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时下浮躁的物流界,王之泰教授素以敢于谏言著称,其良知卓见令许多人颇为仰慕。
几次约他谈物流园区,王教授都婉言谢绝:“许多采访我都拒绝了。原因是,对于物流园区,现在锦上添花的多,而我所要说的恰恰有些不合时宜。并且,有的采访还将我原来的意思都改了……”
然而,经不过“软磨硬泡”的他最终接受了《运输经理世界》的专访,他在讲述物流园区的话题时显得略有激动——
物流园区红火的背后
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确实是针对时弊,中国很多行业的发展也许与现行体制有关,也与人的性格、民族性有关,虚劲多实劲少,包括物流园区的建设。
前些时候,商业联合会给我发来调查提纲,还是多年的老问题,如大卖场、大商厦过热等等。换句话说,就是膨胀,这表现在诸多领域,只不过在物流园区的发展中显得尤其严重。本来自发建设回避不了盲目性,但如果有政府和行业协会正确的引导,则完全可以避免。但你要知道,行业协会不同于政府职能部门。在某种程度上来讲,非职能部门考虑得较少,有的更是出于功利心,总要弄出点“业绩”来,那就更是推波助澜。
最近,国家发改委和某协会搞了一个“物流园区的调查报告”,说实话,我本人认为那是个很不科学的报告——粉饰局面的多。许多问题都是一带而过,这是中国的体制问题。
这是因为,相关部门是管理物流园区的,自己去搞调查,结论肯定是不可能否定自己,这也同中国的第三方调查机构太少有关系。如果你交给美国的第三方调查机构去做,他肯定会给你出一份准确的、公正的、客观的调查报告。
物流园区的规划会议,我参加过很多。最近邀请我的也有一些,我都给推了。
为什么?我感觉很为难!因为许多地方热情非常高,有的甚至连县一级也在搞。人家怀着极大的热情请你去,你给人家泼一头冷水,人家能高兴吗?现在像我这样遭讨厌的不多。但做学术要有公心,要有良心。所以,我只好退避三舍。
现在的物流园区,比当初商业的大卖场、大商厦还要泛滥,后果还要严重。这次调查报告上说,国内物流园区有207个,我认为那个数字绝对不准确。据我所知,现在有许多县一级的也在做,物流已经进入到县一级了!中国有多少个县?
2007年,网上对国家物流园区标准征求意见。我认为,物流业中真正的技术标准很难搞出来,比如,托盘,它要经过大量的测算,非常复杂,其中关系到国内及国际等方方面面。但是,物流用语标准、物流企业分类标准都是很容易的。
按照国家物流园区标准,国家所有空港、海港和陆港、火车站、汽车站都应该成为物流园区。所以,这次调查报告,按照条款先写出定义,再按照定义去调查,实际上许多园区没有纳入进去。他们纯粹是为了需要,需要哪儿就把哪儿写出去,这与调查的导向有很大关系。
物流园区的建设,从国家发改委就没有一个掌控机制,什么都不知道,既然没有数据,那就现去调查。其实,他们早就应该有个管理机制,尤其是现在进入了互联网时代,这是很容易办到的。另外,现代物流本身的发展处在初期阶段,要物流园区做到怎样、怎么样做,显然都是不客观的。你看,这调查报告中,关于物流园区应该做什么,其实没有搞清楚。
物流园区断未进入成熟期
你要问我中国的物流及物流园区处在怎样一个阶段?我不由想起了有人在2004年提出中国物流已经进入成熟期的事情。当时,许多人都不懂“物流”概念,它怎么会处于成熟期?我们刚刚引进这个概念,可能马上进入成熟期吗?我2006年讲过,中国物流处在发展期或者说发展初期,必须一步一步走,要慎重。中国物流做小脚女人没关系,要一步一个脚印。就怕发狂、就怕过热、就怕膨胀,物流园区的空置跟这些虚夸风有极大关系。
让我看,现在物流园区标杆的树立就过早,它应该经历一定的探索与创新阶段,逐渐地去统一认识,再制定出标准去固化,到那时尚不算晚。
目前有的物流园区内,物流企业很少,制造企业倒是进驻了不少。这就是前期规划不科学、一味贪大造成的,这也是物流园区不成熟的重要表现。园区建成不可能空着,圈地要追求利益最大化,他不管你是不是物流企业,你进驻,他只要能挣钱就行,这也使物流园区变味。比较起来,物流毕竟是服务业。服务业的利润率不可能太高,太高了没人敢用。中国物流不是短缺的,是过剩的。当然,做成超一流的企业仍然非常短缺。而制造业的利润较高,进驻物流园区的上交费用比物流业要高,园区管理者何乐而不为呢?
