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沟通的能力,简单来说可以有两个部分:一是沟通技巧。一是沟通者的心态。”耿峰做了一个手势,“我们用冰山来描述沟通的能力。水面上的部分,是沟通的技巧;水面下的部分,是沟通者的心态。技巧短时间可以掌握,也容易模仿。但水面下的成熟心态部分才是更长久、更稳定,更容易生成专属于你的独特的沟通模式。”
耿峰在业余时间喜欢研读佛法、练习瑜伽。她说话平和、温柔,不会令人感觉到情绪有太大的起伏。在她看来,佛学和瑜伽有个共同的特色,就是都要先从专注入手。当我们持续保持专注的时候,就更容易泰然地与自己或他人沟通。才能听清对方在表达什么,也会更清楚自己想要表达什么,从而找出彼此共赢之处。
耿峰是如何说话的?
不要怕说错话。才能会说话
其实我以前是内向、害羞的。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当把一个人放到一个环境中,比如职场,要求他必须说话的时候,他就不得不说了。我也是这样被逼出来的。现在我很享受每一次的沟通。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天赋差异没有太大。说话应该是最简单的事情,因为我们内心有恐惧,怕输、怕错,有很多的放不下,这样就容易紧张,导致我们好像不会说话。
听演讲,台上的讲话有多少能被记住?有调研数表明是7%,7%是多少?大概只有三句话。而我们记住的是什么呢?演讲者气质、状态、感觉。比如对人是否尊重、亲和,说的话是否实在、自然、言之有物。所以别怕说错,不是很多人能记住你说的每一句话。对于年轻人来说,说错话更容易被谅解,只要没有恶意。不恶毒。大多数人更在乎你的真诚与内涵。
先学会让自己放松下来,呼吸可以帮助我们放松。运动的时候,如果我们觉得累了,或者跟不上动作了。教练都会说:“放松,深呼吸”。如果某些沟通让你感到压力或者紧张。或许你可以尝试先关注一下自己的呼吸。当然如果平日没有呼吸的训练。临阵常常想不起来,或者不知怎么做,所以,最好平时多练习,随时用起来,会很上手。
任何地方,任何事情中,都有可以学习和品味的。比如,每次练瑜伽时。其实都是在与自己的内在进行一次深入对话,跟自己的恐惧、紧张、不安或者喜悦、平和、宁静对话。当我们可以真正和自己对话的时候。突然发现和其他人沟通也不是太难了。与自己和解。接受自己,让自己的身心变得柔软。才更容易与其他人和解,接受他人,使沟通更顺畅。
真实点儿。听众比你聪明!
沟通最重要的是自然和真实,要用心来说话。来倾听。这来自于对自己和他人的彻底尊重。
语言只是思想的外衣,越想伪装。越容易被别人看穿。我们都有过类似经验:当一个人在台上侃侃而谈的时候。虽然他觉得自己藏得非常有技巧、隐蔽,但我们非常清楚他的动机和用意。我们也见过很多实在、谦卑的人,他们语言平实。但句句真诚。希望和你分享人生的感悟,希望你有所收获,我们不会因此而觉得他无华。反而觉得如此亲近、自然、值得尊重。他们心底着实尊重我们,所以我们不自觉地回应以尊敬。
如果我们可以更宏观、更辩证,看到事物都是相对而生。那我们说话就不会过于偏激,而容易让听众觉得很圆融和更容易接受。比如,我们企图说明苹果比梨更有营养,一定会有人反对或者觉得狭隘。那我们就先界定清楚我们研究的范围和条件、调查的人群等。在这些特定的条件下,我们应用特定的调研方法。得出的是这个结论,那么认为梨更有营养的人就更容易接受。
和领导沟通:箭射过来时让一让。不要顶上去
其实职场中,对上与对下的沟通,往往都是很敏感的。比如和领导沟通常有这种情况:领导并不理解你做事情的苦衷,就直接指责你。这时请先不要用情绪对冲。那就失去了沟通的意义!你可以选择暂停,比如先听完领导的话。然后说。“请容许我想一下再跟您讨论”。有情绪的候。已经不是在处理事情,往往会变成争执。批评也可以理解为并不是指责我们,而只是在谈论事情。如同射箭。我们自己不要挺身去做挡箭牌。要学会把箭让过去。和射箭的人站在一个方向上来看。思考有什么方法可以化解这支箭。
