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低年级儿童思维主要凭借具体形象的材料进行,分析、推理等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形成。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需要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本文围绕小学低年级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展开,旨在让低年级儿童享受数学探究的快乐、思维的快乐、学习的快乐。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还不完善。他们的注意容易被活动的、鲜艳的、有趣的、新颖的事物所吸引。因此我们低年级数学教学应该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他们的感官, 在孩子们的认知基础上开展有效的教学,以下就是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的一些有有效教学策略。
一、动手感知策略
正如蒙台梭利所言,我听见我会忘记,我看了我会记得,我做了才会理解。动手实践是儿童有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教学“图形的认识一”时,如果老师直接用课件展示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可能获得知识的结果,但其间的动手能力、探究方法、活动经验、问题空间、思维方式,都被忽略了。孩子学起来也觉得枯燥乏味,渐渐失去兴趣。换种方式教学,如果课前让孩子们先收集好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比如牙膏盒、药盒、瓶子、乒乓球、小皮球等,课上孩子们通过分一分、找一找、摸一摸的活动,亲自动手感知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通过动手感知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也深刻的在小组活动中让学生理解记住,而不是机械的记住。再如教学“千克和克”时,课前我给孩子们剧透我们将上一节有趣的数学课,并让他们准备好自己喜欢吃的零食或水果,孩子们非常高兴带来各种水果和零食,我也准备了一些特殊重量的物品和教具称。通过问题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欲,然后小组合作亲自动手称一称自己带来的零食或水果的重量,孩子们一些负责称一些负责记录。孩子们自己动手得出的结果让他们有强烈的荣誉感,当他们在读一读自己获得零食或水果的重量“50克鸡蛋、200克苹果、450克瓜子、、、、、、”时,他们的声音非常洪亮,读出一种无比的自豪感,在认识“千克”时,我带来了电子称让胖中瘦的孩子们称一称自己的体重。学生只有动手感知了,经历了才会收获经验。当学生在练习中遇到“一个西红柿重200( ),一头猪重150( ),时”,就会条件放射地调动已有经验。有孩子在估计其他物品质量前,就会调动已有经验进行对比,这样的实践学习使得知识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做数学”让数学学习变得鲜活有感,课后我特意留几分钟给孩子们互相分享品尝带来的零食,让孩子们的天性得到释放,体会学习的快乐。
二、游戏感知策略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们天真烂漫,活波好动,爱玩爱动是他们的天性,对自己行为的约束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创设愉快有趣的游戏,充分发挥学生好玩,好动的优势,使学生在玩中学,会回收到事半功倍,学而不厌的效果。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为了让孩子们深刻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本质,突破孩子们容易把单位带错的难点,我把同学们带到了操场,当我说出接下来我们将玩一个“抱团游戏”时,孩子们非常的开心。我知道“抱团游戏”是他们体育课上经常玩的游戏,他们懂规则也喜欢玩,当我说出数字“7”时,孩子们迅速抱成6组,还剩5个同学,我接着提问“谁能用一个除法算式来表示我们刚才的活动?”,学生很快回答“47÷7=6(组)、、、、、、5(个)”,我接着追问你们说的这个“6组或6堆是什么意思?5为什么要带单位个或人?”,孩子们都积极踊跃的要举手回答。正如吴正宪老师所说“唤起学生兴趣,给学生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对于学生而言,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听不懂,学不会,还得被强迫着听,强迫着学”。教师要让小学生能听得懂数学,不紧要让数学学习内容贴近儿童实际,让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要把数学变得简单些、容易些、朴实些。简单些,就是用“熟悉的”去解释“陌生的”,用“具体的”去理解“抽象的”,只有在孩子们的认知基础上,换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才会积极主动的走进你们的数学王国,成为里面的主人。
三、绘本感知策略
新课改明确提出基础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规律和特征,引导其更加生动主动的学习。绘本与其独有的图文并茂的特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启迪学生进行思考。正确运用繪本这一教学策略,把抽象地数学概念、理论知识变成生动直观的数学故事,孩子在学习中就不会枯燥乏味,而是在有趣的故事中获得愉悦感。在教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一”时,我通过改编绘本故事《鸟儿鸟儿飞进来》来完成用乘法解决问题的难点,解决问题是低年级孩子们的难点,孩子们经常理解不到位。所以我利用形象有趣的绘本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老爷爷等的是什么呢?一共有多少只小鸟?”,然后进行解决问题 。有绘本故事的支撑孩子们都积极动脑帮木匠老爷爷解决问题,我又稍作修改环环相扣让孩子们深入浅出的抓住本质。通过数学绘本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让数学有了“表情”。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还不完善。他们的注意容易被活动的、鲜艳的、有趣的、新颖的事物所吸引。因此我们低年级数学教学应该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他们的感官, 在孩子们的认知基础上开展有效的教学,以下就是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的一些有有效教学策略。
