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要求对学生实行道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则是一种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语文学科在德育中的最大特点是“文以载道”,整个教材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整个教学环节都可以充分发挥其德育作用。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语文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这一阵地。
语文孕育着生命,它投射智慧的光芒。教师应试图用心去经营语文,打破时空界限,让学生与文学、与生活进行心灵的沟通和对话,开启他们的智慧、陶冶他们的情操,整体提高学生语文的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也使学生能够享受到语文带来的快乐,获得智慧的硕果。
1 对人物美好形象的分析是德育渗透的主要阵地
语文学科的整个教材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整个教学环节都可以充分发挥其德育作用。很多课文中对人和事物的描写,无不反映出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赞美与批判。高尔基说:“艺术的作品不是叙述,而是用形象、图画来描写现实。”课文中有许多美的人物形象,都是作家对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进行分析、概括并塑造而成的。这些形象,往往具有各自不同的美的个性和特征。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把这些形象从教材中挖掘出来,让学生去感知这些人物的形象美,从而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新课程也要求让学生获得基本语文素养的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那么,怎样做到这一点呢?教师在讲课时要把情感融进文本,融进课堂。要真诚地爱事业,真诚地爱语文,更真诚地爱学生。要与学生一起欢乐,一起悲伤。记得在讲《背影》时,笔者问学生:为什么“我”总忘不了父亲的背影?在这背影中看到父亲是个怎样的人?学生们自然会说,父亲在失去母亲,失去工作,在心情如此悲伤的情况下还送我还爬过月台去帮我买橘子,对“我”的爱是如此的深厚。笔者想到父亲,想到父亲在大雪天深一脚浅一脚地背笔者上学的情景,这使笔者感动的一幕。同时,也让学生讲出自己感动的一幕。在一个个充满真情的故事中感受到父母的真爱。当自己的感情融到课堂教学中去,融进学生中去时,德育自然渗透到其中,课堂教学才真正具有生命的活力。
2 对课文内容的解读是德育滲透的主要途径
德育思想的渗透,有时不单单靠作品中美好人物形象感化学生,更要通过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来加以灌输。笔者很喜欢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笔者认为它就是教育学生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际关系的最好教材。所以,在教这篇课文时,笔者就提出很多问题让学生探讨:菲利普夫妇当初为什么要赶走自己的亲弟弟?他们为什么用如此恶毒的话来骂自己的弟弟?后来为什么又要盼星星盼月亮地盼于勒回家?当菲利普夫妇在渡轮上遇到日夜盼望的于勒时,为什么又远而避之呢?如果于勒是富翁,他们又会怎样对待他呢?文中的小若瑟夫又是怎样对待于勒的呢?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让学生自己分析其中的原因,再对比菲利普夫妇和“我”对于勒的不同态度,从而让学生认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丑恶本质。如在讲《敬畏生命》时,笔者问:为什么我们要敬畏生命?我们又该怎样去敬畏生命?让学生们明白:生命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可贵的,没有卑贱贵贱之分,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热爱自己的生命。也让他们懂得要在平凡的日子里学着去努力去收获,这样的生命才是最具魅力的。在教学报告文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时,笔者运用多媒体的精彩画面,让学生看到,罗布泊曾经是美丽的仙湖,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水如明镜。可是现在,仙湖消逝了,罗布泊成了一个令人恐怖的地方。如果让学生去探究罗布泊消失的原因,也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教育的最好方式。
3 把德育渗透到写作活动之中
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则是一种最行之有效的方法。笔者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让学生学着观察和感受生活,从而丰富情感,陶冶情操。而青少年学生正处在一个思想发展非常特殊的时期,他们随着身心的不断发展,趋向成熟,思想方面就有很大的变化。他们渴望学到更多的知识,开始对社会对人生有了独立的思考,但又缺乏毅力;他们渴望自己能够成功,却又容易被困难打倒。因此,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学生需要引导、教育。学完胡适的《我的母亲》,笔者让学生写自己的母亲,激起他们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学完朱自清的《春》,让他们写《走进春天》,带领他们在春天的怀抱中徜徉。
而作文评语也是德育渗透的一种方法。人总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而此刻如有人在一旁加以开导、宽慰,则是十分有利的。为了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笔者让学生写《我的烦恼》。如有一位学生在作文中说他的父母离异,母亲走了,父亲出外打工。自己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家庭生活困难,自己学习成绩又不理想,所以他觉得生活、学习都没有什么“希望”可言。笔者就对他讲:“生活的道路是不平坦的,你所遇到的困难确实很大,父母离异给你的打击也是很大的,但如果你觉得这就是你头上的天塌了,觉得生活没什么精彩了,这是不行的!我们可以为生活中的坎坷难过甚至痛苦,但决不能被它打倒。我们要学着与它进行抗挣,去改变一些我们可以改变的东西,这样我们才能让原本灰色的生活变得绚丽起来。老师相信你!”后来,他不再自卑,而是在困难中学着微笑,他说会好好努力去改变自己的生活!
