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玩垫子”为例谈自主游戏中教师的作用

来源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li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垫子为载体的游戏是幼兒热衷的自主游戏之一。首先,垫子可塑性极强,可伸屈、可拼摆、可搭建,幼儿可以运用垫子进行跳高、躲藏、匍匐前进,非常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其次,垫子没有固定玩法,幼儿可随意游戏,不设定固定游戏主题,更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借助垫子,可以自由发挥、自由创造、自主探索。幼儿园为幼儿提供了各式各样的垫子,我们的垫子游戏随之展开。
  一、教师适时介入,搭建游戏支架,推动游戏发展
  案例:修迷宫
  花样垫子区投放了各式各样的垫子,幼儿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正正选了一些垫子竖放围成了围栏,在里面跑来跑去,不一会便吸引了几名幼儿一起游戏,但过了一会,有几个幼儿离开了这个游戏,正正有点沮丧。我走过去问:“你这是搭建了什么?”正正说:“我建了一个迷宫。”我好奇地问:“那我可以一起加入游戏吗?”“可以。这里是入口,你进去以后要自己寻找出口,小心不要迷路!”正正对他的作品非常满意,滔滔不绝地对我们介绍着。我听后走进他的迷宫,外面的幼儿也是跃跃欲试,想跟着我一起探险,但又不好意思开口,我马上说:“老师怎么找不到出口了,谁想来帮我?”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说:“我可以帮你,我们一起找出口!”“但是大家都进来迷宫走不开可怎么办?”正正为难道。“我们可以排队,一个一个地进去。”就这样,一场别开生面的迷宫探险开始了。
  观察分析:小班幼儿年龄较小,自制能力较差,因此,游戏不易持久进行下去。正正刚开始进行迷宫游戏时,新颖的创意引起了幼儿的注意,当他们觉得没有意思时,就不再想坚持游戏,这时,我以游戏者的身份适时介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为幼儿搭建游戏支架,推动了游戏的进一步发展。教师对幼儿主动“示弱”,请求幼儿的帮助,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帮助他们重返游戏。幼儿通过自主游戏,懂得了游戏要遵守规则,教师通过引导,确定游戏主题和角色,进一步丰富了游戏内容,确保游戏顺利进行。
  二、丰富幼儿生活经验,强化角色意识,提高游戏自主水平
  案例:过家家
  花样玩垫子中,雨涵和辰硕拿来一块大垫子放在地上,又借助几个小垫子搭建了一所小房子,玩得不亦乐乎。不一会,又吸引了另外几个幼儿一起进入游戏。我走上前去问:“你们在干什么呀?”雨涵说:“我是妈妈。”辰硕说:“我是爸爸。”其他幼儿也纷纷表明“身份”。我又问:“那你们负责干什么呢?”“妈妈负责喂宝宝吃饭,哄他睡觉。”“爸爸负责做饭。”他们各司其职,雨涵也端着做好的饭一边抱起她的宝宝,边拍打边说:“乖宝宝,咱们吃饭啦,吃完饭睡觉,要听话。”说完,将“饭菜”喂进宝宝的嘴巴里。突然,雨涵对辰硕说:“爸爸,宝宝吐了,有点发烧,快送医院!”说完,两人将宝宝包好,向医院走去。
  观察分析:爱模仿是小班幼儿的天性。雨涵和辰硕利用垫子玩过家家的游戏,将布偶想象成宝宝,给宝宝喂饭、看病。他们将生活体验变迁到游戏角色中,活跃思维模式,展现自我个性,丰富情感表达。
  三、完善游戏前期规划,助推游戏情节深入发展
  案例:垫子影院
  花样玩垫子中,哲宇拿着垫子,他一会搭房子,一会修路,可心走过来对哲宇说:“我们用垫子建一个电影院吧。”可心的提议得到认同,两人开始行动。影院建成了,可心大声喊着:“快来看电影。”叫声吸引了一部分幼儿的参与。“你的电影院怎么没有凳子?”有人问。可心左右张望,看到旁边的长木板,放在“电影院”里做凳子。有幼儿提出想吃爆米花,可心马上在旁边拿起树叶,放在垫子上,卖起了爆米花、做起了可乐。“你的电影院怎么没有大门呀?我们去哪里买票呢?”可心尴尬地摸摸头,就在这时,下起了毛毛细雨,可心的电影院没有房顶,坐在里面看电影的顾客淋了雨,可心更加尴尬了,就这样,游戏结束了。
  观察分析:随着幼儿对垫子越来越熟悉,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拼搭,对垫子游戏有了更高的要求。可心通过拼搭垫子,建成电影院,吸引了其他幼儿的参与。但是,小班幼儿游戏随意性强,目的性较差,在进行电影院的角色游戏时,可心想法只是一时兴起,她并未过多地对电影院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进行思考,造成了一些问题的产生,比如忘记摆放凳子,没有搭建房顶等。
  四、案例分析
  (一)教师采取适当的介入方式,有序推动游戏开展
