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教育是教育发展的趋势。小学数学课程是重要的基础课程,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应用的广泛性以及较强的实践性。因而创新教育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教育; 课堂教学; 小学生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
学习兴趣是驱使学生去主动学习,获得知识的强大内部推动力,是学习的强化剂。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就会对所学的知识积极思考、深入探索,甚至萌发创新欲望。思考与探索的过程,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数学教学也是一样,学生一旦对数学课产生了兴趣,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动力,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枯燥无味的,就会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培养出他们的创新意识,就是我们教学的关键点,把握住这个关键点,就会让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具体来讲,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办法多种多样,我们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对象的某些特性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同时实施引导启发式教学,使过程目标中的探索目标得以强化。我们也可为学生提供更多探索与思考的余地,提供好合作交流的课堂氛围。比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一节时,可以让学生带教学版人民币和学习用品,同学之间互相模拟不同的购买东西方式,评定出最有新意的使用人民币的方式、方法。而学生通过观察理解,主动分析、探讨,从而加深印象,就能更好地掌握人民币的应用,逐渐让学生创新性思维意识成为习惯性思维,从面培养出学生真正的创新能力。
二、创设探索空间,发挥主体作用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还在教师。因此教师自己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在课堂中进行启发引导,培养出学生创新意识,我们要善于提出探索性问题,设障激疑,引起思维冲突,激发学生参与探索的热情。我们还应特别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而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感知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经历形成知识的思维过程,实际上就是培养、引导学生探索的过程,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探索知识创造条件,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探讨的空间和创设必要的情境,教师的主体作用不可或缺。比如,我们备课时,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教师提什么问题,学生会说出什么样的答案,需将自己置身于学生的位置,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特点和生活经验,估计出他们可能有什么正确答案,有什么错误答案,正确答案的依据是否全面,错误的答案能否发现或纠正,如何启发、点拨,做到心中有数。凡是学生能想、能说、能做,就放手让学生去想、去说、去做,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课堂”,让教室成为学生的探索空间。
三、保护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保护学生创新能力首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小学生学习知识兴趣的动力,是小学生探求新事物、发现新问题的源泉。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心将会渐渐减弱,教师应小心翼翼地保护好学生这份好奇的童心。
其次要正确对待學生的行为。学生还处于求知的状态,在这过程中不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是允许的。作为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行为,以发展的眼光,实行多样化的发展的评价。从客观上保护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比如:教学法中常见的“插嘴”,可理解为学生不遵守纪律,也可以理解为学生思维敏捷的表现,这就要看他们的动机是什么,再作结论。
第三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学生时期自我评价能力较低,常常默认教师的评价,又常从成人的表情或语言判断对他的评价。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
第四开展积极评价,让学生善于创新。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曾指出“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引起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具体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避免在提出问题一问一答的互动评价中一连让几个学生回答均不理想,于是怕完不成教学进度,就急于说出正确答案,应及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反思,若一连几名学生均未答出,表明问题可能难了,或者几个学生均是一个层面水平。那就应采取调控措施,如果问题有难度,就应把问题分解或换个角度,降低难度;如果不是问题有难度,那就应该让不同类型的学生回答,并讲究一下回答顺序。比如,一个中等难易程度的问题,不妨让程度稍差点的学生回答,请中等或中上等学生补充,再请优生完整、简洁的归纳回答,后请较差或回答不上来的听完后重复回答。这样,在同一个问题的答问中,不同差异的学生都能受益,同时,教师在实验分层教学过程中,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关注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这些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肯定,对出现的错误,耐心地引导,并分析其产生原因,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子我们小学数学教师的艰巨任务。为培养更多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为实施好“创新教育”,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索,去实践。
参考文献
[1]罗成元.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思考.科教创新,2013(09).
[2]张夫强.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学校教育研究.2016(02).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教育; 课堂教学; 小学生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
学习兴趣是驱使学生去主动学习,获得知识的强大内部推动力,是学习的强化剂。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就会对所学的知识积极思考、深入探索,甚至萌发创新欲望。思考与探索的过程,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数学教学也是一样,学生一旦对数学课产生了兴趣,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动力,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枯燥无味的,就会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培养出他们的创新意识,就是我们教学的关键点,把握住这个关键点,就会让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具体来讲,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办法多种多样,我们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对象的某些特性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同时实施引导启发式教学,使过程目标中的探索目标得以强化。我们也可为学生提供更多探索与思考的余地,提供好合作交流的课堂氛围。比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一节时,可以让学生带教学版人民币和学习用品,同学之间互相模拟不同的购买东西方式,评定出最有新意的使用人民币的方式、方法。而学生通过观察理解,主动分析、探讨,从而加深印象,就能更好地掌握人民币的应用,逐渐让学生创新性思维意识成为习惯性思维,从面培养出学生真正的创新能力。
二、创设探索空间,发挥主体作用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还在教师。因此教师自己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在课堂中进行启发引导,培养出学生创新意识,我们要善于提出探索性问题,设障激疑,引起思维冲突,激发学生参与探索的热情。我们还应特别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而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感知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经历形成知识的思维过程,实际上就是培养、引导学生探索的过程,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探索知识创造条件,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探讨的空间和创设必要的情境,教师的主体作用不可或缺。比如,我们备课时,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教师提什么问题,学生会说出什么样的答案,需将自己置身于学生的位置,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特点和生活经验,估计出他们可能有什么正确答案,有什么错误答案,正确答案的依据是否全面,错误的答案能否发现或纠正,如何启发、点拨,做到心中有数。凡是学生能想、能说、能做,就放手让学生去想、去说、去做,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课堂”,让教室成为学生的探索空间。
三、保护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保护学生创新能力首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小学生学习知识兴趣的动力,是小学生探求新事物、发现新问题的源泉。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心将会渐渐减弱,教师应小心翼翼地保护好学生这份好奇的童心。
其次要正确对待學生的行为。学生还处于求知的状态,在这过程中不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是允许的。作为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行为,以发展的眼光,实行多样化的发展的评价。从客观上保护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比如:教学法中常见的“插嘴”,可理解为学生不遵守纪律,也可以理解为学生思维敏捷的表现,这就要看他们的动机是什么,再作结论。
第三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学生时期自我评价能力较低,常常默认教师的评价,又常从成人的表情或语言判断对他的评价。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
第四开展积极评价,让学生善于创新。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曾指出“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引起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具体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避免在提出问题一问一答的互动评价中一连让几个学生回答均不理想,于是怕完不成教学进度,就急于说出正确答案,应及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反思,若一连几名学生均未答出,表明问题可能难了,或者几个学生均是一个层面水平。那就应采取调控措施,如果问题有难度,就应把问题分解或换个角度,降低难度;如果不是问题有难度,那就应该让不同类型的学生回答,并讲究一下回答顺序。比如,一个中等难易程度的问题,不妨让程度稍差点的学生回答,请中等或中上等学生补充,再请优生完整、简洁的归纳回答,后请较差或回答不上来的听完后重复回答。这样,在同一个问题的答问中,不同差异的学生都能受益,同时,教师在实验分层教学过程中,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关注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这些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肯定,对出现的错误,耐心地引导,并分析其产生原因,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子我们小学数学教师的艰巨任务。为培养更多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为实施好“创新教育”,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索,去实践。
参考文献
[1]罗成元.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思考.科教创新,2013(09).
[2]张夫强.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学校教育研究.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