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投资界,龚虹嘉是个另类的存在,其风格让很多人看不懂。龚虹嘉有个著名的三不原则:别人不想做、不愿做、不敢做的事情,我们才可以去做。这个原则跟他的性格有关。“害怕与人争抢,是我骨子里的性格。”他说。
他不喜欢凑热闹,所投的项目在当年都不被看好,甚至被认为很荒唐:他的创业团队大多出生草根,没有海归,没有名校MBA,很多是同学和校友。但就是这样一个人称“土八路”的天使投资人,却干出了令人惊艳的成绩。
从1994年起,龚虹嘉创立或投资的企业超过15家,它们很多已成为各自行业的隐形冠军。例如,1994年创办的德生是中国收音机第一品牌;2001年创办的海康威视,连续五年成为全球最大的视频监控设备供应商。
这些投资给龚虹嘉带来巨额的财富,仅海康威视一家,至今获利就超过7000倍,身价也猛增至180亿元,被IDG誉为中国最优秀的天使投资人。
牛人的身边围着一群牛人
龚虹嘉1965年出生,中学时喜欢文科,高考曾获得全省唯一的满文作文,当时的志向是做记者、当律师。但后来,在老师的劝说下,他进入华中科技大学,学习计算机。这个转变为他日后的投资奠定了基础。
以文科见长的龚虹嘉,在强手如林的工科院校毫无优势可言。但他有一个优点——热心肠,且不甘于寂寞。这对于一个天使投资人来讲,是不可或缺的品质。
天使投资具有高风险性,你不可能一开始就知道会赚大钱,因此,“天使投资人首先要有一个天使般仁慈的心,要真心想帮别人实现梦想。”
上大学时,球踢得好的人都被院系的官方球队招安了。那些喜欢踢球,但水平有限的同学只能自娱自乐。龚虹嘉热心地当起牵线人,将他们组织起来,通过不断努力,到后来甚至可以和专业的球队同台竞技。
大学毕业后,龚虹嘉跑到深圳去闯荡。有段时间,几乎每周都有朋友去找他,借宿在他那里。“这些米找我的人有些我熟悉,有些其实不是很熟。”龚虹嘉说。但他们部知道,龚能够帮助到他们,这在朋友圈形成了口碑。
这种口碑让龚虹嘉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项目。牛人身边总是围着一群牛人,当你给一个人留下好印象后,他会主动帮你宣传。这样,当他的朋友有了好想法后,会跑来说给你听。当初去投奔龚虹嘉的人,很多后来成了企业家,甚至是上市公司的董事长。
2001年龚虹嘉投资海康威视时,陈宗年和胡扬忠是他的创业伙伴,三人均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是校友关系。创业前,陈宗年和胡扬忠一直任职于杭州52研究所,龚虹嘉最初并没有想到这个项目会给他带来巨额回报,只是想帮同学实现闩己的梦想。
因为这个原因,龚虹嘉一直很感恩。他曾经带女儿回到母校,告诉她,老爸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跟这个学校密不可分,因为后来给他带来丰厚回报的企业家中,有很多都是自己的同学和校友。
他还在一次有关职业与梦想的演讲中,向学弟学妹分享自己的经验:“机会也许就在你身边,你的同学也许就是你未来事业上的合作伙伴。”
做别人不愿做的事
关于投资,龚虹嘉有个著名的三不原则:别人不想做、不愿做、不敢做的事情,我们才可以去做。这个原则跟他的性格有关。“害怕与人争抢,是我骨子里的性格。”他说。
龚虹嘉十几岁时,正赶上物资短缺的年代,无论干什么都得凭票,吃饭凭粮票,买布凭布票,有时候甚至凭票也不行,还得排队,或者走关系。那个时候,他不愿跟人抢,父母说他,长大以后不会有什么出息。
不争、不抢,这符合老子对水的描述,也塑造了龚虹嘉的投资风格。他所投的项目很多都是冷门,在当年不被看好,甚至被认为很荒唐。
1994年,龚虹嘉与人合伙创办德生时,收音机是绝对的夕阳产业,受电视的冲击,用户不断萎缩,国产品牌苟延残喘,最便宜的只卖七八元,根本赚不到什么钱,很多人唯恐避之不及。但龚虹嘉却决定投资建厂,他心里盘算的是高端生意。
当时的高端市场被索尼、松下等日本厂商垄断,售价少则几十元,高则数百元。龚虹嘉在深圳某电子出口公司工作时,曾花600元买过一台索尼收音机。他经过研究后认为,洋品牌也没什么独门秘诀,无非是外观和品牌做得比较好。
于是,他投资100万做起了收音机生意。由于竞争者少,再加上定价适中,他只动用了常规武器,打品牌,做广告,就把德生收音机做到了全国第一,50元以上的收音机市场占有率超过70%,而大多数国产品牌根本就没想过去做这件事。
2002年,龚虹嘉投资富年科技时,手机还处在2.5G时代,流媒体应用鲜有人提及,更没人看好。而当时正赶上H.264标准发布,尽管只是草案,但龚虹嘉认为前景广阔,于是做起了基于H.264的编解码芯片,并一口气围绕产业链成立了5家关联公司。
进入2005年,随着手机进X3G时代,富年科技的流媒体技术受到行业的热烈追捧。
后来,当中科院计算所找富年合作时,有位专家曾好奇地问龚虹嘉:你怎么在2002年就敢做这个事?龚虹嘉说:“等你们觉得可以做的时候,还轮得到我吗?政府投资给你,优秀的科技人才给你,想跟谁合作、想让信产部部氏讲话都没问题,那我还能干啥。”
在龚虹嘉看来,如果大家都看到一个点,你肯定拼不过更优秀的人。既然如此,为何不另辟蹊径?水利万物而不争,最后却成为最人的赢家。这个道理龚虹嘉理解得很诱。
“土八路”投资人
在很多人眼里,龚虹嘉是一个非主流的“土八路”投资人。这足因为,他的做法跟主流背道而驰,基本不投背景辉煌的创业者,相反总是找一些平凡人来干不平凡的事。
他的团队里,没有海归,没有名校MBA。他判断一个人是否值得投资,从来不考虑对方是否有成功经验,有没有在人公司干过,而主要看他是不是有激情、有梦想、够坚持,同时在自己的領域有足够的沉淀和积累。
龚虹嘉坦言,他之所以总是找一些“老土”的人合作,是因为不愿跟人抢,“海归和职业经理人都有好看的履历,准都想要,我怎么可能抢得过。” 他自认为不是最聪明的人,因此一直坚信平凡的人可以干出不平凡的事来。早在上大学时,他就组建过一支足球队。当时,各院系都有官方球队,踢得好的人都被挑走了,他只好找那些水平一般,但对足球充满激情的学生来参加。