《我的理想》:“如果青少年没有理想或缺乏正确而远大的理想,他就可能无所作为,或可能为追求个人私利而滑到邪路上去。只有引导他们树立正确远大的理想,才能给他以前进的正确方向和巨大力量,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打好基础。”有个女学生,家境殷实,虽然人很聪明,但很不喜欢读书。她在周记中这样写到:“我知道我成绩差,但我无所谓啊,只要能赚到钱就行了。我爸妈也没什么文化,但是他们赚得钱并不少。别人的父母是大学生又怎样,赚那么一点点的钱!”她的文章对学习好的学生嗤之以鼻,却赞赏钱。笔者回答她说:“现在的社会物质固然很重要,但精神的充实更重要。社会也在变化,以后的社会是知识的社会,没有知识是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的。我们不能躺在父母的怀抱里享福,而要有理想有抱负。你的勤奋会助你腾飞,少了知识的羽翼你未来的路会难走很多!你父母的辛劳为你创设了一个很好的环境和条件,凭你的聪明,加上你的勤奋,一定会收获很多!老师期待着你的改变。”以后笔者又找她谈了几次,她开始慢慢地认真学习。
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即根据自己的实际,设计好自己的奋斗目标,并勉励他们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坚持不懈地努力。在评语中利用鼓励性语句进行理想教育,正是体现了德育的这种基本的方式。曾有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他如何沉迷电脑世界,如何在网络的游戏里获得快乐,面对父母的责怪,面对成绩的滑坡,内心十分矛盾,既想改变现状,认真学习,又逃不脱网络的吸引。这个学生的学习水平本来比较好,却因为沉迷于电脑而导致成绩直线下降。为此,笔者在给这个学生的作文评语中写到:“电脑是高科技的产物,你把游戏玩得这么好,说明你的智商不错;但是现在,你的重要任务是学习。以后接触网络的时间还有很多,以你现在的学识,无法游刃有余,相反会影响你的学习,误了你的前途。老师想,你不如先把它放在一旁,用心去学习,灿烂的明天就在不远处等你!”借助这些开导性的话语,劝说学生走出虚幻的网络世界,懂得学习,从而拥有一种健康的、积极的进取心态。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个性形成的时期。青少年学生在这个时期对事敏感,易于冲动,对许多事情的看法不尽正确,却很容易把不正确的认识、观点变成自己的观念,从而形成为个性的东西。当作文中出现这方面的情形时,笔者借写评语对学生进行开导,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健康、独立的个性心理。青少年学生由于自身思想、心理发展的不成熟之故,在许多方面还无法完全有把握地作出定论,给学生以解释,使其更能体会到生活中的真、善、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中的真、善、美的情感。作文评语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道德行为的敬佩之情,让学生感到道德的价值与需要,以发展他们深厚的道德情感。
总之,在语文课堂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做法是很好的,教育——教书育人,在“以人为本”科学教育理念指引下,更应把“育人”放在首位,德育应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去发现、整理教材中的德育思想,采用各种教学方式细水长流般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完美的人格。总之,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对政治教育的一种补充和延续。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这得天独厚的条件,加强德育渗透,有效地做好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工作。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升溪中学)
语文孕育着生命,它投射智慧的光芒。教师应试图用心去经营语文,打破时空界限,让学生与文学、与生活进行心灵的沟通和对话,开启他们的智慧、陶冶他们的情操,整体提高学生语文的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也使学生能够享受到语文带来的快乐,获得智慧的硕果。
1 对人物美好形象的分析是德育渗透的主要阵地
