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受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和师资条件有限等因素的影响,当代高校师生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微妙变化,产生了一些新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师生沟通困难,师生关系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教师垄断知识的局面被打破,学生开始有反权威、多元化的思想倾向。而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和普及,网络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更新了学习方式,改变着交往习惯。本文在认真剖析这些变化产生的原因后,试图寻找在网络时代中,学校、教师、学生3方面如何加强沟通与联系,对于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和谐校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字:网络;高校;师生关系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日益普及,高校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都受到网络的影响,高校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中人与人的关系等方面也都受到了网络的冲击。在这种新的文化形态、时代背景下,师生关系面临着新的挑战,也孕育着新的机遇。
一、网络时代师生关系的变化
1.教育产业化的冲击,使“师徒如父子”的传统观念遭到动摇,出现功利主义的“我消费,你服务”等错误思想。
我们国家传统教育理念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师有绝对的指导权。因此,师生关系长期坚持以德国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的“教师中心”理论,该理论强调强硬专断型的教师地位, 教师具有权威性,学生对教师有绝对的依赖。
1992年, 国务院规定教育应以产业式体制, 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发展原则。而有些学生把自己摆在一个消费者的位置,把上课作为取得学分,领取学位证的途径,缺乏对待学业的正确态度。一些教师把上课作为谋利的手段,学生开始不尊敬教师,这种“放任自流型”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效果差,缺乏合作意识。
2.网络搜索和数字图书馆的普及,使教师垄断知识的局面被打破,教师地位和作用下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大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利用“百度”或是“谷歌”进行搜索,而不是请教老师。而数字图书馆在网上的逐步开放,使得获取知识的途径更为广泛,查询手段更为便捷。由此可见,当前已进入到了教师、父母和青少年学生或青少年孩子相互学习、共同发展、平等相待的历史时期,即米德(Mead)所说的“互喻文化”时期。教师在学生心中“无所不知”的形象有所下降,教师所应起到的重要的引导作用也被忽略。
3.海量信息的获取和便捷的搜索,使学生具有反权威、多元化的世界观,学生有能力、有愿望表达自己的观点。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日益普及,高校学生逐步将网络作为获取外界信息,沟通外界环境的重要途径和方式,网络改变着学生与人交流的方式,拓宽了学习的方式,互联网沟通了世界的各个地区,开放的互联网所带来的冲击使大学生在欣赏多元化的世界时,形成了多元的世界观,反权威的意识,学生更有能力、有愿望表达自己对于热点问题的观点、看法。
二、师生关系变化的原因
1.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通俗教育”,导致教师选择“授之以鱼”而非“授之以渔”。
高校的扩招使大学教育逐步向“通俗教育”发展,大学生就业难所引发的“读书无用论”的观点错误地被一些学生认同。受教学时间所限,教师在课堂内只选择知识的传授,而非方法的传授,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限,也无法展现教师良好的学术造诣和人格魅力。
2.单线的传播方式,讲课过程中互动性较少,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
国外教育界普遍认为, 大学里一个班的学生人数如果控制在20~30名,学生和教师会有很好的沟通和交流,如果达到40~50名的时候,就到了可以承受的极限,而由于高校扩招,很多班级有60名甚至更多的学生,超大的班级容量极大地阻碍了师生间的交流,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无法了解每一个人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感受。一些校内公共课通常有一百多名学生,教师只是单纯地讲授所准备的课程,和学生互动交流有限。这种讲述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师科研工作任务繁重,忽略教学工作,导致师生间情感交流少。
高校教师的工作包括多方面内容,除了教学任务外,还要承担科研课题、撰写专业著作和不断学习进修等任务。其中,大部分学校都把科研任务作为考核与教师晋职的重要依据。因此,很多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而忽略了教学,甚至出现老师找研究生代课的现象,同时,课下交流也很少,师生间情感淡漠。
三、网络世界,加强师生关系的新途径
当前,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和普及,网络成为大学师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网络所具有的沟通功能强,信息交流便利迅速,互动方式多种多样等优点,可以成为高校师生沟通关系的新纽带。相信,通过学校、教师和学生3方共同的努力,利用网络平台,一定能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拉进师生间的距离。
1.学校改革教师考核与晋职机制,及时疏导教师心理问题,加强教师有关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培训。
一方面,重视期末学生对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方式的评定,重视提高和考核教师的教学能力,减轻教师工作负担和压力,使教师能够专心于教学工作。设立教师心理咨询中心,帮助教师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家庭中所遇到的问题,使教师能够以健康的心理状态,面对生活中的问题,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生,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另一方面,应完善学校信息网络建设、教师博客的技术管理,加强对教师进行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对于互联网技术重要性的认识,使教师能够熟练的掌握与教学相关的计算机操作技术。
2. 教师通过网络,搭建师生交流的对话平台。
