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民用建筑电气设计的节能措施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cai_03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民用建筑行业的能源浪费已经得到建筑行业、社会和国家部门的广泛关注,民用建筑无论是设备用电还是照明用电,其设计越来越复杂,节能随之也成为一个焦点问题。民用建筑的节能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为了做好民用建筑的节能工作,就要在设计环节采取必要的节能措施,以降低能源的消耗。
  关键词: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节能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当前,民用建筑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在建筑市场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我国的资源储备量位居世界前茅,但可惜的是浪费却也十分严重。因此,对于民用建筑工程的节能设计工作非常重要。为了达到民用建筑电气的节能高效,就要采取相应措施,使民用建筑电气设计逐渐实现节能化。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一、民用建筑电气设计原则及存在的问题
  (一)民用建筑建筑电气设计自身的用途首先是实际性,应该根据民用建筑的功能来进行设计。如果设计出来的没有实用性,不适合民用建筑,那设计出来的就不会有人使用,所做的设计,包括财政的支出就都是浪费。要使民用建筑舒适有用,那适用性就是必要的条件,这就能保证民用建筑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转,还能有效节能。在保证适用性的同时,再考虑民用建筑电气设备的负荷容量,可靠性等方面的实际要求,使民用建筑电气的节能设计更加突出,这样就能有效使民用建筑电气设备得到合理使用。要使民用建筑电气设计采取节能措施还要注意它的经济性,如果为了节能而不考虑居民的实际收入情况,这就会反而给人们带来负担,得不偿失。所以民用建筑的电气设计要采取节能措施就要在和人们的收入相平衡时,以达到节能的目的。不能因为节能就不管投入资金的数额大小,如果投入的过多,那投入的资金就会加到电气的成本上,反而使人们的实用支出加大了,使得设计本末倒置。所以在设计电气节能时,要以快速回收投资资金和电器的节能效益为原则。民用建筑电气设计的节能性应在这些条件下,还要减少自身不必要的消耗。要做到这点就要有关设计人员在设计前,进行实地勘察,综合考虑后提出合理科学的设计方案。否则就会造成大量的没有必要的浪费,而资源的来源都是破坏环境的代价的。
  (二)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人们对于民用建筑的电气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类现象出现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人们对于建筑的安全性越来越重视。所以,现代建筑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一个首要因素就是满足建筑自身的使用要求。民用建筑自身的主要功能就是为人们提供一个遮风避雨的室内居住环境.因此,建筑应当充分的考虑到采光、空气流通等方面的必备因素,这是民用建筑中所必须要加以考虑的重要因素。民用建筑的又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建筑物必须满足最基本的安全性以及基本的实用性.尤其是对于用户来讲,实用性是最基本的属性,一个民用建筑的实用性将直接决定建筑物内部人员的舒适程度,而民用建筑安全性就是满足建筑物的内部使用人员的人身安全,这也是对建筑物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三)在电气设计中,因为设计层面而引起的问题有很多,如在电路设计中的电路的回路问题和电气线路该采取何种材料的选择,这都能引发电气设计的问题。首先,在设计家里用的电气电路时,往往设计的配电回路都比较少,这样就带来了电路负荷的增加一系列问题,使电线的横截面就相应增加。在实际的具体的操作中,在民用建筑里一般是由照明系统的电路、空调插座以及厨房里的电源等部分组成分支回路的。所以人们在进行电路设计的时候,尽量在卧室里安装一个空调的插座,这样就方便我们就可以根据家庭中的空调使用的负荷量的大小,来尝试安装两个回路,这样就可以避免相关问题引起的火灾问题。其次,在使用何种线路的问题上,最安全和最好的选择就是采用铜芯塑料的电线。只是在很多的设计中,有些设计人员为了达到节省成本的目的,私下里选用了铝电线,虽然看似节省了一部分资金,但却增加了危险,特别是增大了火灾的发生概率。而在火灾发生的原因中,因电气设计不当而引起的,在我国的民用住宅火灾中占居前位。其他原因各不相同,有电气设计过程电气元件的使用不合理,或者是由于电气设备没有进行维修和养护,所以要按照相关的技术要求把电气设备布置的合理安全。
