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中学生信息素养的要求逐渐提高,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诸如硬件设施的更新和软件升级的滞后、课程及教学手段的单一、网络游戏的不良诱惑与沉溺等情况,如何有效应对新的信息教育问题就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的关键,学校创造条件,教师更新观念,在中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方面解决当前的教育难题。
【关键词】中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教学,教育观念
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包括移动平台在内的无线网络正日益深入到现代生活和学习当中,同时也对中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中学生在学习习惯的养成、终生学习意识的培养方面,如何正确的建立自主学习、培养自学能力就变得尤为重要。
2000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把计算机工具论的培养目标转变为注重信息素养的教育。近十年以来,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内容和形式都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而我们这里所定义的信息素养,就是指中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互联网络、多媒体、电子阅览室等途径获取有价值学习信息和资料的能力和技能。这其中包括了对信息活学活用的实践能力,对信息社会的认识、态度与参与三个方面。但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也直接影响信息素养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1.硬件设备和配套软件的更新相对滞后
据教育部门的不完全统计,当前普通中小学当中95%以上的学校拥有自己的计算机机房和多媒体的教室,而且已经开展了诸多形式的信息技术课程教育。但在设备的更新和软件配套上的形势却不容乐观,接近42.7%的学校的计算机设备三年内已经没有得到更新和升级,尤其是配套的学习软件,除去建设多媒体教室时一次性购买的学习软件外,基本没有购买过新的学习软件,也没有相关的经费支出,甚至个别学校原有的软件长久没有升级,已经被淘汰不用了。多媒体教室的投影仪等设备的陈旧率也是比较高的,再加上过于频繁的使用和养护不当,也出现了不少损毁,已经严重制约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
因而,学校方面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中小学硬件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前提,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信息教育设施的建设和更新,尽快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建设和完善校校通工程,力争创建良好的信息素质教育平台。尤其是部分地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更需要调动政府、教育部门、社会等多方面力量筹措资金增添信息设备,保证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对已有设备及时进行更新和升级服务,并进行软件配套建设,保证信息课程教育的要求予以满足,保障信息技术教育的硬软件基础到位。
2.课程教学模式的单一和教学手段的匮乏
信息技术课程随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革新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急需要针对不同时期的信息技术课程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线教师忽视了教学策略,部分中小学教师的思想和观念局限于旧有的教学模式、内容和方法,对信息技术教育变革的前瞻性不够,导致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简单,在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仍采用传统方法,不能制作出水平较高、贴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课件,缺乏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实践元素。更有部分学校教师将信息技术教育简单化为“计算机上机”,而且对教学过程疏于管理,对学生放任自流,教学效果更是无从谈起,偏离了信息素质的教学目标。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于现实的结合和实例讲解。随着信息时代发展,信息素养能力已不仅仅是熟练的使用现代通讯设备,更是通过这些新媒体获取知识,提升中学生自身阅读、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基本技能。如果不会使用电子邮件、传真机等先进的通讯设备,那么学生们将落后于这个时代发展。信息技术教师还应促使学生掌握搜寻自己所需的信息并能对检索信息进行有效地组织、加工、利用和传播的方法和能力。如:教会学生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采集工具、编译工具、存储工具。能熟练运用诸如资料阅读、实验、检索、电子视听等获取信息的方式方法。
3.网络游戏对中学生的不良导向作用渐显
网络游戏作为一种娱乐休闲的方式,吸引了众多的网络玩家。中学生是一群缺乏自制力的群体,极易沉溺其中。再加上学生中间的示范效应和从众心理,不玩游戏仿佛就成了另类,也使得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枯燥的课堂信息教学渐渐远离了中学生的兴趣中心。据《中学生网络游戏行为调查报告》调查显示,每周用在电脑游戏上的时间的分布中,近50%的学生用在电脑游戏上的时间在2小时以下,2~4小时约为24%。但也有部分学生用在电脑游戏上的时间过长,有近15%的受调查学生用在电脑游戏上的时间在7小时以上。长期沉溺于网络游戏,使得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和影响。
作为教师,我们应当看到信息时代网络的发展变革趋势。网络在带来了许多便利的同时也隐藏着诸多弊端,对于中学生而言,更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使用观,认识到网络是用来开拓我们的知识视野、拓宽世界认知和知识学习的重要渠道。在实践教学中,给学生更多积极的鼓励和引导。让我们中学生与网络构成和谐关系,构筑良好的信息素质教育基础。
4.教师教育观念差异和自身信息驾驭能力的局限性
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在自身的学习上也存在一些缺陷,再加上一些学校不重视信息技术任课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一线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在观念的革新和教学手段的丰富上不愿或不能把教学功夫做到位,从而导致教师自身对信息驾驭的能力十分有限,面对着学习能力极强的中学生,不能在信息教育领域作出具有说服力的教学课件和教育实践,自然不能把课堂教学做好,也就不能充分发挥课堂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过程中的主渠道作用。
因此,要培养和提高中学生信息素养,就要求教师自身应具有良好信息素养,通过课程教学和信息教育的良好整合,把信息素养的精神、意图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可以说,教师的能力直接决定着教育教学效能,教师为了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应主动在校内外参加观摩教学、公开课等活动,听取专家的评议和指导,拓展并丰富自身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信息能力。
总之,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学校教育中,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必须认真地界定学生的信息素养应包括怎样的内容,在此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措施予以培养。加强信息素养的教育需要大量的时间以及人力物力,更需要教师们首先具有这种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育的路需要我们在实践工作中去开辟,信息素养的形成,需要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努力。实现信息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重视学生的信息素养,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并以此作为渗透整个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力求将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教育有机地融入到教材、网络以及各种教学资源的开发之中,充分发挥教育的职能作用,才能培养学生检索、评估、整合、传播各种信息的能力,并由此拓展学生对信息本质的认识,培养出适合网络信息时代的有用之才。