现在许多地方搞所谓的物流园区,其实是借物流之名圈地。比如,以前工业热,就以工业园区名义圈地,现在物流热,就以物流园区为名圈地。
因为只有这样,政府才能批地,至于圈完地干什么?没人过问。这种纯商业行为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物流园区的建设。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许多不干物流的物流园区。这次调查报告中,为了打这个圆场,竟然将物流园区与批发市场结合,叫商业物流园区,就是完完全全地偷换概念,也给圈地者留下口实。
至于物流园区的发展模式,必须要看国家的发展和创新的需求。也许中国物流园区的发展与美国不一样,这需要时间去判断。这期间,应该允许企业按市场需求,去运作去创新,不适合过早地下结论。
高空置率罪归何处?
有人把物流园区的高空置率归罪于交通不畅。仅仅是交通不畅造成的吗?恐怕未必。这其中涵盖有多种因素。
你要知道,现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土地不好圈。越交通不畅的地方圈地越容易。所以,许多物流园区与物流本来的环境条件脱了节。另外还有体制问题,比如,你搞物流园区,铁路部门、公路部门可能不买你的帐。
同时,缺少统一筹划会发生在许多物流园区建设之中。当然,最理想的物流园区应当是不同运输方式的节点。让物流企业围绕这个节点来运作。
但是现在,遑论各种方式的节点,你能让铁路和公路结合在一起就已经凤毛麟角了。而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更高层次的领导者统一考虑物流资源,如果没有这个力量,那就得完全靠市场,完全靠市场不是说没有可能做好,但有些东西是无法解决的,政府必须有所作为。
物流园区不同于工业企业,比如,汽车制造厂,可以建在天津,也可以建在武汉,它可以立刻见到效益。物流园区则要充分考虑如何成为各种运输方式的节点、生产企业的需求、工业企业的分布,然后需要一种力量将其集结起来。现在国家没有这种力量,你看由发改委牵头搞的部级联席会议,它毕竟是联席会议,不是权力机构。另外,目前中国物流类协会所处的位置是政府不是政府,民间组织不是民间组织。物流要想发展必须要有职权部门,像美国没有职权部门也不行。
需要警惕啊,物流园区的建设已经进入过热、泡沫状态!靠现在的体制很难解决。2005年,九部委联合发的文件,现在执行了多少?还是那句话,应该考虑有效的体制,应该从政府机构得层面多考虑。
民营物流基地的资本瓶颈
目前,在与各地政府纷纷热衷物流园区建设的同时,民营物流企业也在搞基地建设,颇有“谁家春燕啄新泥”之气象。
应该说,民营企业不仅是在物流领域,在其他领域也是处在成长阶段。物流业态与其它不一样,它比较边缘,不像别的业态那样精细,另外,大多民间资本没有相中物流,没有大资本进来,他们可能考虑倒运作物流园区的难度相当大。
我认为,民营物流建基地不能盲目跟风,要积蓄自己的力量,走出自己的一条路。但我也认为,社会大资本如果没有进入物流园区领域,凭民营物流的有限资本很难做好。
宝供的刘武非常有前途,他现在搞基地是很有战略眼光的。我希望他做得更大更强。但要想做大做强,他应该扩大股份股权,在这方面他的魄力稍显不足,裂变的速度还是慢了。他现在靠自己,毕竟是有限的资金,因为怕股权股份被别人控制,他更需要拿出当初创办宝供的勇气,要像黄光裕那样,前景会更好。
顺便说一点,我接触过许多物流园区,他们从建园区开始还没有考虑到先进的资金运作模式和制度建设。不光在技术方面弱,在金融、股份制上都很弱。所以,民营物流要充分吸引资本来建设园区,只靠企业的自身盈利来发展,太微乎其微了。
与国外的差距
国内物流园区与发达国家相比,不在一个层次之上。中国物流园区的建设缺乏资源优化,缺乏供应链管理思想。中国没有太成熟的物流园区,很难与国外作比较。
