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在21世纪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受教育权也成为人类应当获得的最基本权利之一。随着教育民主化进程的推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在我国也如火如荼地发展着,其间引发的其与精英化教育的矛盾问题,也成为教育界的讨论焦点。本文通过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精英化并列局面的形成、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的论述,探讨了二者应合理共存、协调发展,才是保证教育公平,受教育权利均等的必然途径。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 精英化 教育公平
中图分类号:6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3-009-02
教育,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当今社会,享有教育权是人类应当获得的最基本权利之一。学校教育,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其产生之日起,就经历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过程,它反映了不同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的需要。本世纪70年代初,美国社会学家马丁·特罗首先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阶段,之后这一理论就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但同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精英教育的定位、其与大众教育的关系以及二者如何发展,也成为现在的热点讨论问题。本文将从两种教育并列局面的形成、发展现状以及发展前景三个方面进行叙述,探讨二者协调发展的意义。
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与精英化并列局面的形成
当今社会,受教育权,毫无疑问是人类应当享有的最基本权利之一,但在古代社会只有少数人才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培养社会上层的管理人才,是有闲阶层的特权,因此古代的教育大多属于精英教育的模式。到了近代,学校教育更多地被视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此时西方开始普及教育,形成了“双轨制”的教育模式,主要形式是其中一轨是传统的“贵族学校”,教学设备良好、师资水平颇高,从小学直通大学,其功能是培养社会高级人才,这一轨属于精英教育范畴。另一轨是有大量新兴的“民办学校”构成,其功能是普及义务教育,这一轨属于大众教育范畴。此时,近代的西方已经出现了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并列的局面。
20世纪前半叶,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西方纷纷完成了义务教育的单轨化,使基础教育大众化。从60年代到80年代西方各国又纷纷普及高中和大学教育,高中教育已基本大众化,高等教育也不同程度地大众化。教育的大众化伴随着教育的民主化进程,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它同时也导致了教育经费的紧张,师资水平的下滑,从而使教育质量普遍下降。[1]这也必然引起了教育大众化与精英化的讨论,有限的资金如何分配?精英教育是否与大众教育冲突?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途径能否多元化等。因此各国在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都面临着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并存且存在矛盾的问题。
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与精英化发展现况
就我国而言,建国后的教育本来是植根于大众的精英教育。中国人民大学的建立便是选拔工农精英的良好实践,直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一些重点高中还特设工农子女班,为他们脱颖而出创造条件。[2]文革时期,为了强调教育公平的原则,促使所谓的受教育权利均等的实现,一批文化基础根基不牢的工农兵走进了大学,上大学管大学,给那个时期的我国高等教育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恢复高考制度后,大批的优秀青年在自己的努力下,通过高考机制的严格选拔,走进了大学的课堂,后来成为了改革开放后,建设新中国的核心力量,成为国家政治、经济、科学和文化等各领域的栋梁之才。改革开放以来,高考选拔制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因为作为挑选精英人才的机制,它的确是最有效最公平的手段。随着教育民主化进程的推进,以及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人类发展的最基本权利之一的教育权利,应当被每个人所享有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同时高等教育的普及必然可以拉动内需,带动国家经济,因此,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也自然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正突飞猛进的发展。
但我们在向高等教育大众化过渡的同时,大学的大规模扩招一方面的确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愿望,实现着受教育权利均等的目标;而另一方面,部分大学一味地跟风扩招,将其作为解决办学经费紧缺的渠道,降低了教学质量,为了短期的利益,不仅降低了自身的优势,而且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最终造成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难,以及精英教育造就不出精英的局面,也就自然激化了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的矛盾。
从马丁·特罗的发展阶段论我们可以看出,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是教育发展历史阶段的产物,因此一些不同的误解也就产生。一些人认为,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受教育者数量的不断增加,精英教育会最终淹没在大众教育中;还有一些人始终认为,精英教育是一种特权教育,违背教育公平的原则;更有甚者坚信,高等教育的普及,必然会培养出更多的精英,甚至是人人都是“精英”。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种必然趋势,其过程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与讨论,在这种大背景下,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的关系如何协调与发展,就显得至关重要。
三、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与精英化发展前景
(一)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的关系
当代社会背景下,大众教育,普遍被认为是“泛指为大多数人服务的教育”;而精英教育则是“根据下列理论(不论是否正确)而实施的教育:社会中一个少数人集团,通常称为学术尖子集团,应该得到与他们人数极不相称的庞大教育经费——即因为他们具有更大的内在价值,又因为通过对这些特殊尖子的培养领导和探索创新,能期望他们对社会作出更大贡献。”[3]因此,普及高等教育的同时,我们应当认识到,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是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两个轮子,两者应当并行不悖。无广泛的大众教育,民族的整体素质便无法提高;而无高质量的精英教育,国家的管理和科学技术发展就会后继无人。[4]
