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礼物——一束鲜花的感悟

来源 :园丁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go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光带走了往事,去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岁月漂白了激情,却积累了更多的感悟。
  生活原本就是公平的,虽然付出与得到往往失衡,但这种公平源于一种精神的享受。
  作为教师的我们甘愿奉献着自己的力量,青春年华甚至更多更多。
  十年如一日的我赴于教育的第一线,在生活中并不祈求什么,然而物质的享受,精神的丰富令我不断地在教育行业中充实自我,力求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这是我的梦想,梦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然而在现实和梦想共同筑成的人生小路上,梦想的"彩云,,在前方深情的召唤者,而现世的"石块''却常常把狂奔的我们绊倒,我们不妨爬起来,坐在"石头''上长叹几声揉揉酸痛的腿,然后继续我们的追寻。
  我们不断的追寻,教坛这一方净土,曾几何时披上了一抹污尘,尽管布满了精神尘埃,我们仍直著地追寻。
  毕业于师范院院校的悻悻学子走出校门,装着梦想,占据着教坛,于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在成长着,奉献着,咀嚼着一遍又一遍的硕果,哪怕只是点滴成功,也能荡涤我们的心灵。在成功与失败的交织之中,我们时而兴奋,时而消沉,因为我们付出的努力不会永远都有回报的,尽管回报的东西极其甚微,可我们在乎这种微乎其微的得到。
  失落的沉寂令我们消沉过,于是我们伴着"阴云"密布的晨光走进课堂,也许会奇迹般的伴着"艳阳"普照的天空走出课堂,这时我们会觉得自己活得充实而感到自己真实的存在,自己的价值所在。每每失落时,总觉心软无力,动作懈怠;当你从教学中得到自信,从课堂中获得成功与喜悦的时候,我们回觉自己是幸福的。让幸福包围的感觉会让你更加热爱自己的那份工作,也便全力以赴的去奉献。
  老师的礼物时时会有,然而老师的心情也时常会发生改变,这种改变源于自己的调解,更是源于学生的给予。
  教育教学生涯中送走了一批一批的学生,留下的还是没有尽头的埋头苦钻,印在脸庞的是一道道年华的余轮,鬓角的斑白,身体的亚健康等等,然而面对这一切时,我们依然幸福着自己的幸福,苦恼着自己的苦恼。
  老师的礼物是什么,一个简单的问候,一个不经意的手势,一句淡淡的关心,一次亲切的交流……
  虽没有桃李满天下的快感,却有着学生真诚问候的幸福。一束鲜花的不期而至,令我漂白的记忆又变得色彩斑斓了。
  毕业了三年的一位几乎让我叫不起名的学生却意外地送来了一束鲜花。当那鲜花送入我手中的一瞬间,我感到无比的幸福,幸福与压力同感。因为这意味着我要不负众望,更加努力。
  学生把鲜花送入我手中时的第一句话是"老师您老了许多",嗯!是呀!三年不见,竟然有如此之大的变化,这是真诚的话语。那一刻我似乎被学生的话语打动了,又觉得失去了许多。"是呀!操心太多了,的确老了。"我言不由衷地说着,心中却是一种无以名状的难受!
  与来看望我的学生聊了一会儿,得知他们都各奔前程,我便欣慰了许多。但因为我还有课,还有另一批花朵还在花园里等着我。于是我们刚刚开始的一顿丰盛的精神盛宴就这样匆匆散去,而散不去却是几天来一直涌在心头的甜蜜的痛!
