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则立,不预则废”

来源 :园丁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211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应该是五彩斑斓的,蕴涵着无穷生命力的。于是如何掌控课堂、把握教本、驾驭教学的过程成为每一个教育者必须面对的问题。这一点在语文教学的实施中体现的尤为明显。而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与预设性的正确处理就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但是有人把学生对问题的个性化理解当作了随意、随便的代名词。其实罗克(Wittrock,1986)早就提出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而新课标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这种生成性的教学模式。 所以我们必须要注意教学活动中的预设性和生成性。
  
  预设是新的教学模式的需要
  
  首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必须要有预设。 预设:是预测与设计,是课前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清晰理性的超时空的设想与安排,具有弹性和留白。他是我们预计的问题和预计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预设并非是写一份详尽的教案,使之成为一个剧本,从而在教学中教师成为了编剧、导演、演员,而学生好像只是承担了观众的角色,无法参与其中,更无法去表达自己的理解。这样的预设严重的限制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所以预设只是是教师对自己课堂方方面面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预见与对策的准备。它只应该学生在课上参与、表演、创新的一个模板或框架,更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不断的完善和补充。
  生成:是生长和建构,是根据课堂教学本身的进行状态而产生的动态形成的活动过程,具有丰富性和生成性。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却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因素和情景无法预见,也就产生出许多的生成性问题。生成可分为两种,一类是我们预设下的现象,另一类是我们不曾预设到的现象。但是这绝不是我们无法驾驭或放任课堂的理由。"动态生成"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它强调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固定不变、按部就班、机械僵化的教学模式,主张课堂教学必须构建生成性的探究性活动过程。
  其次,"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提高,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是矛盾的统一体。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正确处理这一矛盾,审视教学资源,弹性设计教学,进而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在感悟、积累、运用的动态过程中,在准确把握"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同时,实现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和谐共振。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动态的过程。新的课程标准旗帜鲜明地打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旗帜,学科教学从强调目标、计划发展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而在这种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必然孕育出许多生成性因素。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摒弃过多的预设与计划、规范与机械,更多的凸显课堂的真实丰富性、复杂多变性、不确定性和动态生成性。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强调生成,并不是忽略了预设。相反,要求我们的预设应更为充分,更为饱满。因为充分的预设,代表的是对教材更深入地理解,代表的是对整个教学设计更为成熟地把握,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才能得心应手,善于把握生成的机会,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形成动态的生成过程。
  第三,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和自身的素责是我们应付教学中生成问题的关键。新课程非常关注并提倡课堂动态生成,课堂上也一定会出现难以预料的因素,这就需要教师凭借教学机智去艺术性地应对。但是我们必须明确课堂上"动态生成"的质量绝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化的"预设",所以课前的预设工作反而显得更加重要了。我认为,预设并不是前文所说的简单地指教案。写成文字的教案只是我们预设的一部分,正如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我们不可以只看到了露出水面的部分,而看不到水面下的广阔之处,教师想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发挥而不至于捉襟见肘,只有深入的吃透教材惟其如此"预设"才能灵活的捕捉,调控"生成"!新课标指导下的备课对教师的要求加深了。只不过我们的预设要留有空白。给予学生自主的空间,才能使课堂真正以学生为主体。
  
  预设内容要有针对性
  
  1 预设学生情况。对课堂教学的预设首先要从学生入手。我们知道,学生是一群鲜活的生命个体,而每个人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等皆不相同,再加之课前准备的程度不一,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在备课时了解他们的知识储备,了解他们的课前准备,并预测可能发生的一些课堂变化,并思考其对策,然后存储在自己的弹性预设空间内。并且在我们预设问题是有一定的层次性,这样在上课时让他们也会有所收获,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成效。从而使所谓因材施教在预设中也应该得到充分的体现。
  2 预设个性解读。一部《红楼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化体验可能会得出许多新颖的个性化的观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充分的准备来应对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对文章容易产生个性解读的部分进行充分预设。但是个性化不是什么样的答案都是对的,甚而允许使学生的答案流离教材。相反对答题思路的反复灌输是必须的,其目的是能让学生的了解答题的规范。如关于语言欣赏的题目就必须让学生掌握从:词语、修辞、情感及写作的方法等切入角度,然后再对各个角度的答题的规范作必要规范,只有这样才会把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和正确的答案结合起来,也会把平时的教学和最后的考试的目的有机的集合起来。
  3 预设文本和学生的情感点。文本为作者创造,其中自然也就有着作者的情感。而这蕴含在文本中的作者的情感,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中不一定感受到。因此教师在预设的时候,就要关注文本的情感点,对文章的"动情点"要进行细致深入地挖掘,预测学生可能会有哪些情感的迸发,进而形成共鸣。而面对这样的情感我们又应如何对待。所以只有既对文本的情感进行预设,又对对于学生的情感进行充分的预设,才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课堂教学的预设方面有很多,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见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不管何种预设都要求教师眼中有"本",更要有"人"的概念,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逐渐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智慧,找寻自己驾驭课堂的方法,提高现行的教育改革下既注重方法更提高效率。
  