【关键词】中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教学,教育观念
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包括移动平台在内的无线网络正日益深入到现代生活和学习当中,同时也对中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中学生在学习习惯的养成、终生学习意识的培养方面,如何正确的建立自主学习、培养自学能力就变得尤为重要。
2000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把计算机工具论的培养目标转变为注重信息素养的教育。近十年以来,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内容和形式都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而我们这里所定义的信息素养,就是指中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互联网络、多媒体、电子阅览室等途径获取有价值学习信息和资料的能力和技能。这其中包括了对信息活学活用的实践能力,对信息社会的认识、态度与参与三个方面。但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也直接影响信息素养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1.硬件设备和配套软件的更新相对滞后
据教育部门的不完全统计,当前普通中小学当中95%以上的学校拥有自己的计算机机房和多媒体的教室,而且已经开展了诸多形式的信息技术课程教育。但在设备的更新和软件配套上的形势却不容乐观,接近42.7%的学校的计算机设备三年内已经没有得到更新和升级,尤其是配套的学习软件,除去建设多媒体教室时一次性购买的学习软件外,基本没有购买过新的学习软件,也没有相关的经费支出,甚至个别学校原有的软件长久没有升级,已经被淘汰不用了。多媒体教室的投影仪等设备的陈旧率也是比较高的,再加上过于频繁的使用和养护不当,也出现了不少损毁,已经严重制约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
因而,学校方面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中小学硬件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前提,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信息教育设施的建设和更新,尽快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建设和完善校校通工程,力争创建良好的信息素质教育平台。尤其是部分地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更需要调动政府、教育部门、社会等多方面力量筹措资金增添信息设备,保证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对已有设备及时进行更新和升级服务,并进行软件配套建设,保证信息课程教育的要求予以满足,保障信息技术教育的硬软件基础到位。
2.课程教学模式的单一和教学手段的匮乏
信息技术课程随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革新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急需要针对不同时期的信息技术课程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线教师忽视了教学策略,部分中小学教师的思想和观念局限于旧有的教学模式、内容和方法,对信息技术教育变革的前瞻性不够,导致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简单,在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仍采用传统方法,不能制作出水平较高、贴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课件,缺乏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实践元素。更有部分学校教师将信息技术教育简单化为“计算机上机”,而且对教学过程疏于管理,对学生放任自流,教学效果更是无从谈起,偏离了信息素质的教学目标。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于现实的结合和实例讲解。随着信息时代发展,信息素养能力已不仅仅是熟练的使用现代通讯设备,更是通过这些新媒体获取知识,提升中学生自身阅读、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基本技能。如果不会使用电子邮件、传真机等先进的通讯设备,那么学生们将落后于这个时代发展。信息技术教师还应促使学生掌握搜寻自己所需的信息并能对检索信息进行有效地组织、加工、利用和传播的方法和能力。如:教会学生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采集工具、编译工具、存储工具。能熟练运用诸如资料阅读、实验、检索、电子视听等获取信息的方式方法。
3.网络游戏对中学生的不良导向作用渐显
网络游戏作为一种娱乐休闲的方式,吸引了众多的网络玩家。中学生是一群缺乏自制力的群体,极易沉溺其中。再加上学生中间的示范效应和从众心理,不玩游戏仿佛就成了另类,也使得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枯燥的课堂信息教学渐渐远离了中学生的兴趣中心。据《中学生网络游戏行为调查报告》调查显示,每周用在电脑游戏上的时间的分布中,近50%的学生用在电脑游戏上的时间在2小时以下,2~4小时约为24%。但也有部分学生用在电脑游戏上的时间过长,有近15%的受调查学生用在电脑游戏上的时间在7小时以上。长期沉溺于网络游戏,使得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和影响。
作为教师,我们应当看到信息时代网络的发展变革趋势。网络在带来了许多便利的同时也隐藏着诸多弊端,对于中学生而言,更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使用观,认识到网络是用来开拓我们的知识视野、拓宽世界认知和知识学习的重要渠道。在实践教学中,给学生更多积极的鼓励和引导。让我们中学生与网络构成和谐关系,构筑良好的信息素质教育基础。
4.教师教育观念差异和自身信息驾驭能力的局限性
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在自身的学习上也存在一些缺陷,再加上一些学校不重视信息技术任课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一线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在观念的革新和教学手段的丰富上不愿或不能把教学功夫做到位,从而导致教师自身对信息驾驭的能力十分有限,面对着学习能力极强的中学生,不能在信息教育领域作出具有说服力的教学课件和教育实践,自然不能把课堂教学做好,也就不能充分发挥课堂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过程中的主渠道作用。
因此,要培养和提高中学生信息素养,就要求教师自身应具有良好信息素养,通过课程教学和信息教育的良好整合,把信息素养的精神、意图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可以说,教师的能力直接决定着教育教学效能,教师为了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应主动在校内外参加观摩教学、公开课等活动,听取专家的评议和指导,拓展并丰富自身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信息能力。
总之,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学校教育中,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必须认真地界定学生的信息素养应包括怎样的内容,在此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措施予以培养。加强信息素养的教育需要大量的时间以及人力物力,更需要教师们首先具有这种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育的路需要我们在实践工作中去开辟,信息素养的形成,需要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努力。实现信息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重视学生的信息素养,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并以此作为渗透整个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力求将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教育有机地融入到教材、网络以及各种教学资源的开发之中,充分发挥教育的职能作用,才能培养学生检索、评估、整合、传播各种信息的能力,并由此拓展学生对信息本质的认识,培养出适合网络信息时代的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