  同事们看我抱着那么大的一束鲜花,纷纷为我祝贺,赞许声中我看到了许多羡慕的眼神。
  要问我是否感到高兴,我当时回答说:更多的是一种沉重。因为这意味着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更加的努力,更多的付出,只有这样才不辜负这些孩子们,才不辜负这束鲜花。
  老师的礼物不需要那么庞杂,多么值钱,然而这礼物却是厚重的,无价的。
  这便是对我的肯定、赞誉、关心、感谢和回报。
  面对这样的方式的回报的确令人羡慕,这是我快乐愉悦了许久。二者随之而来的是我加倍的努力工作。
  是啊,教师在学生们眼里是多么的神圣,多么的伟大。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把握住学生的内心,了解他们的世界,在教育教学中给与他们更多的帮助和鼓励。
  记得更清晰的一句话是:老师,您教我的现在工作中全都能用上。这句朴实的话对我莫大的鼓励,我霎那间感到了自己的价值,再也不是徒劳,再也不是单调,而是自己实实在在的劳动得到了肯定。这也是我在教育学生起着作用,在对一个人的一生起到微小的影响,这种影响一直奔向遥远的未来。
  生命是灿烂的,生活是美好的,脸上的皱纹是奉献的车辙,两鬓的斑白是年轮的印记,不经意间我已走向明天,在明天的海洋中拾起失败的贝壳,敲击着昔日的激情,让他荡涤我精神的尘埃,让他洗涤我心灵的困倦,伴我走向更多的成功时刻,哪怕前方荆棘纵横,我愿乘风破浪达到我理想的彼岸,去成就我一个又一个的梦想,终会有种"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美好前景。
  我们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可我们可以追求生命的深度。
  生命对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就看我们怎样对待生命。
  生命让我们拥有,'但最终都回像水一样蒸发,像河流一样远走,像梦一样无可追寻。你珍惜或是挥霍,都不足以改变这个结局。
  尽管如此,我们仍珍惜拥有……
其他文献
正在健康深入发展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本质应该是教育观念的改革。新的科学教育理念,旨在对固有的传统的教育思想提出挑战,与祖宗的教育思想,既有传承性、借鉴性,但更具批判性。科学地发展新的教育思想,探讨更具科学和理性的教育实践,但新时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实际,对教育科学的研究,提出了发展和创新的时代要求。那么,在新的时期、新的教育理念下,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做好班主任工作呢? 下面我来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期刊
当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有过去的温饱型,已逐步过度到健康型。人们渴望身体健康幸福长寿,所以,今天在城市乃至农村的早晨和傍晚,我们随处可以看到那些中老年人,在进行健康锻炼的场面,跑步,打拳,跳舞,耍剑。这些场面也正是和谐社会的真实写照。  体育锻炼,应当从小做起,长期坚持,才能终身受益。我们已故的毛泽东主席,在学生时期,爱好游泳、爬山、跳健身舞及
期刊
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应该是五彩斑斓的,蕴涵着无穷生命力的。于是如何掌控课堂、把握教本、驾驭教学的过程成为每一个教育者必须面对的问题。这一点在语文教学的实施中体现的尤为明显。而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与预设性的正确处理就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但是有人把学生对问题的个性化理解当作了随意、随便的代名词。其实罗克(Wittrock,1986)早就提出生成性教学
期刊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生动活泼的发展。    1 培养自立探究,巧设创新探索机会    学生应该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让他们更多地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去获得知识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的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主体性的课堂教学
期刊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有关生命的来之不易与宝贵,感悟生命的可贵。  2、使学生学会珍爱生命,学会自救的方法 。  教学过程:  1 激情导入  大家看一看这幅照片,你认识他吗?  听了这个故事,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心里都不会感到轻松。你是否感叹,是否惋惜,一个生命就这样在世界上转瞬消失?此刻,你在想什么?请同学谈谈你的看法。  小结:人,应该珍爱生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珍爱我们的生命--
期刊
在体育课上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是每个体育教师的愿望,但现在的初中生处在生长发育的初级阶段,肢体各部分的变化(包括心理方面),影响着他们活动的积极性,特别是女生.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我在这方面总结了一点经验.    1 采用直观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正确、规范的教学示范非常重要,并且多采用直观教学也助于突出重难点,吸收学生注意力,引起兴趣。如现在的初
期刊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努力构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教育方面,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这是因为要大力推进我国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发展进程,解决日益突出的就业问题,解决农民工培训问题,迅速增强综合国力,就必须要将职业教育办成实实在在的面向市场需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技能教育。同时,职业教育本身要健康持久地发展,也必须要面向市场,研究市场,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
期刊
乡土地理材料是地理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广泛结合乡土地理材料进行中学地理教学,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尤其是初中地理教学。由于初中学生具有好新奇、好追问、好探索的特点,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尽量结合客观存在于学生生活之中的这些生动的、有趣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地理课的质量。    1 结合乡土地理材料能够引起学
期刊
青春期是性生理发育逐渐成熟,性意识觉醒发展时期。青少年学生对自己生理上的变化往往会感到不安或恐慌,及时而正确的性生理教育,是预防和治疗各种性功能障碍以及其他一些生殖系统和外生殖系统疾病的重要措施,也是使学生情绪稳定、专心致志地进行学习和培养良好的个性品德的重要保证。  早已被心理学家证明了的——现在的孩子生理发育提前,心理发育滞后。有资料表明:大中城市少女月经初潮多在小学五年级,有的甚至更早,少男
期刊
【摘要】德育为一切教育之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把"以德治国"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战略,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党在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的精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了摆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长期以来,我们的德育工作之所以缺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