  预设和生成偏离是要正确的对待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因此,当我们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我们应在促成学生动态生成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当课堂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时,我们应该有一个平和的心态,所谓"师不必强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学生的回答超出自己的预设之外的,不应该一味的否定,相反这是值得我们欣喜的事情。这个时候,教师一定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够应对这一切,能够从容指导学生。没有必要非把学生拉到预设的轨道上,甚至扑灭学生已有的思想爱的火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当将自己放在一个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尊重学生的生成,给学生的生成营造氛围。面对学生的种种想法,我们在平等的立场上给予交流、指导,而不能居高临下,一棒子打死,这样的做法不仅不会降低自己的威信,反而会拉近和学生间的距离,促进学生和自己共同提高。其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用心倾听。当学生在就课本内容发表观点的时候,我们也要用心的倾听,这样既是对学生的个人的尊重也能弄才能从中明确学生的观点并对之给以适当的评价和鼓励。并在之后,进一步的明确自己的观点,与同学们进行亲切的交流,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课堂教学。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课堂生成的信息进行整合重组。对那些学生对于文本所生成的独特的见解,教师不可打压学生的观点,而要顺应学生思维走向。对于那些即兴闪现出来的火花,教师应敏锐捕捉,并予以引燃,顺水推舟,给以适当的鼓励,以此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的参与起来,共同研究。还有一部分信息,是学生对于文本本身超出文学范畴的理解和认知。对于这部分信息,教师必须有准确的判断能力并加以正确的指引。我们不能一味地为了生成一位的迁就,而忘了我们在做什么。我们必须明确在语文课堂上,一切的生成都是为了学生更好的感受语文,体会语文。其他的超出语文范畴的生成,无论多么精彩,都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应该用巧妙的方式将学生的视角引回到语文上来,同时,教师还要在收集处理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能够引发学生新的生成的兴奋点。
  总之预设与生成作为一对矛盾统一体,是共同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正如布卢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预设中有生成,只有有了生成性问题我们的教学才会有新的收获;生成中也有预设,这一次生成又为下一次的预设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没有预设的生成是老师对教材的把握不够,没有生成的预设是老师对教参的生搬硬套,是徒劳无益的。只有将预设和生成结合,才是执教者的智慧与能力的结晶,才是教者和学生间的思想的火花的碰撞,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的教学模式。
其他文献
走近学困生,了解学困生的形成,透视学困生的心理,剖析学困生的特点,一种自卑感大于自信感,失败感大于成功感的沉重,与我们教育工作者神圣的责任产生强烈的碰撞。如何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如何为学困生的健康成长和充分发展提供热情的帮助和支持,都需要我们用心为学困生插上起飞的翅膀,让他们用自信树立人生,用自强书写人生。    用自信树立人生    学困生不是天生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环境、心理、学法、智力
期刊
教学内容:九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1)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正确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2)让学生学习一种探究方法:猜想--验证--结论  (3)渗透转化思想以及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逻辑思想。  教学重、难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自主探究主题:验证猜想——"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教具学具:幻灯、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各一对。 
期刊
美术课对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如何把握好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和重点,怎样发挥美术教学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我们必须进行认真的思考与探讨。    1 美术教学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    美术教育属于病态育范畴,是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美育的目标是培养人感受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形成完美的人格。美术文化是艺术文化园地中的一枝奇葩,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遍及寰宇,
期刊
近年我国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被纳入到素质教育范畴,教育赋予了美术教学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新型的学习方法,这样美术课堂教学就要适当地渗透相关联的科学知识以去改变原先一味地囿于本学科范围的教学。经若干年教学实践,使原先沉寂、呆板、枯燥的美术课堂也因为相互学科的渗透而变得热闹起来。  为了上好一堂美术课,我与学生一起绘画和练习中,总结了以下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1 因教制宜    教育部审查通过的九年义
期刊
中考命题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它受着时间、空间、环境、材料、人员等多种条件的制约。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卷,从总体上说每份试卷每道试题都编制得很精致,体现着新课程的理念,实现着三维目标,很好地导向着语文教学。  我想,考试,尤其是传统的中考高考,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在关注人的发展的今天,在构建发展中的人的三维目标中,不应仅仅具有甄别选拔功能,而应能承担诸如启智、熏陶、教育等更加深广的功能。  我认为
期刊
教育目标的实现,主要通过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来完成,而课堂教学正是素质教育全过程的中心环节。因而,作为课堂教学组织者、实施者的教师,理应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做中心任务来抓。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我认为教师应切实奏好下面"三步"曲。    1 备课,不仅要备好教材,更要备好学生    常言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千遍功",教师要上好一节课,前提是备好课。老师课下多坐一小时,学生堂上就会少听五分
期刊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等方面均有重大影响。它广泛联系着各门学科的学习,联系着生活、学习、工作,是每个人都离不了的。封建社会时期,课堂被八股文充斥,近年来又为应付各级各类考试而反复练题,实行"题海战术"。教师不得不放弃对自己对语言、文学、生活的独特感受和热情,带领学生在枯燥无味地题海中"遨游"。久而久之,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淡了,阅读热情退了,加上(1)写作文难,评分又不十分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班主任工作的点滴,提出了搞好班主任工作的几点看法,是明确自己工作目标、责任、基本方法以及指导思想和总体原则,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和时代的有用之才。  【关键词】成功 责任 方法 原则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细致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它关系到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等方面习惯的养成和进步,关系到能否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和时代需要,能否为社会做贡献的人。因此,班主任工作面临着挑战,特
期刊
正在健康深入发展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本质应该是教育观念的改革。新的科学教育理念,旨在对固有的传统的教育思想提出挑战,与祖宗的教育思想,既有传承性、借鉴性,但更具批判性。科学地发展新的教育思想,探讨更具科学和理性的教育实践,但新时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实际,对教育科学的研究,提出了发展和创新的时代要求。那么,在新的时期、新的教育理念下,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做好班主任工作呢? 下面我来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期刊
当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有过去的温饱型,已逐步过度到健康型。人们渴望身体健康幸福长寿,所以,今天在城市乃至农村的早晨和傍晚,我们随处可以看到那些中老年人,在进行健康锻炼的场面,跑步,打拳,跳舞,耍剑。这些场面也正是和谐社会的真实写照。  体育锻炼,应当从小做起,长期坚持,才能终身受益。我们已故的毛泽东主席,在学生时期,爱好游泳、爬山、跳健身舞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