到有的放矢,始终围绕教学任务和教学主题来创设情境。教师只是在情境教学中起导入作用,是教学的设计者和导演者,而不是参与者。在整个情境构建的过程中,要始终便于学生对照、便于比较、便于设问,既不能因过于抽象和深奥,造成学生学习的抵触情绪;又不能过于直观,而压抑了学生自我思考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整个教学课件设计和情境的创设,要张弛有度,不能片面夸大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辅助、优化教学作用,强迫学生去学习,从而形成“人灌”到“机灌”的局面;更不能放开手脚让学生自由发挥,盲无目的的在网络里遨游,在好玩、好听、好看中迷失。
教师在情境教学过程中找准位置,把握好自身角色的变化。做好教学设计。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把握好分寸,不可舍本逐末,忽视了精心构思教学设计、合理使用教学方法,忽视了对学生的正确引导、激励。要做到合理使用媒体,必须考虑以下几个要求:(1)目的性,即运用教学媒体要达到什么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2)必要性,用和不用效果一样的就不用,用了能提高教学效率、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的才用。(3)实效性,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要讲求实际效果,不能只是简单情境演示、走过场。在情境教学模式下,要求教师注意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过程中,目的不在于给学生灌输了多少知识,而在于侧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应根据教学要求来进行课件设计,这样才有助于提高情境教学的质量。应关注学生接受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方法,是否有助于学生掌握理解文章。我们在制作课件的时候,必须充分认识课件的特性,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出发,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出发,从优化教学过程出发,严格遵循启迪性原则,引导学生找准其“主角”位置,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2.遵循以人为本原则,给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挥的充分空间。
在情境教学模式中,教师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让学生更快、更直接、更形象、更主动地把握教学内容。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整个课堂教学中的主角,是知识信息的构建者,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指引学生去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对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渴望感。教师要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和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宰和知识的构建者。这就要求,教师要凭借自己娴熟的业务能力和现代信息技术使用能力,为学生创造有兴趣、有激情、有情感交流的人文主义的情境,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让学生在自我思考中长大,在自我思维中获取知识信息。
语文学科更是有着自身的特点,在情境教学中,在使用语言文字和传播语言文字时,教师和学生的语言交流是不可少的,毕竟学生有个认知过程,需要教师的引导。但,在散文和诗歌等文学作品的鉴赏教学中,就不能一味灌输教师的看法和观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道理就在于此,这是客观存在的规律,作为教学参考的录像材料中的形象只能是参考,而不是固定模式,他会因人、因地、因时而有变化,如果一味的去灌输,就是在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压抑学生的思维能力。
3.遵循知识共享性原则,构建协作学习的平台。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接受能力、反应能力是有限的和各不相同的,过多的资料和知识信息使他们目不暇接,一些重要的内容学生往往还未记下来就一闪而过。分工协作、收集信息资源是情境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交流协作、互教互学、合作教育,共同完成解决问题的方案。教育需要一个必要的教学环境,对于学生而言,同学共处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有益的。同学之间的竞争性和互助性可以促进学习,竞争性环境则有益于学习和获取知识。情境课堂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吸引力,很大原因是由于它提供了一个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学习环境和促进学生学习的合作环境。在互教互学方式下,学生可以与一起学习的同学进行交流问题,共同探讨问题,彼此之间互教互学,从而形成资源共享,使得在传统教学中学习伙伴的作用在情境教学中得以延续。教师只要有意识安排适当的动机和条件,担负起组织、指导和评价的作用,就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从协作任务的选择和确立,各小组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评价到互教互学的实施都需要教师认真对待。学生经过不断地经验交流和共同研讨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
4.遵循科学性原则,全面提高师生素质。
找准教师和学生在情境教学中的位置,提高教师素质,增强教师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所教学科业务技能的素质,教师是构建教学模式的设计师,而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创设模式的科学性和人文性。教师素质不高,就难以使用计算机平台设计、展示问题情境,也难以为学生提供探究问题所需的资源和学生自我评价的工具,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难以实现《纲要》所要求的“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学习工具”。教师要加强自身素质的学习和提高,以更好地投入到教书育人事业中来。
加强学生的自我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情境教学模式的开展和被接受。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的情境教育模式中,学生是课堂和认知的主体。学生素养跟不上,缺乏一定的信息加工、搜集、管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的情境教学模式也就无法实现。所以我们必须传授给学生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相应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知识信息的整合能力和计算机的简单操作能力,以便更好在教师构建的情境教学模式中,学习和吸收科学文化知识。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情境教学模式,是情境认知理论应用于教学的必然,既发挥了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辅助教学的优点,又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进步,是较之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飞跃。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更使得教师对情境教学模式青睐有加。但要真正意义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全面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克服由于理论掌握肤浅和技术运用能力欠缺等问题造成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偏差,做到自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容构建情境教学模式、学生乐学,教师乐授,还需要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卓立楼,发挥信息技术在落实语文新课程教学理念中的作用,北京:学科教育,2003.
