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卡图卢斯作为古罗马重要诗人,他的作品中多次提及亡兄以及悼念他时的真情实感,通过《歌集》第65、68及101首来感受卡图卢斯在当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描写亡兄时的悲剧性表达。
关键词:卡图卢斯;悲剧性;哀歌
古罗马诗人卡图卢斯 (Carmina) 出生于公元前约八十七年,在奥古斯都时代就已负盛名,他汇总、采集并最终确立了婚歌的主要程式,开创了微型神话史诗的表达形式,作为十四行诗的奠基人物对后世影响深远。与此同时,他更奠定了古罗马哀歌体基础。
除了广为流传的卡图卢斯爱恋莱斯比娅的故事外,早年丧兄对他的影响也极为深远。卡图卢斯的哥哥没有葬在家乡,而是埋在遥远的特洛伊,卡图卢斯多年后去提比尼亚路上才有机会前去凭吊。在他的《歌集》中,就有第65、68及101首诗表达了他对哥哥逝去的强烈哀痛和不舍之情。
在第65首开篇,卡图卢斯就讲述了自己被持久的痛苦所困扰,是什么“让我被迫远离了博学的处女缪斯,我的思想也无法结出甜美的果实,它颠簸起伏,被汹涌的不幸包围”。所言之伤痛、悲哀让人不禁陷入这种悲剧的气氛中。紧接着就给出了这一切的根源——因为“就在不久前,从列特河漫过来的河水淹没了我哥哥苍白的双足,特洛伊的土地将他从我的视线中夺去。又在罗特乌姆的海岸下碾的粉碎。
”这里并没有直接说哥哥死了,而是用艺术的表达方式传达哀伤与无奈的情绪。列特河又称忘川,是古希腊神话中冥府的一条河,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忘川一样,一旦喝了河里的水便会忘记生前的事。列特河淹没了哥哥的双足,代表他已经趟下了冥河的河岸,自此与他阴阳两隔;在特洛伊的土地上消失,罗特乌姆的海岸下被碾碎,更是物理意义上的消亡。“从此以后,我再也听不到你的声音,也再见不到你的面,哥哥,你比生命还宝贵:可至少我会永远爱你,永远把因你之死而黯然的诗句低吟。
”即便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表达对亲人的哀思,甚至多愁善感都称不上是主流的文化,但他还是无法掩饰内心的伤痛,无数遍地重复着自己的悼念之情。他还用多里斯的燕子自比,为逝去的伊提卢斯哀悼。他的诗歌中大量引用神话传说和故事,这些神话传说使得卡图卢斯可以在简短的语言中蕴含了大量的情节支撑,由此及彼刺激读者感官,使得读者对它所表达的感情可以产生更多共鸣、震撼和冲击。冥河的冷酷无情和燕子忧伤的低喃形成强烈的对比,生命被毁灭的激荡,整个过程和结果使人们陷入剧烈的悲痛,这种痛苦带给我们特殊的审美感受,即悲剧性的美。整首诗对悲剧性审美情境进行了论述,从客体——亲人的故去并且远葬他乡,到主体——生者的哀伤、无法释怀以及对哥哥长久的怀念和遗憾,形成了主客体交相辉映的立体的悲剧性审美。
第68首诗对古罗马文学中的哀歌体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即便在描写爱情时,他提到“可是所有这些热情都被丧兄之痛劫掠。啊,可怜的我,就这样失去了哥哥,啊,哥哥,你的亡故摧毁了我的幸福,我的整个家都和你一起化作泥土,你在世时,它们却被你甜蜜的爱珍惜。因为你的夭折,我从心里放逐了所有这些灵魂所迷恋、所追慕的东西。”