这样的球队够草根、够业,别人认为他只是闹着玩,但龚虹嘉却通过不断地学习、训练和实战,硬是把原本基础很差的球队,打造成一支足以跟专业球队抗衡的劲旅。
龚虹嘉说,这件事对他的投资风格产生了很大影响,因为这让他相信,即使是一个背景很差的团队,只要充满激情,组织得当,一样可以取得好成绩。
这个思路后来一直贯穿他的投资生涯。1994年创建德生时,他的创业伙伴梁伟刚从一家收音机厂辞职,是那种乍一看绝不可能当总经理的人。1996年投资握奇时,他的创业伙伴是北京的一个中专老师,一点管理经验都没有,只能边学边干。
即便是后来让他名声大振的海康威视,其创业伙伴也没有显赫的背景。陈宗年和胡扬忠是他的校友,毕业后一直在杭州52研究所任职,从来没在公司干过。但他们对数字音视频监控系统充满激情,长期沉浸于此,一心想干掉日本人占垄断地位的模拟技术。
到2001年,他们已经形成完整的技术体系,但还缺重要的编解码技术。正好龚虹嘉手里有这种技术,双方一拍即合,共同组建了海康威视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创业初期,国内安防市场还不成熟,销量并不好。但随后发生的“9·11”事件,以及国内迎来十年维稳期,整个行业开始呈现爆发式增长,站在风口上的海康威视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频频获得大单,仅重庆一地就拿下77亿元,成为无可争议的行业翘楚。
2010年,海康威视登陆深圳A股。此后,龚虹嘉的身价不断攀升。截至目前,他持有的股份共计7.43亿股,按最新的收盘价计算,市值超过180亿元。与当初245万的投资相比,回报率超过7000倍。就这样他靠校友,赚到了人生中最大的一笔财富。
对的事情,就只认死理
龚虹嘉的创业伙伴大多是技术人员,他们没有耀眼的身世,但通常个性偏执,自认为有本事,一旦认为对的事情,就只认死理。
据华商韬略了解,当初握奇到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时,投行开出的价格是12美元,但龚虹嘉的合伙人坚持要15美元,分厘不让,最后导致整个事情被搁浅。
面对这样一群人,怎样才能和他们搞好合作呢?龚虹嘉的办法是充分容忍他们,让他们自己去干。即使有意见不合,也不急于改变,而是通过一些事例,慢慢去影响他们。
海康威视成立时,几个创业者脑子里没有股东的概念,他们认为,股东只要拿点管理费就行了,不应该按照股权分享利润。龚虹嘉说,这样可不行。
此后,龚虹嘉不得不隔三差五跑杭州,他苦口婆心地说:股东就是我们的父母,不能因为年满18岁可以自食其力了,就不要父母,要养他们一辈子!最后,经过一番苦劝,终于把这些榆木疙瘩说通了。龚虹嘉也不贪权,在他参与创办的十几家公司里,他一直扮演引路人的角色,一旦公司走上正轨,他就会把位子让给别人,自己则另起炉灶,去做其他的事情。
除了容忍,龚虹嘉还有一个吸引创业者的法宝——对人慷慨。当初创办富年时,他看上编解码技术天才王刚,想招对方入伙。王刚提出三个条件:第一,不坐班,只在家干活:第二,先给一笔钱,保证下半辈子后顾无忧;第三,只签一年合同。
三个条件,没一个能轻松兑现,但龚虹嘉一口气全答应了。后来,王刚不负众望,为富年立下汗马功劳,将H.264编码技术做到了世界前沿。
为什么一群出生草根、个性偏执的人反而能成功?龚虹嘉的解释是,这些人受到的诱惑少,能够专注在一些事情上。另外,他们没有习得的路径,可以不受常规束缚,去走那些不是路的路。与之相比,职业经理人或名校高材生因为有路径依赖,很难创造奇迹。
2002年富年做编解码芯片时,几个上海交大的博士曾慕名而来,但干了不到半年就跑了,在他们看来,这里的管理太混乱,观念陈旧,根本不可能成功。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几年后全球领先的芯片公司纷纷向这家公司购买知识产权。
这些年,随着事业的成功,龚虹嘉的财富不断膨胀。在很多人眼中,他已经是有钱的大佬,但龚虹嘉并不这样认为,他说:人们在计算一个人的财富时,总是看他获得了多少,而不去看他花掉了多少。当一个人用自己的钱来投资时,这个人一定是穷的。(编辑/张本科)
链接
龚虹嘉的投资经:钟情“冷门”项目
喜欢另辟蹊径的龚虹嘉,偏爱投资“冷门”项目和“平凡"的管理人。独到道的眼光和敏锐的商业嗅觉使得他所创立的企业往往能在行业内得先机。
出钱出力的天使投资人
与不少PE青睐“捡现成的”的Pre-IPO投资不同,龚虹嘉通常入股企业不单是早.而且很多时候都是以企业创始人的身份出现。主营收音机的的德生公司、中国第一家开发手机计时计费系统的浙江德康通信技术公司、从事流媒体开发的富年科技等,均由龚虹嘉亲手创立。
海康威视则是龚虹嘉与人合伙创业而成。2001年11月,龚虹嘉与浙江海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公司,双方各自出资245万元和255万元,分别持股49%和51%。待2008年浙江东方集团入股时,海康威视的股价已经大幅上涨.东方集团以736.8421万元的代价仅获得海康威视5%的股权。
跟许多财务投资者投资后的不管不问不同,龚虹嘉就像是一个人工“孵化器”,同时扮演天使投资人和引路人的角色,不仅物色经营团队,也会为公司后续发展持续护航。但一旦公司走上正轨,他则会让出管理位置.投入下一个项目。投资海康威视的第一年,龚虹嘉每个月有10天待在杭州,为公司发展花费了不少心血。
海康威视招股书披露,龚虹嘉在大多数公司担任的都是董事,只有在创业阶段的富年科技擔任CEO,另外在杭州富信掌景科技兼任总经理。他说:“一旦一个公司做到被外界看得懂的时候,就会有很多人来争着做,那就放开。而别人觉得没什么做头的,或者出了问题,我就上。” 钟情“冷门”项目
在龚虹嘉的投资哲学里,如果大家都很感兴趣的项目,他通常不会参与。他给投资伙伴约定了“三不原则”:别人不想做、不愿做、不敢做的东西,才可以去做。他尤其偏爱“要有一段时间的积累才能有所顿悟的知识和应用”。他所投资的项目集中在电子科技领域,包括移动流媒体、智能卡、机顶盒芯片、视频监控等。这与他早期的电子产品外贸经历有一定关系。
