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爱情故事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632411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父亲杨勇伟,人称“一枝梅”,出生于1921年,父亲的生命轨迹似乎与中国共产党紧密相合。今年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百年,我激动不已,不由自主地想到父亲今年也是百岁之年。
   父亲出生于上海宝山杨家堰。1940年4月,19岁的他在中共地下党的引导下奔赴崇明,参加了崇明游击总队,5月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3年2月,新四军一师九团政治处主任韩念龙交给他一项任务:组建南通县政治保卫队,即短枪队。短枪队成立后,父亲任队长。他在执行任務后,常常给敌人留下一页传单,传单上写着:“飞檐走壁,来无影,去无踪。一枝梅”。1943年9月30日,延安《解放日报》头版以《不是敌人“清乡”,而是新四军“清城”》为标题报道了南通短枪队的战斗事迹, “一枝梅”的雅号也正是在那个时期让敌人胆颤心惊。
   多部纪录片中称父亲为智勇双全“一枝梅”,人们一定以为父亲只是战场上的钢铁战士,其实父亲在生活中是个非常有趣的人,既风趣又幽默,与母亲的爱情有着那个时代特有的浪漫主义情怀。
   父亲与母亲相识是在1947年,一次战斗后,父亲负伤到后方休养,成为母亲手中的伤病员。在医疗队,来自上海的母亲手术做得很漂亮。敌人射入父亲脚上的子弹需要取出来,但医疗队的麻药实在太少,只能留给重伤员。在没有打麻药的状态下,母亲帮父亲取出了子弹。父亲的勇敢彻底掠走了母亲的芳心。从此,他们成为恋人,并携手走过了钻石婚。
   我在整理父母遗物时,发现了父亲写给母亲的一封情书,这封信既是一封情书,又是一份战报。上面不仅出现当今社会年轻人常用语“dear”“kiss”“您的V”,还呈现打了胜仗后迫不及待将喜讯告诉心上人的急切心情,以及对战友伤亡情况的深深担忧,同时还不乏情侣间的打闹和嬉笑。信上写道:
  dear pin:
   前夜我们去攻击离如城九里路的十里庙据点,警戒放到城脚下,距离两里路,12点进入阵地,2点总攻,3点半解决战斗。共剿匪1个班、乡自卫队2个、城区常备1个分队,共七八十人;俘虏了53人,缴轻机3挺,步枪36支、加拿大手提机1支、快机1架、手枪1支、弹筒1个、击毙十余人。
   余东打下来了,对南通、通东、东南今后斗争有其极大的支援。伤亡如何?听到的话盼能告知一二,特别是八团一营的。
   我这里买了十包水果糖,是乐仙的。对不起,还是靠联络同志代买的。您要吃,必须把舌头伸到我这里来,伸一次给一块……
   Kiss
   您的V笔  30日
   在战争剧或电影中,人们常看到一些穿插了爱情情节的故事,一般都会认为编导为了收视率编造的。残酷的战争时期,哪有心思谈情说爱?然而战士是有感情的,他们在那个特殊时期仍然会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我的父亲无疑就是这样的。
   父亲给母亲写信时,会用那么时髦的语句“亲爱的”“吻你”。在少得可怜能相见的日子里,他又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爱。有一天,终于有一个两人可以相见的日子,父亲非常想好好招待自己的心上人。用什么东西招待呢?炒个“糖醋藕”慰问心上人吧。然而,他们见面的时间不知是季节不对,市面上没有藕卖,还是父亲囊中羞涩没有经济实力买,总之父亲手中没有藕。一心想做“糖醋藕”的父亲竟然脑洞大开,想到一个妙主意——用白萝卜替代藕。他先将白萝卜切成薄片,再用鹅毛管在白萝卜片上戳出一个个小圆孔,最后用糖醋炒出了一盘人造糖醋“藕片”!不难看出在战争年代战士表达情感的方式有多么独特,他们一样能用自己的方式尽显生活的乐趣和美好!