黑格尔认为悲剧的特性根源于两种对立理想和势力的冲突。卡图卢斯作为一位才华横溢、内心细腻并且思绪复杂的诗人,在古罗马动荡的社会环境下并不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他对影响他一生的莱斯比娅求爱而不得,一面勇敢追求自己内心对于爱情的独占欲和渴求,一面被当时的社会文化折磨内心。传统罗马贵族认为,作为男性应该投身的领域是军事、政治等公共事务,而文艺创作、抒情诗歌是缺乏阳刚的行为。在整体严肃的主流文化下,卡图卢斯独树一帜地树立起及时行乐的思绪风潮,以充满张力、矛盾、悖论和狂放的诗句,在文学的历史上留下自己独特的标记。但他并不是从不迷惘、一往无前。相反,一切情感对他来说都纤毫毕现,他的描述精准地捕捉到了情感的细微波澜,如同闪耀而又转瞬即逝的萤火,一旦被他握入掌心,就可以揉合到自己的诗句中,尽管隔着千年的时光,却依然能感受到他当时的痛彻心扉。卡图卢斯就是悲剧性的,短短三十岁便为他情感坎坷的一生画上了句号;他的诗歌,也充斥这这种矛盾和彷徨。一边描写爱情的甜美快乐,一边无法压抑亲人的故去对自己造成无法弥合的创伤;一边赞颂神灵带来的智慧和欢愉,一边谴责他们夺走了他的灵魂和所有快乐。读者从作者那脆弱的情感对撞中,可以更立体地感受那种无可奈何的悲剧美感。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性的特殊效果在于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唯有“一个人遭遇不应该遭遇的厄运”,才能达到这种效果。卡图卢斯的细腻通过他对莱斯比娅的感情显而易见,那么哥哥的死亡对他的打击更是深远。从小在富足的家庭成长,兄长的关爱更是远超常人。哥哥的死亡让卡图卢斯万念俱灰,他曾是多么热爱生活,多么向往一切热烈、美好和光明的未来,但是命运从他身边夺走了他的哥哥,他承受了这不公的厄运,并通过诗句让读者深切地有所体会,干练、真挚的语句,发自内心的呼喊,不禁让人扼腕。卡图卢斯将一切与艺术无关的元素摒弃,将真切的情感冲动固话为语言带给我们原始的冲击。
在68b里再次提到特洛伊,那夺去哥哥生命的土地,他称之为:可怕的特洛伊,可憎的特洛伊,深陷在战争、阴谋和灾祸中的特洛伊,让他的哥哥遭遇了悲惨的死亡,埋骨在异国他乡偏僻的地方。说到特洛伊,大家脑海中最先联想到的故事就是特洛伊战争。特洛伊地处交通要道,经济繁荣,商业发达,人民生活富足安定。亚该亚各君主结成联军,推举阿伽门农为统帅。他们对地中海沿岸最富有的地区早就虎视眈眈,一心想将这片要塞占为己有,最终以海伦为借口发动十年攻城战争,《伊利亚特》更是在文学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但是对于卡图卢斯来说,他的作品里几乎没有对特洛伊的繁荣发达、人文风土进行任何描写,更不会向往。亡兄埋骨之处,也是多年之后才鼓起勇气前去吊唁,可见他身心都几乎无法承受这种巨大的悲痛。对他来说,古往今来的故事、无数人向往的美好,都无法抵过哥哥的死亡所蒙上的阴霾,但凡提及,都是从内心压抑出的哀痛的字眼。 第101首亦是格律双行体。第一行“multas per gentes et multa per aequora vectus,经过多少国度,穿过多少风浪,”明显模仿《奥德赛》的开篇,“告诉我,缪斯,那位聪颖敏睿的凡人的经历,在攻破神圣的特洛伊城堡后,浪迹四方。”渲染了自己和哥哥远隔重洋,未曾相见的哀伤;以及与历史的回响,那厚重诗篇与个人悲哀的呼应;奥德修斯从特洛伊离开,而卡图卢斯却与之相反,来到特洛伊,来到亡兄所在之处,来到回不去的过去。层层递进自己的情绪是如何千回百转,给人以极大的立体感产生共鸣。古罗马文化极其看重家族传统和活人对死者的关心追念,所以卡图卢斯才会在诗中写道“给你献上凄哀的祭礼,以了却对你的亏欠。”说明在此之前他都无法直面哥哥的死亡,或者没有机会来祭奠哥哥,此次前来必定是鼓足了勇气,距离哥哥的死亡也有相当时日,却无法磨灭他心中对哥哥那强烈的感情冲击,哀哀戚戚的话语仿佛能听到他在海边呜咽。大海自古就和死亡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荷马、泰勒斯、荷尔德林等无数哲学家都从大海汲取哲思灵感。人类有一种向海洋回归的的趋势,万事万物终将回归大海。卡图卢斯穿过大海,来看望逝去的故人,雙面死亡的意味,深深地渲染了整首诗的格调。海洋的永恒和生命的短暂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就像墨西哥亡灵节所包含的:死亡才能显示生命的最高意义;既是生的反面,又是生的补充,死亡并不是终点,故去的人会永远活在爱人的记忆里。“永别了,哥哥,保重,直到永久。”爱在死亡面前,不再软弱短暂,获得了与永恒抗衡的力量。