2001年,安防技术并不普及,随后随着城市对安全设备的重视和智慧化城市的升级,视频监控等安防技术受到追捧,海康威视的估值和股价得以上扬。在2013年“新财富500富人榜”上,龚虹嘉以120亿元财富位列第54位,这也与海康威视的不俗表现密切相关。
创立富年科技也是一例。2002年,市場还停留在功能手机时代,2.5G以上的流媒体应用几乎无人提及。龚虹嘉判断,当时互联网领域微软称王,国内机会不大,而无线难度最大,且没有成型的3G和流媒体业务,因而觉得应该有机会:富年这样的公司又是以技术见长,正好适合无线这种对技术考量较多、对机会考量较少的领域。
当时几乎无人看好这个行业的前景,市场也没有相应的配套公司,为了给富年科技的编解码技术提供实施平台,龚虹嘉围绕这个产业链创办了5家公司,包括从事技术研发的富年科技、作为手机门户的富信掌景、从事芯片设计的富瀚微以及做内容整合的富美视,还参股一家与国内最强势电视媒体有合作的SP,从而将产业链打通。
2005年,3G牌照的发放被提上日程,业界巨头竞相入场,富年已经成型的移动流媒体技术得到追捧。龚虹嘉则继续为富年寻找合作伙伴,包括无线通信技术公司高通、第一个获得国内首张3G手机电视牌照的上海文广以及广东移动等,这些公司都在使用富年的技术平台。
不过,技术领域更新换代极快,认准行业自会赚得盆满钵满,如果踩空,也会输得一干二净。龚虹嘉首个创业项目、经营收音机的德生公司在后来的MP3、iPod等数字音乐设备的冲击下已经日薄西山。当然,这对龚虹嘉的财富数值影响有限,只要其所投的任何一家公司上市,所赚的钱足以抵消那些失败的投资。
押宝“平凡人”
投资通常就是投入,对于天使投资更是如此。经营团队的选择对项目的成败具有决定性影响。在团队选择上,龚虹嘉偏好选择一帮“平凡”的人去成就“不平凡的事”。他投资的企业家一般并非具备特别骄人的背景,但他要求这些企业家对所做的事情有激情、够坚持,同时在该领域有深厚的积淀。
在龚虹嘉看来,海龟和职业经理人有亮眼的履历,是众人争抢的香饽饽,而他以自有资本投资,与人拼抢这些职业经理人并不划算。因此通常找的都是“老土”的企业家。以总经理胡扬忠为代表的海康威视创业团队,之前在国有企业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握奇数据的创业伙伴是一位中专老师,在他的坚持下,公司业绩逐渐转好并且已经把上市提上日程。
龚虹嘉长年的选人体会是,“老土”的企业家机会远小于有名牌大学学历的职业经理人,他们受到的诱惑少,如果其思维敏捷又好学执着,反而能做成一些事情。他自己并非职业经理人出生,判断能力是在商业实践中摸爬滚打出来的。因此他认为,职业经理人通过学习和掌握一些方法和管理工具来做事。可以避免错误,但也可能错失时机。
一旦聘用,龚虹嘉对这些人才总是充分信任,大力支持。富年创立之时,龚虹嘉看上了一个在编解码技术上很有潜力的年轻人王刚.但王刚提出的条件一是在家办公。二是先给一笔钱保证下半辈子生活,三是只签一年合同,对此龚虹嘉全都答应下来。后来王刚在富年做了4年,和同事一起把编解码技术的应用做到了世界前沿。不仅如此,龚虹嘉很擅长利用股权激励来“收买”人心。一般PE/VC都是财务投资,只是参股,大股东依然是创始人,因而公司管理层也有动力把企业做好。而龚虹嘉则既是创始人,又持有较多股份,为了让随后招募的核心技术人才和公司高管死心塌地为公司效力,股权激励就成了他的“杀手锏”之一。
2004年1月,龚虹嘉向海康威视经营团队表示,若未来公司经营状况良好,将按照公司的原始投资成本向经营团队转让15%的股权。经营团队果然不负所望,公司成立后发展迅速。为了兑现承诺,2007年11月,龚虹嘉向管理团队持股的杭州威讯投资以75万元的“白菜价”转让了所持的15%股权,此外,海康威视总经理胡扬忠及常务副总经理邬伟琪还合计持有康普投资20%股权.相当于间接持有海康威视1%股权。
链接
龚虹嘉自述:“运气"来了一定要抓住
我愿意宣扬自己是一个很幸运的人。作为创业者,当好运来的时候,请不要怀疑,不要瞻前顾后,不要被其他机会分散注意力。
中国“运气”最好的天使投资人
一如倪总所说,我是清科的股东、董事,是清科旗下基金的LP、合作伙伴,是今天会场上身份最多的人。
过去几十年,我一直扮演着天使投资人的角色。天使投资人投的大部分项目往往都没有戏,血本无归没有回报,相当于做了慈善和助人为乐的好事,所以国外才把这种投资人称为天使投资人。好不容易,投成了一个,公司经营层和后来进入的投资机构又容易嫉恨你为什么赚这么多倍,最后一合谋把你给干掉了。所以,天使投资人要想项目回报倍数高,还是很需要要讲运气的,我觉得我可以属于中国运气最好的天使投资人。
为什么说我的运气最好呢?因为我的大学读书、工作、创业、做天使投资人,甚至包括娶妻,都是在一个非常窄的圈子里面进行的。几十年来,数番来来回回,我都和这几十个人发生着各种联系。人生这么多的大事都在一个专业班上完成,而且还从与班上同学合作赚得自己第一、二、三桶金。中国目前市值最高的IT企业海康威视,就是我和大学同一专业班的同学一起投资创立的,我也从中获得了自己人生的最大的一桶金。这就让常人觉得有点匪夷所思天理难容了。
怎么才能让天理能容呢?我们唯有在早期投资方面多出力,努力做一些大多数有钱人不愿意干的事情。大多数富豪不愿意跟早期创业者交谈,我就积极地通过投资参与创业孵化器和清科这样的早期股权投资基金去对接早期创业者,去与自己有感觉的创业项目的创始人交谈。 我真的很幸运,但是实际上幸运也可以属于每个人。我们每个人只要是一个善良的有情怀的人。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新、愿意相信,舍得付出的人。那么,你就能够从你周边的同学同事朋友身上源源不断发现机会,获得灵感,伴随好运。
在座的创业者都是有才华、有梦想、有运气的人。如果你们运气不好,你们就没有办法被清科发现,并得到清科和红杉IDG这类VC的投资了。上帝不会垂青每一个人,但是上帝一定会垂青某些人。
运气来了你能不能抓住?