随着网络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QQ、电子邮件、教师博客等方式搭建师生间对话平台,真实、及时地实现师生互动。其中教师博客作为教育博客的一种,在近些年来得到了师生的认可。教师博客在完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率、增进师生关系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首先,博客是一种交流工具,教师博客使教师了解学生的期待和需要,增进了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和相互理解iii。网络是最为直观的一个检验器,网上调查问卷的结果、帖子点击率高低、留言内容等,都可以使教师迅速了解受众的关注力,得到比较全面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授课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提高学习热情。另外,博客上教师的随笔感悟、旅游照片、甚至是“网名”都体现着教师独特的个人魅力,为学生树立起一个丰富、全面、个性化的教师形象。
其次, 博客是一种表达工具,教师可以就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发表看法、意见,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大学生仍然处在價值观、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中,容易受到互联网上不良信息和舆论的污染,造成道德判断力的下降,如果能够得到教师的正确引导,就会逐步确立正确的价值倾向。
再次,博客是一个资源库,教师博客通过介绍本专业前沿的学术信息,达到资源共享。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娱乐仍是青少年网民主要的网络应用,青少年网民网络教育使用率仅为15.8%。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筛选有用的资料,通过在博客上介绍本专业前沿的学术信息、推荐阅读的经典书籍、专业网站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对待网络资源的态度。
俗话说“教书育人”,教师的职责除了教授知识外,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可以以教师博客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提高学术能力。同时,利用网络媒介,了解学生思想,和学生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从而减少师生间的陌生感和距离感,达到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目的。
3.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的“双刃剑”作用,加强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
首先,摒弃“读书无用论”,“花钱买学位证”的错误观念,尊敬教师,热爱知识,加强自身的学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以友善、真诚的态度对待教师。
其次,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认识网络的“双刃剑”作用。最近,有关“80后网友依赖搜索引擎不愿记忆思考”的观点引起了很多80后的思考。学生应学会合理利用科技手段,在利用网络快捷查找资料的同时,也要学会自己思考,对于思考或实践中不懂的问题及时请教老师。很多搜索的结果都只是表面的,不够深入,而学术的研究、思想的碰撞是在专业书籍里研究得出的,是在和老师的交流中领悟到的,恐怕很难“搜索一下,你就知道”。网络发展改变着人的思考方式,不过,电脑绝对不能代替人脑的思考。
最后,学生应注重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网络在为人们工作、生活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人与人交往的方式,从简单的“人——人”面对面的交往方式,到“人——机器——人”的互动方式的改变,导致很多学生缺乏现实生活中良好的社交能力,甚至陷入网瘾综合症或是社交恐惧症。
因此,在课堂上,无论是教师的提问或小组讨论活动,学生应积极地参与。在遇到学习或是生活中的问题时,应学着从老师那里寻求帮助,以一颗真诚的心坦诚地面对教师。
编辑/牛小源
关键字:网络;高校;师生关系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日益普及,高校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都受到网络的影响,高校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中人与人的关系等方面也都受到了网络的冲击。在这种新的文化形态、时代背景下,师生关系面临着新的挑战,也孕育着新的机遇。
一、网络时代师生关系的变化
1.教育产业化的冲击,使“师徒如父子”的传统观念遭到动摇,出现功利主义的“我消费,你服务”等错误思想。
我们国家传统教育理念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师有绝对的指导权。因此,师生关系长期坚持以德国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的“教师中心”理论,该理论强调强硬专断型的教师地位, 教师具有权威性,学生对教师有绝对的依赖。
1992年, 国务院规定教育应以产业式体制, 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发展原则。而有些学生把自己摆在一个消费者的位置,把上课作为取得学分,领取学位证的途径,缺乏对待学业的正确态度。一些教师把上课作为谋利的手段,学生开始不尊敬教师,这种“放任自流型”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效果差,缺乏合作意识。
2.网络搜索和数字图书馆的普及,使教师垄断知识的局面被打破,教师地位和作用下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大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利用“百度”或是“谷歌”进行搜索,而不是请教老师。而数字图书馆在网上的逐步开放,使得获取知识的途径更为广泛,查询手段更为便捷。由此可见,当前已进入到了教师、父母和青少年学生或青少年孩子相互学习、共同发展、平等相待的历史时期,即米德(Mead)所说的“互喻文化”时期。教师在学生心中“无所不知”的形象有所下降,教师所应起到的重要的引导作用也被忽略。
3.海量信息的获取和便捷的搜索,使学生具有反权威、多元化的世界观,学生有能力、有愿望表达自己的观点。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日益普及,高校学生逐步将网络作为获取外界信息,沟通外界环境的重要途径和方式,网络改变着学生与人交流的方式,拓宽了学习的方式,互联网沟通了世界的各个地区,开放的互联网所带来的冲击使大学生在欣赏多元化的世界时,形成了多元的世界观,反权威的意识,学生更有能力、有愿望表达自己对于热点问题的观点、看法。
二、师生关系变化的原因
1.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通俗教育”,导致教师选择“授之以鱼”而非“授之以渔”。
高校的扩招使大学教育逐步向“通俗教育”发展,大学生就业难所引发的“读书无用论”的观点错误地被一些学生认同。受教学时间所限,教师在课堂内只选择知识的传授,而非方法的传授,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限,也无法展现教师良好的学术造诣和人格魅力。