卡图卢斯在这几首诗中恳切的情感抒发,使得这份情谊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失去色彩,而跨越千年还是能从那令人窒息的心碎中,切身品尝到了悲剧独有的伤痛感和凄切的美感。悲剧感如此富有感染力,使人的精神境界达到升华,更深刻地震撼人的心灵,促使人们更能直面内心深处的渴望与情感。悲剧的人物因为所处的历史、社会、人文的不同交织展现了独特的悲剧情境,引发了不同时期不同的审美触动。虽然现在的法律、社会都和卡图卢斯生活的时代大不相同,但是跨越时空的情感却像一座桥梁,牵动了情感的共鸣。
参考文献:
[1]卡图卢斯. 卡图卢斯《歌集》拉中对照译注本[M].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8(261)
[2]卡图卢斯. 卡图卢斯《歌集》拉中对照译注本[M].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8(283)
[3]卡图卢斯. 卡图卢斯《歌集》拉中对照译注本[M].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8(365)
[4]荷马.荷马史诗.奥德赛[M].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1)
[5]李永毅.卡图卢斯与17世纪的英国诗歌[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06):85
[7]李永毅.卡图卢斯诗歌中的性元素:文化、伦理、政治与诗学[J].国外文学, 2011(04):69
[8]吴笛. 西方十四行诗体生成源头探究[J].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1
关键词:卡图卢斯;悲剧性;哀歌
古罗马诗人卡图卢斯 (Carmina) 出生于公元前约八十七年,在奥古斯都时代就已负盛名,他汇总、采集并最终确立了婚歌的主要程式,开创了微型神话史诗的表达形式,作为十四行诗的奠基人物对后世影响深远。与此同时,他更奠定了古罗马哀歌体基础。
除了广为流传的卡图卢斯爱恋莱斯比娅的故事外,早年丧兄对他的影响也极为深远。卡图卢斯的哥哥没有葬在家乡,而是埋在遥远的特洛伊,卡图卢斯多年后去提比尼亚路上才有机会前去凭吊。在他的《歌集》中,就有第65、68及101首诗表达了他对哥哥逝去的强烈哀痛和不舍之情。
在第65首开篇,卡图卢斯就讲述了自己被持久的痛苦所困扰,是什么“让我被迫远离了博学的处女缪斯,我的思想也无法结出甜美的果实,它颠簸起伏,被汹涌的不幸包围”。所言之伤痛、悲哀让人不禁陷入这种悲剧的气氛中。紧接着就给出了这一切的根源——因为“就在不久前,从列特河漫过来的河水淹没了我哥哥苍白的双足,特洛伊的土地将他从我的视线中夺去。又在罗特乌姆的海岸下碾的粉碎。
”这里并没有直接说哥哥死了,而是用艺术的表达方式传达哀伤与无奈的情绪。列特河又称忘川,是古希腊神话中冥府的一条河,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忘川一样,一旦喝了河里的水便会忘记生前的事。列特河淹没了哥哥的双足,代表他已经趟下了冥河的河岸,自此与他阴阳两隔;在特洛伊的土地上消失,罗特乌姆的海岸下被碾碎,更是物理意义上的消亡。“从此以后,我再也听不到你的声音,也再见不到你的面,哥哥,你比生命还宝贵:可至少我会永远爱你,永远把因你之死而黯然的诗句低吟。
