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你到典型的中国企业(不仅指国企,而是所有以中国人主导的企业)、美国企业和日本企业面试过,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中国企业,被问及最多的是你曾经做过什么、有哪些成果;在美国企业,则是问你能做什么;在日本企业,会被追问你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典型的过去、现在、未来。
你或许很容易判定:日本企业重视“未来”,原因在于日本本土的“终生雇佣制”让他们在几年前人才市场里很少出现人员流动。企业要招聘新员工,只能到大学招聘应届毕业生,这就要求他们不得不去寻找未来的潜力股。也许了解不同的企业文化根源,能帮你找到最适合的融入路径,更快获得机会。
在日本出差的时候。我和朋友开车去商场买东西,出来已经很晚了,却发现一个日本女人等在我们的车边,见到我们就不断道歉。原来她倒车时,不小心把朋友车子蹭坏了,一直等在那里道歉并主动赔偿——这是日本遇到类似情况的一般处理方式,如果实在没有时间等待,也会写个便条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
另一个朋友给我讲过美国人的处理方式:当即报警,请警察来查明现场、解决处理——因为留便条,只能证明你刮坏了对方的车子,却不能证明刮坏的程度。这个确凿的证据,很容易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但是,在中国。大部分人的处理方式可想而知……
从中不难发现,日本人讲情,美国人讲法,中国人则应该是讲理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讲理,所以喜欢辨明真假,对法和情不是很重视,法律在人心中缺乏权威。对10个人讲法律;对100个人讲政策;对上万人就讲精神。一个人面对应该“讲精神”的事件,自然是要先溜之大吉。
其实在情、理、法背后,是整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中国是政治主导;日本是文化主导;美国是经济主导。中国是典型的官场,要求过去“根红苗正”。现在“思想端正”,未来“论资排辈”。日本是典型的人情场,单一民族带来的情感、生活习惯、民俗民风都影响着日本人的行事作风,他们注重文化,企业中的员工关系就被延伸成一种亲戚关系,很多日本人以公司为家,老板是家长,员工是孩子。美国则是市场主导,他们的崛起在于资本的积累,在资本家眼里,能否给他带来利润。才是你价值的体现。
所以,日本的企业注重过程和团队精神,他们的创造不在于创新,而是不打破原有规则的一种改善。在日企工作,你需要抑制个性。用一种更温和的方式融入。各种建议和想法最好建立在“能否根除弊病,用便捷的方式达到某种目的”的基础上,而不是推翻重建。另外,你要用“悟性”来面对老板委婉的提醒。因为在日企。很少会有人像中国老板一样直指你的优缺点。如果等到老板对你不闻不问,可能你在他眼里已经无可救药了。美国的企业注重结果,看重员工的个性和创新。因为有个性才能标新立异,才能创新,所以在美企工作,你需要敢于表达自己,不用怕说错,只要事情的目标正确,中间过程出现一些错误一般都能被原谅。
最后,比较难办的是中国企业,因为“官场”奉行的中庸之道让中国的企业有点不够稳定和绝对,大部分企业的出发点是希望结果和过程兼顾,改善和创新并存,但难免在实施上有偏差,甚至同一企业的不同阶段、不同部门也会有区别,因此,你最好也“中庸”:先细细品味企业真正的文化氛围是什么。然后再对症下药。
你或许很容易判定:日本企业重视“未来”,原因在于日本本土的“终生雇佣制”让他们在几年前人才市场里很少出现人员流动。企业要招聘新员工,只能到大学招聘应届毕业生,这就要求他们不得不去寻找未来的潜力股。也许了解不同的企业文化根源,能帮你找到最适合的融入路径,更快获得机会。
在日本出差的时候。我和朋友开车去商场买东西,出来已经很晚了,却发现一个日本女人等在我们的车边,见到我们就不断道歉。原来她倒车时,不小心把朋友车子蹭坏了,一直等在那里道歉并主动赔偿——这是日本遇到类似情况的一般处理方式,如果实在没有时间等待,也会写个便条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
另一个朋友给我讲过美国人的处理方式:当即报警,请警察来查明现场、解决处理——因为留便条,只能证明你刮坏了对方的车子,却不能证明刮坏的程度。这个确凿的证据,很容易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但是,在中国。大部分人的处理方式可想而知……
从中不难发现,日本人讲情,美国人讲法,中国人则应该是讲理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讲理,所以喜欢辨明真假,对法和情不是很重视,法律在人心中缺乏权威。对10个人讲法律;对100个人讲政策;对上万人就讲精神。一个人面对应该“讲精神”的事件,自然是要先溜之大吉。
其实在情、理、法背后,是整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中国是政治主导;日本是文化主导;美国是经济主导。中国是典型的官场,要求过去“根红苗正”。现在“思想端正”,未来“论资排辈”。日本是典型的人情场,单一民族带来的情感、生活习惯、民俗民风都影响着日本人的行事作风,他们注重文化,企业中的员工关系就被延伸成一种亲戚关系,很多日本人以公司为家,老板是家长,员工是孩子。美国则是市场主导,他们的崛起在于资本的积累,在资本家眼里,能否给他带来利润。才是你价值的体现。
所以,日本的企业注重过程和团队精神,他们的创造不在于创新,而是不打破原有规则的一种改善。在日企工作,你需要抑制个性。用一种更温和的方式融入。各种建议和想法最好建立在“能否根除弊病,用便捷的方式达到某种目的”的基础上,而不是推翻重建。另外,你要用“悟性”来面对老板委婉的提醒。因为在日企。很少会有人像中国老板一样直指你的优缺点。如果等到老板对你不闻不问,可能你在他眼里已经无可救药了。美国的企业注重结果,看重员工的个性和创新。因为有个性才能标新立异,才能创新,所以在美企工作,你需要敢于表达自己,不用怕说错,只要事情的目标正确,中间过程出现一些错误一般都能被原谅。
最后,比较难办的是中国企业,因为“官场”奉行的中庸之道让中国的企业有点不够稳定和绝对,大部分企业的出发点是希望结果和过程兼顾,改善和创新并存,但难免在实施上有偏差,甚至同一企业的不同阶段、不同部门也会有区别,因此,你最好也“中庸”:先细细品味企业真正的文化氛围是什么。然后再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