2.单线的传播方式,讲课过程中互动性较少,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
国外教育界普遍认为, 大学里一个班的学生人数如果控制在20~30名,学生和教师会有很好的沟通和交流,如果达到40~50名的时候,就到了可以承受的极限,而由于高校扩招,很多班级有60名甚至更多的学生,超大的班级容量极大地阻碍了师生间的交流,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无法了解每一个人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感受。一些校内公共课通常有一百多名学生,教师只是单纯地讲授所准备的课程,和学生互动交流有限。这种讲述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师科研工作任务繁重,忽略教学工作,导致师生间情感交流少。
高校教师的工作包括多方面内容,除了教学任务外,还要承担科研课题、撰写专业著作和不断学习进修等任务。其中,大部分学校都把科研任务作为考核与教师晋职的重要依据。因此,很多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而忽略了教学,甚至出现老师找研究生代课的现象,同时,课下交流也很少,师生间情感淡漠。
三、网络世界,加强师生关系的新途径
当前,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和普及,网络成为大学师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网络所具有的沟通功能强,信息交流便利迅速,互动方式多种多样等优点,可以成为高校师生沟通关系的新纽带。相信,通过学校、教师和学生3方共同的努力,利用网络平台,一定能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拉进师生间的距离。
1.学校改革教师考核与晋职机制,及时疏导教师心理问题,加强教师有关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培训。
一方面,重视期末学生对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方式的评定,重视提高和考核教师的教学能力,减轻教师工作负担和压力,使教师能够专心于教学工作。设立教师心理咨询中心,帮助教师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家庭中所遇到的问题,使教师能够以健康的心理状态,面对生活中的问题,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生,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另一方面,应完善学校信息网络建设、教师博客的技术管理,加强对教师进行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对于互联网技术重要性的认识,使教师能够熟练的掌握与教学相关的计算机操作技术。
2. 教师通过网络,搭建师生交流的对话平台。
随着网络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QQ、电子邮件、教师博客等方式搭建师生间对话平台,真实、及时地实现师生互动。其中教师博客作为教育博客的一种,在近些年来得到了师生的认可。教师博客在完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率、增进师生关系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首先,博客是一种交流工具,教师博客使教师了解学生的期待和需要,增进了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和相互理解iii。网络是最为直观的一个检验器,网上调查问卷的结果、帖子点击率高低、留言内容等,都可以使教师迅速了解受众的关注力,得到比较全面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授课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提高学习热情。另外,博客上教师的随笔感悟、旅游照片、甚至是“网名”都体现着教师独特的个人魅力,为学生树立起一个丰富、全面、个性化的教师形象。
其次, 博客是一种表达工具,教师可以就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发表看法、意见,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大学生仍然处在價值观、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中,容易受到互联网上不良信息和舆论的污染,造成道德判断力的下降,如果能够得到教师的正确引导,就会逐步确立正确的价值倾向。
再次,博客是一个资源库,教师博客通过介绍本专业前沿的学术信息,达到资源共享。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娱乐仍是青少年网民主要的网络应用,青少年网民网络教育使用率仅为15.8%。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筛选有用的资料,通过在博客上介绍本专业前沿的学术信息、推荐阅读的经典书籍、专业网站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对待网络资源的态度。
俗话说“教书育人”,教师的职责除了教授知识外,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可以以教师博客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提高学术能力。同时,利用网络媒介,了解学生思想,和学生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从而减少师生间的陌生感和距离感,达到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目的。
3.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的“双刃剑”作用,加强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
首先,摒弃“读书无用论”,“花钱买学位证”的错误观念,尊敬教师,热爱知识,加强自身的学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以友善、真诚的态度对待教师。
其次,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认识网络的“双刃剑”作用。最近,有关“80后网友依赖搜索引擎不愿记忆思考”的观点引起了很多80后的思考。学生应学会合理利用科技手段,在利用网络快捷查找资料的同时,也要学会自己思考,对于思考或实践中不懂的问题及时请教老师。很多搜索的结果都只是表面的,不够深入,而学术的研究、思想的碰撞是在专业书籍里研究得出的,是在和老师的交流中领悟到的,恐怕很难“搜索一下,你就知道”。网络发展改变着人的思考方式,不过,电脑绝对不能代替人脑的思考。
最后,学生应注重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网络在为人们工作、生活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人与人交往的方式,从简单的“人——人”面对面的交往方式,到“人——机器——人”的互动方式的改变,导致很多学生缺乏现实生活中良好的社交能力,甚至陷入网瘾综合症或是社交恐惧症。
因此,在课堂上,无论是教师的提问或小组讨论活动,学生应积极地参与。在遇到学习或是生活中的问题时,应学着从老师那里寻求帮助,以一颗真诚的心坦诚地面对教师。
编辑/牛小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