”即便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表达对亲人的哀思,甚至多愁善感都称不上是主流的文化,但他还是无法掩饰内心的伤痛,无数遍地重复着自己的悼念之情。他还用多里斯的燕子自比,为逝去的伊提卢斯哀悼。他的诗歌中大量引用神话传说和故事,这些神话传说使得卡图卢斯可以在简短的语言中蕴含了大量的情节支撑,由此及彼刺激读者感官,使得读者对它所表达的感情可以产生更多共鸣、震撼和冲击。冥河的冷酷无情和燕子忧伤的低喃形成强烈的对比,生命被毁灭的激荡,整个过程和结果使人们陷入剧烈的悲痛,这种痛苦带给我们特殊的审美感受,即悲剧性的美。整首诗对悲剧性审美情境进行了论述,从客体——亲人的故去并且远葬他乡,到主体——生者的哀伤、无法释怀以及对哥哥长久的怀念和遗憾,形成了主客体交相辉映的立体的悲剧性审美。
第68首诗对古罗马文学中的哀歌体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即便在描写爱情时,他提到“可是所有这些热情都被丧兄之痛劫掠。啊,可怜的我,就这样失去了哥哥,啊,哥哥,你的亡故摧毁了我的幸福,我的整个家都和你一起化作泥土,你在世时,它们却被你甜蜜的爱珍惜。因为你的夭折,我从心里放逐了所有这些灵魂所迷恋、所追慕的东西。”
黑格尔认为悲剧的特性根源于两种对立理想和势力的冲突。卡图卢斯作为一位才华横溢、内心细腻并且思绪复杂的诗人,在古罗马动荡的社会环境下并不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他对影响他一生的莱斯比娅求爱而不得,一面勇敢追求自己内心对于爱情的独占欲和渴求,一面被当时的社会文化折磨内心。传统罗马贵族认为,作为男性应该投身的领域是军事、政治等公共事务,而文艺创作、抒情诗歌是缺乏阳刚的行为。在整体严肃的主流文化下,卡图卢斯独树一帜地树立起及时行乐的思绪风潮,以充满张力、矛盾、悖论和狂放的诗句,在文学的历史上留下自己独特的标记。但他并不是从不迷惘、一往无前。相反,一切情感对他来说都纤毫毕现,他的描述精准地捕捉到了情感的细微波澜,如同闪耀而又转瞬即逝的萤火,一旦被他握入掌心,就可以揉合到自己的诗句中,尽管隔着千年的时光,却依然能感受到他当时的痛彻心扉。卡图卢斯就是悲剧性的,短短三十岁便为他情感坎坷的一生画上了句号;他的诗歌,也充斥这这种矛盾和彷徨。一边描写爱情的甜美快乐,一边无法压抑亲人的故去对自己造成无法弥合的创伤;一边赞颂神灵带来的智慧和欢愉,一边谴责他们夺走了他的灵魂和所有快乐。读者从作者那脆弱的情感对撞中,可以更立体地感受那种无可奈何的悲剧美感。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性的特殊效果在于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唯有“一个人遭遇不应该遭遇的厄运”,才能达到这种效果。卡图卢斯的细腻通过他对莱斯比娅的感情显而易见,那么哥哥的死亡对他的打击更是深远。从小在富足的家庭成长,兄长的关爱更是远超常人。哥哥的死亡让卡图卢斯万念俱灰,他曾是多么热爱生活,多么向往一切热烈、美好和光明的未来,但是命运从他身边夺走了他的哥哥,他承受了这不公的厄运,并通过诗句让读者深切地有所体会,干练、真挚的语句,发自内心的呼喊,不禁让人扼腕。卡图卢斯将一切与艺术无关的元素摒弃,将真切的情感冲动固话为语言带给我们原始的冲击。
在68b里再次提到特洛伊,那夺去哥哥生命的土地,他称之为:可怕的特洛伊,可憎的特洛伊,深陷在战争、阴谋和灾祸中的特洛伊,让他的哥哥遭遇了悲惨的死亡,埋骨在异国他乡偏僻的地方。说到特洛伊,大家脑海中最先联想到的故事就是特洛伊战争。特洛伊地处交通要道,经济繁荣,商业发达,人民生活富足安定。亚该亚各君主结成联军,推举阿伽门农为统帅。他们对地中海沿岸最富有的地区早就虎视眈眈,一心想将这片要塞占为己有,最终以海伦为借口发动十年攻城战争,《伊利亚特》更是在文学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但是对于卡图卢斯来说,他的作品里几乎没有对特洛伊的繁荣发达、人文风土进行任何描写,更不会向往。