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名班主任,往往会因管理学生而苦恼。面对犯错的学生,不知有多少无奈在心头----为什么我总遇上这么“难缠”的学生?
特别是最近,我有时会在班级遇到这样的情景,某学生犯了错,我把他叫到教室外,还没说出具体的事情,学生把白银眼一翻,那神情似乎告诉我:“不就这点事儿嘛,你能拿我怎么样?”
前些天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当小明(化名)站在我面前时,我刚说了一句:“你怎么把同伴打哭了?”只见小明把白眼一翻,嘴巴张了张,似乎还想说什么,可又忍住了。
“难得你不知道她是女生?就不能让着点她?”
“老师,你不知道,是她先骂我的”小明有些愤怒,小宇宙终于爆发了……
有时,班主任会遇到类似的困境:面对经常犯错的学生,我们只能被学生气得想哭。
但回头看,当我叙述这一切时,其实我已经把学生放在了班主任的对立面。作为班主任,我要管理学生,要批评学生;作为学生,要接受我的管理,要服从我的教育。当然,学生服从倒还好说,如果不服从呢?似乎就只能采取“高压政策”,甚至请家长。
难道我们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只能是这样?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开始尝试用另一种方式进行教育,让小明自己管理自己的情绪,引导他学会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于是我们进行了下面的对话:
“你的身高都快和我差不多了,你觉得老师再批评你或是惩罚你,你心里会舒服吗?”小明听到这样的话,有点奇怪的看着我,似乎感觉今天批评的路子有点不对,怎么不问打哭同伴的事儿了呢?
看着他疑惑的眼神,我接着说:“你身高长了,心智也应该随着增长,要学会处理好和同学的关系。老师相信你有这个能力,同时也能理解,作为一个男子汉,被人骂了自然生气。要是别人骂我,我也会生气,骂的难听了,我也会愤怒,这都是正常的。”
此时,我明显可以感觉到,小明的情绪平静了下来。他的眼睛开始正视我,而不是翻白眼,他也渐渐低下了那倔强、高昂的头。
我想站在学生的角度,通过这样的方式给他“争理”。
接着,我给出了具体的建议:“骂人是她的不对,可老师不清楚她具体错在哪里了,能详细给老师讲一下吗?我一会儿好好教育一下她,让她改正自己的错误,并与你好好相处。”
听了我的话,小明告诉我,同桌划了“三八线”,可自己不知道怎么越线了,还无意间碰到了同桌……总之,就是一些看似平常的小事,不知不觉引发了他们之间的这场“战争”。
这个环节,我想让学生通过回忆整个过程“悟理”。
当了解了这两个学生打架的前因后果,我给出了具体建议:同学之间相处应该互相帮忙,互相理解,一起为和睦相处,提高成绩而努力。作为老师,我相信你们会想办法并有能力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
让我意想不到的是,站在对方的角度、运用这样的方式,处理学生间的矛盾之后,班级打闹的学生明显减少,他们似乎真正“懂理”了。此后学生之间产生纠纷时,无论是家长求助、其他學生发现、打闹学生告状,我都会提出两个建议:一是说清楚怎么一回事儿(重学生叙述事情的过程,而不追究责任);二是相信学生,相信他们自己能处理这件事,并 明确处理的方向。
学生之间肯定免不了有碰撞,肯定会有各种不愉悦,班主任讲理时,可以先给孩子争理,让他们自己悟理,这样才能做到让孩子懂理。如果我们把这些小问题解决好了,就会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理解,从而形成一个团结奋进的班级。
总之,学生之间闹了矛盾,作为班主任要一是一、二是二地像黑脸包公一样做个“清官”,可事情的结局有时并不会令人满意。殊不知,讲理是很讲究艺术的,给孩子讲理也要走程序,先要给孩子“争”,再让孩子自己“悟”,最后才能实现“懂”的目的。
特别是最近,我有时会在班级遇到这样的情景,某学生犯了错,我把他叫到教室外,还没说出具体的事情,学生把白银眼一翻,那神情似乎告诉我:“不就这点事儿嘛,你能拿我怎么样?”
前些天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当小明(化名)站在我面前时,我刚说了一句:“你怎么把同伴打哭了?”只见小明把白眼一翻,嘴巴张了张,似乎还想说什么,可又忍住了。
“难得你不知道她是女生?就不能让着点她?”
“老师,你不知道,是她先骂我的”小明有些愤怒,小宇宙终于爆发了……
有时,班主任会遇到类似的困境:面对经常犯错的学生,我们只能被学生气得想哭。
但回头看,当我叙述这一切时,其实我已经把学生放在了班主任的对立面。作为班主任,我要管理学生,要批评学生;作为学生,要接受我的管理,要服从我的教育。当然,学生服从倒还好说,如果不服从呢?似乎就只能采取“高压政策”,甚至请家长。
难道我们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只能是这样?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开始尝试用另一种方式进行教育,让小明自己管理自己的情绪,引导他学会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于是我们进行了下面的对话:
“你的身高都快和我差不多了,你觉得老师再批评你或是惩罚你,你心里会舒服吗?”小明听到这样的话,有点奇怪的看着我,似乎感觉今天批评的路子有点不对,怎么不问打哭同伴的事儿了呢?
看着他疑惑的眼神,我接着说:“你身高长了,心智也应该随着增长,要学会处理好和同学的关系。老师相信你有这个能力,同时也能理解,作为一个男子汉,被人骂了自然生气。要是别人骂我,我也会生气,骂的难听了,我也会愤怒,这都是正常的。”
此时,我明显可以感觉到,小明的情绪平静了下来。他的眼睛开始正视我,而不是翻白眼,他也渐渐低下了那倔强、高昂的头。
我想站在学生的角度,通过这样的方式给他“争理”。
接着,我给出了具体的建议:“骂人是她的不对,可老师不清楚她具体错在哪里了,能详细给老师讲一下吗?我一会儿好好教育一下她,让她改正自己的错误,并与你好好相处。”
听了我的话,小明告诉我,同桌划了“三八线”,可自己不知道怎么越线了,还无意间碰到了同桌……总之,就是一些看似平常的小事,不知不觉引发了他们之间的这场“战争”。
这个环节,我想让学生通过回忆整个过程“悟理”。
当了解了这两个学生打架的前因后果,我给出了具体建议:同学之间相处应该互相帮忙,互相理解,一起为和睦相处,提高成绩而努力。作为老师,我相信你们会想办法并有能力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
让我意想不到的是,站在对方的角度、运用这样的方式,处理学生间的矛盾之后,班级打闹的学生明显减少,他们似乎真正“懂理”了。此后学生之间产生纠纷时,无论是家长求助、其他學生发现、打闹学生告状,我都会提出两个建议:一是说清楚怎么一回事儿(重学生叙述事情的过程,而不追究责任);二是相信学生,相信他们自己能处理这件事,并 明确处理的方向。
学生之间肯定免不了有碰撞,肯定会有各种不愉悦,班主任讲理时,可以先给孩子争理,让他们自己悟理,这样才能做到让孩子懂理。如果我们把这些小问题解决好了,就会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理解,从而形成一个团结奋进的班级。
总之,学生之间闹了矛盾,作为班主任要一是一、二是二地像黑脸包公一样做个“清官”,可事情的结局有时并不会令人满意。殊不知,讲理是很讲究艺术的,给孩子讲理也要走程序,先要给孩子“争”,再让孩子自己“悟”,最后才能实现“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