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人说快乐的话,正直的人说正直的话

来源 :职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uce_8_8_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精子最近刚刚到新公司上班,在一家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任高级经理,做咨询相关工作。尽管在“最会说话排行榜”中。这个职位看上去远不像销售、公关那样需要“会说话”,但经常进入不同的项目组,和不同的同事主管配合合作,在短时间内呈现高质量的报告;需要面对不同的客户,进入对方陌生的环境,给对方的工作提出具体意见甚至关系对方命脉的建议,这些都为“说话”增添了难度。
  博客中的小精子最让人离不开的,就是天马行空的幽默、“不过脑”的快人快语,在印象中工作性质相对保守的四大,她又是怎么说话的呢?
  
  小精子是如何说话的?
  不同的心态,就有不同的说话方式
  
  实际刚入行的时候,我也不太会说话。一跟客户讲话就紧张到哆嗦,如果对面的人言辞稍微犀利、严肃一点,更是害怕得不得了。后来慢慢观察经理、合伙人是怎样和客户沟通的,就发现他们从来不会颐指气使,说类似“我做的是对的,你是错的,一定要按照我这么改”的话,而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时我就觉得说话是传达态度的,而你的态度到底是什么特别重要。
  其实说到说话态度,给我最多影响的来自我爸爸一
  有一次我去绵阳出差,为了和客户攀亲近嘛,就告诉他我爸爸也是四川西充人,客户一听,用了半天对我形容西充有多穷。我听完后非常震惊!因为我爸从来没跟我说过这些。仔细回忆我小时候,爸爸跟我讲他的成长经历,总是关于他走十几里路去上学。路过坟地。看到萤火,如何害怕吓得跑;路过小河。怎么去淌水……语气里没有任何不满,都是快乐的回忆。我们也都当好玩的故事听。
  其实换一个角度想,如果一个悲观的人来讲这件事会是怎样的方式?一定是说当年如何不易、如何辛苦,顺便还得感叹你们现在多么幸福……其实怎么说都是在讲穷的表现。但一样的事被不一样的人讲出来。就是不一样的效果。后来,我每当想起这件事情,就觉得这就是不同心态、不同的说话方式。
  
  代表不同立场,更不能非此即彼,快一起“掏心窝”
  
  在为客户提供咨询意见的时候,会发现有些客户没有资金管理制度。事实上,也确实没有专门的政策要求企业一定要有资金管理制度,但我们做咨询的就会知道,作为一家上市企业应该有这个制度,因为这是管理上的最佳实践,也只有客户有这样的制度,我们才能够出报告。可是客户会认为:“我们不需要这种制度,我们的资金管理本身就很好,这种制度只是一个书面的东西而已。”这样一来争执就产生了。
  如果你这时盛气凌人地对客户说:“我跟你讲,如果你不改的话,这份报告我是不会出的。因为这是我们的要求,没有什么道理可说。”或者,“我才是内控的专家。我是做管理咨询的。非常清楚一家上市公司的规则。”客户听起来马上会产生抵触情绪,反馈通常是:“这样的话,那没什么可谈的了!你说你是内控的专家。那是不是什么事都得听你的?”
  因此,我会选择一种合理的表达方式,公平公正地谈,比如说:“现在发现有这个问题。其实我们也觉得你们的资金管理从现在来看确实做得不错,只是通常来按推荐企业的常规做法。是需要这样一个资金管理制度的,如果不建立的话。我们就会很为难。出于专业的角度。我们在报告里不得不提到这样一个问题,而每一个人看待这件事会不一样。会有人认为这很严重,如果因这个问题而对公司产生了负面影响,您需要提前考虑一下。”
  其实,这样话语里是有一点点胁迫意味存在的,但是你会发现,这段话的角度变了。是站在客户角度去具体分析考虑问题的。为别人考虑,这就是“掏心窝子”。他起码会愿意继续听我分析,实施这个制度具体有哪些好处,我也就可以继续说服他理解我们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判断。谈话总是要打开一扇门,而不是关上它。不要那么快非此即彼。
  
  为了工作更顺利,说话时不妨研究—下对象
  
  不同的领导,总会有不同的性格、喜好和领导风格。比如说,有的老板粗枝大叶,不太计较你几点上班,也不太计较你上班穿什么——即使在我们这样严肃的公司里,也会有这样的老板——也有老板非常计较细节,不同风格的老板。说话时自然要调整方式。
  比如说,我们可能要做一个为期3周的项目,对于“粗放型”老板,他可能只需要知道你最后的结果就可以了,那就最好不要每个礼拜都去烦他,在最后结果汇报上多花一些心思,中间的汇报稍微简化,有事说事,简单说个大概就好。而对于严苛的老板,就需要每个星期都做个漂亮的小结,详细告诉他:“本周我们进行了哪些工作;在哪些方面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目前的问题有哪些;下一阶段有哪些具体计划……”
  当然,对老板的脾性,肯定不是简单地观察就可以得出结论的,还需要经过实践。当发现用目前的方式和他讲话,他可能不满意,那就尝试着换一种方式,很快就会发现,可能讲的都是同一件事情,老板的满意度肯定不一样。
  