亡兄埋骨之处,也是多年之后才鼓起勇气前去吊唁,可见他身心都几乎无法承受这种巨大的悲痛。对他来说,古往今来的故事、无数人向往的美好,都无法抵过哥哥的死亡所蒙上的阴霾,但凡提及,都是从内心压抑出的哀痛的字眼。 第101首亦是格律双行体。第一行“multas per gentes et multa per aequora vectus,经过多少国度,穿过多少风浪,”明显模仿《奥德赛》的开篇,“告诉我,缪斯,那位聪颖敏睿的凡人的经历,在攻破神圣的特洛伊城堡后,浪迹四方。”渲染了自己和哥哥远隔重洋,未曾相见的哀伤;以及与历史的回响,那厚重诗篇与个人悲哀的呼应;奥德修斯从特洛伊离开,而卡图卢斯却与之相反,来到特洛伊,来到亡兄所在之处,来到回不去的过去。层层递进自己的情绪是如何千回百转,给人以极大的立体感产生共鸣。古罗马文化极其看重家族传统和活人对死者的关心追念,所以卡图卢斯才会在诗中写道“给你献上凄哀的祭礼,以了却对你的亏欠。”说明在此之前他都无法直面哥哥的死亡,或者没有机会来祭奠哥哥,此次前来必定是鼓足了勇气,距离哥哥的死亡也有相当时日,却无法磨灭他心中对哥哥那强烈的感情冲击,哀哀戚戚的话语仿佛能听到他在海边呜咽。大海自古就和死亡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荷马、泰勒斯、荷尔德林等无数哲学家都从大海汲取哲思灵感。人类有一种向海洋回归的的趋势,万事万物终将回归大海。卡图卢斯穿过大海,来看望逝去的故人,雙面死亡的意味,深深地渲染了整首诗的格调。海洋的永恒和生命的短暂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就像墨西哥亡灵节所包含的:死亡才能显示生命的最高意义;既是生的反面,又是生的补充,死亡并不是终点,故去的人会永远活在爱人的记忆里。“永别了,哥哥,保重,直到永久。”爱在死亡面前,不再软弱短暂,获得了与永恒抗衡的力量。
卡图卢斯在这几首诗中恳切的情感抒发,使得这份情谊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失去色彩,而跨越千年还是能从那令人窒息的心碎中,切身品尝到了悲剧独有的伤痛感和凄切的美感。悲剧感如此富有感染力,使人的精神境界达到升华,更深刻地震撼人的心灵,促使人们更能直面内心深处的渴望与情感。悲剧的人物因为所处的历史、社会、人文的不同交织展现了独特的悲剧情境,引发了不同时期不同的审美触动。虽然现在的法律、社会都和卡图卢斯生活的时代大不相同,但是跨越时空的情感却像一座桥梁,牵动了情感的共鸣。
参考文献:
[1]卡图卢斯. 卡图卢斯《歌集》拉中对照译注本[M].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8(261)
[2]卡图卢斯. 卡图卢斯《歌集》拉中对照译注本[M].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8(283)
[3]卡图卢斯. 卡图卢斯《歌集》拉中对照译注本[M].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8(365)
[4]荷马.荷马史诗.奥德赛[M].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1)
[5]李永毅.卡图卢斯与17世纪的英国诗歌[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06):85
[7]李永毅.卡图卢斯诗歌中的性元素:文化、伦理、政治与诗学[J].国外文学, 2011(04):69
[8]吴笛. 西方十四行诗体生成源头探究[J].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1