  小班幼儿游戏较为随意,目的性不强,需要教师适时介入,搭建游戏支架,推动游戏发展。在开展迷宫游戏时,我以游戏者的身份及时参与游戏,推动了游戏的深入发展。教师主动“示弱”,引起幼儿思考,帮助幼儿建立走迷宫这一主题游戏,更调动了幼儿的游戏积极性;在过家家的角色游戏中,我通过询问的方式,增强了幼儿角色意识,丰富了幼儿的游戏内容,提高了幼儿游戏质量。
  (二)丰富的生活经验,有助于幼儿角色游戏的开展
  幼儿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爱模仿是幼儿的天性。雨涵和辰硕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变迁到游戏中,借助游戏材料,进行过家家游戏,说明他们的思维活跃,生活体验丰富。可心建造电影院,幼儿纷纷前去观看电影,丰富了游戏情节,锻炼了幼儿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幼儿的表达能力。
  五、活动调整策略
  (一)追随幼儿游戏兴趣,及时投放适宜的游戏材料
  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游戏行为,丰富游戏内容,引导幼儿完善游戏规则。在电影院这个游戏中,幼儿提出各种要求,教师应该及时丰富区域内的游戏材料,投放各类替代物。如可以引导幼儿用小石子、树枝等做食物,用圆木桩做板凳等,并分类摆放,推动幼儿发展“以物代物”的能力,助推幼儿产生更多的游戏兴趣,帮助他们及时积累活动经验。
  (二)多方面丰富幼儿生活经验,助推幼儿角色游戏的开展
  小班幼儿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有限。电影院的游戏中,可心面对不同“顾客”提出的问题,不能完全解决,说明她对电影院的结构设施认知水平有限。幼儿可以一块学习交流,教师也可以鼓励家长带领幼儿体验电影院购票、观影流程,获得更多社会体验,从而更好地推动角色游戏的开展。
  (三)重视游戏前期规划,推动游戏深入有效开展
  可心再次搭建电影院时,是先规划、后行动。教师请幼儿介绍搭建内容,分享成功经验,邀请幼儿集体讨论,分析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促使幼儿养成提前规划的习惯,推动游戏深入有效开展。
  垫子作为一种可移动运动器材,它们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具有更加灵活使用的多功能性。教师放手让幼儿自己探索垫子,让幼儿玩真正想玩的游戏。他们不再满足于单纯的对垫子进行垒高、拼搭、摆放,而是借助垫子进行各种角色游戏。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幼儿应该如何去玩垫子,而是给幼儿提供开放性的丰富多样的材料,让他们自己探索、发现。教师通过观察、分析幼儿的游戏行为,及时地介入,助推游戏发展,使垫子游戏成为幼儿真正想玩的游戏,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其他文献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时间,解放儿童的空间”的“六大解放”教育思想,大千世界中的科学现象五彩缤纷、奇异无穷、丰富多彩,尤其能引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与热情。本文基于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论述了如何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实践策略,旨在不断地提升幼儿的科学核心素养,促进幼儿幸福快乐成长。  一、坚持主体性——幼儿科学教育的前提条件  
期刊
【摘要】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心理健康问题,明确提出要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实现全民健康,不断提升国民心理健康素养。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要不断加强和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大力培养自尊自信、积极向上、平和心态的新时代新青年。幼儿教育是教育的基础阶段,也是对幼儿的启蒙教育,这一时期的教育对幼儿影响深远。要想全面贯彻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幼儿教师在日
期刊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理解幼儿独有的学习方式与特点,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在数学操作活动中怎样才能关注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呢?操作材料的有效投放显然是一种有效的实施策略,本文从材料的趣味性,层次性,可操作性三方面进行阐述,从而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关键词】数学操作活动 有效材料 个性发