  工作场合,调整说话方式是为工作。而不是讨人情
  
  有人可能会想:这不是拍马屁吗?凭什么都做事。就因为他会说,就得到老板的喜欢啊?我好冤!我就是不愿意改变自己,不,我要众人皆醉我独醒,我要坚持自己的风格——可是这是工作啊。工作起来,大家都是为了做事和达成目标。尝试不同的方法,不断修正自己的沟通技巧。是为了让整个团队高效配合,不是改变你,也不要理解成人情至上。
  我们这个行业,同事们性格、年龄都差不多,大家在一起会非常有共同语言。平时吃顿饭、一起玩都像朋友一样。很随意,但在一起工作还得一丝不苟,该怎么要求还是怎么要求,人情在我们这样的公司解决不了大问题。
  比如说有一个级别比我低的同事。在某个环节工作完成得不好。导致整个组都受到了影响。那我就没办法简单说几句就过去了,我一定会直接告诉他:“你看有这样一件事情,我觉得你这样处理可能会更好,你认为呢?”当然,相对来说,我的语气不会很严厉,从我内心来说,也不觉得这是一种批评,而是一种提醒。当然能用提醒的语气跟他讲可能会更好一些。
  因为如果在我这儿栽了跟头的话。他在其他地方也会栽跟头,我们公司就出现过一些Leader,底下人做错了事情从来不说,表面上一团和气,直到之后一些部门内部讨论会上,他才一起说出来。这样一来,犯错的同事就比较冤枉了,因为他从来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在四大。员工的考核主要是靠Leader评价的。我觉得谁做得好、谁哪些方面还需要提升,我会充分列举事实,为他们据理力争,也会提前让他们自己知道。虽然不都是正面评价,可下属却都觉得我够“仗义”,这就是工作为上和人情为上的差别吧!
  