刚工作的朋友喜欢问领导,这个该如何做、哪个该怎样解决。我建议,当有问题出现时,最好可以带着A、B、C三种解决方案去询问哪个更合适。这是成熟的沟通方式。也许我们的三个方案都被否定了,但领导会知道我们在思考,我们也能从中学到领导的思考轨迹。
要夸赞领导吗?有很多新入职的人,非常喜欢拿恭维的话来夸赞领导。赞美是必要的。但是一定要艺术。我觉得像身材、年龄、相貌等话题比较敏感,不如谈论下天气、气色或者领导经常和你谈论的主题。不用刻意表现出很熟络的样子,那样大家反而会有点尴尬。比如,见面的问候是:“今天您穿得真显瘦。”倒不如说“您今天气色不错”更得体。如果说:“我整理文件时发现了您的身份证,别说,您看起来还真不像那个年龄的。”我倒更建议她说:“今天天气真好,您的心情看起来和天气一样好呢。”
和下属说话,太近会没有成长空间,太远他会孤独
如果下属做了很多工作,作为主管,你觉得他做得并不合格。但是如果直接说,别人可能会很受伤害,或者非常抵触。但你本身的经验又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和被即刻理解的。我觉得这时。要尊重对方的工作。从工作中看到积极的方面,可用的地方在哪里、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不要全盘否定。尽量一起去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语言的分寸很重要。上级和下级的沟通拿捏到什么程度很重要,就像炒菜的火候。如果太多指令,下级会感到没有成长空间;太放任不管,他又会感到孤独无助。
和同事沟通也是一样。比如你和同事带着各自的方案请领导定夺,也许你们的方案是矛盾的,如果一上来就开始争论方案的对与错,领导会听不太清,而未来同事间也难相处。倒不如“求同存异”,比如先提出“同”的部分,再讨论“异”的部分。对方觉得你们仍存在很多相同的地方,只是有一点认知的差异想要探讨。这样领导也能更清楚,需要他判断的地方究竟在哪里。分歧到底在哪里。
沟通料理的“速食”与“慢炖”
学习沟通,可以选择速食面,也可以选择炖菜,两种方法,各有千秋。此如短期的“口才课程”、推销员课程等,就很速食。速食也会开花结果,不过我觉得那果子不是自己的,是嫁接的,很难融会贯通,用起来牵强和笨拙。而且长时间不温习,就用不上手。
我更喜欢真正心灵成长的“慢炖”课程。那是先往下扎根,然后。慢慢开出来自己的花,结出自己的果,是完全属于你的,非常独特。有质感,是从内而外的改变。我有学习过NLP的系列课程,也学习过很深入的沟通技巧、谈判技巧,这些课程的实质都是改变心态。只有充分坦然面对自己、处理好和自己的关系,才是真正解决问题之道。而这些功夫是不容易消退的,是真正属于你的。
另外,平时可以多注意学习和积累。比如看电视时。看什么并不重要,多看看里面的对白,如果有些话让我们为之触动,感到心灵一震,我们就可以停顿下来,想想这句话是怎么说的、为什么会有这份力量、震撼到我们的什么地方。如果听到一些觉得不合适宜的话,我们也可以想想不合适在哪里,如果是我们会怎样说得更好。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是学习的过程,只要平时留心关注一下就会慢慢看到成长。
每个人都希望接近内心更有力量的人,从而找回属于自己的那份坚定,所以培养这份力量吧。当我们内在的力量足够时,我们就不再想和别人对立;不想挑战别人;不想批判别人;也不会觉得别人不好、环境不好、世界不好——我们会喜欢每个人,接受环境,充满感恩;因此你是积极的、阳光的、友善的、平静的、坦然的。所以别人喜欢和你在一起,喜欢和你沟通,因为你充满了积极正面的能量。
耿峰在业余时间喜欢研读佛法、练习瑜伽。她说话平和、温柔,不会令人感觉到情绪有太大的起伏。在她看来,佛学和瑜伽有个共同的特色,就是都要先从专注入手。当我们持续保持专注的时候,就更容易泰然地与自己或他人沟通。才能听清对方在表达什么,也会更清楚自己想要表达什么,从而找出彼此共赢之处。
耿峰是如何说话的?