期刊
【摘要】自然资源是幼儿园课程开发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怎样有效地利用园内的自然资源对幼儿进行有价值的“活教育”是教师值得深思和探究的主题。我园结合《枇杷乐》案例,督促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兴趣,将周围的自然环境作为幼儿发展的重要资源。同时家园合作,共同深入探究自然资源主题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主题活动 自然资源 开发与利用  一、利用园内自然资源开展主题活动  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
期刊
民间各地流传着许多具有浓厚生活气息、风格各异的游戏,这就是所谓的民间游戏,它在许多人的脑海中留下了属于童年的美好回忆……在那遥远的童年时代,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有时间便和邻居小伙伴们在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空地上、院子里玩踢毽子、跳房子、捡棋子的游戏。民间游戏具有浓厚区域文化气息、玩法简单易学、趣味性强、材料简便、不受人数、场地、环境限制,需要我们去传承。我园的园本特色活动就是民间游戏与主题活动的相互
期刊
表演游戏是一项深受3-6岁幼儿喜爱的创造性游戏活动,它不仅能够调动幼儿游戏的主动性,还能够充分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戏曲表演游戏是表演游戏的一种。幼儿戏曲表演游戏是自主、自由的,教师对幼儿戏曲表演游戏的支持和指导,能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和谐发展。  笔者以大班戏曲表演游戏“武松打虎”的生成与发展为例,从游戏主题的生成,游戏情节的发展,游戏的玩法三个方面,探讨教师的支持策略。  【主题的生成】  一、结合戏
期刊
【摘要】“大班幼儿吴地寻根之旅”德育小微课程从幼儿视角出发,源自幼儿兴趣,根植于幼儿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充分挖掘家乡吴地的风景名胜、地域文化特色的教育价值,尝试以德育实施过程与语言、社会、艺术、科学、健康等五大领域紧密结合的方式,形成具有本园特色烙印的德育特色,构建起了生态体验+开放对话+实践延伸的新型、有趣、有效的德育途径。  【关键词】吴地 生态体验 德育 微课程  长期以来,在幼儿生活德育研究
期刊
一、活动背景  建构游戏是一种有“魔力”的游戏,积木就像魔法棒一样,能帮助孩子将梦想变成可能。在一次《我爱家乡》的主题活动中,孩子带来一张与“万达大鼓”的合影引起同伴们的关注,他们想在幼儿园里也搭建一个“万达大鼓”。“万达大鼓”是极具特色的合肥地标建筑,大家并不陌生,但用积木搭建一个“鼓形”建筑,对大班幼儿来说,极具挑战性。孩子们能完成吗?会遇到什么困难?于是,“万达大鼓”的搭建拉开了序幕……  
期刊
踏入幼教行业已快十年了,在过去的这些年,虽没有轰轰烈烈的战果,但也算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考验和磨砺。“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被这优美的歌声所吸引,对曲中的老师无比崇敬。当上大学选专业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学前教育这个专业。  大学毕业,怀揣着年轻人的梦想,我来到了上海,走进了一所办学条件优质的民办园,在这里开启了我的幼师之路。工作期间,我努力做好班级各项工作,注重
期刊
秉承陈鹤琴教育思想,结合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2018年教育部《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幼儿园教师要传播优秀文化”的政策要求,幼儿园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现代中国娃”为办园理念,培养幼儿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认同感,激发幼儿学习、探究、传承文化的兴趣。  一、环境创设,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环境是文化的载体,幼儿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