   在父亲的遗物中,还有一份保存完好的“结婚申请报告”, 这份申请报告记录着父亲年轻时的幽默。有关他们结婚当日发生的故事,我多次听父亲讲起。每每讲到这段经历时,父亲总忍不住开怀大笑,直笑得眼角挂上泪珠。年轻时的“杰作”,令他一辈子回味无穷。父亲只要一想起自己让母亲很囧的样子,就像当年结婚时那样兴奋无比、手舞足蹈。
   当年爱搞幽默的父亲竟然在部队首长批示“同意你们结婚”几个字前面,用笔添上一个“不” 字。然后,在结婚当日装出一副苦脸,神色凝重地将“结婚申请报告”递给母亲。母亲没有识破父亲的“杰作”,一看到申请报告上写着“不同意”几个字,脸色一下子就变了,先前的喜色变得凝重而尴尬,一句话不说,背起行李往外走。父亲一见母亲不仅脸色变了,还要马上离去,知道这个“幽默”玩过了头,赶紧上前拉着母亲的手,深情地望着母亲说:“我和你开玩笑呢,你还真的当真了?!”“你看看,你再仔细看看,上面的“不”是我加上去的啊,我就想逗逗你呢。哈哈哈哈……”
   在父亲百年之时,谨以此文表达女儿对老父亲的思念之情,同时表达对为新中国诞生英勇作战的革命前辈的感激之情。
   (责任编辑 孙月红)
其他文献
她曾前后3次见过毛泽东主席,多次聆听过中央首长的报告,上过天安门,坐过观礼台。   她叫孙联际,新四军女战士,生于1930年,今年92岁,江苏省泰兴市孔桥乡管营村人。   孙联际第一次见毛泽东主席是1956年1月15日。那天,北京各界20多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联欢大会,庆祝北京市农业、手工业全部实现合作化和全国第一个实现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全行业公私合营。当时,孙联际正在北京参
期刊
致敬,红旗  致敬,爱旗如命的人们  您,满腔热血把她染红  您,磐石信仰将她高举  您,毕生坚守为她护卫  您,一世奉献给她增辉  此刻,无论您在哪里  红旗,就是您的姓名  请接受人民致敬  致敬,红旗  致敬,红旗在心的人们  无论炮火硝烟举旗冲锋  抑或潜伏虎穴与狼共舞  无论身居普通默默付出  还是走出辉煌从零起步  此刻,不管您在何方  旗帜,就是您的图腾  请接受神州致敬  党旗号令
期刊
父亲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最后的职务才是淮阴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但在我心中,他永远是一名在战场冲锋的新四军老兵。   1940年初,在中共淮阴县五区区委书记张涛亭的引领下,父亲开始投身革命,同年9月15日入党。此时,正值黄克诚、彭明治率部1万多人南下华中,执行中共中央“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任务,于1940年7月底进入淮海地区,并在各县成立抗日民主政府,建立根据地,“建设自己的家”(刘少奇语
期刊
本刊记者大可报道 丹青绘盛世,倾情颂党恩。9月18日,由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新华报业集团、盐城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绘盛世颂党恩”——吕恩谊百件油画精品网络展,在人民网、新华网、学习强国、今日头条、今日中国、书画天地、炎黄文化杂志、铁军杂志、铁流网站、新华报业、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等20多家网络媒体拉开序幕,原南京军区司令员朱文泉上将、中共盐城市委书记曹路宝、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双传
期刊
1970年6月,国防部副部长粟裕将军率领中国军事代表团在参加完刚果国家人民军建军4周年的庆祝活动后,回国途中在法国停留了3天。一行人在抵达巴黎的当天吃晚饭时,中国驻法国大使黄镇便询问粟裕将军,第二天是去参观马奇诺防线,还是去参观诺曼底登陆场。   粟裕不假思索地说,去参观诺曼底登陆场。随后,和粟裕同行的段苏权补充道:“我们在北京集中时,粟部长就说,一定要利用路过巴黎的机会,实地考察使第二次世界大
期刊
舟山警备区军史陈列馆大厅中央的塑像两边,有一副对联特别引人注目,上联:头等兵团。这是陈毅元帅在战争年代对这支英雄部队的前身山东野战军第八师的评语。下联:袖中老虎。是“陈毅袖筒里的小老虎”的简称,是当年华东军民对这支英雄劲旅的赞语。  “微山湖色慰征途”   陈毅对这支战功卓绝的老部队结缘以至厚爱,得从当年的铁道游击队说起。抗战时期,在山东枣庄微山湖一带出现了一支截列车、打洋行、毁桥梁,令日伪军闻
期刊
父亲13岁参加新四军,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12年的青春韶华在战争中度过。后几十年专修装甲理论、保卫珍宝岛、守卫吴八老岛,25年戍守边疆和建设新中国。他重伤5次,战残7级,后毕业于南京军事学院,离休前是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军分区副司令员。   1928年6月,爷爷奶奶的第一个孩子、我的父亲来到人间,爷爷请来先生给父亲起名叫“臧殿国”(父亲13岁当兵后,为防止日
期刊
江抗战地服务团的全称是江南抗日义勇军战地服务团。1939年4月,新四军一支队司令员陈毅为执行中央确定的“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战略方针,委派叶飞率领新四军第六团从茅山抗日根据地出发,向锡澄公路以东地区挺进,目的是要打破国民党第三战区对新四军实施划地为牢等种种限制,独立自主地开展抗日游击斗争,发展壮大部队,开辟敌后抗日游击区。为了提防国民党方面的蛮横阻挠,部队以“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
期刊
枪声啪啪响,子弹都打在炮楼上,炮楼却若无其事地立在那里。一个像秧鸡似的伪军小子在炮楼上窜来跳去,嘲弄地说:“小四子,你们那几条破步枪快收起来吧,阎王爷在等着你们哪。”  涟水县民兵大队战士们气得直咬牙,恨不得插翅飞上去,把炮楼上的伪军撕成块块,可就是上不去,子弹也打不着。副大队长沈竹修皱着眉头,盯着炮楼,自言自语地说:“炮,要是有炮就好了。”  “有,有,有炮!兴,兴隆庄有两门土炮!”一个叫马季伦
期刊
编者按:王锋同志原是浙江省温州市新四军研究会的一名工作人员,他因身患癌症离开我们已经7个年头了。可我们杂志社的人一直记得他,他在遗嘱中说的“从抚恤金中支出部分经费为学校赠阅《铁军》杂志”的这句话,至今仍回响在耳边。最近,上海警备区原政委张立志将军写了一篇《王锋的遗嘱》的文章,本刊摘登如下。   2013年10月上旬,上海警备区原政委朱晓初打电话给我,问我有没有收到王锋同志寄来的遗嘱。听到“遗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