[2]杨家兴,情境教学理论与超媒体学习环境,教学科技与媒体,1995, (8).
[3]韦志成主编,语文教学情境论,广西出版社,1996.
[4]唐锋卢,关于情境教学法的反思,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19).
[5]李芒,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意义及原则,电化教育研究,2009,(5).
[6]南国农,信息教育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7]王珠珠、陈庆贵,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10(11).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语文教学;情境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推动着教育改革的步伐,同时又对现代教育技术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找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使之既能传承传统教学的优点,又能摒弃其缺点,真正意义提高课堂效率,成为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大势下,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所在。尤其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现代教育技术由于其信息量大,直观形象、便于演示和情境再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器官,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然而,在实践教学中由于认知的偏差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欠缺,使得课堂教学模式出现了“怪胎”,走进了误区。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语文情境教学模式存在的误区
1.过分强调现代化技术手段,忽视语文学科特点。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了课堂效率,一定程度上把学生从抽象、枯燥的语文传统教学中拉了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一些教师把课件当成了展示才华的标本,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当成“万能胶”做法,是不可取的。满堂课都在展示课件,只能算是由教师的“口述”变成了“机述”,由教师的“言传”变成了“电脑录音”,整堂课也只能算是把学生从“人灌”的传统教学误区推向了另一误区“机灌”。这就要求教师要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对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不能一棍子打死,永世不得翻身,应该“拿来主义”,取其精华。正所谓“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如果光凭听广播都能当播音员的话,学生的朗读课就可以不要了。学校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后,那些敲打键盘的声音就成了另一种更刺耳的噪音。再如,对多音节的讲解,对句读的讲解,单凭影像资料是难以达到效果的,因此,我们摒弃那些传统教学中的弊端,但同时也不能忽视滥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不良后果。
2.有境无情,缺乏师生交流。
情境教学强调情感,特别是学生情感的激发。过多的依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强调学习任务的重要性,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信息量大的特点,过多拓展教学内容,学生只能象一只蚂蚁一样,在老师设计的学习任务和质疑中,忙碌的被牵着鼻子,上完40分钟。如果与课堂教学无关的插图、动画、音响充斥整个课件,刺激了学生的无意注意,严重地影响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注意力,学生表面看似兴趣盎然,课堂看似活跃,但实际上教学的效果可能并不好。语文老师应尊重学科特点,制作课件时,切忌滥用画面来代替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深入细致的体验和理解,在此情形下,不仅会失去教师对学生的关怀与鼓励,不利于学生成长,还会阻碍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的情感交流,原本在“人灌”状态下的枯燥与抵触情绪就会在学生的心里慢慢滋生,这种情绪的滋生不仅会对教学模式产生怀疑甚至否定,还会使整堂课甚至语文教学变得事倍功半,同时还会影响到学生的个性形成。无论我们用什么样的先进手段来辅助教学,其目的就是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因此适度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注重师生间的语言沟通和交流是十分必要的,一句语重心长的表扬和鼓励,一句醍醐灌顶的提示等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拉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利于学生的成长。
3.有情无境,脱离了教学航线。