语文学科的整个教材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整个教学环节都可以充分发挥其德育作用。很多课文中对人和事物的描写,无不反映出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赞美与批判。高尔基说:“艺术的作品不是叙述,而是用形象、图画来描写现实。”课文中有许多美的人物形象,都是作家对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进行分析、概括并塑造而成的。这些形象,往往具有各自不同的美的个性和特征。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把这些形象从教材中挖掘出来,让学生去感知这些人物的形象美,从而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新课程也要求让学生获得基本语文素养的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那么,怎样做到这一点呢?教师在讲课时要把情感融进文本,融进课堂。要真诚地爱事业,真诚地爱语文,更真诚地爱学生。要与学生一起欢乐,一起悲伤。记得在讲《背影》时,笔者问学生:为什么“我”总忘不了父亲的背影?在这背影中看到父亲是个怎样的人?学生们自然会说,父亲在失去母亲,失去工作,在心情如此悲伤的情况下还送我还爬过月台去帮我买橘子,对“我”的爱是如此的深厚。笔者想到父亲,想到父亲在大雪天深一脚浅一脚地背笔者上学的情景,这使笔者感动的一幕。同时,也让学生讲出自己感动的一幕。在一个个充满真情的故事中感受到父母的真爱。当自己的感情融到课堂教学中去,融进学生中去时,德育自然渗透到其中,课堂教学才真正具有生命的活力。
2 对课文内容的解读是德育滲透的主要途径
德育思想的渗透,有时不单单靠作品中美好人物形象感化学生,更要通过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来加以灌输。笔者很喜欢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笔者认为它就是教育学生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际关系的最好教材。所以,在教这篇课文时,笔者就提出很多问题让学生探讨:菲利普夫妇当初为什么要赶走自己的亲弟弟?他们为什么用如此恶毒的话来骂自己的弟弟?后来为什么又要盼星星盼月亮地盼于勒回家?当菲利普夫妇在渡轮上遇到日夜盼望的于勒时,为什么又远而避之呢?如果于勒是富翁,他们又会怎样对待他呢?文中的小若瑟夫又是怎样对待于勒的呢?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让学生自己分析其中的原因,再对比菲利普夫妇和“我”对于勒的不同态度,从而让学生认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丑恶本质。如在讲《敬畏生命》时,笔者问:为什么我们要敬畏生命?我们又该怎样去敬畏生命?让学生们明白:生命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可贵的,没有卑贱贵贱之分,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热爱自己的生命。也让他们懂得要在平凡的日子里学着去努力去收获,这样的生命才是最具魅力的。在教学报告文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时,笔者运用多媒体的精彩画面,让学生看到,罗布泊曾经是美丽的仙湖,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水如明镜。可是现在,仙湖消逝了,罗布泊成了一个令人恐怖的地方。如果让学生去探究罗布泊消失的原因,也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教育的最好方式。
3 把德育渗透到写作活动之中
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则是一种最行之有效的方法。笔者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让学生学着观察和感受生活,从而丰富情感,陶冶情操。而青少年学生正处在一个思想发展非常特殊的时期,他们随着身心的不断发展,趋向成熟,思想方面就有很大的变化。他们渴望学到更多的知识,开始对社会对人生有了独立的思考,但又缺乏毅力;他们渴望自己能够成功,却又容易被困难打倒。因此,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学生需要引导、教育。学完胡适的《我的母亲》,笔者让学生写自己的母亲,激起他们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学完朱自清的《春》,让他们写《走进春天》,带领他们在春天的怀抱中徜徉。
而作文评语也是德育渗透的一种方法。人总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而此刻如有人在一旁加以开导、宽慰,则是十分有利的。为了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笔者让学生写《我的烦恼》。如有一位学生在作文中说他的父母离异,母亲走了,父亲出外打工。自己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家庭生活困难,自己学习成绩又不理想,所以他觉得生活、学习都没有什么“希望”可言。笔者就对他讲:“生活的道路是不平坦的,你所遇到的困难确实很大,父母离异给你的打击也是很大的,但如果你觉得这就是你头上的天塌了,觉得生活没什么精彩了,这是不行的!我们可以为生活中的坎坷难过甚至痛苦,但决不能被它打倒。我们要学着与它进行抗挣,去改变一些我们可以改变的东西,这样我们才能让原本灰色的生活变得绚丽起来。老师相信你!”后来,他不再自卑,而是在困难中学着微笑,他说会好好努力去改变自己的生活!