作为创业者,当好运来的时候,请不要怀疑,不要瞻前顾后,不要被其他机会分散注意力。
在早期或者在成长期,要专注,要抵得住诱惑,要把自己的基因以及团队的基因想清楚,努力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首先,不要太功利太刻意,不同类型的人的成功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样。
作为投资人,我们如果太功利、太刻意、太自以为是地去寻找我们自认为最合适的人来做某件事,往往会事与愿违。
即使我运气好得不行,我也同样还是会错过很多人生重大的机会。比如当年王兴通过李竹介绍找到了我,希望我能成为美团的天使投资人。当时。王兴希望我投的钱不到一千万。我们聊了不到一个小时。
我问他:你要这个钱干什么?他说要签5000家线下商户。我看王兴斯斯文文的,性格比我还内敛,不是适合干这件事情的合适人选,最后我没有答应给他投这笔钱。如果我投了的话,也许这个项目的回报倍数可能会接近海康威视的回报。
运气来的时候,我自以为是了,好像自己可以去指导很多人了。但是有时候不同类型的人的成功,跟你想的不一样。
第二,不要太执着,成功的道路多种多样。
不要太过于执着于自己自以为是千真万确的东西。成功的道路有很多条,成功的模式有很多种。有时候增加一种不同元素的结合就会带来新的生机。对于一个天使投资人来说,值得骄傲的不只是在某个项目上赚了成千上万倍的回报,会让自己更欣慰的是,你发现自己独具慧眼选择了曾经无人问津的项目,当时没有看好的团队,最后取得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巨大成功。这相当于发掘出了别人没有发觉的巨大金矿,也是一种价值的创造。现在很多天使投资人赚到很多钱,但是他们都是按图索骥,投资百度、腾讯出来的创业者。实际上,并不是只有他们可以成功。比如我1995年投资的德康通信技术公司,创始人是3住60多岁的科学家,当时他们是创业者我是投资人,想起来很荒唐,看到这三个老头有一点常人不具备的经验、人脉或者小成果,我就依托这三个65岁的老头做成了当时中国市场份额最大的移动计费软件公司,1998年通过换股的方式与田溯宁领导的亚信公司合并,2000年5月亚信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这也是我人生第一次通过公司上市退出的公司。像我这种才疏学浅,跟当时不被看好、没有名校背景,没有成功经验的创业者合作也做出了不少成绩。
坚信你遇到的是最好的
自然天成的东西往往比人工雕琢美化的东西更有生命力。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生活中能够遇到的每个人、每件事,我们要坚信自己所能遇到的都是最好的,都是一种天意、一种风水。
我很少被自己的获得感动,但是我经常会被合作伙伴的成功与成长所感动。当时,我投资的一家芯片公司在拿到风险投资的投资款后,我觉得我应该退出历史舞台了。开年会的时候,我跟公司创始人说,这是我最后一次来参加你们年会了。我中途离开时,公司的创始人把我送到门口,创始人拉着我的双手久久不愿松手,我看到创始人眼里有激动的泪水在眼窝里打转转。我能读懂那是一种感慨和感动,因为我在公司生存最困难的那些岁月里,在公司找不到出路看不到希望的那些日子里,我始终信任他们,始终和他们站在一起。
创始人说,虽然你的身价已经不太适合参加这种小公司的年会了,但我们仍然希望你每年能来。你来了能让我们心里感到踏实,能鼓舞员工的士气和信心。创始人希望我能再继续坚持参加他们的每次董事会和每年的员工年会,直到他们成为一家上市公司。于是,我又继续坚持每年都去参加他们的员工年会了。这家芯片开发设计公司也真的在两个月前在深圳创业板挂牌上市了,这家股票名称叫富瀚微的上市公司,真的成为了中国A股上市的芯片公司板块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一些事物的存在就像公司门口摆的树或金鱼缸一样,让人觉得心旷神怡。某些事、某些客户就是这样的角色,你不要轻易认为没有用就搬掉。有时候,他们就像风水鱼一样,是镇店之宝。
优秀的创业者通常都有点悲观內敛、固执焦虑,在常人眼里有些变态自虐。
在资讯越来越发达的年代,商业模式的创新不容易形成护域河,创新商业模式开始在市场上崭露头角的时候,同行和追随者发现后就会模仿,甚至会用一个更加凶猛的力度追赶你。所以,往往商业模式的创新,需要烧大钱。不通过烧大钱形成更大的加速度,后来者就很容易追赶超越你。
科技创业者应该在自己的基因最有优势的地方形成非常强的一种核心能力,现在来看,这个能力就是通过回归大数据硬科技,形成很强的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前,我们对创业者的要求是把一件正确的事情做正确。我们觉得,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好像就离成功不远了。现在升级了,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只是八字的一撇,八字的另外一捺是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的同时。你还要比所有跟你在做同样事情的人更优秀。
所以优秀的创业者一定都是有点悲观,有点变态,有点自虐,有点内敛,否则,你无法跟自己的内心对话,无法反复去追问我是谁。追问我是谁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与众不同,与竞争对手不同,是为了让自己获得更多的用户、更大的市场。
这真是需要苦思冥想。而且这种思考和被追赶的焦虑会缠绕我们创业者很长很长的时间。
比如乔布斯,他的大部分时间也都是处在一种超越自我、超越同行和超越时代的焦虑中度过。