不要怕说错话。才能会说话
其实我以前是内向、害羞的。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当把一个人放到一个环境中,比如职场,要求他必须说话的时候,他就不得不说了。我也是这样被逼出来的。现在我很享受每一次的沟通。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天赋差异没有太大。说话应该是最简单的事情,因为我们内心有恐惧,怕输、怕错,有很多的放不下,这样就容易紧张,导致我们好像不会说话。
听演讲,台上的讲话有多少能被记住?有调研数表明是7%,7%是多少?大概只有三句话。而我们记住的是什么呢?演讲者气质、状态、感觉。比如对人是否尊重、亲和,说的话是否实在、自然、言之有物。所以别怕说错,不是很多人能记住你说的每一句话。对于年轻人来说,说错话更容易被谅解,只要没有恶意。不恶毒。大多数人更在乎你的真诚与内涵。
先学会让自己放松下来,呼吸可以帮助我们放松。运动的时候,如果我们觉得累了,或者跟不上动作了。教练都会说:“放松,深呼吸”。如果某些沟通让你感到压力或者紧张。或许你可以尝试先关注一下自己的呼吸。当然如果平日没有呼吸的训练。临阵常常想不起来,或者不知怎么做,所以,最好平时多练习,随时用起来,会很上手。
任何地方,任何事情中,都有可以学习和品味的。比如,每次练瑜伽时。其实都是在与自己的内在进行一次深入对话,跟自己的恐惧、紧张、不安或者喜悦、平和、宁静对话。当我们可以真正和自己对话的时候。突然发现和其他人沟通也不是太难了。与自己和解。接受自己,让自己的身心变得柔软。才更容易与其他人和解,接受他人,使沟通更顺畅。
真实点儿。听众比你聪明!
沟通最重要的是自然和真实,要用心来说话。来倾听。这来自于对自己和他人的彻底尊重。
语言只是思想的外衣,越想伪装。越容易被别人看穿。我们都有过类似经验:当一个人在台上侃侃而谈的时候。虽然他觉得自己藏得非常有技巧、隐蔽,但我们非常清楚他的动机和用意。我们也见过很多实在、谦卑的人,他们语言平实。但句句真诚。希望和你分享人生的感悟,希望你有所收获,我们不会因此而觉得他无华。反而觉得如此亲近、自然、值得尊重。他们心底着实尊重我们,所以我们不自觉地回应以尊敬。
如果我们可以更宏观、更辩证,看到事物都是相对而生。那我们说话就不会过于偏激,而容易让听众觉得很圆融和更容易接受。比如,我们企图说明苹果比梨更有营养,一定会有人反对或者觉得狭隘。那我们就先界定清楚我们研究的范围和条件、调查的人群等。在这些特定的条件下,我们应用特定的调研方法。得出的是这个结论,那么认为梨更有营养的人就更容易接受。
和领导沟通:箭射过来时让一让。不要顶上去
其实职场中,对上与对下的沟通,往往都是很敏感的。比如和领导沟通常有这种情况:领导并不理解你做事情的苦衷,就直接指责你。这时请先不要用情绪对冲。那就失去了沟通的意义!你可以选择暂停,比如先听完领导的话。然后说。“请容许我想一下再跟您讨论”。有情绪的候。已经不是在处理事情,往往会变成争执。批评也可以理解为并不是指责我们,而只是在谈论事情。如同射箭。我们自己不要挺身去做挡箭牌。要学会把箭让过去。和射箭的人站在一个方向上来看。思考有什么方法可以化解这支箭。
刚工作的朋友喜欢问领导,这个该如何做、哪个该怎样解决。我建议,当有问题出现时,最好可以带着A、B、C三种解决方案去询问哪个更合适。这是成熟的沟通方式。也许我们的三个方案都被否定了,但领导会知道我们在思考,我们也能从中学到领导的思考轨迹。