欧洲的物流园区,有的叫基地,其形成是靠设施结集、交通节点,最终形成平台。有的国家建设园区的目的是净化、环保城市,物流企业必须进驻,这就带有政府行为。同时,他们的规划、服务等十分成熟。
另外,人才也是制约着园区发展的因素之一。我国现阶段物流人才短缺,尤其是物流园区的管理人才。要吸引一些国际上的人才进来,不要囿于成见,要有开放和包容的心态。
近年来,政府也在加大节点建设,如高速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网络等。如果在这些综合节点上搭好平台,就可以引进大量民间资本。
政府在优化过程中,可以适度引导但不必强制干涉。我感觉,目前政府搭建的平台,是科学化完整化的,要杜绝分类建网,浪费资源。其次是教育、引导企业,让企业知道自己的发展怎样与国家的大政方针合拍。
我认为,物流园区的发展还同政府搭建什么样的平台有关。我重复一次我的观点,职权部门甚于时间表。
国外优势地产商普洛斯不断加大在华投资,他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但他还没有影响倒我国物流园区的布局,他只是围绕跨国集团去构建自己的网点。但他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发,就是网络、系统、提供服务。他的资本性非常简单、非常明确,当然还没有完全进入我们物流产业中去。
我认为,和他们的关系要学习与警惕。学习不必多说,警惕是说,咱们的战略资本没有进入这个领域,外国资本进入后,他们会慢慢形成垄断。另外,过多的地产被他们拿到手,那是原始股。我国现在的物流地产,就是二十年前的房地产。同时,拿的过多会影响到我们的资源。如果世界经济有什么风吹草动,他们大量抛售,大量撤资,中国经济必然要受到打击,这是改革开放必须要承担的风险之一。但是不能因为要承担这种风险,我们就不改革开放。我们现在最紧迫要做的不是规避风险,而是吸收国外的先进理念,我们许多理念还是原来旧有的,必须脱胎换骨。
几次约他谈物流园区,王教授都婉言谢绝:“许多采访我都拒绝了。原因是,对于物流园区,现在锦上添花的多,而我所要说的恰恰有些不合时宜。并且,有的采访还将我原来的意思都改了……”
然而,经不过“软磨硬泡”的他最终接受了《运输经理世界》的专访,他在讲述物流园区的话题时显得略有激动——
物流园区红火的背后
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确实是针对时弊,中国很多行业的发展也许与现行体制有关,也与人的性格、民族性有关,虚劲多实劲少,包括物流园区的建设。
前些时候,商业联合会给我发来调查提纲,还是多年的老问题,如大卖场、大商厦过热等等。换句话说,就是膨胀,这表现在诸多领域,只不过在物流园区的发展中显得尤其严重。本来自发建设回避不了盲目性,但如果有政府和行业协会正确的引导,则完全可以避免。但你要知道,行业协会不同于政府职能部门。在某种程度上来讲,非职能部门考虑得较少,有的更是出于功利心,总要弄出点“业绩”来,那就更是推波助澜。
最近,国家发改委和某协会搞了一个“物流园区的调查报告”,说实话,我本人认为那是个很不科学的报告——粉饰局面的多。许多问题都是一带而过,这是中国的体制问题。
这是因为,相关部门是管理物流园区的,自己去搞调查,结论肯定是不可能否定自己,这也同中国的第三方调查机构太少有关系。如果你交给美国的第三方调查机构去做,他肯定会给你出一份准确的、公正的、客观的调查报告。
物流园区的规划会议,我参加过很多。最近邀请我的也有一些,我都给推了。
为什么?我感觉很为难!因为许多地方热情非常高,有的甚至连县一级也在搞。人家怀着极大的热情请你去,你给人家泼一头冷水,人家能高兴吗?现在像我这样遭讨厌的不多。但做学术要有公心,要有良心。所以,我只好退避三舍。
现在的物流园区,比当初商业的大卖场、大商厦还要泛滥,后果还要严重。这次调查报告上说,国内物流园区有207个,我认为那个数字绝对不准确。据我所知,现在有许多县一级的也在做,物流已经进入到县一级了!中国有多少个县?
