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时代赋予高校中层管理者新的内涵,高校要为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有责任、有担当的接班人。本文就高校中层管理者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要明确我是谁、我做谁、我怎么做三个问题进行新的思考。
关键词:综合素质;管理意识;长效管理机制;智慧管理;流程再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给高校教师,特别是中层管理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和挑战,新时代赋予高校中层管理者新的内涵。高等学校教育工作者要以完善党建为基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创新发展为动力,锐意进取、开拓奋进,不断完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有责任、有担当的接班人。
新时代,高校中层管理者要紧紧抓住习总书记提出的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重新思考、重新定位。作为人才培养的主基地,高校直接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人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任。高校中层管理者要本着“服务育人”的原则,在为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提供服务保障的同时,充分发挥“管理育人”的重要功能。通过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优质的服务,使学生在接受服务的同时接受良好的教育,配合好“铁腕”整治学风,“严进严出”的高校共识,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面对新时代的要求每一个中层管理者要明确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解决“我是谁的问题”
高校中层管理者的岗位是一个没有讲台的课堂,每一个中层管理者都是不上讲台的老师。“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是一种不算入教学计划的特殊专业课程,虽然不计入学生的平时专业成绩,但高境界、高层次的管理和服务,在高校育人体系中永远不可或缺。中层管理者的一言一行随时潜移默化的影响周围的广大学生,所以要求中层管理者不仅要从意识层面上,时时做到为人师表,注重着装、谈吐和行为举止等方面,更要从潜意识层面拥有大学老师的儒雅、高贵气质,不愧对“大学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尽到“管理育人”的责任,并且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日常管理中。
二、解决“我做谁的问题”
每一个中层管理者都要坚持“立德树人、育人至上”的职业操守,做好“四个回归”,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严格按照《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来要求自己,真正体现大学中层管理者的一种“工匠精神”,形成优秀管理者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一切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作为行动指南,充分认识到“从服务中体现管理,从管理中体现服务”,谨记“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时刻以饱满的热情为广大教师和学生做好管理、做好服务。
三、解决“我怎么做的问题”
高校的管理岗位在大学就是一个辅助结构,但这个辅助结构却不可或缺。学校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各个中层管理者的辛苦付出,明确了“我是谁、我做谁”的问题,那么接下来就一定要明白如何去做。
1、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不仅在学识上不断提高,而且要在工作技能上不断拓展,通过有效的学习培训提高中层管理者自身的综合能力和服务水平,建立良好的价值评价体系,让中层管理者成为高素质、充满活力的管理队伍正规军,成为学习型的管理人才。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在知行合一中勇于担当,通过学习让自己“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通过学习明白如何正确使用手里的权利,如何让权利姓“公”不姓“私”。
2、提高自身管理意识,开展以人为本的柔性化管理。打破固有的思维局限,推行“刚柔并济”的管理模式,工作中既讲情面又守规则,还有底线。具体表现为,中层管理者在管理中要增强服务意识,多关注教師和学生的生活、心理特征,建立灵活恰当的人才激励机制,通过平等对话和沟通真正解决师生的困难和问题。当然,柔性管理要掌握好一个“度”,不能过分地顺从,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激发教师的爱校情怀与奋斗精神,以相对宽松的环境鼓舞广大师生的士气,真正实现“刚与柔”的有机结合,建立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气氛。
3、学会在工作中建立多方育人协同的长效管理机制。多个部门合力并举明确协同要素,打破部门、资源、人力、信息、流程等之间的界限。工作中时刻做到在职能结构上相互协调、信息控制上相互协调、舆论导向上相互协调、领导决策上相互协同、执行监督上相互协同,实现一个自组织的生态系统,从而提高管理的科学水平。
4、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实现智慧管理,实现互联网+教育、互联网+管理的新型管理模式。中国要走网络强国之路,而我们高校更要紧跟时代脉搏,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和网络管理文化,用信息实时交互实现智慧管理。中层管理者要熟练掌握现代化数字平台、新媒体操作,学会智能化的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让管理变得更活跃更全面也更加科学,从而缓解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工作弊端。
5、学会工作流程再造。在原来固化的管理模式下,通过自己的不断实践和学习,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借助外脑,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理顺现有的工作思路,使其更加顺畅,更加公平、公开、公正,最终建立一支充满活力、充满智慧的管理正规军。
新时代的大潮来临,高校中层管理者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建立安静优雅的校园环境、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周到细心地人文关怀,从而营造良好的大学氛围,培养更多、更出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朱春霞.基于“柔性理论”的高等教育管理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11):13-14
[2]张苏伟.高效课堂,贵在“衔接”———初中与小学“数与代数”教学的衔接策略[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2017(2):1—2 + 6
