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道教文献语言研究的新探索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sss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教是与儒教、佛教相对的三大思想流派之一,对中国及周边各国的思想、文化、历史和语言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中国的道教从汉代开始,逐步兴盛,道教的理论家和管理者为适应道教思想的发展传播,假托神明或以不记名的方式,创作了大量文献,成为我们研究这一段历史的重要依据。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儒家是古代中国社会的主流。由于在思想体系上跟儒家存在差异,从六朝开始大量产生的道教文献用语跟当时的典范用语不尽相同,有着自己的特点,其中既有为适应道教思想的创新而出现的语言新成分,也有采用不为当时典范所接纳的社会俚俗用语以及反映文献写作者个人用语风格的语用创新。因此,六朝的道教文献,在反映道教思想和道教人士活动情况的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汉语面貌以及道教活动对汉语的影响。因此,它们不仅是道教研究的重要材料,也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材料。
  不过,道教文献作为汉语历史研究的语料,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其中的原因,主要是道教文献本身缺乏整理和研究,尤其是大量道教文献的作者和写作时代都没有明确记载,这不仅影响了它们作为历史材料在汉语史研究中的使用,也是困扰道教历史研究的一个难题。
  近年来,道教研究的专家们在这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历史记载、文献内容和道教传承关系等因素,一批文献的写作时代大体弄清,可以作为历史语言研究的基本材料。当然,不少文献的时代还只是确定在一个大体的范围内,一些文献产生的时代范围,各家意见仍存在不少分歧。比如,同一种文献,有人认为产生于魏晋,有人认为产生于六朝,还可能有人认为是唐代以后产生的文献,各家见仁见智,各执一词,众说纷纭。还有一些文献被含糊地标写为“隋唐前”“南北朝”“六朝”“疑似南北朝或隋唐”等,时间跨度长达数百年,令人困惑。这种情况,显然不利于对这些道教文献的利用,直接影响相关的研究深入。
  语言在传承和使用中不断地发生变化,社会上新出现的事物,新出现的观念,都在时时改变语言的面貌。语言本身的变化和内部可能存在的差异,反映在文献的用语上,体现为文献用语的时代差异和地域差异,因此,不同文献中的用语之间存在着多种可能的差异,不能一概而论。产生于特定时代和特定地域的文献,其中的用语会在语法、词汇和语音等方面,带有那个时代或地域的某些特点,具有它的时代或地域的特征。
  汉语的书面语体,大致可以分为韵文和散文两类,韵文多数用于诗歌之中,但韵文并不等于诗歌,有不少韵文夹杂在散文之中,成为散文修辞的一种手段。早期的道教文献中,也常常可以看到韵文,其中有的韵文与上下文之间有明显的界限,也有一些韵文就直接夹杂在散文之中,这些韵文形式整齐,朗朗上口,有助于对相关内容的总结、宣传和记诵,成为相当一部分道教文献的用语特点。
  汉语韵文的特点,就是采韵相同的字放在某些确定语句的句末,用有规则的重复来形成韵律或韵味。因此,韵文的写作,跟语音有密切关系,道经中韵文的用韵,在很大程度上是文献写作时期语音的直接反映。
  历代汉语的语音,各有特点。至少从六朝时期开始,汉语语音的研究就进入了一个活跃期,产生了音韵学。汉语音韵学的研究,传统有古音学与今音学之分,今音学研究以唐宋韵书为基础,这些韵书对当时的语音状况有相当充分的描写,起点高,古音学的研究以先秦文献用语为主要范围,虽然缺乏韵书一类的材料,但从宋代以来,学者们借助先秦诗歌、韵文、谐声、双声叠韵等材料,深入探究,重现了先秦汉语的语音系统,成果卓然。六朝介于二者之间,虽然汉语语音的研究在当时已经兴起,但今存的资料中,没有留下什么直接描写六朝语音的材料,学者们借鉴先秦语音研究的方法,利用当时的诗歌韵文等材料,对六朝时期的语音作了清晰的描写。
  道教文献中保存了大量韵文,由于语音具有时代性,产生于不同时期的韵文,会有不同的押韵情况,了解这些韵文的押韵,并把它们跟同时期的语音系统(主要是韵部系统)进行比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些韵文的写作年代,从而确定这些道教典籍的产生时期。
  夏先忠的《六朝上清经用韵研究》就是遵从这样的思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已经初步确定的早期上清文献为基础材料,通过细致阅读,搜寻其中的韵文,逐一记录其中的韵字和通押关系,描写各段韵文的韵谱,归纳出当时用韵的基本情况,并通过与其他同时代文献韵文韵部押韵情况的对比,分析其中的异同,为描写当时的语音面貌,考察各段韵文的语音特点,进而分析相关文献的写作年代和作者的方言背景,作了十分有益的尝试。
  据初步调查,现存的六朝道教文献中有几十万字的韵文,其中大多缺乏写作确切年代的记载,利用这些韵文中保存的韵字关系,考察分析它们的时代特点,能为这批道教文献的年代考察提出更为确切的意见,也可以为六朝语音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基础材料。
  夏先忠有志于六朝道教文献语音研究和通过语音考察文献时代的工作,在这方面,他已经作了大量的努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已经有了初步成果。可以预见,在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中,还会有更多的发现,获得更多的成果。
  
  (俞理明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其他文献