这也就是说,教育大众化,作为教育发展的一个阶段,与精英化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马丁·特罗也曾强调: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普及教育阶段转变,并不意味着前一阶段的形式和模式必然消失或得到转变,相反事实证明,高等教育作为一个整体过渡到下一个阶段,容纳更多的学生,发挥更加多样化的功能时,前一阶段的模式仍保存于一些高校或者其他高等教育机构中。[5]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精英化同样重要,二者是不可或缺的。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精英化的协调发展
随着教育民主化进程的推进,每个人都基本享有了受教育的权利,当这一情况成为事实时,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的含义就有了一些改变。此时的大众教育,是为了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而设立的,而精英教育则是为了满足少数人(尤指智力发展水平教高的人)的教育需求而设立的。
我们在谈及教育大众化这一命题时,总会涉及到教育公平的问题。其实针对精英教育,同样存在这一问题。心理学研究已表明人的智力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多数人属于中等智力水平,少数人是教高或较低。因此按照教育公平原则中,教育机会均等的概念,所谓的教育公平和平等,就是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宜的教育环境,以使其潜力达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因此,我们前文所提到的,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认为精英教育是一种特权的错误理解,实际上是违背教育公平这一原则的。为了实现更广泛的教育公平,一方面,我们应当积极普及高等教育,使更多的人有接受高等教育、享有优良教学资源的权利,为更多之前被高考机制拒之于象牙塔门外的孩子们,实现他们进大学受良好教育的梦想;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应该抹杀精英教育存在的必要性和意义,因为高等教育培养出的这些精英,肩负着国家建设、管理及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任务。
对于处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众化与精英化协调发展这一问题, 潘懋元教授的建议很有道理,即从对高校不同地位的角度来思考这一议题。他主张精英教育机构不适应办大众化教育,应该承担的是精英教育的任务。[6]因此,从高等院校的角度,不应该一味追求大规模扩招,找好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优势,才是有利于自身发展,有利于精英培养,有利于国家建设的明智之举。另外,解决大众化教育的资金来源,可以更多的寻求民办高校的道路,一方面满足了广大人民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另一方面解决了普及高等教育经费紧张的问题。
就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精英化协调发展而言,学生本身的理性选择也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必需应当承认个性万千,人才各异。因此首先我们要尊重每位学生的个体特点和意愿,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路径和方法,积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社会需求,指导自己的发展方向,之后,给予他们自主选择的权利和机会,也就是说,在教育的帮助下,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自己的教育形式,大众教育或精英教育,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也就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精英化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唐龙云.试论现代教育的基本矛盾[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9):10.
[2]王晓辉.大众化背景的精英教育[J].清华大学教学研究,2006(4):40.
[3]邓伟.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性思考[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2(2):113.
[4]王晓辉.大众化背景的精英教育[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27(4):37.
[5]马丁·特罗(王香丽译).从精英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J].外国高等教育资料,1999(1).
[6]潘懋元.大众化阶段的精英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3(6).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Mass Higher Education and Elite Education
Cao Qing
(Education Department,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062,China)
Abstract:Education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resource of hum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21st century,the right to education has turned into one of the most basic rights of the human being.With the pushing forward of the democratized education,the higher education massification is also growing vigorouly,and at the same time various contradictions which aroused from mass higher education and elite education,has developed into the discussion focus in the educational circle.The essay discusses the rational coexistence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two through analyz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simultaneous existence,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and believes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mass higher education and elite education is the certain way to make sure the educational equity and equal right to education.