他不喜欢凑热闹,所投的项目在当年都不被看好,甚至被认为很荒唐:他的创业团队大多出生草根,没有海归,没有名校MBA,很多是同学和校友。但就是这样一个人称“土八路”的天使投资人,却干出了令人惊艳的成绩。
从1994年起,龚虹嘉创立或投资的企业超过15家,它们很多已成为各自行业的隐形冠军。例如,1994年创办的德生是中国收音机第一品牌;2001年创办的海康威视,连续五年成为全球最大的视频监控设备供应商。
这些投资给龚虹嘉带来巨额的财富,仅海康威视一家,至今获利就超过7000倍,身价也猛增至180亿元,被IDG誉为中国最优秀的天使投资人。
牛人的身边围着一群牛人
龚虹嘉1965年出生,中学时喜欢文科,高考曾获得全省唯一的满文作文,当时的志向是做记者、当律师。但后来,在老师的劝说下,他进入华中科技大学,学习计算机。这个转变为他日后的投资奠定了基础。
以文科见长的龚虹嘉,在强手如林的工科院校毫无优势可言。但他有一个优点——热心肠,且不甘于寂寞。这对于一个天使投资人来讲,是不可或缺的品质。
天使投资具有高风险性,你不可能一开始就知道会赚大钱,因此,“天使投资人首先要有一个天使般仁慈的心,要真心想帮别人实现梦想。”
上大学时,球踢得好的人都被院系的官方球队招安了。那些喜欢踢球,但水平有限的同学只能自娱自乐。龚虹嘉热心地当起牵线人,将他们组织起来,通过不断努力,到后来甚至可以和专业的球队同台竞技。
大学毕业后,龚虹嘉跑到深圳去闯荡。有段时间,几乎每周都有朋友去找他,借宿在他那里。“这些米找我的人有些我熟悉,有些其实不是很熟。”龚虹嘉说。但他们部知道,龚能够帮助到他们,这在朋友圈形成了口碑。
这种口碑让龚虹嘉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项目。牛人身边总是围着一群牛人,当你给一个人留下好印象后,他会主动帮你宣传。这样,当他的朋友有了好想法后,会跑来说给你听。当初去投奔龚虹嘉的人,很多后来成了企业家,甚至是上市公司的董事长。
2001年龚虹嘉投资海康威视时,陈宗年和胡扬忠是他的创业伙伴,三人均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是校友关系。创业前,陈宗年和胡扬忠一直任职于杭州52研究所,龚虹嘉最初并没有想到这个项目会给他带来巨额回报,只是想帮同学实现闩己的梦想。
因为这个原因,龚虹嘉一直很感恩。他曾经带女儿回到母校,告诉她,老爸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跟这个学校密不可分,因为后来给他带来丰厚回报的企业家中,有很多都是自己的同学和校友。
他还在一次有关职业与梦想的演讲中,向学弟学妹分享自己的经验:“机会也许就在你身边,你的同学也许就是你未来事业上的合作伙伴。”
做别人不愿做的事
关于投资,龚虹嘉有个著名的三不原则:别人不想做、不愿做、不敢做的事情,我们才可以去做。这个原则跟他的性格有关。“害怕与人争抢,是我骨子里的性格。”他说。
龚虹嘉十几岁时,正赶上物资短缺的年代,无论干什么都得凭票,吃饭凭粮票,买布凭布票,有时候甚至凭票也不行,还得排队,或者走关系。那个时候,他不愿跟人抢,父母说他,长大以后不会有什么出息。
不争、不抢,这符合老子对水的描述,也塑造了龚虹嘉的投资风格。他所投的项目很多都是冷门,在当年不被看好,甚至被认为很荒唐。
1994年,龚虹嘉与人合伙创办德生时,收音机是绝对的夕阳产业,受电视的冲击,用户不断萎缩,国产品牌苟延残喘,最便宜的只卖七八元,根本赚不到什么钱,很多人唯恐避之不及。但龚虹嘉却决定投资建厂,他心里盘算的是高端生意。
当时的高端市场被索尼、松下等日本厂商垄断,售价少则几十元,高则数百元。龚虹嘉在深圳某电子出口公司工作时,曾花600元买过一台索尼收音机。他经过研究后认为,洋品牌也没什么独门秘诀,无非是外观和品牌做得比较好。
于是,他投资100万做起了收音机生意。由于竞争者少,再加上定价适中,他只动用了常规武器,打品牌,做广告,就把德生收音机做到了全国第一,50元以上的收音机市场占有率超过70%,而大多数国产品牌根本就没想过去做这件事。
2002年,龚虹嘉投资富年科技时,手机还处在2.5G时代,流媒体应用鲜有人提及,更没人看好。而当时正赶上H.264标准发布,尽管只是草案,但龚虹嘉认为前景广阔,于是做起了基于H.264的编解码芯片,并一口气围绕产业链成立了5家关联公司。
进入2005年,随着手机进X3G时代,富年科技的流媒体技术受到行业的热烈追捧。
后来,当中科院计算所找富年合作时,有位专家曾好奇地问龚虹嘉:你怎么在2002年就敢做这个事?龚虹嘉说:“等你们觉得可以做的时候,还轮得到我吗?政府投资给你,优秀的科技人才给你,想跟谁合作、想让信产部部氏讲话都没问题,那我还能干啥。”
在龚虹嘉看来,如果大家都看到一个点,你肯定拼不过更优秀的人。既然如此,为何不另辟蹊径?水利万物而不争,最后却成为最人的赢家。这个道理龚虹嘉理解得很诱。
“土八路”投资人
在很多人眼里,龚虹嘉是一个非主流的“土八路”投资人。这足因为,他的做法跟主流背道而驰,基本不投背景辉煌的创业者,相反总是找一些平凡人来干不平凡的事。
他的团队里,没有海归,没有名校MBA。他判断一个人是否值得投资,从来不考虑对方是否有成功经验,有没有在人公司干过,而主要看他是不是有激情、有梦想、够坚持,同时在自己的領域有足够的沉淀和积累。
龚虹嘉坦言,他之所以总是找一些“老土”的人合作,是因为不愿跟人抢,“海归和职业经理人都有好看的履历,准都想要,我怎么可能抢得过。” 他自认为不是最聪明的人,因此一直坚信平凡的人可以干出不平凡的事来。早在上大学时,他就组建过一支足球队。当时,各院系都有官方球队,踢得好的人都被挑走了,他只好找那些水平一般,但对足球充满激情的学生来参加。
这样的球队够草根、够业,别人认为他只是闹着玩,但龚虹嘉却通过不断地学习、训练和实战,硬是把原本基础很差的球队,打造成一支足以跟专业球队抗衡的劲旅。
