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正值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的发展阶段,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中心点,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是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怎样提高学生的素质就成为了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学生的中学阶段正值青春期,青春期正是一个人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这个时期的教育成功与失败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未来能否成才,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明灯,教师的素质高低关系到学生的发展,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面对教育改革新时期谈一谈对中学教师素质要求非常必要。
一、教师如何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的要求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针,要想在教育改革中取得成功,教育思想的转变就成为教育改革的先锋课题,那么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面对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模式,就要求教师要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的要求。
1.教师对教育改革中的“素质”在理解上不能出现偏差
我们要的“素质”是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而不是缺了这样少了那样的发展,更不能是在应试教育体制培养下一味追求分数和学习成绩的发展;我们要的“素质”是不能偏废的,同时也鼓励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个性,教育出能够有一技之长的有用人才;而且这个“素质”更体现为一种自我的学习能力,老师能够给予学生的最大的财富不是“万两黄金”,而是一根可以点石成金的“手指”,这个“手指”就是老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一种倡导终身学习的优秀品质。
2.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育思想的转变体现在中学的教学中就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素质”,当然这个“素质”也是综合的,要求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有较强的综合能力、有广博的知识,尤其是现在每个家庭就一个孩子,就更不能有“庸师”误人子弟的现象发生。现在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期,从现阶段教育改革的发展情况看,教师单是掌握本学科的知识是不够的,教育应该是开放的、兼容并序的,跨学科、跨专业的。
3.教师要适应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
“引导式教学”引发课堂教学的革命,从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来看,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一个知识灌输者变成了一个知识引导者,从课堂的主角变成了学生的配角。教师要适应“引导式教学”中角色的转变,要尽可能地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以老师上课的教为主转变为教为辅,建立学生才是课堂主角的思想观念。教师在课堂上充当一种“主持人”的角色,在引导学生学习的同时,要准确的把握住课堂的方向,同时教师也是“导演”要设计好每一个课堂细节,综合运用各种可能的教学工具和手段。
二、教师如何正确处理与学生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仅仅是教与学的关系,教师的行为对正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影响是巨大的,在教育改革的新时期,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关系到教育改革的效果。
1.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考试成绩
在教学中广泛流传着这样的话“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老师的法宝”,教师是如何看待学生的考试分数的将直接决定他对待学生的态度,并且关系着学生的个人发展。正如米卢所说“人的态度将能决定一切”,尤其是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更重要。学生是需要鼓励的,教师对待学生态度将影响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对于学生的考试成绩要与前一次的进行比较,这样不断的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
2.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要正确的全面的了解“五育”之间的关系,不能只是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做好这一点,更需要社会的广泛参与,需要学生、教师、家长三个方面的努力,在全社会引起共识。教师要处理好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之间的关系,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相统一的,人的发展包含着个性发展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发挥个性的优势是促进全面发展的捷径,“素质”教育就是要鼓励这种发展。
3.教师要善待后进的学生
对学习中遇到困难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不能听之任之,更不能鄙视打击他们,使这些后进的学生产生自卑感。而是要帮助这些学生分析学习困难的原因,同时组织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让成绩好的学生帮助成绩差的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共同进步,都能够学有所成。
三、如何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管理组织能力
教学活动是指教师指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达到教与学的密切配合取得成功教学效果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手段,教师课堂组织能力的强弱是关系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关键。
1.教师教学的计划性要求
教师在课堂组织上首先体现在课堂的计划上,“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堂课教师要想讲出高质量就一定要在课前准备充分,做好计划,要对教学目的、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准备充分,并要了解听课学生接受能力强弱,准备好几个可能形成的“课眼”,在准备课堂的时候一定要对所要讲课的内容了熟于心,并能对课堂上的知识点进行扩展,适当的延伸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够做到在课堂上“游刃有余”,达到“百战不殆”的效果。
2.教师要统筹安排好课上的每个环节
教师上课时要统筹安排好课上的40分钟,对教学时间的安排力求精确,向40分钟的课堂要效益。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每个步骤、每个活动,使用什么教具,用多少时间都要精心设计做好安排,力求万无一失;对于课上什么地方做演示,什么地方板书,什么地方提问题都要有一个设计。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更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教师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课堂学习氛围的营造
教师教学的各个步骤要衔接紧密,不能出现间歇和空档,更不能出现教学内容上的生搬硬套、生硬衔接,那样会严重破坏课堂的教学气氛。有水平的教师在上课时,会不断的为听课的学生设计各种情境,使学习的内容环环相扣,不断引导学生跟随老师的思路走向深入,使听课的学生不断的加深对知识点的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氛围轻松愉悦不枯燥。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具有较好的知识基础外,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强大的与人沟通的气场。