《我的理想》:“如果青少年没有理想或缺乏正确而远大的理想,他就可能无所作为,或可能为追求个人私利而滑到邪路上去。只有引导他们树立正确远大的理想,才能给他以前进的正确方向和巨大力量,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打好基础。”有个女学生,家境殷实,虽然人很聪明,但很不喜欢读书。她在周记中这样写到:“我知道我成绩差,但我无所谓啊,只要能赚到钱就行了。我爸妈也没什么文化,但是他们赚得钱并不少。别人的父母是大学生又怎样,赚那么一点点的钱!”她的文章对学习好的学生嗤之以鼻,却赞赏钱。笔者回答她说:“现在的社会物质固然很重要,但精神的充实更重要。社会也在变化,以后的社会是知识的社会,没有知识是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的。我们不能躺在父母的怀抱里享福,而要有理想有抱负。你的勤奋会助你腾飞,少了知识的羽翼你未来的路会难走很多!你父母的辛劳为你创设了一个很好的环境和条件,凭你的聪明,加上你的勤奋,一定会收获很多!老师期待着你的改变。”以后笔者又找她谈了几次,她开始慢慢地认真学习。
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即根据自己的实际,设计好自己的奋斗目标,并勉励他们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坚持不懈地努力。在评语中利用鼓励性语句进行理想教育,正是体现了德育的这种基本的方式。曾有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他如何沉迷电脑世界,如何在网络的游戏里获得快乐,面对父母的责怪,面对成绩的滑坡,内心十分矛盾,既想改变现状,认真学习,又逃不脱网络的吸引。这个学生的学习水平本来比较好,却因为沉迷于电脑而导致成绩直线下降。为此,笔者在给这个学生的作文评语中写到:“电脑是高科技的产物,你把游戏玩得这么好,说明你的智商不错;但是现在,你的重要任务是学习。以后接触网络的时间还有很多,以你现在的学识,无法游刃有余,相反会影响你的学习,误了你的前途。老师想,你不如先把它放在一旁,用心去学习,灿烂的明天就在不远处等你!”借助这些开导性的话语,劝说学生走出虚幻的网络世界,懂得学习,从而拥有一种健康的、积极的进取心态。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个性形成的时期。青少年学生在这个时期对事敏感,易于冲动,对许多事情的看法不尽正确,却很容易把不正确的认识、观点变成自己的观念,从而形成为个性的东西。当作文中出现这方面的情形时,笔者借写评语对学生进行开导,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健康、独立的个性心理。青少年学生由于自身思想、心理发展的不成熟之故,在许多方面还无法完全有把握地作出定论,给学生以解释,使其更能体会到生活中的真、善、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中的真、善、美的情感。作文评语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道德行为的敬佩之情,让学生感到道德的价值与需要,以发展他们深厚的道德情感。
总之,在语文课堂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做法是很好的,教育——教书育人,在“以人为本”科学教育理念指引下,更应把“育人”放在首位,德育应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去发现、整理教材中的德育思想,采用各种教学方式细水长流般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完美的人格。总之,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对政治教育的一种补充和延续。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这得天独厚的条件,加强德育渗透,有效地做好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工作。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升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