龚虹嘉说,这件事对他的投资风格产生了很大影响,因为这让他相信,即使是一个背景很差的团队,只要充满激情,组织得当,一样可以取得好成绩。
这个思路后来一直贯穿他的投资生涯。1994年创建德生时,他的创业伙伴梁伟刚从一家收音机厂辞职,是那种乍一看绝不可能当总经理的人。1996年投资握奇时,他的创业伙伴是北京的一个中专老师,一点管理经验都没有,只能边学边干。
即便是后来让他名声大振的海康威视,其创业伙伴也没有显赫的背景。陈宗年和胡扬忠是他的校友,毕业后一直在杭州52研究所任职,从来没在公司干过。但他们对数字音视频监控系统充满激情,长期沉浸于此,一心想干掉日本人占垄断地位的模拟技术。
到2001年,他们已经形成完整的技术体系,但还缺重要的编解码技术。正好龚虹嘉手里有这种技术,双方一拍即合,共同组建了海康威视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创业初期,国内安防市场还不成熟,销量并不好。但随后发生的“9·11”事件,以及国内迎来十年维稳期,整个行业开始呈现爆发式增长,站在风口上的海康威视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频频获得大单,仅重庆一地就拿下77亿元,成为无可争议的行业翘楚。
2010年,海康威视登陆深圳A股。此后,龚虹嘉的身价不断攀升。截至目前,他持有的股份共计7.43亿股,按最新的收盘价计算,市值超过180亿元。与当初245万的投资相比,回报率超过7000倍。就这样他靠校友,赚到了人生中最大的一笔财富。
对的事情,就只认死理
龚虹嘉的创业伙伴大多是技术人员,他们没有耀眼的身世,但通常个性偏执,自认为有本事,一旦认为对的事情,就只认死理。
据华商韬略了解,当初握奇到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时,投行开出的价格是12美元,但龚虹嘉的合伙人坚持要15美元,分厘不让,最后导致整个事情被搁浅。
面对这样一群人,怎样才能和他们搞好合作呢?龚虹嘉的办法是充分容忍他们,让他们自己去干。即使有意见不合,也不急于改变,而是通过一些事例,慢慢去影响他们。
海康威视成立时,几个创业者脑子里没有股东的概念,他们认为,股东只要拿点管理费就行了,不应该按照股权分享利润。龚虹嘉说,这样可不行。
此后,龚虹嘉不得不隔三差五跑杭州,他苦口婆心地说:股东就是我们的父母,不能因为年满18岁可以自食其力了,就不要父母,要养他们一辈子!最后,经过一番苦劝,终于把这些榆木疙瘩说通了。龚虹嘉也不贪权,在他参与创办的十几家公司里,他一直扮演引路人的角色,一旦公司走上正轨,他就会把位子让给别人,自己则另起炉灶,去做其他的事情。
除了容忍,龚虹嘉还有一个吸引创业者的法宝——对人慷慨。当初创办富年时,他看上编解码技术天才王刚,想招对方入伙。王刚提出三个条件:第一,不坐班,只在家干活:第二,先给一笔钱,保证下半辈子后顾无忧;第三,只签一年合同。
三个条件,没一个能轻松兑现,但龚虹嘉一口气全答应了。后来,王刚不负众望,为富年立下汗马功劳,将H.264编码技术做到了世界前沿。
为什么一群出生草根、个性偏执的人反而能成功?龚虹嘉的解释是,这些人受到的诱惑少,能够专注在一些事情上。另外,他们没有习得的路径,可以不受常规束缚,去走那些不是路的路。与之相比,职业经理人或名校高材生因为有路径依赖,很难创造奇迹。
2002年富年做编解码芯片时,几个上海交大的博士曾慕名而来,但干了不到半年就跑了,在他们看来,这里的管理太混乱,观念陈旧,根本不可能成功。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几年后全球领先的芯片公司纷纷向这家公司购买知识产权。
这些年,随着事业的成功,龚虹嘉的财富不断膨胀。在很多人眼中,他已经是有钱的大佬,但龚虹嘉并不这样认为,他说:人们在计算一个人的财富时,总是看他获得了多少,而不去看他花掉了多少。当一个人用自己的钱来投资时,这个人一定是穷的。(编辑/张本科)
链接
龚虹嘉的投资经:钟情“冷门”项目
喜欢另辟蹊径的龚虹嘉,偏爱投资“冷门”项目和“平凡"的管理人。独到道的眼光和敏锐的商业嗅觉使得他所创立的企业往往能在行业内得先机。
出钱出力的天使投资人
与不少PE青睐“捡现成的”的Pre-IPO投资不同,龚虹嘉通常入股企业不单是早.而且很多时候都是以企业创始人的身份出现。主营收音机的的德生公司、中国第一家开发手机计时计费系统的浙江德康通信技术公司、从事流媒体开发的富年科技等,均由龚虹嘉亲手创立。
海康威视则是龚虹嘉与人合伙创业而成。2001年11月,龚虹嘉与浙江海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公司,双方各自出资245万元和255万元,分别持股49%和51%。待2008年浙江东方集团入股时,海康威视的股价已经大幅上涨.东方集团以736.8421万元的代价仅获得海康威视5%的股权。
跟许多财务投资者投资后的不管不问不同,龚虹嘉就像是一个人工“孵化器”,同时扮演天使投资人和引路人的角色,不仅物色经营团队,也会为公司后续发展持续护航。但一旦公司走上正轨,他则会让出管理位置.投入下一个项目。投资海康威视的第一年,龚虹嘉每个月有10天待在杭州,为公司发展花费了不少心血。
海康威视招股书披露,龚虹嘉在大多数公司担任的都是董事,只有在创业阶段的富年科技擔任CEO,另外在杭州富信掌景科技兼任总经理。他说:“一旦一个公司做到被外界看得懂的时候,就会有很多人来争着做,那就放开。而别人觉得没什么做头的,或者出了问题,我就上。” 钟情“冷门”项目
在龚虹嘉的投资哲学里,如果大家都很感兴趣的项目,他通常不会参与。他给投资伙伴约定了“三不原则”:别人不想做、不愿做、不敢做的东西,才可以去做。他尤其偏爱“要有一段时间的积累才能有所顿悟的知识和应用”。他所投资的项目集中在电子科技领域,包括移动流媒体、智能卡、机顶盒芯片、视频监控等。这与他早期的电子产品外贸经历有一定关系。
