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中的创新教育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chang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把创新教育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实践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极为重要。同时语文教学也离不开创新教育,它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建议可以从更新教学观念,激发创新意识;改进教学方法,训练创新思维;优化教学手段,培养创新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实践探索:
  一、更新教学观念,激发创新意识。
  传统的教学观念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绝对正统的课本教育,知识传授仅限于课本,即就课论课,所有习题答案都以教师为准,课堂上教师一人主宰,提问成了教师的神圣专职,回答成了学生的必尽义务。这样时时处处都控制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思想意识总拘泥于传统的固定框架之内。这样的教育谈何创新呢?因此必须更新观念,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变"教师主导"为"师生合作",激发学生兴趣;变"狭义读写"为"广义读写",拓宽学生视野;变"注重德智"为"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变"教师主导"为"师生合作",激发学生兴趣。
  要把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互动式的探究合作学习;把教师一言堂变成师生群言堂;要鼓励学生多疑、多思、多探讨、多合作、多发现。教师对于学生口头或书面做出的各种答案,只要有道理、合乎逻辑就要给予充分肯定。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大能力,其中对“写”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但是由于传统教育教学思想的束缚,以及部分教师的观念陈旧,致使作文教学的改革一直是步履维艰,尤其是应试教育所存在的弊端,给作文教学的改革设置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
  2、变"狭义读写"为"广义读写",拓宽学生视野。
  突破传统的"狭义读写"范围(仅限于课本和课内),开拓出"广义读写"的新范围(延伸到课外)。教师既要立足课内,适时地对课内重点段进行阅读指导,有针对性地出一些题目来训练学生的思维,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又要加强课外阅读和学生自主阅读训练。只有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才能真正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因此要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有创造性和艺术性的指导。
  3、变"注重德智"为"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对一个好学生的评价标准往往是"品学兼优";社会对一个好人才的评价标准也常常是"德才兼备"。所以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侧重进行的是"智育"和"德育"。虽然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很早就明确提出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但在应试分数的压力之下,教师的工作重心不得不侧重于"智育"。其余"德、体、美、劳"四育就被每周一节的"班会"、"体育"、"美术"、"劳技"四门课程简单地取代了。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既要求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突出的专业技能,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健全的人格及健康的生理和心理。这些综合素质的培养,应该有机的渗透于现代的语文教学实践之中。
  教育理论上曾说过:"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由此可见,一个人的品德好坏与否在人的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内容来解决这个问题,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教师要严于律己、言传身教,用周围一切来点化学生。让学生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二、改进教学方法,训练创新思维。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改进教法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改进教法可以考虑从如下几方面人手:
  1、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于漪曾说过:"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由此可见,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先决条件,掌握一定的知识又是创新的先决条件,可见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
  3、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学生仅有了兴趣和习惯还远远不够,要有坚强的毅力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只有具备这种精神品质,才能在学习过程中不畏困难、迎难而上;才能激发创新的潜意识。
  4、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视野。教师要积极大胆引导学生走出课文、走出课本,深入生活、深入社会,让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得到充分激发。
  三、优化教学手段,培养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师授课被形象描绘为:"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面徒壁"。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脑深入了我们的学习生活。互联网络包罗万象, 溶"上下千年"于"分秒瞬間"; 化"纵横万里"于"咫尺之间"。传统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得有生动有趣了。学生们走进了多媒体教室,尝到了课件教学的甜头。多媒体教学容量大,效率高,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彩的画面、迷人的背景、亮丽的色彩、奇妙的图形动画、清晰的教学流程、新奇的拓展延伸,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探究与创新,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随着网络化教学的兴起,网络资源的共享,学生创新学习的范围直接扩大到了课堂教学(四十五分钟)之外,学生能自主地利用互联网搜索相关知识资料;能灵活地借助各种教育资源进行互动学习。网络化教学的合理利用让学生爱创、乐创,变成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
  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极其重大的历史责任,是一项艰巨而神圣的工作。同时,创新教育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当然,创新教育这一课题,也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的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创新人才。
  尽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的提出了作文“创新”的要求,作文考查方式也从限制型走向开放型,给考生提供了一个比较宽松自由的写作空间,也确实有极小一部分考生写出了有创意的作文,但这只是小面积的丰收,尚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究其原因,无非是应试教育“以分取才”的模式,如同一个紧箍咒,严重禁锢了师生的手脚,使他们思维单一化,最终导致教师“辛勤耕耘”于考试这块板结的土地上, 如此的模式,如此的理念只能培养出缺乏鲜活生活、鲜活思想、鲜明个性,思想陈旧、人云亦云的庸才。因此,要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
其他文献
背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的主要疾病,其机理的研究已进行了数十年。目前多数学者支持动脉粥样硬化的损伤-反应学说,认为内皮细胞的损伤是发
摘要:实施幼儿园美术活动教学组织策略要依据一定的原则,把握好一定的组织环节,使美术活动教学组织科学、有效、优化,保证美术活动教学组织的成功率,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美术教学;兴趣;策略  新《纲要》明确指出:“能初步感受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与体验”。传统美术教育活动以灌输、临摹、教师示范为主,在实践中我们已加以否定
所谓的数学课堂导入是指在讲解新知或数学教学活动开始之时,教师有意识、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一种方式,是课堂教学的启始环节,也是课堂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一个巧妙而又正确的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欲望和学习动机,同时还能起到联结知识,沟通师生情感的作用。但用什么样的导入方式起始,却是应当认真推敲的。绝不能采用某种固定的模式,也不能机械照搬套用。现结合自己
目的: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实了颗粒物对人体的健康危害。可吸入颗粒物(PM10,空气动力学当量≤10μm的颗粒物)可分为三类:粗颗粒物(PM2.5-10)、细颗粒物(PM2.5)、超细颗粒物(PM0.1)。其中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2.5μm,具有更大的表面积,可吸附更多的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的物质,并可到达各级细支气管并沉积于肺泡,因而较粗颗粒物对人体具有更大的毒性[1-2]。下呼吸道感染(
第一部分围产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建模成功的鉴定   目的:   建立新生大鼠围产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动物模型,并鉴定模型是否建立成功。   方法:  
摘要: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很重视启发式教学。他曾论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里“愤”意为发愤学习,积极思考,然后想把知识表达出来;“发”意为开其意、指导;“悱”意为积极思考后要表达而表达不清,则要求老师予以答其词,使其清楚。对教师来讲,应该通过自己的外因作用,调动起学生的内因的积极性。启发式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就是引导转化,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具体知识,再进一步把学生的具体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