要夸赞领导吗?有很多新入职的人,非常喜欢拿恭维的话来夸赞领导。赞美是必要的。但是一定要艺术。我觉得像身材、年龄、相貌等话题比较敏感,不如谈论下天气、气色或者领导经常和你谈论的主题。不用刻意表现出很熟络的样子,那样大家反而会有点尴尬。比如,见面的问候是:“今天您穿得真显瘦。”倒不如说“您今天气色不错”更得体。如果说:“我整理文件时发现了您的身份证,别说,您看起来还真不像那个年龄的。”我倒更建议她说:“今天天气真好,您的心情看起来和天气一样好呢。”
和下属说话,太近会没有成长空间,太远他会孤独
如果下属做了很多工作,作为主管,你觉得他做得并不合格。但是如果直接说,别人可能会很受伤害,或者非常抵触。但你本身的经验又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和被即刻理解的。我觉得这时。要尊重对方的工作。从工作中看到积极的方面,可用的地方在哪里、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不要全盘否定。尽量一起去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语言的分寸很重要。上级和下级的沟通拿捏到什么程度很重要,就像炒菜的火候。如果太多指令,下级会感到没有成长空间;太放任不管,他又会感到孤独无助。
和同事沟通也是一样。比如你和同事带着各自的方案请领导定夺,也许你们的方案是矛盾的,如果一上来就开始争论方案的对与错,领导会听不太清,而未来同事间也难相处。倒不如“求同存异”,比如先提出“同”的部分,再讨论“异”的部分。对方觉得你们仍存在很多相同的地方,只是有一点认知的差异想要探讨。这样领导也能更清楚,需要他判断的地方究竟在哪里。分歧到底在哪里。
沟通料理的“速食”与“慢炖”
学习沟通,可以选择速食面,也可以选择炖菜,两种方法,各有千秋。此如短期的“口才课程”、推销员课程等,就很速食。速食也会开花结果,不过我觉得那果子不是自己的,是嫁接的,很难融会贯通,用起来牵强和笨拙。而且长时间不温习,就用不上手。
我更喜欢真正心灵成长的“慢炖”课程。那是先往下扎根,然后。慢慢开出来自己的花,结出自己的果,是完全属于你的,非常独特。有质感,是从内而外的改变。我有学习过NLP的系列课程,也学习过很深入的沟通技巧、谈判技巧,这些课程的实质都是改变心态。只有充分坦然面对自己、处理好和自己的关系,才是真正解决问题之道。而这些功夫是不容易消退的,是真正属于你的。
另外,平时可以多注意学习和积累。比如看电视时。看什么并不重要,多看看里面的对白,如果有些话让我们为之触动,感到心灵一震,我们就可以停顿下来,想想这句话是怎么说的、为什么会有这份力量、震撼到我们的什么地方。如果听到一些觉得不合适宜的话,我们也可以想想不合适在哪里,如果是我们会怎样说得更好。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是学习的过程,只要平时留心关注一下就会慢慢看到成长。
每个人都希望接近内心更有力量的人,从而找回属于自己的那份坚定,所以培养这份力量吧。当我们内在的力量足够时,我们就不再想和别人对立;不想挑战别人;不想批判别人;也不会觉得别人不好、环境不好、世界不好——我们会喜欢每个人,接受环境,充满感恩;因此你是积极的、阳光的、友善的、平静的、坦然的。所以别人喜欢和你在一起,喜欢和你沟通,因为你充满了积极正面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