摘 要:目前,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存在测试监管不够有力,测试员单日工作量过高,测试培训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本文提出改进工作的相应建议,以期推动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早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道路。  关键词:普通话水平测试 普通话培训 测试员    普通话水平测试(以下简称PSC)是一项政策性、理论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稍有疏忽,就会给工作的可信度带来很大影响。湖南益阳市的PSC起步较晚,尚存在一些有待改进
期刊
摘 要:英语的集体群名词与汉语的不定量集体量词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就语义而言,二者都具有“群体”义;但二者区别更多,英语的集体群名词要远比汉语的不定量集体量词复杂。其复杂性可归纳为三个方面:1.就语义而言,英语众多的集体群名词可修饰名词的范围大小不一,有些搭配范围广,有些搭配范围窄。除了表示“群体”之外,还兼有指示群体数量、动作、处所和褒贬等的区别;群体数量有大小之别,群体动作有动静之变,群体方所有
期刊
摘 要:现代汉语“X于”结构的成员复杂,既包括动词、副词等典型的词,又包括短语,还有介于词和短语之间的短语词。以韵律特征分析为切入点,可以对“X于”结构形成新的认识:“X单于”符合标准音步的要求,构成标准韵律词;“X双于”构成超韵律词;“X多于”则是标准韵律词和超韵律词的结合。  关键词:“X于”结构韵律特征音步韵律词    “X于”是一个开放性的结构,所包含的成员性质复杂。如果从语法结构的角度来
期刊
摘 要:本文运用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的方法,以具有代表性的韩山师范学院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对潮方言大学生对母语和普通话的态度展开调查,以期了解普通话在潮方言大学生中的使用情况,为在具体方言区提高普通话水平制定更好的对策。  关键词:潮方言 母语 普通话    一、问题的提出  推广普通话一直是我国法定的语言文字政策。1956年2月,国务院成立了中央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发出了在全国推广普通话的指示。2
期刊
摘 要:杨树达先生对《汉书》的语言文字研究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他的《汉书窥管》的研究成果及方法,值得我们重视和总结。  关键词:杨树达 《汉书窥管》 语法 词义    一    杨树达(1885~1956),字遇夫,号积微,湖南长沙人,是20世纪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幼承家学,少年时代即对声韵训诂之学产生极大的兴趣。早年考过清朝的科举,后进时务学堂读书。青年时代留学日本,学习“欧洲语言及诸杂学”。19
期刊
摘 要: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与鉴赏的焦点。读者欣赏的过程即意象意义的建构过程。本文从认知语义的视角,运用Fauconnier的概念整合理论,对南唐李煜著名的词作《相见欢》中的意象建构与在线认知过程进行解读,旨在证明概念整合理论对诗词的意象组合的意义建构具有强大的阐释力。  关键词:意象 意象并置 概念整合 映射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是诗词作者进行创作不可或缺的手段,也是读
期刊
摘 要:金庸小说入选中学语文教材,引来诸多争议,打杀情节是其中的焦点之一。反对者认为此情节会带来负面影响,赞同者认为金庸武侠小说的打杀中充满历史、哲学、科学、文化等因素。笔者认为对文学作品的学习有两种角度:语言技能和认识层面。在这二者中,语言技能无疑是第一位的,包括语言文字的运用,语词的积累及个性化语言的培养。为此,本文主要以入选进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天龙八部》第41回中的武功词语(这是构成引起争议
期刊
摘 要:来华留学生的汉语教学已成为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特色。高校在促使这一事业向前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可完善的方面,如留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教学目的不一、教材的衔接性和系统性不强、教学质量与教学成本的矛盾凸显、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在教学、管理与科研方面压力过大等问题。本文在理清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为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提供借鉴。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留学生 教材    自2007
期刊
摘 要:方言数据库的建设是一个综合、连续、复杂的过程,本文结合吴语甬江片方言数据库的建库实践,试从过程和意义两个方面探讨方言数据库的建构。  关键词:方言 数据库 过程 意义    一、引言    吴语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有大量古汉语保留,但受普通话、人口流动和其他方言等因素的影响,使用纯正吴方言的人越来越少。另外,由于地理、历史和文化等差异,吴语所辖六个方言片内方言差异比较大,方言里的一
期刊
摘 要:本文的研究对象为现代汉语连谓句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殊性在于句子中带有一个隐含的特殊空主语,其句式可以归纳为公式S1+V1+N(+S2)+V2。全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S1+V1+N(+S2)+V2句式进行了分析,首先分析该句式内部各个成分之间的限制关系及生成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S1+V1+N(+S2)+V2句式具有双维度拓展结构和双向语义指向的句式特点;最后,从语言学本身和人脑认知的角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