2001年,安防技术并不普及,随后随着城市对安全设备的重视和智慧化城市的升级,视频监控等安防技术受到追捧,海康威视的估值和股价得以上扬。在2013年“新财富500富人榜”上,龚虹嘉以120亿元财富位列第54位,这也与海康威视的不俗表现密切相关。
创立富年科技也是一例。2002年,市場还停留在功能手机时代,2.5G以上的流媒体应用几乎无人提及。龚虹嘉判断,当时互联网领域微软称王,国内机会不大,而无线难度最大,且没有成型的3G和流媒体业务,因而觉得应该有机会:富年这样的公司又是以技术见长,正好适合无线这种对技术考量较多、对机会考量较少的领域。
当时几乎无人看好这个行业的前景,市场也没有相应的配套公司,为了给富年科技的编解码技术提供实施平台,龚虹嘉围绕这个产业链创办了5家公司,包括从事技术研发的富年科技、作为手机门户的富信掌景、从事芯片设计的富瀚微以及做内容整合的富美视,还参股一家与国内最强势电视媒体有合作的SP,从而将产业链打通。
2005年,3G牌照的发放被提上日程,业界巨头竞相入场,富年已经成型的移动流媒体技术得到追捧。龚虹嘉则继续为富年寻找合作伙伴,包括无线通信技术公司高通、第一个获得国内首张3G手机电视牌照的上海文广以及广东移动等,这些公司都在使用富年的技术平台。
不过,技术领域更新换代极快,认准行业自会赚得盆满钵满,如果踩空,也会输得一干二净。龚虹嘉首个创业项目、经营收音机的德生公司在后来的MP3、iPod等数字音乐设备的冲击下已经日薄西山。当然,这对龚虹嘉的财富数值影响有限,只要其所投的任何一家公司上市,所赚的钱足以抵消那些失败的投资。
押宝“平凡人”
投资通常就是投入,对于天使投资更是如此。经营团队的选择对项目的成败具有决定性影响。在团队选择上,龚虹嘉偏好选择一帮“平凡”的人去成就“不平凡的事”。他投资的企业家一般并非具备特别骄人的背景,但他要求这些企业家对所做的事情有激情、够坚持,同时在该领域有深厚的积淀。
在龚虹嘉看来,海龟和职业经理人有亮眼的履历,是众人争抢的香饽饽,而他以自有资本投资,与人拼抢这些职业经理人并不划算。因此通常找的都是“老土”的企业家。以总经理胡扬忠为代表的海康威视创业团队,之前在国有企业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握奇数据的创业伙伴是一位中专老师,在他的坚持下,公司业绩逐渐转好并且已经把上市提上日程。
龚虹嘉长年的选人体会是,“老土”的企业家机会远小于有名牌大学学历的职业经理人,他们受到的诱惑少,如果其思维敏捷又好学执着,反而能做成一些事情。他自己并非职业经理人出生,判断能力是在商业实践中摸爬滚打出来的。因此他认为,职业经理人通过学习和掌握一些方法和管理工具来做事。可以避免错误,但也可能错失时机。
一旦聘用,龚虹嘉对这些人才总是充分信任,大力支持。富年创立之时,龚虹嘉看上了一个在编解码技术上很有潜力的年轻人王刚.但王刚提出的条件一是在家办公。二是先给一笔钱保证下半辈子生活,三是只签一年合同,对此龚虹嘉全都答应下来。后来王刚在富年做了4年,和同事一起把编解码技术的应用做到了世界前沿。不仅如此,龚虹嘉很擅长利用股权激励来“收买”人心。一般PE/VC都是财务投资,只是参股,大股东依然是创始人,因而公司管理层也有动力把企业做好。而龚虹嘉则既是创始人,又持有较多股份,为了让随后招募的核心技术人才和公司高管死心塌地为公司效力,股权激励就成了他的“杀手锏”之一。
2004年1月,龚虹嘉向海康威视经营团队表示,若未来公司经营状况良好,将按照公司的原始投资成本向经营团队转让15%的股权。经营团队果然不负所望,公司成立后发展迅速。为了兑现承诺,2007年11月,龚虹嘉向管理团队持股的杭州威讯投资以75万元的“白菜价”转让了所持的15%股权,此外,海康威视总经理胡扬忠及常务副总经理邬伟琪还合计持有康普投资20%股权.相当于间接持有海康威视1%股权。
链接
龚虹嘉自述:“运气"来了一定要抓住
我愿意宣扬自己是一个很幸运的人。作为创业者,当好运来的时候,请不要怀疑,不要瞻前顾后,不要被其他机会分散注意力。
中国“运气”最好的天使投资人
一如倪总所说,我是清科的股东、董事,是清科旗下基金的LP、合作伙伴,是今天会场上身份最多的人。
过去几十年,我一直扮演着天使投资人的角色。天使投资人投的大部分项目往往都没有戏,血本无归没有回报,相当于做了慈善和助人为乐的好事,所以国外才把这种投资人称为天使投资人。好不容易,投成了一个,公司经营层和后来进入的投资机构又容易嫉恨你为什么赚这么多倍,最后一合谋把你给干掉了。所以,天使投资人要想项目回报倍数高,还是很需要要讲运气的,我觉得我可以属于中国运气最好的天使投资人。
为什么说我的运气最好呢?因为我的大学读书、工作、创业、做天使投资人,甚至包括娶妻,都是在一个非常窄的圈子里面进行的。几十年来,数番来来回回,我都和这几十个人发生着各种联系。人生这么多的大事都在一个专业班上完成,而且还从与班上同学合作赚得自己第一、二、三桶金。中国目前市值最高的IT企业海康威视,就是我和大学同一专业班的同学一起投资创立的,我也从中获得了自己人生的最大的一桶金。这就让常人觉得有点匪夷所思天理难容了。
怎么才能让天理能容呢?我们唯有在早期投资方面多出力,努力做一些大多数有钱人不愿意干的事情。大多数富豪不愿意跟早期创业者交谈,我就积极地通过投资参与创业孵化器和清科这样的早期股权投资基金去对接早期创业者,去与自己有感觉的创业项目的创始人交谈。 我真的很幸运,但是实际上幸运也可以属于每个人。我们每个人只要是一个善良的有情怀的人。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新、愿意相信,舍得付出的人。那么,你就能够从你周边的同学同事朋友身上源源不断发现机会,获得灵感,伴随好运。
在座的创业者都是有才华、有梦想、有运气的人。如果你们运气不好,你们就没有办法被清科发现,并得到清科和红杉IDG这类VC的投资了。上帝不会垂青每一个人,但是上帝一定会垂青某些人。
运气来了你能不能抓住?