Key Words:the massification of high education;elite education;educational equity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 精英化 教育公平
中图分类号:6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3-009-02
教育,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当今社会,享有教育权是人类应当获得的最基本权利之一。学校教育,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其产生之日起,就经历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过程,它反映了不同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的需要。本世纪70年代初,美国社会学家马丁·特罗首先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阶段,之后这一理论就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但同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精英教育的定位、其与大众教育的关系以及二者如何发展,也成为现在的热点讨论问题。本文将从两种教育并列局面的形成、发展现状以及发展前景三个方面进行叙述,探讨二者协调发展的意义。
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与精英化并列局面的形成
当今社会,受教育权,毫无疑问是人类应当享有的最基本权利之一,但在古代社会只有少数人才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培养社会上层的管理人才,是有闲阶层的特权,因此古代的教育大多属于精英教育的模式。到了近代,学校教育更多地被视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此时西方开始普及教育,形成了“双轨制”的教育模式,主要形式是其中一轨是传统的“贵族学校”,教学设备良好、师资水平颇高,从小学直通大学,其功能是培养社会高级人才,这一轨属于精英教育范畴。另一轨是有大量新兴的“民办学校”构成,其功能是普及义务教育,这一轨属于大众教育范畴。此时,近代的西方已经出现了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并列的局面。
20世纪前半叶,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西方纷纷完成了义务教育的单轨化,使基础教育大众化。从60年代到80年代西方各国又纷纷普及高中和大学教育,高中教育已基本大众化,高等教育也不同程度地大众化。教育的大众化伴随着教育的民主化进程,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它同时也导致了教育经费的紧张,师资水平的下滑,从而使教育质量普遍下降。[1]这也必然引起了教育大众化与精英化的讨论,有限的资金如何分配?精英教育是否与大众教育冲突?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途径能否多元化等。因此各国在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都面临着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并存且存在矛盾的问题。
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与精英化发展现况
就我国而言,建国后的教育本来是植根于大众的精英教育。中国人民大学的建立便是选拔工农精英的良好实践,直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一些重点高中还特设工农子女班,为他们脱颖而出创造条件。[2]文革时期,为了强调教育公平的原则,促使所谓的受教育权利均等的实现,一批文化基础根基不牢的工农兵走进了大学,上大学管大学,给那个时期的我国高等教育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恢复高考制度后,大批的优秀青年在自己的努力下,通过高考机制的严格选拔,走进了大学的课堂,后来成为了改革开放后,建设新中国的核心力量,成为国家政治、经济、科学和文化等各领域的栋梁之才。改革开放以来,高考选拔制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因为作为挑选精英人才的机制,它的确是最有效最公平的手段。随着教育民主化进程的推进,以及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人类发展的最基本权利之一的教育权利,应当被每个人所享有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同时高等教育的普及必然可以拉动内需,带动国家经济,因此,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也自然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正突飞猛进的发展。
但我们在向高等教育大众化过渡的同时,大学的大规模扩招一方面的确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愿望,实现着受教育权利均等的目标;而另一方面,部分大学一味地跟风扩招,将其作为解决办学经费紧缺的渠道,降低了教学质量,为了短期的利益,不仅降低了自身的优势,而且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最终造成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难,以及精英教育造就不出精英的局面,也就自然激化了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的矛盾。
从马丁·特罗的发展阶段论我们可以看出,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是教育发展历史阶段的产物,因此一些不同的误解也就产生。一些人认为,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受教育者数量的不断增加,精英教育会最终淹没在大众教育中;还有一些人始终认为,精英教育是一种特权教育,违背教育公平的原则;更有甚者坚信,高等教育的普及,必然会培养出更多的精英,甚至是人人都是“精英”。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种必然趋势,其过程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与讨论,在这种大背景下,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的关系如何协调与发展,就显得至关重要。
三、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与精英化发展前景
(一)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的关系
当代社会背景下,大众教育,普遍被认为是“泛指为大多数人服务的教育”;而精英教育则是“根据下列理论(不论是否正确)而实施的教育:社会中一个少数人集团,通常称为学术尖子集团,应该得到与他们人数极不相称的庞大教育经费——即因为他们具有更大的内在价值,又因为通过对这些特殊尖子的培养领导和探索创新,能期望他们对社会作出更大贡献。”[3]因此,普及高等教育的同时,我们应当认识到,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是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两个轮子,两者应当并行不悖。无广泛的大众教育,民族的整体素质便无法提高;而无高质量的精英教育,国家的管理和科学技术发展就会后继无人。[4]