新时期教育改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直接借鉴,教师们也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新时期的教师要勇于面临挑战,要敢于尝试,用第一个吃螃蟹的精神,按照新时期教育改革的要求,把全新的教学理念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以上是我对新时期中学教师素质要求做的简单探讨,希望为教育改革所借鉴,有不足之处望广大师生斧正。
一、教师如何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的要求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针,要想在教育改革中取得成功,教育思想的转变就成为教育改革的先锋课题,那么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面对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模式,就要求教师要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的要求。
1.教师对教育改革中的“素质”在理解上不能出现偏差
我们要的“素质”是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而不是缺了这样少了那样的发展,更不能是在应试教育体制培养下一味追求分数和学习成绩的发展;我们要的“素质”是不能偏废的,同时也鼓励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个性,教育出能够有一技之长的有用人才;而且这个“素质”更体现为一种自我的学习能力,老师能够给予学生的最大的财富不是“万两黄金”,而是一根可以点石成金的“手指”,这个“手指”就是老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一种倡导终身学习的优秀品质。
2.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育思想的转变体现在中学的教学中就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素质”,当然这个“素质”也是综合的,要求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有较强的综合能力、有广博的知识,尤其是现在每个家庭就一个孩子,就更不能有“庸师”误人子弟的现象发生。现在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期,从现阶段教育改革的发展情况看,教师单是掌握本学科的知识是不够的,教育应该是开放的、兼容并序的,跨学科、跨专业的。
3.教师要适应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
“引导式教学”引发课堂教学的革命,从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来看,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一个知识灌输者变成了一个知识引导者,从课堂的主角变成了学生的配角。教师要适应“引导式教学”中角色的转变,要尽可能地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以老师上课的教为主转变为教为辅,建立学生才是课堂主角的思想观念。教师在课堂上充当一种“主持人”的角色,在引导学生学习的同时,要准确的把握住课堂的方向,同时教师也是“导演”要设计好每一个课堂细节,综合运用各种可能的教学工具和手段。
二、教师如何正确处理与学生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仅仅是教与学的关系,教师的行为对正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影响是巨大的,在教育改革的新时期,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关系到教育改革的效果。
1.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考试成绩
在教学中广泛流传着这样的话“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老师的法宝”,教师是如何看待学生的考试分数的将直接决定他对待学生的态度,并且关系着学生的个人发展。正如米卢所说“人的态度将能决定一切”,尤其是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更重要。学生是需要鼓励的,教师对待学生态度将影响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对于学生的考试成绩要与前一次的进行比较,这样不断的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
2.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要正确的全面的了解“五育”之间的关系,不能只是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做好这一点,更需要社会的广泛参与,需要学生、教师、家长三个方面的努力,在全社会引起共识。教师要处理好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之间的关系,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相统一的,人的发展包含着个性发展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发挥个性的优势是促进全面发展的捷径,“素质”教育就是要鼓励这种发展。
3.教师要善待后进的学生
对学习中遇到困难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不能听之任之,更不能鄙视打击他们,使这些后进的学生产生自卑感。而是要帮助这些学生分析学习困难的原因,同时组织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让成绩好的学生帮助成绩差的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共同进步,都能够学有所成。
三、如何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管理组织能力
教学活动是指教师指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达到教与学的密切配合取得成功教学效果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手段,教师课堂组织能力的强弱是关系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关键。
1.教师教学的计划性要求
教师在课堂组织上首先体现在课堂的计划上,“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堂课教师要想讲出高质量就一定要在课前准备充分,做好计划,要对教学目的、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准备充分,并要了解听课学生接受能力强弱,准备好几个可能形成的“课眼”,在准备课堂的时候一定要对所要讲课的内容了熟于心,并能对课堂上的知识点进行扩展,适当的延伸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够做到在课堂上“游刃有余”,达到“百战不殆”的效果。
2.教师要统筹安排好课上的每个环节
教师上课时要统筹安排好课上的40分钟,对教学时间的安排力求精确,向40分钟的课堂要效益。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每个步骤、每个活动,使用什么教具,用多少时间都要精心设计做好安排,力求万无一失;对于课上什么地方做演示,什么地方板书,什么地方提问题都要有一个设计。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更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教师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课堂学习氛围的营造
教师教学的各个步骤要衔接紧密,不能出现间歇和空档,更不能出现教学内容上的生搬硬套、生硬衔接,那样会严重破坏课堂的教学气氛。有水平的教师在上课时,会不断的为听课的学生设计各种情境,使学习的内容环环相扣,不断引导学生跟随老师的思路走向深入,使听课的学生不断的加深对知识点的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氛围轻松愉悦不枯燥。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具有较好的知识基础外,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强大的与人沟通的气场。
新时期教育改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直接借鉴,教师们也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新时期的教师要勇于面临挑战,要敢于尝试,用第一个吃螃蟹的精神,按照新时期教育改革的要求,把全新的教学理念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以上是我对新时期中学教师素质要求做的简单探讨,希望为教育改革所借鉴,有不足之处望广大师生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