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2005年,美国的《舞林争霸》就已经在美国家喻户晓。而在《舞林争霸》引入中国之后,2013年第一季的收视却难以与原版相媲美。本文就结合美国原版《舞林争霸》节目内容,对节目中的创新思路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帮助该节目在中国获得更好的收视率,也给其他舞蹈选秀类节目提供借鉴。
舞蹈选秀 舞林争霸 电视化
美国版《舞林争霸》节目之所以能获得成功,离不开其利用电视化提升舞蹈观赏性的思路。节目通过与舞蹈高度配合的音响和具有冲击力的画面为观众带来了盛大的视听体验,将舞蹈的观赏性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电视化提升舞蹈观赏性
第一,舞蹈内容的电视化。在《舞林争霸》节目中,舞蹈之所以能成为具有观赏性的艺术,是因为节目中的舞蹈片段不仅仅是技巧的变现,而是故事情节的展现与情绪的表达。选手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到舞蹈中,也只有这样才能将编舞的深刻内涵得以展现,并给观众造成一定的冲击力。例如在第一季中Mia Michaels编导的《花之舞》,就将一个女儿对于亡故父亲的深深思念融入在了舞蹈动作中,感动了万千观众。
不同的选手对于统一舞蹈的演绎不同,给观众的体验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节目在进行编舞时,充分考虑到选手身份、年龄、经历等元素,然后选择合适的舞蹈。譬如在第五季决赛中,有一部乳腺癌主题的舞蹈。这个主题不适合男性舞者与年轻舞者,因此,由Melissa这位年级稍长的女性来表演,再加上节目播出时正是美国乳腺癌高发时期,获得了很好的收视效果与社会评价。
第二,表现手段的电视化。《舞林争霸》使用了丰富的电视化表现手段,增添了舞蹈的观赏性。《舞林争霸》节目努力弥补了舞蹈在电视呈现效果中的不足。高质量的编舞、专业化的音响、高质量的评委团队都让舞蹈变得更加“好看”,更吸引观众的注意。另外,还通过全方位整体的包装,将舞蹈的完整性大大提高,再加上个重点是表现手段的协助,更是突出了舞蹈的叙事性,给观众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而选手在舞蹈过程中不仅仅拘泥于舞台,时常会在上台口、台阶甚至台下与观众进行互动,拉近了节目与观众的距离,也增强了节目的效果。另外,舞美使用的是LED弧形屏幕,加深了观众对于舞蹈内涵的理解。而现场道具诸如床、船的使用,也强化了舞蹈的主题。
第三,节目模式的电视化。《舞林争霸》不仅在节目中注重造星,还努力将节目的品牌效应凸现出来。在节目的模式上采用了往届选手担任编舞的方式,引导观众对选秀选手持续的关注。由于每一季的时间跨度较长,又有新的内容增加,观众难免会产生陌生感。往届选手的参与不仅仅提升了选手的知名度,也能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保证观众的持续观看。尤其是在第七季中,节目组邀请历届人气较高的选手,与本届选手搭档表演,并回顾这些选手的参赛历程,成功地吸引了新老观众的注意。同时,节目组还安排十强的选手进行巡演,一方面进一步提高的选手的知名度,为下一季海选吸引参与者,另一方面将节目的品牌效应更加凸显,也为下一季节目的播出预热,填补了两季之间的空白。
流程设置强化节目娱乐性
第一,注重赛程设置。与一般的舞蹈类选秀节目不同,《舞林争霸》重视节目形式,尤其是在赛制设计以及编舞上推陈出新。在复赛选拔中,要求200名选手在4天之内进行包括独舞、群舞在内的六中常见舞蹈形式选拔,只有严格符合节目组设置的要求的选手才能够晋级。这就给选手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也迫使他们在压力重重的情况下激发自身的潜力,带给观众过瘾的表演。在80进20时,节目要求选手均分为四组,并分到四个房间呢接收评委的最终意见。在第一组收到结果时,第二组的人听到隔壁传来的欢呼声,从心理学角度让选手切实感受到了压力,也增加了观众的紧张感。
第二,选择风格多样的评委与热情的观众。《舞林争霸》节目组在进行评委的选择时,不仅考虑到了评委专业水平、知名度等因素,还从娱乐的角度出发,挑选更具娱乐精神、更有个性的评委。常驻评委Nigel比较严肃,批评选手时不留情面,但是也会偶尔开个玩笑;Mary则性格直爽,美美看到优秀的舞蹈表演时就会激动的尖叫。这些小“动作”都拉近了节目与观众的距离。而观众也逐渐在节目中适应了评委们的表现,并期待这样的“动作”。而现场观众的选择也是一门学问,能够直接对节目效果造成影响。在《舞林争霸》中,前排观众往往是年轻的女性,在选手与观众互动时情绪更加高昂、视觉表现力更好,也烘托了节目的良好氛围。
《舞林争霸》节目是全球公认的最具魅力的舞蹈选秀节目,该节目的成功可以为广大舞蹈选秀类节目提供借鉴。目前,我国舞蹈选秀类节目普遍采用引进国外节目的方式,仅仅沿用国外节目的模式或是设置,缺少对节目深层创新思路的分析,不可能打造出成功的节目。只有吸收优秀节目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的观众需求与文化内涵对舞蹈选秀类节目进行改造,才能够真正提高我国舞蹈选秀类节目的质量,满足观众的需求。
[1]王颖, 战迪. 电视舞蹈选秀节目的传播及其价值[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15 (6): 111-115.
[2]朱梦莹. 舞林争霸 电视称雄——美国舞蹈选秀节目《 舞林争霸》 解读[J]. 大众文艺: 学术版, 2014 (3): 180-181.