我们一直在强调教师是语文情境教学模式的构建者,是整个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和指导者。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为展示自己的计算机能力,煞费苦心地设计情感,课文中主人翁的心情入细入微的刻画出来,该哭的时候,用阴雨连绵加之低调婉伤的解读,该笑的时候,用阳春三月开怀畅饮加之师生共鸣的提问,看上去做的辛苦而无可挑剔,实不知,语文课堂教学不同于其化学科,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完美统一体,通过对课件的粉饰,大大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而忘记了该学什么、该做什么。学生的学习动机被不自觉地拉到好奇、好玩、好看上来了,偏离了教学航线。比如在学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穷人》时,教师通过播放影片,使情境再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结束后学生对文章以桑娜这个角色活动为故事链条有了深刻的印象,学生一个个沉浸在生动逼真地故事里,为桑娜的善良肃然起敬,而忽视了托尔斯泰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桑娜的命运是谁造成了这些主题。在情境再现时,展示和吸引了情感,却没有关注“灰色的猫、灰色的篱笆、灰色的心情”的描写,让学生感觉造成桑娜的命运是穷而起,而忽略了沙皇专治制度统治下的社会制度制造桑娜命运的原因。
4.课件的过于直观化,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语文是一门博古通今、博大精深、重视思考和体验的学科,一定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感知和体验的时间和空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验到语文学科的魅力和思考本身的魅力,有助于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构建语文情境教学模式目的就是,用先进的手段和理论来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得。如果过分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一味去把事物直观化,是盲目不可取的。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又不影响教学任务完成的课文,就应积极的引导学生去思考,毕竟一些描写和刻画是文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艺术特点,“一千个人心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道理是显而易见的。有些不能再现的意境生搬到课件中,只会误导学生,歪曲语文学科的特点。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部作品,如果一定把作者想象出来的“青虬”、“白差”硬搬过来不仅耗时费力,也起不到好的效果,只会限制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既忘记了文学中所固有的比喻、夸张修饰手法,又不能让学生去更好地理解李白浪漫主义风格。
二、构建情境教学模式遵循原则和改进措施
1.遵循启迪性原则,紧紧围绕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创设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启迪性原则,做到有的放矢,始终围绕教学任务和教学主题来创设情境。教师只是在情境教学中起导入作用,是教学的设计者和导演者,而不是参与者。在整个情境构建的过程中,要始终便于学生对照、便于比较、便于设问,既不能因过于抽象和深奥,造成学生学习的抵触情绪;又不能过于直观,而压抑了学生自我思考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整个教学课件设计和情境的创设,要张弛有度,不能片面夸大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辅助、优化教学作用,强迫学生去学习,从而形成“人灌”到“机灌”的局面;更不能放开手脚让学生自由发挥,盲无目的的在网络里遨游,在好玩、好听、好看中迷失。
教师在情境教学过程中找准位置,把握好自身角色的变化。做好教学设计。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把握好分寸,不可舍本逐末,忽视了精心构思教学设计、合理使用教学方法,忽视了对学生的正确引导、激励。要做到合理使用媒体,必须考虑以下几个要求:(1)目的性,即运用教学媒体要达到什么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2)必要性,用和不用效果一样的就不用,用了能提高教学效率、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的才用。(3)实效性,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要讲求实际效果,不能只是简单情境演示、走过场。在情境教学模式下,要求教师注意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过程中,目的不在于给学生灌输了多少知识,而在于侧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应根据教学要求来进行课件设计,这样才有助于提高情境教学的质量。应关注学生接受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方法,是否有助于学生掌握理解文章。我们在制作课件的时候,必须充分认识课件的特性,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出发,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出发,从优化教学过程出发,严格遵循启迪性原则,引导学生找准其“主角”位置,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2.遵循以人为本原则,给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挥的充分空间。
在情境教学模式中,教师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让学生更快、更直接、更形象、更主动地把握教学内容。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整个课堂教学中的主角,是知识信息的构建者,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指引学生去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对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渴望感。教师要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和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宰和知识的构建者。这就要求,教师要凭借自己娴熟的业务能力和现代信息技术使用能力,为学生创造有兴趣、有激情、有情感交流的人文主义的情境,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让学生在自我思考中长大,在自我思维中获取知识信息。