  二、浅析民用建筑电气设计的节能措施
  (一)在对民用建筑的电气进行节能设计时,一定要和民用建筑的总体预算的投资金额相结合,不要使建筑电气工程的投资金额超出相关范围,应该合理的降低投资额度。如在选择配电变压器时,不应只求价高或其他附属价值,而应以节能经济为首要。设计人员在设计时要将变压器负载率提高到合理节能的范围内,以求降低变压器的耗损率,提高它的使用效率,根据变压器本身具体数值的变化,对变压器负载率的提高范围一般在 41%-63%之间。可以请相关技术人员对民用建筑变压器的整体运行效率进行运算,以便计算出变压器的最佳负荷率,而变压器的负荷率一般控制在 80%-85%之间是最经济又合理的。
  (二)照明系统节能措施照明系统节能有以下措施:第一,合理选择光源和灯具。在电气设计中应该优选高效光源,选用细管荧光灯,较标准荧光灯节能10%,使用寿命长 2 ~3 倍; 选用紧凑型荧光灯,28 W 紧凑型荧光灯的能耗等同于150 W 的白炽灯,节能18% ; 选用金属卤化物灯,低压卤钨灯,将金属卤化物加到高压汞灯内,显著改善了光色、光效,90 W 卤钨灯的能耗等同于200 W 白炽灯,节能55% ; 选用高压钠灯,以钠放电光为主,发光率较高,175 W的高压钠灯相比于175 W汞灯节能14%。合理选配高效灯具,使用板面反射器、低压反射器和低压卤钨筒灯聚光,提高5%光输出比。同时,选用优质启动设备,以电子镇流器取代电感镇流器,可节能20%。第二,在照明系统中,控制方式对于照明节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应充分利用天然光,对于可关断部分支路通过控制手段,白天关断、夜晚开启而不影响其正常使用功能。根据不同时刻需求,可分区控制,以便能起到有效地节能措施。在公共场所,如走廊,客厅等地方的照明,应采用集中控制的方法进行照明。当建筑的采光条件很好时就可减少灯光的照明,反之,则加强照明,条件不同对待的措施也不同,采取分区处理; 如果居住建筑楼梯的天然采光的时间很长,则在安装急照明外,最好使用节能的自熄开关,而且每个照明开关控制的光源数不应该太多; 在房间装不止一列的灯具时,应该对其进行分组的控制。人一走灯就关,注重日常的维护,达到节能的目的。
  (三)同照明系统一样,供电设施系统也在建筑节能电气设计中占有很高的地位,一个性能精良的电动机对建筑电气节约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选用电动机时,首先要关注发动机的机械效率,使电动机能最大化的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最大限度的利用能源。在选用电动机时,选取和用电设备相适应的,如果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不能和用电设备的额定功率相对应,势必会造成白白的浪费能源。同时,电气设备的设计要注重安全。建筑电气的配电设备种类有很多,主要包括變压设备和应急供电设备。需要注意的是变压供电设备的开关柜要选用真空开关手车式的,应急供电设备不能用油浸变压器,避免火灾。还需要注意的是应急设备要用燃气作动力,这样比较安全。要做到所有的配电设备都在建筑的地下。
  (四)空调样式分为中央空调、分体式空调等。夏天的空调使用量在居民用电中占很大比重,但是在空调使用中却常常使空调处于待机状态,这不仅是对电能的浪费,长此以往,发生危险的概率也增加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为空调遥控器设置智能化程序,如智能手机那般智能省电,同时在关闭空调机电源时切断插头上的电源。对于应用在大型建筑物内如医院,办公楼,商场等的中央空调,采用的是与照明灯具同一配电箱,在进行关闭打开时需要来回奔波,徒增工作量,解决这一问题可采用独立配电箱对中央空调进行远程遥控,既方便管理,又有利于技能省电
  (五)开发新能源作为民用建筑电气运转的动力也是一项较为有效的节能措施。有关人员应当重视这一点,积极开发新能源。以太阳能资源为例,我国的大多数地区都具有较好的太阳能资源,在建筑设计中增加对太阳能资源的利用是实现建筑电气设备的重要举措。在利用太阳能比较好的有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发电和利用太阳能取暖等各种形式。想要很好的利用太阳能,最好是控制好建筑物的位置和朝向,可以采用反光镜等物件来提高民用建筑物内的采光率,尽量做到白天不用照明设施,减少人工照明;其次是把建筑的布局尽量合理化,这样不但可以保证采光效果,还能增加民用建筑之间的通透性,排除不良空气。
  结束语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的节能措施是顺应时代潮流,响应国家政策。现代建筑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的考虑到建筑内部各个方面的电气节能需求,因为做好其电气节能设计,对于实现整个建筑电气设计行业的节能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在民用建筑上的相关规定的要求,利用现代先进的技术对民用建筑的结构以及数据认真进行分析,为居民提供更为经济和便利的电气服务。
  参考文献
  [1]魏立明,陈渐春,靖辉.建筑电气节能问题分析与应用研究[J].电气应用,2014,02:44-47.