这也就是说,教育大众化,作为教育发展的一个阶段,与精英化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马丁·特罗也曾强调: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普及教育阶段转变,并不意味着前一阶段的形式和模式必然消失或得到转变,相反事实证明,高等教育作为一个整体过渡到下一个阶段,容纳更多的学生,发挥更加多样化的功能时,前一阶段的模式仍保存于一些高校或者其他高等教育机构中。[5]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精英化同样重要,二者是不可或缺的。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精英化的协调发展
随着教育民主化进程的推进,每个人都基本享有了受教育的权利,当这一情况成为事实时,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的含义就有了一些改变。此时的大众教育,是为了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而设立的,而精英教育则是为了满足少数人(尤指智力发展水平教高的人)的教育需求而设立的。
我们在谈及教育大众化这一命题时,总会涉及到教育公平的问题。其实针对精英教育,同样存在这一问题。心理学研究已表明人的智力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多数人属于中等智力水平,少数人是教高或较低。因此按照教育公平原则中,教育机会均等的概念,所谓的教育公平和平等,就是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宜的教育环境,以使其潜力达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因此,我们前文所提到的,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认为精英教育是一种特权的错误理解,实际上是违背教育公平这一原则的。为了实现更广泛的教育公平,一方面,我们应当积极普及高等教育,使更多的人有接受高等教育、享有优良教学资源的权利,为更多之前被高考机制拒之于象牙塔门外的孩子们,实现他们进大学受良好教育的梦想;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应该抹杀精英教育存在的必要性和意义,因为高等教育培养出的这些精英,肩负着国家建设、管理及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任务。
对于处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众化与精英化协调发展这一问题, 潘懋元教授的建议很有道理,即从对高校不同地位的角度来思考这一议题。他主张精英教育机构不适应办大众化教育,应该承担的是精英教育的任务。[6]因此,从高等院校的角度,不应该一味追求大规模扩招,找好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优势,才是有利于自身发展,有利于精英培养,有利于国家建设的明智之举。另外,解决大众化教育的资金来源,可以更多的寻求民办高校的道路,一方面满足了广大人民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另一方面解决了普及高等教育经费紧张的问题。
就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精英化协调发展而言,学生本身的理性选择也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必需应当承认个性万千,人才各异。因此首先我们要尊重每位学生的个体特点和意愿,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路径和方法,积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社会需求,指导自己的发展方向,之后,给予他们自主选择的权利和机会,也就是说,在教育的帮助下,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自己的教育形式,大众教育或精英教育,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也就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精英化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唐龙云.试论现代教育的基本矛盾[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9):10.
[2]王晓辉.大众化背景的精英教育[J].清华大学教学研究,2006(4):40.
[3]邓伟.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性思考[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2(2):113.
[4]王晓辉.大众化背景的精英教育[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27(4):37.
[5]马丁·特罗(王香丽译).从精英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J].外国高等教育资料,1999(1).
[6]潘懋元.大众化阶段的精英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3(6).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Mass Higher Education and Elite Education
Cao Qing
(Education Department,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062,China)
Abstract:Education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resource of hum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21st century,the right to education has turned into one of the most basic rights of the human being.With the pushing forward of the democratized education,the higher education massification is also growing vigorouly,and at the same time various contradictions which aroused from mass higher education and elite education,has developed into the discussion focus in the educational circle.The essay discusses the rational coexistence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two through analyz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simultaneous existence,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and believes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mass higher education and elite education is the certain way to make sure the educational equity and equal right to education.
Key Words:the massification of high education;elite education;educational equ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