[3]陈向群. 中国版 “舞林争霸” 所引发的思考[J]. 龙岩学院学报, 2013, 31(6): 109-112.
舞蹈选秀 舞林争霸 电视化
美国版《舞林争霸》节目之所以能获得成功,离不开其利用电视化提升舞蹈观赏性的思路。节目通过与舞蹈高度配合的音响和具有冲击力的画面为观众带来了盛大的视听体验,将舞蹈的观赏性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电视化提升舞蹈观赏性
第一,舞蹈内容的电视化。在《舞林争霸》节目中,舞蹈之所以能成为具有观赏性的艺术,是因为节目中的舞蹈片段不仅仅是技巧的变现,而是故事情节的展现与情绪的表达。选手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到舞蹈中,也只有这样才能将编舞的深刻内涵得以展现,并给观众造成一定的冲击力。例如在第一季中Mia Michaels编导的《花之舞》,就将一个女儿对于亡故父亲的深深思念融入在了舞蹈动作中,感动了万千观众。
不同的选手对于统一舞蹈的演绎不同,给观众的体验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节目在进行编舞时,充分考虑到选手身份、年龄、经历等元素,然后选择合适的舞蹈。譬如在第五季决赛中,有一部乳腺癌主题的舞蹈。这个主题不适合男性舞者与年轻舞者,因此,由Melissa这位年级稍长的女性来表演,再加上节目播出时正是美国乳腺癌高发时期,获得了很好的收视效果与社会评价。
第二,表现手段的电视化。《舞林争霸》使用了丰富的电视化表现手段,增添了舞蹈的观赏性。《舞林争霸》节目努力弥补了舞蹈在电视呈现效果中的不足。高质量的编舞、专业化的音响、高质量的评委团队都让舞蹈变得更加“好看”,更吸引观众的注意。另外,还通过全方位整体的包装,将舞蹈的完整性大大提高,再加上个重点是表现手段的协助,更是突出了舞蹈的叙事性,给观众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而选手在舞蹈过程中不仅仅拘泥于舞台,时常会在上台口、台阶甚至台下与观众进行互动,拉近了节目与观众的距离,也增强了节目的效果。另外,舞美使用的是LED弧形屏幕,加深了观众对于舞蹈内涵的理解。而现场道具诸如床、船的使用,也强化了舞蹈的主题。
第三,节目模式的电视化。《舞林争霸》不仅在节目中注重造星,还努力将节目的品牌效应凸现出来。在节目的模式上采用了往届选手担任编舞的方式,引导观众对选秀选手持续的关注。由于每一季的时间跨度较长,又有新的内容增加,观众难免会产生陌生感。往届选手的参与不仅仅提升了选手的知名度,也能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保证观众的持续观看。尤其是在第七季中,节目组邀请历届人气较高的选手,与本届选手搭档表演,并回顾这些选手的参赛历程,成功地吸引了新老观众的注意。同时,节目组还安排十强的选手进行巡演,一方面进一步提高的选手的知名度,为下一季海选吸引参与者,另一方面将节目的品牌效应更加凸显,也为下一季节目的播出预热,填补了两季之间的空白。
流程设置强化节目娱乐性
第一,注重赛程设置。与一般的舞蹈类选秀节目不同,《舞林争霸》重视节目形式,尤其是在赛制设计以及编舞上推陈出新。在复赛选拔中,要求200名选手在4天之内进行包括独舞、群舞在内的六中常见舞蹈形式选拔,只有严格符合节目组设置的要求的选手才能够晋级。这就给选手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也迫使他们在压力重重的情况下激发自身的潜力,带给观众过瘾的表演。在80进20时,节目要求选手均分为四组,并分到四个房间呢接收评委的最终意见。在第一组收到结果时,第二组的人听到隔壁传来的欢呼声,从心理学角度让选手切实感受到了压力,也增加了观众的紧张感。
第二,选择风格多样的评委与热情的观众。《舞林争霸》节目组在进行评委的选择时,不仅考虑到了评委专业水平、知名度等因素,还从娱乐的角度出发,挑选更具娱乐精神、更有个性的评委。常驻评委Nigel比较严肃,批评选手时不留情面,但是也会偶尔开个玩笑;Mary则性格直爽,美美看到优秀的舞蹈表演时就会激动的尖叫。这些小“动作”都拉近了节目与观众的距离。而观众也逐渐在节目中适应了评委们的表现,并期待这样的“动作”。而现场观众的选择也是一门学问,能够直接对节目效果造成影响。在《舞林争霸》中,前排观众往往是年轻的女性,在选手与观众互动时情绪更加高昂、视觉表现力更好,也烘托了节目的良好氛围。
《舞林争霸》节目是全球公认的最具魅力的舞蹈选秀节目,该节目的成功可以为广大舞蹈选秀类节目提供借鉴。目前,我国舞蹈选秀类节目普遍采用引进国外节目的方式,仅仅沿用国外节目的模式或是设置,缺少对节目深层创新思路的分析,不可能打造出成功的节目。只有吸收优秀节目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的观众需求与文化内涵对舞蹈选秀类节目进行改造,才能够真正提高我国舞蹈选秀类节目的质量,满足观众的需求。
[1]王颖, 战迪. 电视舞蹈选秀节目的传播及其价值[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15 (6): 111-115.
[2]朱梦莹. 舞林争霸 电视称雄——美国舞蹈选秀节目《 舞林争霸》 解读[J]. 大众文艺: 学术版, 2014 (3): 180-181.
[3]陈向群. 中国版 “舞林争霸” 所引发的思考[J]. 龙岩学院学报, 2013, 31(6): 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