  [2]顾俊.简析民用建筑电气设计的节能措施[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2:87-88.
  [3]郑亮.民用建筑电气设计的节能[J].中国建材科技,2013,04:32-34.
  [4]蒋宗法.关于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节能措施探讨[J].城市建筑,2014,01:96+128.
  [5]王琳,隋墨.建筑电气设计的节能措施研究[J].科技传播,2014,03:45+43.
  [6]张晶.浅谈建筑电气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处理[J].门窗,2014,01:279.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人们对建筑物的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建筑物内的机电设备质量和使用功能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安装的质量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机电安装;安装工程;工程质量;质量通病  中图分类号:TU758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特点分析  在整个建筑项目中,机电安装工程有其独特的特征,具体表现为:机电安装工程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
期刊
摘要:机械设备作为公路建设的重要工具,对公路的质量和效益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公路建设中加强机械设备管理必要性进行系统的分析,从健全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完善机械设备管理体系、增强机械设备技术维护力度和提高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四个方面,较为全面的阐述了增强公路建设中机械设备管理的策略,对加强机械设备管理为公路建设做好后勤保障带来了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公路建设;机械设备;管理措施;管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国内机电设备工程项目的竞争日益激烈,因此,对企业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本文就机电工程项目成本控制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机电工程;成本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L75文献标识码: A  一、机电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中存在着的问题  1、管理人员缺乏成本控制意识  在实际的机电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中,存在着管理人员缺乏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其中机电设备安装项目管理占据着重要地位,只有不断加强机电设备安装项目管理才能确保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长久发展。本文主要就机电设备安装项目管理的特点、重要性以及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机电设备;安装;项目管理;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TU8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目前,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机电设备安装工
期刊
摘要:空调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是在空调系统的设计应用中往往会出现能源浪费问题,不符合我国节能环保的发展原则。本文就空调的系统设计和建筑环境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了具体的节能措施。  关键词:建筑环境;空调系统;系统设计;节能分析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目前,我国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24.3%,并且是节能潜力最大的用能领域,建筑节能已成为贯彻落实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
期刊
摘要:谓计算机信息管理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来收集并且分析有关数据和文件。对于现代信息管理而言,是通过综合运用计算机处理技术以及网络技术,从而加快处理信息的速度,提高处理效率。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信息共享,保证更加方便地管理和使用文件。本文主要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与应用管理相关问题进行过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信息管理;应用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O43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计算机是一项非
期刊
摘要:济南东北部地热田北部以齐河广饶断裂为边界,西部以东坞断裂为界、东部以白泉—五色崖断裂为界,南部以石炭系出露界线为界,地热地质条件较好,热储层为奥陶系灰岩,埋藏深度适中,水量较大,地热水中的氟、锶、偏硅酸、偏硼酸达到了矿水浓度,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关键词:地热地质特征;地热田;济南东北部  中图分类号:P314文献标识码: A  济南东北部地热田位于济南市东北部,地热田范围较大,地热地
期刊
摘要:旅游地景观设计中,遵从自然、因地制宜、源于文化、考虑市场、适度设计、注重社区、人性设计等理念已深入人心。因此,应将场所依赖理论作为一种新理念引入旅游地景观设计,从指导思想、前期调查、景观设计到整体评估全程运用该理论,以提高游客的重游率和忠诚度。  关键词:旅游地;景观设计;场所依赖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鉴于当前旅游地景观设计的研究成果多蕴含在景观生态学中,本文运用景观生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对于建筑企业所能够获得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针对建筑工程采取良好的管理措施,不但能够使得建筑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还能够有效的提升建筑企业在建筑行业中的地位。本篇文章主要针对建筑工程的管理有效措施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探讨,以期为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文
期刊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建设发展很快,随着建设项目日益增多和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建筑工程遇到软弱地基问题,同时,建筑工程功能多样化对地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软弱地基处理问题也就显得更为常见和更加重要。本文就河漫滩地带软地基处理采用片石挤淤置换的施工方法谈点看法与同行作一些探讨。希望在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中得以借鉴,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关键词:河滩地带;地基处理;片石挤淤置换;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