  小精子的说话秘籍
  
  语音、语速、语调、让人觉得舒服
  声音太高,容易让人觉得烦躁;低到让人听不见,又会给对方你不太自信的印象。语速一定要慢下来,话茬接得不要太快,留出一秒的停顿比较好,留出时间给别人思考。
  说话时间太久,要格外注意语调。语调太平容易让人走神。要抑扬顿挫,再加上一些手势,适时讲讲故事,才能抓住对方耳朵。
  迎合对方的兴趣可不是拍马屁
  接触不同的客户,熟悉之后就知道他的兴趣点在哪里。为了避免冷场,要挑他感兴趣的话题讲,这不是拍马屁,冷场会更尴尬比如发现他喜欢摄影,那你可能刚好看了一本杂志,刚好看了一些照片,甚至想买一部相机都可以向他请教,对方一般都会愿意聊下去。
  接话茬,要先过脑子
  和朋友在一起无所谓,接错话茬冷场也就算了,但是在工作中,一定要先思考一下,如果这个话茬可能接不好,那么就克制自己不接。同样的,如果客户在工作中因为话茬接不好冷场,就算觉得无聊,我也会再跟上一句,再悄悄转换话题。
  不要以自我为中心为大家做决定
  以前和朋友相处,我总会代替大家去做一些决定,有的人可能主观性不是很强,也就会Follow我的决定了;但有的人心里其实就会不舒服,觉得“你为什么替大家做这个决定?”所以,我觉得以商议的口吻说出自己的想法比较好,比如“我们去某某地吃饭吧!”在大部分时候听上去不如“如果去某某地吃饭怎么样?”更尊重别人想法。
其他文献
早就听说王樯打起电话来赏心悦耳。亲自见识到她的“会说话”是在年初马会举办的媒体答谢会上。开场王樯只说了简单几句话。就周到地考虑到了来宾、主持人、老板、同事、公司立场等方方面面——这种“功力”也在我们此次会面中可见一斑:一见面她就说,“我就喜欢一边工作一边见朋友,就像压根没事儿、没在工作一样。”多会说话!  而见到初次会面的实习生丁晨,王樯又是主动递名片、又是安排座位。“新人最容易感觉被忽视,所以我
期刊
缪钦并不觉得自己是个擅长沟通的人。“我说话比较直接,性子急,凡事求快”,在顾客至上的麦当劳,缪钦刚开始很不习惯。“开业前经理花了两个月培训我们,如何在一分钟内完成对客人柜台服务的“‘六部曲’”,我的速度很快,但与顾客的沟通总不过关,经理教我要目视顾客、懂得聆听。学会在一分钟内与他们建立联系。抓住增值点。”除了与顾客沟通,还有和内部员工的沟通。缪钦这时才发现,原来人们对信息的理解、情绪都很不一样。“
期刊
在讲“为什么不会说话”之前,我们需要先定义什么是“会说话”。“在职场组织内部,会说话是在内部的沟通中,能将自己的意思、思想有效表达。并展现专业。而普适性的‘会说话’则分为三个层次,首先也是有效表达自己的意思,并且对方也能够正确接收你所表达的内容;其次是语言的处理比较适宜。容易让人接受;最后是说话要得体。”赵卜成说。  有这样一个场景:你因为停车场卫生突然变得非常糟糕。去物业公司询问。和前台接待发生
期刊
“涵哥是唐僧,我是孙悟空。然后猪八戒应该是钱枫或田源,或者是两人合体,不过猪八戒比较像钱枫,田源是沙悟净。小五应该是白马,浩二是菩提老祖,俞灏明则是红孩儿。”  欧弟为何如此形容天天兄弟?他们之间藏着一个什么样的关于团队分工和角色定位的秘密?  我在录影棚外的休息室见到汪涵时,他正脱了鞋盘腿坐在沙发上养精神,周围是陆陆续续到来的准备上场的天天兄弟。“我经常在节目以外给他们上课,让他们背一些历史文化
期刊
曾经在连战和马英九幕僚团队里工作过的游梓翔回答问题很有艺术感。他反应迅速。在回答的每一个小问题中。都自有起承转合的逻辑,轻言缓语、清晰晓畅,几乎没有废字。而且,在电话这头,我能感觉到他始终挂着微笑。  游梓翔反应的迅速和他从高中起就参加了学校的辩论队有关,那时他说话的天赋被发现后。他就再没离开过“说话”这一行。他仍然热爱辩论。还经常在辩论比赛中出任评委。但他觉得,辩论只是为了训练自己反应的速度、掌
期刊
理论上的方法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直到真正体会其精髓后,才会变成自己语言风格的一部分。但是记住一些经典的话语,掌握一些看似细微末节的说话技巧,却能够迅速让你的语言生动起来。    语录篇    刚出道时,林志玲被说成花瓶,她却幽默地接受了批评:“花瓶吗?很好啊,这也是对外表的一种肯定,我会把它看成赞美,再说声谢谢。当然,如果你真的对这只花瓶有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看到真实的我。”  约请前麦肯锡
期刊
在奔驰E系新车发布会以及《中国经营报》25周年庆典上见过周瑛琪的主持功力。她对厂商意图的了解、语言的到位、对场面和氛围的把握,相信台下每个来宾都能感觉到。而让她成为备受主办方欢迎的主持人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她主持的技巧,更在于她修炼为人。这让她的临场反应更有温度和高度。  “人首先要有一种善意。能为对方考虑时,他说的话就会比较好。”周瑛琪说。她的外公曾经对她说过:“要关心你所关心的人关心的事一关心别
期刊
1982年。陶景洲从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后,继续到巴黎第一大学学习。是恢复高考制度后的最早公派留学生之一。也是进入法国律师界的第一位中国人。  陶景洲认为:“语言是沟通的基础。用对方熟悉的语言,沟通才会没有障碍。”工作需要全球飞的陶景洲除了中文外。法语和英语都非常流利,在法国留学掌握了法语;而开始执业后,商务上用得最多的是英语;不过,陶景洲说得最多的还是中文:“我刚好掌握的是三个时代的语言:法语的辉
期刊
虽然作为电台主持人,工作很大一部分通过说话来展现,小飞和喻舟还是坚定地认为自己算是说话方面的“反面教材”。  首先,他们打心眼里觉得说话这件事不是技术活儿——当然,这不代表本刊的观点;其次,他们也认为自己不算会说话。尤其是喻舟。典型地“直”——位主持人采访他们时。说起来小飞长得有点儿像演员夏雨,喻舟立马接了一句,“少来了,你太明显了吧?怎么当主持人,功课不做也就罢了,还这么拍人马屁。”原本以为这是
期刊
“沟通的能力,简单来说可以有两个部分:一是沟通技巧。一是沟通者的心态。”耿峰做了一个手势,“我们用冰山来描述沟通的能力。水面上的部分,是沟通的技巧;水面下的部分,是沟通者的心态。技巧短时间可以掌握,也容易模仿。但水面下的成熟心态部分才是更长久、更稳定,更容易生成专属于你的独特的沟通模式。”  耿峰在业余时间喜欢研读佛法、练习瑜伽。她说话平和、温柔,不会令人感觉到情绪有太大的起伏。在她看来,佛学和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