[3]王海峰 陈克建 许远远.服务育人视域下高校智慧后勤建设研究[J].高校后勤研究,2018(3)26-29
作者简介:
田忠文(1974-),女,硕士,辽宁大学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
关键词:综合素质;管理意识;长效管理机制;智慧管理;流程再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给高校教师,特别是中层管理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和挑战,新时代赋予高校中层管理者新的内涵。高等学校教育工作者要以完善党建为基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创新发展为动力,锐意进取、开拓奋进,不断完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有责任、有担当的接班人。
新时代,高校中层管理者要紧紧抓住习总书记提出的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重新思考、重新定位。作为人才培养的主基地,高校直接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人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任。高校中层管理者要本着“服务育人”的原则,在为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提供服务保障的同时,充分发挥“管理育人”的重要功能。通过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优质的服务,使学生在接受服务的同时接受良好的教育,配合好“铁腕”整治学风,“严进严出”的高校共识,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面对新时代的要求每一个中层管理者要明确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解决“我是谁的问题”
高校中层管理者的岗位是一个没有讲台的课堂,每一个中层管理者都是不上讲台的老师。“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是一种不算入教学计划的特殊专业课程,虽然不计入学生的平时专业成绩,但高境界、高层次的管理和服务,在高校育人体系中永远不可或缺。中层管理者的一言一行随时潜移默化的影响周围的广大学生,所以要求中层管理者不仅要从意识层面上,时时做到为人师表,注重着装、谈吐和行为举止等方面,更要从潜意识层面拥有大学老师的儒雅、高贵气质,不愧对“大学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尽到“管理育人”的责任,并且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日常管理中。
二、解决“我做谁的问题”
每一个中层管理者都要坚持“立德树人、育人至上”的职业操守,做好“四个回归”,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严格按照《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来要求自己,真正体现大学中层管理者的一种“工匠精神”,形成优秀管理者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一切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作为行动指南,充分认识到“从服务中体现管理,从管理中体现服务”,谨记“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时刻以饱满的热情为广大教师和学生做好管理、做好服务。
三、解决“我怎么做的问题”
高校的管理岗位在大学就是一个辅助结构,但这个辅助结构却不可或缺。学校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各个中层管理者的辛苦付出,明确了“我是谁、我做谁”的问题,那么接下来就一定要明白如何去做。
1、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不仅在学识上不断提高,而且要在工作技能上不断拓展,通过有效的学习培训提高中层管理者自身的综合能力和服务水平,建立良好的价值评价体系,让中层管理者成为高素质、充满活力的管理队伍正规军,成为学习型的管理人才。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在知行合一中勇于担当,通过学习让自己“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通过学习明白如何正确使用手里的权利,如何让权利姓“公”不姓“私”。
2、提高自身管理意识,开展以人为本的柔性化管理。打破固有的思维局限,推行“刚柔并济”的管理模式,工作中既讲情面又守规则,还有底线。具体表现为,中层管理者在管理中要增强服务意识,多关注教師和学生的生活、心理特征,建立灵活恰当的人才激励机制,通过平等对话和沟通真正解决师生的困难和问题。当然,柔性管理要掌握好一个“度”,不能过分地顺从,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激发教师的爱校情怀与奋斗精神,以相对宽松的环境鼓舞广大师生的士气,真正实现“刚与柔”的有机结合,建立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气氛。
3、学会在工作中建立多方育人协同的长效管理机制。多个部门合力并举明确协同要素,打破部门、资源、人力、信息、流程等之间的界限。工作中时刻做到在职能结构上相互协调、信息控制上相互协调、舆论导向上相互协调、领导决策上相互协同、执行监督上相互协同,实现一个自组织的生态系统,从而提高管理的科学水平。
4、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实现智慧管理,实现互联网+教育、互联网+管理的新型管理模式。中国要走网络强国之路,而我们高校更要紧跟时代脉搏,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和网络管理文化,用信息实时交互实现智慧管理。中层管理者要熟练掌握现代化数字平台、新媒体操作,学会智能化的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让管理变得更活跃更全面也更加科学,从而缓解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工作弊端。
5、学会工作流程再造。在原来固化的管理模式下,通过自己的不断实践和学习,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借助外脑,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理顺现有的工作思路,使其更加顺畅,更加公平、公开、公正,最终建立一支充满活力、充满智慧的管理正规军。
新时代的大潮来临,高校中层管理者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建立安静优雅的校园环境、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周到细心地人文关怀,从而营造良好的大学氛围,培养更多、更出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朱春霞.基于“柔性理论”的高等教育管理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11):13-14
[2]张苏伟.高效课堂,贵在“衔接”———初中与小学“数与代数”教学的衔接策略[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2017(2):1—2 + 6
[3]王海峰 陈克建 许远远.服务育人视域下高校智慧后勤建设研究[J].高校后勤研究,2018(3)26-29
作者简介:
田忠文(1974-),女,硕士,辽宁大学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