语文学科更是有着自身的特点,在情境教学中,在使用语言文字和传播语言文字时,教师和学生的语言交流是不可少的,毕竟学生有个认知过程,需要教师的引导。但,在散文和诗歌等文学作品的鉴赏教学中,就不能一味灌输教师的看法和观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道理就在于此,这是客观存在的规律,作为教学参考的录像材料中的形象只能是参考,而不是固定模式,他会因人、因地、因时而有变化,如果一味的去灌输,就是在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压抑学生的思维能力。
3.遵循知识共享性原则,构建协作学习的平台。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接受能力、反应能力是有限的和各不相同的,过多的资料和知识信息使他们目不暇接,一些重要的内容学生往往还未记下来就一闪而过。分工协作、收集信息资源是情境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交流协作、互教互学、合作教育,共同完成解决问题的方案。教育需要一个必要的教学环境,对于学生而言,同学共处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有益的。同学之间的竞争性和互助性可以促进学习,竞争性环境则有益于学习和获取知识。情境课堂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吸引力,很大原因是由于它提供了一个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学习环境和促进学生学习的合作环境。在互教互学方式下,学生可以与一起学习的同学进行交流问题,共同探讨问题,彼此之间互教互学,从而形成资源共享,使得在传统教学中学习伙伴的作用在情境教学中得以延续。教师只要有意识安排适当的动机和条件,担负起组织、指导和评价的作用,就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从协作任务的选择和确立,各小组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评价到互教互学的实施都需要教师认真对待。学生经过不断地经验交流和共同研讨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
4.遵循科学性原则,全面提高师生素质。
找准教师和学生在情境教学中的位置,提高教师素质,增强教师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所教学科业务技能的素质,教师是构建教学模式的设计师,而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创设模式的科学性和人文性。教师素质不高,就难以使用计算机平台设计、展示问题情境,也难以为学生提供探究问题所需的资源和学生自我评价的工具,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难以实现《纲要》所要求的“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学习工具”。教师要加强自身素质的学习和提高,以更好地投入到教书育人事业中来。
加强学生的自我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情境教学模式的开展和被接受。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的情境教育模式中,学生是课堂和认知的主体。学生素养跟不上,缺乏一定的信息加工、搜集、管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的情境教学模式也就无法实现。所以我们必须传授给学生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相应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知识信息的整合能力和计算机的简单操作能力,以便更好在教师构建的情境教学模式中,学习和吸收科学文化知识。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情境教学模式,是情境认知理论应用于教学的必然,既发挥了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辅助教学的优点,又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进步,是较之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飞跃。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更使得教师对情境教学模式青睐有加。但要真正意义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全面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克服由于理论掌握肤浅和技术运用能力欠缺等问题造成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偏差,做到自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容构建情境教学模式、学生乐学,教师乐授,还需要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卓立楼,发挥信息技术在落实语文新课程教学理念中的作用,北京:学科教育,2003.
[2]杨家兴,情境教学理论与超媒体学习环境,教学科技与媒体,1995, (8).
[3]韦志成主编,语文教学情境论,广西出版社,1996.
[4]唐锋卢,关于情境教学法的反思,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19).
[5]李芒,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意义及原则,电化教育研究,2009,(5).
[6]南国农,信息教育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7]王珠珠、陈庆贵,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