2007年,网上对国家物流园区标准征求意见。我认为,物流业中真正的技术标准很难搞出来,比如,托盘,它要经过大量的测算,非常复杂,其中关系到国内及国际等方方面面。但是,物流用语标准、物流企业分类标准都是很容易的。
按照国家物流园区标准,国家所有空港、海港和陆港、火车站、汽车站都应该成为物流园区。所以,这次调查报告,按照条款先写出定义,再按照定义去调查,实际上许多园区没有纳入进去。他们纯粹是为了需要,需要哪儿就把哪儿写出去,这与调查的导向有很大关系。
物流园区的建设,从国家发改委就没有一个掌控机制,什么都不知道,既然没有数据,那就现去调查。其实,他们早就应该有个管理机制,尤其是现在进入了互联网时代,这是很容易办到的。另外,现代物流本身的发展处在初期阶段,要物流园区做到怎样、怎么样做,显然都是不客观的。你看,这调查报告中,关于物流园区应该做什么,其实没有搞清楚。
物流园区断未进入成熟期
你要问我中国的物流及物流园区处在怎样一个阶段?我不由想起了有人在2004年提出中国物流已经进入成熟期的事情。当时,许多人都不懂“物流”概念,它怎么会处于成熟期?我们刚刚引进这个概念,可能马上进入成熟期吗?我2006年讲过,中国物流处在发展期或者说发展初期,必须一步一步走,要慎重。中国物流做小脚女人没关系,要一步一个脚印。就怕发狂、就怕过热、就怕膨胀,物流园区的空置跟这些虚夸风有极大关系。
让我看,现在物流园区标杆的树立就过早,它应该经历一定的探索与创新阶段,逐渐地去统一认识,再制定出标准去固化,到那时尚不算晚。
目前有的物流园区内,物流企业很少,制造企业倒是进驻了不少。这就是前期规划不科学、一味贪大造成的,这也是物流园区不成熟的重要表现。园区建成不可能空着,圈地要追求利益最大化,他不管你是不是物流企业,你进驻,他只要能挣钱就行,这也使物流园区变味。比较起来,物流毕竟是服务业。服务业的利润率不可能太高,太高了没人敢用。中国物流不是短缺的,是过剩的。当然,做成超一流的企业仍然非常短缺。而制造业的利润较高,进驻物流园区的上交费用比物流业要高,园区管理者何乐而不为呢?
现在许多地方搞所谓的物流园区,其实是借物流之名圈地。比如,以前工业热,就以工业园区名义圈地,现在物流热,就以物流园区为名圈地。
因为只有这样,政府才能批地,至于圈完地干什么?没人过问。这种纯商业行为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物流园区的建设。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许多不干物流的物流园区。这次调查报告中,为了打这个圆场,竟然将物流园区与批发市场结合,叫商业物流园区,就是完完全全地偷换概念,也给圈地者留下口实。
至于物流园区的发展模式,必须要看国家的发展和创新的需求。也许中国物流园区的发展与美国不一样,这需要时间去判断。这期间,应该允许企业按市场需求,去运作去创新,不适合过早地下结论。
高空置率罪归何处?