一、动手感知策略
正如蒙台梭利所言,我听见我会忘记,我看了我会记得,我做了才会理解。动手实践是儿童有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教学“图形的认识一”时,如果老师直接用课件展示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可能获得知识的结果,但其间的动手能力、探究方法、活动经验、问题空间、思维方式,都被忽略了。孩子学起来也觉得枯燥乏味,渐渐失去兴趣。换种方式教学,如果课前让孩子们先收集好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比如牙膏盒、药盒、瓶子、乒乓球、小皮球等,课上孩子们通过分一分、找一找、摸一摸的活动,亲自动手感知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通过动手感知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也深刻的在小组活动中让学生理解记住,而不是机械的记住。再如教学“千克和克”时,课前我给孩子们剧透我们将上一节有趣的数学课,并让他们准备好自己喜欢吃的零食或水果,孩子们非常高兴带来各种水果和零食,我也准备了一些特殊重量的物品和教具称。通过问题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欲,然后小组合作亲自动手称一称自己带来的零食或水果的重量,孩子们一些负责称一些负责记录。孩子们自己动手得出的结果让他们有强烈的荣誉感,当他们在读一读自己获得零食或水果的重量“50克鸡蛋、200克苹果、450克瓜子、、、、、、”时,他们的声音非常洪亮,读出一种无比的自豪感,在认识“千克”时,我带来了电子称让胖中瘦的孩子们称一称自己的体重。学生只有动手感知了,经历了才会收获经验。当学生在练习中遇到“一个西红柿重200( ),一头猪重150( ),时”,就会条件放射地调动已有经验。有孩子在估计其他物品质量前,就会调动已有经验进行对比,这样的实践学习使得知识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做数学”让数学学习变得鲜活有感,课后我特意留几分钟给孩子们互相分享品尝带来的零食,让孩子们的天性得到释放,体会学习的快乐。
二、游戏感知策略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们天真烂漫,活波好动,爱玩爱动是他们的天性,对自己行为的约束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创设愉快有趣的游戏,充分发挥学生好玩,好动的优势,使学生在玩中学,会回收到事半功倍,学而不厌的效果。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为了让孩子们深刻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本质,突破孩子们容易把单位带错的难点,我把同学们带到了操场,当我说出接下来我们将玩一个“抱团游戏”时,孩子们非常的开心。我知道“抱团游戏”是他们体育课上经常玩的游戏,他们懂规则也喜欢玩,当我说出数字“7”时,孩子们迅速抱成6组,还剩5个同学,我接着提问“谁能用一个除法算式来表示我们刚才的活动?”,学生很快回答“47÷7=6(组)、、、、、、5(个)”,我接着追问你们说的这个“6组或6堆是什么意思?5为什么要带单位个或人?”,孩子们都积极踊跃的要举手回答。正如吴正宪老师所说“唤起学生兴趣,给学生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对于学生而言,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听不懂,学不会,还得被强迫着听,强迫着学”。教师要让小学生能听得懂数学,不紧要让数学学习内容贴近儿童实际,让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要把数学变得简单些、容易些、朴实些。简单些,就是用“熟悉的”去解释“陌生的”,用“具体的”去理解“抽象的”,只有在孩子们的认知基础上,换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才会积极主动的走进你们的数学王国,成为里面的主人。
三、绘本感知策略
新课改明确提出基础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规律和特征,引导其更加生动主动的学习。绘本与其独有的图文并茂的特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启迪学生进行思考。正确运用繪本这一教学策略,把抽象地数学概念、理论知识变成生动直观的数学故事,孩子在学习中就不会枯燥乏味,而是在有趣的故事中获得愉悦感。在教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一”时,我通过改编绘本故事《鸟儿鸟儿飞进来》来完成用乘法解决问题的难点,解决问题是低年级孩子们的难点,孩子们经常理解不到位。所以我利用形象有趣的绘本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老爷爷等的是什么呢?一共有多少只小鸟?”,然后进行解决问题 。有绘本故事的支撑孩子们都积极动脑帮木匠老爷爷解决问题,我又稍作修改环环相扣让孩子们深入浅出的抓住本质。通过数学绘本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让数学有了“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