作为创业者,当好运来的时候,请不要怀疑,不要瞻前顾后,不要被其他机会分散注意力。
在早期或者在成长期,要专注,要抵得住诱惑,要把自己的基因以及团队的基因想清楚,努力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首先,不要太功利太刻意,不同类型的人的成功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样。
作为投资人,我们如果太功利、太刻意、太自以为是地去寻找我们自认为最合适的人来做某件事,往往会事与愿违。
即使我运气好得不行,我也同样还是会错过很多人生重大的机会。比如当年王兴通过李竹介绍找到了我,希望我能成为美团的天使投资人。当时。王兴希望我投的钱不到一千万。我们聊了不到一个小时。
我问他:你要这个钱干什么?他说要签5000家线下商户。我看王兴斯斯文文的,性格比我还内敛,不是适合干这件事情的合适人选,最后我没有答应给他投这笔钱。如果我投了的话,也许这个项目的回报倍数可能会接近海康威视的回报。
运气来的时候,我自以为是了,好像自己可以去指导很多人了。但是有时候不同类型的人的成功,跟你想的不一样。
第二,不要太执着,成功的道路多种多样。
不要太过于执着于自己自以为是千真万确的东西。成功的道路有很多条,成功的模式有很多种。有时候增加一种不同元素的结合就会带来新的生机。对于一个天使投资人来说,值得骄傲的不只是在某个项目上赚了成千上万倍的回报,会让自己更欣慰的是,你发现自己独具慧眼选择了曾经无人问津的项目,当时没有看好的团队,最后取得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巨大成功。这相当于发掘出了别人没有发觉的巨大金矿,也是一种价值的创造。现在很多天使投资人赚到很多钱,但是他们都是按图索骥,投资百度、腾讯出来的创业者。实际上,并不是只有他们可以成功。比如我1995年投资的德康通信技术公司,创始人是3住60多岁的科学家,当时他们是创业者我是投资人,想起来很荒唐,看到这三个老头有一点常人不具备的经验、人脉或者小成果,我就依托这三个65岁的老头做成了当时中国市场份额最大的移动计费软件公司,1998年通过换股的方式与田溯宁领导的亚信公司合并,2000年5月亚信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这也是我人生第一次通过公司上市退出的公司。像我这种才疏学浅,跟当时不被看好、没有名校背景,没有成功经验的创业者合作也做出了不少成绩。
坚信你遇到的是最好的
自然天成的东西往往比人工雕琢美化的东西更有生命力。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生活中能够遇到的每个人、每件事,我们要坚信自己所能遇到的都是最好的,都是一种天意、一种风水。
我很少被自己的获得感动,但是我经常会被合作伙伴的成功与成长所感动。当时,我投资的一家芯片公司在拿到风险投资的投资款后,我觉得我应该退出历史舞台了。开年会的时候,我跟公司创始人说,这是我最后一次来参加你们年会了。我中途离开时,公司的创始人把我送到门口,创始人拉着我的双手久久不愿松手,我看到创始人眼里有激动的泪水在眼窝里打转转。我能读懂那是一种感慨和感动,因为我在公司生存最困难的那些岁月里,在公司找不到出路看不到希望的那些日子里,我始终信任他们,始终和他们站在一起。
创始人说,虽然你的身价已经不太适合参加这种小公司的年会了,但我们仍然希望你每年能来。你来了能让我们心里感到踏实,能鼓舞员工的士气和信心。创始人希望我能再继续坚持参加他们的每次董事会和每年的员工年会,直到他们成为一家上市公司。于是,我又继续坚持每年都去参加他们的员工年会了。这家芯片开发设计公司也真的在两个月前在深圳创业板挂牌上市了,这家股票名称叫富瀚微的上市公司,真的成为了中国A股上市的芯片公司板块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一些事物的存在就像公司门口摆的树或金鱼缸一样,让人觉得心旷神怡。某些事、某些客户就是这样的角色,你不要轻易认为没有用就搬掉。有时候,他们就像风水鱼一样,是镇店之宝。
优秀的创业者通常都有点悲观內敛、固执焦虑,在常人眼里有些变态自虐。
在资讯越来越发达的年代,商业模式的创新不容易形成护域河,创新商业模式开始在市场上崭露头角的时候,同行和追随者发现后就会模仿,甚至会用一个更加凶猛的力度追赶你。所以,往往商业模式的创新,需要烧大钱。不通过烧大钱形成更大的加速度,后来者就很容易追赶超越你。
科技创业者应该在自己的基因最有优势的地方形成非常强的一种核心能力,现在来看,这个能力就是通过回归大数据硬科技,形成很强的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前,我们对创业者的要求是把一件正确的事情做正确。我们觉得,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好像就离成功不远了。现在升级了,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只是八字的一撇,八字的另外一捺是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的同时。你还要比所有跟你在做同样事情的人更优秀。
所以优秀的创业者一定都是有点悲观,有点变态,有点自虐,有点内敛,否则,你无法跟自己的内心对话,无法反复去追问我是谁。追问我是谁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与众不同,与竞争对手不同,是为了让自己获得更多的用户、更大的市场。
这真是需要苦思冥想。而且这种思考和被追赶的焦虑会缠绕我们创业者很长很长的时间。
比如乔布斯,他的大部分时间也都是处在一种超越自我、超越同行和超越时代的焦虑中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