有人把物流园区的高空置率归罪于交通不畅。仅仅是交通不畅造成的吗?恐怕未必。这其中涵盖有多种因素。
你要知道,现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土地不好圈。越交通不畅的地方圈地越容易。所以,许多物流园区与物流本来的环境条件脱了节。另外还有体制问题,比如,你搞物流园区,铁路部门、公路部门可能不买你的帐。
同时,缺少统一筹划会发生在许多物流园区建设之中。当然,最理想的物流园区应当是不同运输方式的节点。让物流企业围绕这个节点来运作。
但是现在,遑论各种方式的节点,你能让铁路和公路结合在一起就已经凤毛麟角了。而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更高层次的领导者统一考虑物流资源,如果没有这个力量,那就得完全靠市场,完全靠市场不是说没有可能做好,但有些东西是无法解决的,政府必须有所作为。
物流园区不同于工业企业,比如,汽车制造厂,可以建在天津,也可以建在武汉,它可以立刻见到效益。物流园区则要充分考虑如何成为各种运输方式的节点、生产企业的需求、工业企业的分布,然后需要一种力量将其集结起来。现在国家没有这种力量,你看由发改委牵头搞的部级联席会议,它毕竟是联席会议,不是权力机构。另外,目前中国物流类协会所处的位置是政府不是政府,民间组织不是民间组织。物流要想发展必须要有职权部门,像美国没有职权部门也不行。
需要警惕啊,物流园区的建设已经进入过热、泡沫状态!靠现在的体制很难解决。2005年,九部委联合发的文件,现在执行了多少?还是那句话,应该考虑有效的体制,应该从政府机构得层面多考虑。
民营物流基地的资本瓶颈
目前,在与各地政府纷纷热衷物流园区建设的同时,民营物流企业也在搞基地建设,颇有“谁家春燕啄新泥”之气象。
应该说,民营企业不仅是在物流领域,在其他领域也是处在成长阶段。物流业态与其它不一样,它比较边缘,不像别的业态那样精细,另外,大多民间资本没有相中物流,没有大资本进来,他们可能考虑倒运作物流园区的难度相当大。
我认为,民营物流建基地不能盲目跟风,要积蓄自己的力量,走出自己的一条路。但我也认为,社会大资本如果没有进入物流园区领域,凭民营物流的有限资本很难做好。
宝供的刘武非常有前途,他现在搞基地是很有战略眼光的。我希望他做得更大更强。但要想做大做强,他应该扩大股份股权,在这方面他的魄力稍显不足,裂变的速度还是慢了。他现在靠自己,毕竟是有限的资金,因为怕股权股份被别人控制,他更需要拿出当初创办宝供的勇气,要像黄光裕那样,前景会更好。
顺便说一点,我接触过许多物流园区,他们从建园区开始还没有考虑到先进的资金运作模式和制度建设。不光在技术方面弱,在金融、股份制上都很弱。所以,民营物流要充分吸引资本来建设园区,只靠企业的自身盈利来发展,太微乎其微了。
与国外的差距
国内物流园区与发达国家相比,不在一个层次之上。中国物流园区的建设缺乏资源优化,缺乏供应链管理思想。中国没有太成熟的物流园区,很难与国外作比较。
欧洲的物流园区,有的叫基地,其形成是靠设施结集、交通节点,最终形成平台。有的国家建设园区的目的是净化、环保城市,物流企业必须进驻,这就带有政府行为。同时,他们的规划、服务等十分成熟。
另外,人才也是制约着园区发展的因素之一。我国现阶段物流人才短缺,尤其是物流园区的管理人才。要吸引一些国际上的人才进来,不要囿于成见,要有开放和包容的心态。
近年来,政府也在加大节点建设,如高速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网络等。如果在这些综合节点上搭好平台,就可以引进大量民间资本。
政府在优化过程中,可以适度引导但不必强制干涉。我感觉,目前政府搭建的平台,是科学化完整化的,要杜绝分类建网,浪费资源。其次是教育、引导企业,让企业知道自己的发展怎样与国家的大政方针合拍。
我认为,物流园区的发展还同政府搭建什么样的平台有关。我重复一次我的观点,职权部门甚于时间表。
国外优势地产商普洛斯不断加大在华投资,他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但他还没有影响倒我国物流园区的布局,他只是围绕跨国集团去构建自己的网点。但他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发,就是网络、系统、提供服务。他的资本性非常简单、非常明确,当然还没有完全进入我们物流产业中去。
我认为,和他们的关系要学习与警惕。学习不必多说,警惕是说,咱们的战略资本没有进入这个领域,外国资本进入后,他们会慢慢形成垄断。另外,过多的地产被他们拿到手,那是原始股。我国现在的物流地产,就是二十年前的房地产。同时,拿的过多会影响到我们的资源。如果世界经济有什么风吹草动,他们大量抛售,大量撤资,中国经济必然要受到打击,这是改革开放必须要承担的风险之一。但是不能因为要承担这种风险,我们就不改革开放。我们现在最紧迫要做的不是规避风险,而是吸收国外的先进理念,我们许多理念还是原来旧有的,必须脱胎换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